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4357
学校文化学校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引领学校整体发展。全面架构“瓯·潮”文化体系工程,建立“一体三轨”的学校文化体系,包括理念文化系统、视觉文化系统、行为文化系统3大系统。学校提炼内涵理念,重新编制视觉形象(VI)手册,重塑行为文化系统,全面建立形象识别系统。
在“一体三轨”文化架构中采取精雅别致的风格,投入专项资金打造“瓯·潮”主题景观工程、“瓯·潮”五大区域、“瓯·潮”主题雕塑、“瓯·潮”文化长廊等。学校根植地方文化,梳理办学理念,形成具有中职特点、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的蕴含着“包容大度、成人成器、益世致新”的“瓯·潮”文化。“瓯·潮”文化育人,引导教师包容接纳不同类型的学生,也引领师生拥有“包容大度”的素养;“瓯·潮”工匠精神,打造具有“成人成器”的职业学
生,助推学校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瓯·潮”益世致新,根植叶适经世致用的历史传承,培养勇立潮头、服务区域、推陈出新的职业人。
办学理念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扬长,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秉承“尚德致用”的校训精神,实施“三名三融三扩”战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核心,以达成“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的培养目标。学校以“瓯潮”文化为引领,秉承“永嘉学派”文化渊源,确立“尚德致用”校训精神,倡导“分类扬长”教育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价值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锁定“具有商科背景和创业精神的生产性服务业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突破学困生成才瓶颈,实现“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理想。
办学模式在根植地方文化、躬身中职办学的理念指引下,近五年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首批中职课程改革试点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省中职教育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试点学校、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省中职学生创业教育基地、省中职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等高含金量的荣誉,办学成效赢得社会和企业的良好口碑,成为“温州窗口、浙江一流、全国示范”的中职品牌学校。学校立足瓯海区域产业,通过共建基地、共建队伍、共建计划、共建课程、共建课堂、共建文化等举措,实现与企业、行业的全面有效合作,先后与39家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与200余家企业建立用人关系。学校不断深化“厂中校、校中厂、校中室、校中院”等产教融合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响应区委区府号召,开办区域支柱产业人才紧缺的眼镜专业,依托瓯海眼镜小镇,打造“专业+产业+区域+智能+集群”多元化校企合作综合体,全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教学环境根据“实习场所就是车间、实训教师就是工程师、实训作品就是产品”的建设思路,学校加大专业实训基地投入力度,拥有汽修国家级实训基地,和汽修、物流、电商3个省级实训基地。现校内建有81个实训室,实训工位数4190个,按照各专业教学和岗位实操的双重标准配置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校内实训设备总值4311.59万元,生均10593元,可同时容纳4190以上学生实训,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
经过国家中职示范校、省一级重点职校、省首批中职名校的创建,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校园网接入区教育城域网,校内光纤主干速率和桌面速率均达千兆;有各型各类服务器多台;校园楼宇网络信息点全覆盖。学校建有22个多媒体网络机房,其中包含虚拟仿真制作实训室2个,虚拟云机房3个,数媒苹果机房1个、服装CAD机房1个、录音室1个、速录机房1个;中大型多媒体功能室3个,录播教室2个,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智能互动小平台,配有校内广播系统;教学用计算机1241台,有效生机比3:1。
为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现已建成的软件系统包括:学校网站、德育银行、学分银行、选课平台、考勤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等。其中,德育银行体现了对学生德育评价的过程管理;学分银行则突破了单一评价的限制,结合中职教育分层分类评价的实践经验,对学生在校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覆盖比例达100%。学校为浙江省首批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温州市智慧校园建设实验学校、温州市首批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学校。
高三毕业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报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出国留学或就业。学校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专业技能的初、中级专业实用人才3200多人,就业率达95%以上,高职考试上线率达90%以上。
联系方式0577-88411238
办学理念校 训:大大方方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和谐发展观;
学校要发展,个人更要发展。
学生观:只要有合适的表现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成才。
教师观:教师是一只需不断添加燃料的火炬,是多彩人生的创造者。教师是走下圣坛并怀有一技之长的关爱者。
三大转变:从制度化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专业师资队伍从课堂教学向实践体验转变;学校发展从围墙内向围墙内外联动转变。学校是帮助学生完成某阶段心愿的殿堂;学校是“工作、学习、生活”三者并重的和谐场所;学校是教职工人生价值实现之所在。
学校荣誉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温州华侨中学)94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在全市“十杯”竞赛活动中,学校两次荣获“园丁杯”;1997年获得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文明学校”光荣称号;在教科研活动中,2000年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教育成果二等奖;
在2002年浙江省第二届职校学生烹饪技能比赛中,荣获4金4银和“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还获得“省烹饪专业教研基地”、“省绿色学校”、“省华文教育基地”、“省餐旅服务实训基地”、“市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基地”,同时是温州市唯一一所拥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三个“国”字号金牌的职业学校。
师生在近几年参加的全国、省、市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2007在全国烹饪技能大赛中获得全国热菜一等奖第一名,并取得数枚金牌银牌。学校以广大华侨为坚强后盾,打响“侨”字金牌,推动“出国带薪实习”工作,每年均有大批毕业生出国创业。学校不仅在国内,在海外许多国家的华侨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师资力量学校教科研气氛浓厚,被评为市校本培训基地、市校本教研示范校、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王丹霞等一大批爱岗敬业的教师。
现有教职工180多人,,专任教师86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74人,占专任教师88.4%,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50多人,双师型教师8人,占全数80%以上。
其中,有多位老师曾远赴国外考察进修。
学院建立了完善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和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学生入学注册后可按规定享受奖学金、助学金、特困生补助,并由学院负责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联系方式0577-85108077
收费标准(1)室内艺术设计专业9000元/学年;
(2)无人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7500元/学年;
(3)安全防范技术专业6900元/学年;
(4)酒店管理专业6000元/学年;
