(一)在学习期间参加教育部主办和联办或认定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报考我院对口专业类,免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测试。
(二)在重庆市教委主办和联办的市级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以及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或相当职业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报考我院对口专业类,免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测试。
(三)已取得国家承认的普通专科以上学历,就读第二专科教育学历者免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测试。
符合免试条件的考生在报名时持获奖证书原件向区县考试机构提出申请,市教育考试院汇总报市教委资格审核公示后在统一录取期间实施录取。
四、录取办法(一)录取程序
我院普高类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高职专科、中职类对口高职专科招生分批次均采用“一档多投”的录取模式,共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投档。市教育考试院根据划定的各类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对所有线上考生志愿全部投档。
第二步:阅档。高校接到投放给本校的考生档案后,根据招生章程规定的录取标准,包括专业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等,对不符合条件的考生志愿进行退档,并将结果上传到市教育考试院。
第三步:录取。市教育考试院对高校上传的结果审核无误后,批准高校退档考生志愿。然后对所有未退档考生志愿,以专业为单位对所有填有该专业志愿的考生进行排序,由系统自动撮合确认录取结果。撮合过程如下:考生志愿排序在院校专业计划数内的,自动确定考生最小志愿号的志愿为录取志愿,大于录取志愿号的其它志愿予以剔除,排序在后的考生往前递补。反复以上撮合过程,确定最终录取结果,一个考生只能录取到一个志愿。
(二)录取原则
1.照顾原则:我院遵循重庆市2019年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加分投档的照顾政策,对符合照顾条件的考生,在录取时按其享受照顾的实际分值计入总成绩(只计最高一项分值,不累加)。
2.排序原则:普高类招收文理类专业,分文、理按文化素质和技术科目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下同)进行排序。总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语文、数学、英语、信息及通用技术。
普高类招收艺术类、体育类专业,按专业考试成绩进行排序。专业考试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文化素质语文、英语、信息及通用技术。
中职类招收应用型本科和高职专科对口(不含艺术、其他类),按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测试总成绩进行排序。总成绩相同时比较职业技能测试成绩。
3.专业计划在录取期间不作调剂。
4.退档原则:
(1)院校退档:各专业录取不限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院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2)系统退档:如考生在其所有志愿中成绩排名靠后,且均不在专业计划内时,由“一档多投”录取系统自动退档,退档后可继续参加志愿征集直至录取全部结束。
录取查询:考生凭考生号和身份证号在规定时间内登录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网站或重庆招考信息网,查询录取信息。我院于录取结束后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各批次、各类别、各专业录取最低分数线。
排序原则:普高类招收文理类专业,分文、理按文化素质和技术科目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下同)进行排序。总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语文、数学、英语、信息及通用技术。普高类招收艺术类、体育类专业,按专业考试成绩进行排序。专业考试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文化素质语文、英语、信息及通用技术。
中职类招收应用型本科和高职专科对口(不含艺术、其他类),按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测试总成绩进行排序。总成绩相同时比较职业技能测试成绩。
志愿设置与填报(一)志愿设置
1.普高类招生:普高类招生志愿设专本贯通批和高职专科批两个批次。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类)为一个志愿,专本贯通批设置30个志愿,高职专科批设置50个志愿。专本贯通批设文理类专业,高职专科批设文理类、艺术类专业。
2.中职类招生:中职类招生我院仅招收高职专科批次,招生志愿设置50个志愿,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类)为一个志愿。
3.填报办法:考生在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统一公布的填报志愿时间内登陆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门户网或重庆招考信息网填报志愿,具体填报要求及注意事项请参阅志愿填报网站。
(二)填报说明
1.2019年重庆市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实施“一档多投”的录取方式,录取期间专业计划不作调剂。为提高被我院录取的机会,建议考生将我院志愿填报在最前面,同时填报多个专业(类)志愿,将就读意愿强的专业填报在前。
2.艺术、体育和普通文理科均在专科批同时填报志愿和录取。同时达到艺术/体育、普通文/理科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应根据就读“艺术/体育”、“文/理科”两类专业的意愿安排志愿顺序(意愿大的填报在前)。
3. 志愿征集:如遇录取时计划未满额,我院参加重庆市2019年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志愿征集工作。
办学实力学院设有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教学单位,已构建起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汽车服务、经济管理、土木建筑、文化艺术六大专业集群32个专业,建有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19个校内实训中心。
学院深入推进人才发展建设工程,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适应高职教育要求的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比超过46%,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比超过60%,“双师型”教师占比近45%,还建有由行业企业高管、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组成的兼职教师库,是重庆市民办高职院校中自有师资数量最多、结构最优的院校之一。
学院坚持内涵发展,致力于打造高水平高职院校。是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民办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是首批重庆市众创空间和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重庆市首届青年志愿服务先进组织。学院被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等权威机构评为最具竞争力的民办高职院校之一。2017年,学院入围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建设单位。2018年,学院获批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