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其列入议事日程,制订了符合实际的建设规划和可操作的实施计划。并且年均投入15,000元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在多年的办学中,制定了“厚德重能明理敦行”的校训,形成了“勤奋唯实和谐向上”的校风、“爱生敬业创新奉献”的教风和“敬人踏实笃学自信”的学风。学校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及个性的培养,切实从学生发展出发,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理念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服务学生,用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
学校荣誉建校近30年来,学校为辽宁省培养了11000多名德、智、体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多年的办学可谓成绩斐然,学校连续多次被评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学校被确定为“企业信得过实用人才培训基地”。
2018年9月27日,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设施设备学校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食堂楼、综合楼、浴池及图书馆等。并开设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等15个专业,在校生5300余人。学校设有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电气实训中心、基本技能实训中心、工业自动化实训中心等6个实训中心,共有52个实训室及2个实习工厂,各类机床达60余台,计算机1600台,激光设备146台套,多媒体网络教室6个,电化教室58个。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374人,专兼职教师272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达173人,有研究生学历的19人,国家、省、市专业带头人20人,国家、省、市各类专业协会中任职15人,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生就业作为一所规模空前的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国家级教育基地,学校对学生的就业始终坚持一条不变的承诺——就业签协议,跟踪服务5年。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已经相当广阔。先后有创维电子集团、创佳彩电、TCL王牌彩电、精诚科技、旭日电子、宁波山阳、制殊有限公司、昆达电脑、天津钢板有限公司、中国华录集团、阿尔派电子公司、沈阳天菱集团、沈阳铸造厂、全密封变压器厂、博龙沈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北台钢铁集团、本钢集团、联通本溪公司、移动通讯等几十家单位接受我校毕业生及由我校负责的其它兄弟院校的毕业生。由于毕业生的出色表现,学校与创维、TCL、中国华录、北京京东方、苏州均豪科技等5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期的用工协议,实现了“订单式“培养。
学科中专学历教育体育专业培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
序号 |
专业 |
人数 |
学制 |
级别 |
学费 |
招 生 对 象 |
1 |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
30 |
4 |
高级 |
3000 |
应往届 初中 毕业生 |
2 |
机械装配 |
30 |
4 |
高级 |
3000 |
|
3 |
焊接加工 |
30 |
4 |
高级 |
3000 |
|
4 |
汽车维修 |
30 |
3 |
中级 |
3000 |
|
5 |
钢铁冶炼 |
30 |
4 |
高级 |
3000 |
|
6 |
多媒体制作 |
30 |
3 |
中级 |
2550 |
|
7 |
会计(委托培养) |
50 |
3 |
中级 |
2550 |
|
8 |
铁路客运服务(委托培养) |
50 |
3 |
中级 |
2550 |
|
学院培养的学生品学兼优、技艺高超,他们中有许多人担任了工段长、车间主任、厂矿长、工程师,走上了行政和技术管理岗位,有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的功勋之臣。新一代的毕业生,人才辈出,理论知识新而广,操作技能精而全,综合素质高而优。九十年代初,钳工学生何屹在全国技校学生操作技能大赛中荣膺榜首;1992年,焊工学生金海阔在全省技校、职高学生操作技能大赛上蟾宫折桂;1999 年,车工50 班三名学生一举在省操作技能大赛上力拔头筹,王志伟夺得个人第一名。2004 年8月10日,“2004年辽宁省技工学校技能竞赛暨2004年广州数控杯全国技工学校技能竞赛”工具钳工、维修电工选拔赛在我院举行,学生高级工组工具钳工专业吴兵荣获第一名。在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举办的“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吕品、刘冰分获数控专业、钳工专业金奖。2004年12月,学院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免学费、助学金政策1、农村户口或县镇非农户口学生第一、第二、第三年可享受国家减免学费政策。
2、城市低保和边缘户学生可以参加免学费的评选,参考比例为城市户籍学生人数的5%。
3、低保和低保边缘户学生第一年,第二年可参加国家助学金评选,参考比例为在校生的10%。
学校荣誉学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壮大,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强劲东风,近几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技师培养为龙头,以高级工为主,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长、中、短期培训相结合,具有多功能、多层次办学条件的新一代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在1984 年首批列入“辽宁省重点技工学校”,1991 年被评为“全国冶金企业一类技工学校”;1993 年被命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00年4月国家冶金工业局授予“全国冶金技校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备案,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晋升为“辽宁冶金工业技术学院”。2004年3月,学院晋升为“辽宁冶金技师学院”。 2004年12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七届中华技能大赛”表彰大会上,辽宁冶金技师学院被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李生会院长受到国家副总理黄菊的接见;2005年7月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辽宁冶金技师学院“辽宁省创业技能培训成果展金牌奖”。
走过五十五年辉煌历程的辽宁冶金技师学院正在按照党的十六大指明的方向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借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职教精神的强劲东风快速发展,继往开来,顺应历史的潮流,合着时代的节律,奋发进取,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一代学院人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新的世纪里谱写出一曲更加绚丽多彩的华丽乐章。
