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23人,其中专任教师119人,高级讲师、副主任医师等高级职称90人,讲师、主治医师、实验师等中级职称4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烟台市学科技术带头人1人;有5人担任了省级以上各类学会、校际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有4人参加了国家卫生职业教育行指委组织的教学计划与大纲的编写,其中主编3人;有22人次参加了18门大中专规划教材的编写,其中主编3人,5门教材被评为国家级规划教材;有国家专利3项,2项科研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二、资助政策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
填写志愿2020年,山东省初中后高等职业教育志愿填报、投档录取工作,必须通过考生所在地(地市级,如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等)高中阶段网上招生录取平台进行,考生必须按照各地市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公布的网上填报志愿时间及程序登录报名网站,按步骤填写志愿信息,第一志愿填报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学校代码641)。
教学特色教育教学有特色教育和管理上,坚持德育为首位,实行网络化管理、德育序列化教育,建有完善的奖学金、评先树优、特困生救助、勤工俭学等制度,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和“第二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鼓励个性发展;教学上,依据市场经济和社会需要以及卫生职业教育得特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根据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弹性学制和学分制,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突出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训基地优良1993创办的学校医院,在完成临床教学的同时,对外开展医疗服务,现已成为一所临床和医技科室齐全、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综合性医院,并被确定为莱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学校还建有12所教学医院,在40多家三级、二级医院建立了实习基地,保证了学生的毕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的顺利完成。
学生就业率高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成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广开就业渠道,与全国上百家医药行业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供需关系。每年定期举办全国性的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大大超过当年毕业生的数量,多数专业学生尚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录取规则录取分数线要看当年招生计划数和志愿填报数的比例。如果计划数多于志愿填报数,那么达到资格线(由当地教育局划定)的考生都能录取,比如在某地投放50个招生计划,只有30人填报我校志愿,那么这30人都能录取;如果计划数少于志愿填报数,那就按照投档办法依次录取,比如在某地投放50个招生计划,有100人填报我校志愿,那么只能根据考生志愿和分数录取50名,录取的最低分即为录取分数线。
现开设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铸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声像技术、电子装配技术、楼宇智能技术、汽车维修与装配工艺、焊接技术、船舶管系装配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服装工艺与营销、电脑艺术设计、口腔工艺技术、形象设计、营养配餐与烹饪技术、面点裱花艺术、面点加工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空港服务与乘务、酒店管理、会计电算化、现代物流管理、商务助理。
学校地址山东莱阳旌阳路56号
办学实力多年来,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紧贴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原则,紧跟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现开设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铸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声像技术、电子装配技术、楼宇智能技术、汽车维修与装配工艺、焊接技术、船舶管系装配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服装工艺与营销、电脑艺术设计、口腔工艺技术、形象设计、营养配餐与烹饪技术、面点裱花艺术、面点加工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空港服务与乘务、酒店管理、会计电算化、现代物流管理、商务助理。烹饪专业和电工电子专业被2004年、2008年被评为山东技工学校名牌及重点专业。
开设了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等14个中专专业,会计电算化、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等3个三二连读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5000余人。
学校发展学校积极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是烟台市机电职教集团、莱阳市职教集团牵头学校;积极开拓校企合作新路子,引进莱阳海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莱阳金华服装贸易有限公司、莱阳交运集团,共同建设机械加工、服装、汽修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解决了学校实训设备、实习教师等不足的问题,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创设了真实的生产场景,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对接;2012年以来,共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投资350多万元,建设了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投资700多万元,新建了4800平方米服装专业实训车间;学校努力拓宽办学渠道,设有中国石油大学网络教育、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学习中心,业余本专科学历教育在册学员2800余人;与山东女子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及韩国国立顺天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优生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基地;学校发挥资源优势,每年承担特种作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复员退伍军人培训、财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等级测试等上万人次,成为集职业教育、社会培训、职业鉴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基地。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山东省职业教育百所骨干示范学校”和“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烟台市安全文明校园”、“烟台市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2年6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二批建设学校。
山东省莱阳市柏于路1号
招生专业开设了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等14个中专专业,会计电算化、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等3个三二连读专业
教学环境投资350多万元,建设了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投资700多万元,新建了4800平方米服装专业实训车间;学校努力拓宽办学渠道,设有中国石油大学网络教育、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学习中心,业余本专科学历教育在册学员2800余人;与山东女子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及韩国国立顺天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优生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基地;学校发挥资源优势,每年承担特种作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复员退伍军人培训、财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等级测试等上万人次,成为集职业教育、社会培训、职业鉴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基地。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山东省职业教育百所骨干示范学校”和“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烟台市安全文明校园”、“烟台市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就业前景学校积极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是烟台市机电职教集团、莱阳市职教集团牵头学校;积极开拓校企合作新路子,引进莱阳海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莱阳金华服装贸易有限公司、莱阳交运集团,共同建设机械加工、服装、汽修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解决了学校实训设备、实习教师等不足的问题,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创设了真实的生产场景,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对接;2012年以来,共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