(5)其他专业6600元/学年;
(6)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费,由企业另行收取:新华三集团特色订单班、宇视科技特色订单班、水晶石特色订单班培养费用均为5000元/学年;西普阳光特色订单班培养费用2500元/学年;
(7)学生公寓住宿费960—1600元/学年。
专业:安全防范技术、消防工程技术、工业设计等为浙江省特色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为温州市重点专业; 无人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7500元/学年;学校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引领学校整体发展。全面架构“瓯·潮”文化体系工程,建立“一体三轨”的学校文化体系,包括理念文化系统、视觉文化系统、行为文化系统3大系统。学校提炼内涵理念,重新编制视觉形象(VI)手册,重塑行为文化系统,全面建立形象识别系统。
在“一体三轨”文化架构中采取精雅别致的风格,投入专项资金打造“瓯·潮”主题景观工程、“瓯·潮”五大区域、“瓯·潮”主题雕塑、“瓯·潮”文化长廊等。学校根植地方文化,梳理办学理念,形成具有中职特点、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的蕴含着“包容大度、成人成器、益世致新”的“瓯·潮”文化。“瓯·潮”文化育人,引导教师包容接纳不同类型的学生,也引领师生拥有“包容大度”的素养;“瓯·潮”工匠精神,打造具有“成人成器”的职业学
生,助推学校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瓯·潮”益世致新,根植叶适经世致用的历史传承,培养勇立潮头、服务区域、推陈出新的职业人。
教学模式根据“实习场所就是车间、实训教师就是工程师、实训作品就是产品”的建设思路,学校加大专业实训基地投入力度,拥有汽修国家级实训基地,和汽修、物流、电商3个省级实训基地。现校内建有81个实训室,实训工位数4190个,按照各专业教学和岗位实操的双重标准配置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校内实训设备总值4311.59万元,生均10593元,可同时容纳4190以上学生实训,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
经过国家中职示范校、省一级重点职校、省首批中职名校的创建,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校园网接入区教育城域网,校内光纤主干速率和桌面速率均达千兆;有各型各类服务器多台;校园楼宇网络信息点全覆盖。学校建有22个多媒体网络机房,其中包含虚拟仿真制作实训室2个,虚拟云机房3个,数媒苹果机房1个、服装CAD机房1个、录音室1个、速录机房1个;中大型多媒体功能室3个,录播教室2个,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智能互动小平台,配有校内广播系统;教学用计算机1241台,有效生机比3:1。
为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现已建成的软件系统包括:学校网站、德育银行、学分银行、选课平台、考勤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等。其中,德育银行体现了对学生德育评价的过程管理;学分银行则突破了单一评价的限制,结合中职教育分层分类评价的实践经验,对学生在校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覆盖比例达100%。学校为浙江省首批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温州市智慧校园建设实验学校、温州市首批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学校。
联系方式0577-86261126
办学模式在根植地方文化、躬身中职办学的理念指引下,近五年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首批中职课程改革试点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省中职教育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试点学校、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省中职学生创业教育基地、省中职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等高含金量的荣誉,办学成效赢得社会和企业的良好口碑,成为“温州窗口、浙江一流、全国示范”的中职品牌学校。学校立足瓯海区域产业,通过共建基地、共建队伍、共建计划、共建课程、共建课堂、共建文化等举措,实现与企业、行业的全面有效合作,先后与39家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与200余家企业建立用人关系。学校不断深化“厂中校、校中厂、校中室、校中院”等产教融合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响应区委区府号召,开办区域支柱产业人才紧缺的眼镜专业,依托瓯海眼镜小镇,打造“专业+产业+区域+智能+集群”多元化校企合作综合体,全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师资力量根据“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聘用等途径,重点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形成一支“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56人,聘用两年以上的兼职教师59人,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学生4057人,生师比例为15.85:1。专任教师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56人,占100%;中级职称及以上184人,占71.88%,高级职称的教师79人,占30.86%。专业课教师138人、实习指导师3人,共计占专任教师的51.85%,每一门课程均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每个专业至少配有3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课专任教师,骨干专业有1名及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本专业硕士学位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课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126人,比例为91.30%,其中具有技师或相当于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有76人,占60.32%。
通过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双师”素质专职教师队伍。其具体措施是:利用区政府人才政策,建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引进行业企业中有扎实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较强动手能力和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技术骨干;教师“走进高校、走入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培养培训;建立派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锻炼制度,利用温州民营经济发达优势,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直接承担或参与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取得本专业实际工作职业资格证、行业特许资格证或技师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建成一支“双师型—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的专职教师队伍。
通过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等形式,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其具体措施是:从温州相关行业企业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实践课兼职教师;聘请具有技师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具有本行业独特专长的能工巧匠担任实训、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根据专业技术更新需要,及时调整兼职教师结构,使兼职教师队伍的人员更新率每年保持在20%左右。
报名截止时间是什么时候?浙江特教学院报名截止时间为2015年4月5日(福利企业优秀残疾人职工报名时间按文件通知要求适当延后)。助学金国家助学金2500—4000元/学年,残疾学生受助率100%;特别困难的残疾学生可获5000元/学年的万向助学金;伙食营养餐补助每人700/学年,受助率100%;困难学生还可申请学校助学金及勤工助学。报名方法考生携带《2011年瓯海职专提前自主招生报名登
“温州瓯海好的公办中专学校”,要读瓯海区中专学校的同学会问考虑这个问题,小编云云为你整理一下温州瓯海好的公办中专学校,助你深入了解温州瓯海好的公办中专学校。温州瓯海好的公办中专学校: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瓯海区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温州市瓯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