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 497 人,其中教师 200余人,教授、副教授级教师占教学人员 30% 。
1、明确办学思想、理清办学思路,为学校加快发展奠定基础。
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紧紧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振兴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把加快发展作为主题,把育人为本、质量第一作为生命线。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职业能力,在医疗、卫生、药品生产、经营及各相关部门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卫生专门人才。
进一步明确了“立足辽宁、稳步发展、抓住机遇、锐意改革、中高并进、立体办学、国际国内有所作为。”的办学思路和以高质量人才占领市场的办学原则。
2、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需求调整办学专业
根据我国加入WTO和国外护理人才匮乏的情况,根据社会的需求,扩大了护理专业的招生数量,仅2002年护理专业即招生692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74.59%。为了提高英语护理、日语护理专业学生的水平和竞争力,我校分别与新加坡星光国际集团、日本株式会社国书刊行会等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
3、拓宽办学途径,构建多层次办学格局
几年来,学校在努力办好普通中专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多层次办学,形成了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专教育与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先后与辽宁中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海军职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办了成人临床医学、高等护理、口腔医学、药剂等专科、本科教育,使成人专、本科在校生达1100余人。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学校开办了乡医培训班、全科医生培训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班、成人高考备考班等。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2000年我校为青海省委培学生20人,2003年在陕西省招生30人。
4、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以出口牵动入口
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学校领导班子清醒地意识到毕业生尽早、尽快走上工作岗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通过各种途径,在国内外多方面寻求毕业生就业市场,先后与北京307医院、碧溪集团、沈阳军区总医院、230医院、沈阳科翔药业、深圳山本真牙科技术有限公司及本溪市中心医院、传染病院等40余家医疗单位建立了长期用人关系。同时也与日本、新加坡等国联合办学开始向国外输出毕业生。01、02、03年间,我校共有中专毕业生1120人,就业升学人数为1111人,就业就学率达99.17%。而且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也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拓宽办学途径,构建多层次办学格局几年来,学校在努力办好普通中专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多层次办学,形成了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专教育与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先后与辽宁中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海军职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办了成人临床医学、高等护理、口腔医学、药剂等专科、本科教育,使成人专、本科在校生达1100余人。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学校开办了乡医培训班、全科医生培训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班、成人高考备考班等。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2000年我校为青海省委培学生20人,2003年在陕西省招生30人。
明确办学思想、理清办学思路,为学校加快发展奠定基础。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紧紧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振兴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把加快发展作为主题,把育人为本、质量第一作为生命线。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职业能力,在医疗、卫生、药品生产、经营及各相关部门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卫生专门人才。
进一步明确了“立足辽宁、稳步发展、抓住机遇、锐意改革、中高并进、立体办学、国际国内有所作为。”的办学思路和以高质量人才占领市场的办学原则。
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途径,以出口牵动入口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学校领导班子清醒地意识到毕业生尽早、尽快走上工作岗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通过各种途径,在国内外多方面寻求毕业生就业市场,先后与北京307医院、碧溪集团、沈阳军区总医院、230医院、沈阳科翔药业、深圳山本真牙科技术有限公司及本溪市中心医院、传染病院等40余家医疗单位建立了长期用人关系。同时也与日本、新加坡等国联合办学开始向国外输出毕业生。01、02、03年间,我校共有中专毕业生1120人,就业升学人数为1111人,就业就学率达99.17%。而且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也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办学实力学校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为手段,以扩大办学规模、加速学校发展为目标,不断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办学思路,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办学基础,提高办学水平,已使学校成为一所具有一定办学实力和社会赞誉的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现开设护理、助产、口腔工艺技术等专业。而且根据我国加入WTO和国外护理人才匮乏的情况,我校增设了英语护理、日语护理专业;面对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专业;在校学生普通中专为2800余人,成人专本科在校生15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