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学校占地总面积163亩,建筑总面积5.7万多平方米。校园内建有现代化教学大楼、化学化工实验楼、电工仪表实习楼、金工实习楼、机加工实习工厂、化工模拟实习教室、图书阅览室、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楼等。学校建有校园宽带网、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配有14个全新电脑教室、16个多媒体教室、2个语音室、1个电子图书馆。2007年学校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中心区域建成占地40亩的实训基地。2008年又在南京市区内新建了晓庄校区,使学校具备了横跨大江南北,一校四区的区位优势。学校优越的教学设施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历史沿革学校办学始于1956年。五十多年来,学校已为中国石化南化公司、中国石化扬子公司、国家级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和长三角地区培养、培训了20000多名理论与实践并重,科技与人文融通的适应时代要求,深受企业欢迎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企业的管理骨干、技术专家和岗位能手。
学生就业学校地处南京市沿江工业开发区扬村一路300号,位于中国石化南化公司和中国石化扬子公司生活圈内,南邻国家级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北接国家级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周边特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云集,拥有不可比拟的地理、交通、人才、技术、实习和就业优势。
办学实力学校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同时,树立了声誉较高的化工职业教育品牌,成为众多立志化工专业技能成才学生的首选学校。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学校因注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合格毕业生100%进入规模大、效益好、待遇高的企业就业,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企校联合培养订单纷至沓来,与学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多达100余家。
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春风,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双重需要,在省市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学校在引入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贯标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正朝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万人规模的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地区的中、高级新型化工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发展目标全力迈进。
师资力量学校与特大型化工联合企业长期合作,造就了一支以教授、高级讲师、高级技师、讲师、工程师、技师等为主体,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在精细化工、化工操作、化工分析、高分子工艺、现代化工生产技术、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现代铆焊技术、化工机械维修、电子电工、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建设上形成了明显的特色,是长三角地区知名的化工专业特色学校。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80人。其中副教授、高级讲师8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人,占专任教师39%,有近百人次曾赴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教师队伍中有获得德国“师傅证书”的老教师,也有一大批拥有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家注册的造价师、结构师、监理师、电子商务师、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占90%。
学校荣誉2005年11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7年9月,学校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连续多次荣获南京市文明单位。2009年2月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作为南京市教育局直属的综合性高职校,我们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培养具有“三创”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把学校建设为“现代化、高职化、有特色、第一流”的职教名校,谱写新的篇章!
联系方式地址:南京市建邺区黄山路58号
电话:025-86479381
设施设备学校位于南京河西新城区,毗邻奥体中心,占地12.5万平方米,在校学生5000余人。拥有66个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室和28个配套齐全的校内技能实训车间;建有全国最先进的百兆宽带接入四网合一的万兆校园网。1200台计算机和130多个多媒体教室,融合有线、无线、多媒体、安防等多种应用系统,并初步实现校园一卡通。有国际标准化400米塑胶跑道的田径运动场、灯光草坪足球场、公寓式学生宿舍、宽敞明亮的学生食堂,校园建筑欧陆风格,环境优美、典雅,被誉为南京新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生均仪器设备费1万余元,位列全省首位。
学校坚持紧扣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开设以五年制高职为主,三年制中职教育为辅的全日制学历教育。设有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环境工程、装饰艺术、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等七大类二十多个专业,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七个。学校现有产教结合基地10多个,其中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是江苏省一级资质企业,承担了包括南京奥体中心在内的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材测试工作。学校是江苏省土木水利专业教研中心组组长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协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江苏省职业学校体育协会秘书长单位。
招生专业(一)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招生计划
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制 |
计划数 |
备注 |
|
| 1 |
建筑工程施工 |
3+4年 |
45 |
仅面向南京市招生 中招第一批次录取 |
|
| 2 |
电气技术应用 |
3+4年 |
45 |
||
(二)五年制大专招生计划(大专与普通本科"5+2”衔接培养)
| 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制 | 计划数 | 备注(所有专业面向江苏省招生) | |
| 1 | 建筑工程技术 | 5年 |
110 | 江苏省示范专业 新加坡建筑学院联合办学 |
发 放 国 家 电 子 注 册 的 大 专 毕 业 证 书 |
| 2 |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 5年 | 70 | ||
| 3 |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 5年 | 60 | 国家技能型紧缺专业、省特色专业 | |
| 4 | 工程造价 | 5年 | 70 | 江苏省示范专业 新加坡建筑学院联合办学 |
|
| 5 | 工程监理 | 5年 | 40 | ||
| 6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5年 | 130 | 重点建设专业、省品牌专业 | |
| 7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5年 | 40 | 软件人才培训基地 | |
| 8 | 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 | 5年 | 40 | 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示范专业 | |
| 9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 5年 | 40 | 江苏省示范专业、特色专业 | |
| 10 | 电子商务 | 5年 | 40 | 江苏省示范专业 | |
| 11 | 装饰艺术设计 | 5年 | 70 | 省特色专业、新加坡建筑学院联合办学 | |
| 12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5年 | 40 | 南京动漫协会合作、省特色专业 | |
| 13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5年 | 40 | 江苏省示范专业 | |
| 14 | 会计 | 5年 | 8o | 特色专业 | |
| 15 | 会计(金融管理与实务方向) | 5年 | 40 | 特色专业 | |
| 16 | 通信技术 | 5年 | 40 | 南京电信、电信网盈公司联合办学 | |
特色
汽车维修
招生代码:8001
招生学制:三年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招生范围:全国
技能+素养:学习成绩合格,可取得中
级工等相关技制证书及南京技师学院毕
业证书。
设施设备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数控技术应用系、汽车技术系、计算机技术系、现代服务业系、基础课部7个教学部门;占地面积313亩,建筑面积11.13万平方米,其中:理论教学区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实训教学区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有理论教学教室128间、实习实训室(含一体化教室)155间,拥有各类实训实验设备8593台套,教学设备总值达12154万元。学院面向全国招收初、高中毕业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办学涵盖技师、高级工、中级工、五年制高职四个层次,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97%。开设专业总数(含专业方向)45个;现有国示范专业5个、省示范专业7个、省重点专业8个,省精品课程15门。同时面向社会培养各类技能人才,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年均1万人次。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以“专业理论扎实、适应岗λ快、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发展后劲足”得到用工单位的一致认可,毕业生年均就业率99%以上。
联系方式学校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学海路29号 邮编:210023
联系电话:(025)85796578
合作办学学院贴合企业人才标准,瞄准学未来职业生涯的成才、发展,坚持校企深度合作育人。近年来与40家企业开展了深度定制培养,大批毕业生在企业中成长为“技术能手”“岗位先锋”“南京工匠”。同时瞄准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全力向智能制造、互联网+、现代服务等方向转型,将传统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焊工、钳工、计算机应用等传统专业升级为工业机器人、3D动力、五轴加工、自动控制、通信网络应用等相应专业。我院结合企业岗λ需求和学生学习实际,在所有长线专业中同步实施课改,实现了一体化教学全覆盖;根据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院建立了以14家政、企为核心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近200家校企合作单位的工作,建立起更契合行业产业发展、更符合企业用人需求、更切合学生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企业专家共同论证指导,学院先后建设了国家及省市级实训中心10个,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教练或顾问,成立了18个青苗班和竞赛组,激发更多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与信心。
师资力量学院始终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重中之重。鼓励广大教师经常参加在职进修、顶岗实训等培训,不断提高学历和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332人,其中专任教师186人,兼任教师57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3%。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全国技术能手5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梯队培养对象2名。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1个,省级技术能手5人,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2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