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
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的黄河边上,坐落着一所传奇的中学,校长是位僧人,全校八百余名学生来自青海、西藏、四川、宁夏、甘肃、新疆六个省区五十多个县市。学校学制为六年,实行藏汉英三语教学,学生学习异常刻苦,毕业可以直接参加高考。艰苦的学习、生活条件下,学生们十八年里在各种杂志刊物上发表作品三千余篇。每年慕名前来报名的学子超过一千人,学校由于规模限制只能招收不到两百人,而许多学生宁愿等三年也一定要坐进这里的课堂。从扶贫到推动民族职业教育1994年,吉美坚赞,一位普通的藏族僧人,认定只有教育才能使人们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他从北京中国佛学院毕业后立刻回到青海家乡投身教育事业,几经挫折,成立了青海省第一所民办福利学校:吉美坚赞福利学校,专门招收藏区农牧民失学、超龄青少年,全部免学费。吉美坚赞校长的远见与无私感动...
【民办】红格尔多吉民族职业高中
【民办】西宁市西钢职业技术学校
西宁市西钢职业技术学校暨青海省冶金工业技工学校,原隶属西宁特殊钢集团公司,属企业办学,是省内职教办学达四十余年之久的冶金职业教育基地。2003年企业改制,学校走向社会,主要开展职业中专和技工教育工作,同时拓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2013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建立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现占地面积约40余亩,资产总值近九千余万元。近年来,学校始终把突出学校特色、拓宽办学领域作为发展目标。创建了多功能、多职能的办学体制。拓展了中职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工大学、本科联合办学等教育领域。并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育人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规范管理,发挥优势,紧抓教学改革,走企业联办之路。建立了工学一体、智技兼顾、工学兼容、德能兼备的办学模式。为青海...
【公办】青海省机械技工学校
青海省机械技工学校,于1979年10月29日在西宁挂牌成立,我学校迄今已经成立41年,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我学校主要经营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技工教育、岗位培训,我学校本着制度与人文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凭借美丽的校园环境,舒适的住宿条件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已成为每年西宁评价很好的学校之一。
【公办】西宁甘河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西宁甘河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2007年9月,原名甘河冶金职业技术学校,二O一一年更名为西宁甘河职业学校,经过十年的苍桑岁月,现在发展为集教学科研、实训、培训、技能鉴定融为一体中等职业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50人,短期培训380人,在校教职工81名,高级教师12人,双师生教师20名,10年来为企业输送大批技能型人才,赢得了企业、社会、家长、学生的好评,多次授到上级部门的嘉奖,为了不辜负上级部门的重托,西宁甘河职业技术学在新一阶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正在蓬勃发展,不久将成为青海省培养企业工人的摇蓝。学校宽阔的马路将迎接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崛起的甘职人将通过不懈的努力把西宁甘河职业技朮学校打造成省内一流学校而努力学校以“崇德尚技”为校训,为企业输送有道德、守纪律,技能娴熟的一线工人学校将以“以...
【公办】贵德县职业技术学校
贵德县职业技术学校属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是一所公办的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高中学校。
【公办】乐都县职业高级中学
乐都县职业高级中学创办于1980年10月,是青海省高原上开办较早的第一所职业中学,学校曾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地、县先进集体或文明单位,2000年4月,被青海省教育主管部门评定为省重点职业中学。办学23年来,在校学生达1、500多人,学校现有教职工76名。近年来,学校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现有校园面积45亩。学校现配有微机80台、多功能电教室、电子阅览室、美容美发器械和烹饪操作设备多部。现在,学校挂有一校多牌“:乐都县职业高级中学、乐都县职业教育中心、乐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乐都县广播电视大学、乐都县特殊教育学校、交通部电视中专青海分校乐都工作站等。根据学校发展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乐都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奋斗目标:争取于2005年达到国家重点职业高中的办学水平。
【公办】四子王旗职业高中
【国家重点】【公办】青海省工业学校(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青海省工业学校是隶属于青海省教育厅领导的综合性工科类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79年,迄今已有四十年的办学历史。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青海省工业技师学院)始建于1979年,已有37年办学历史,隶属于青海省教育厅。现挂有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青海省工业技师学院、青海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青海省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青海省藏毯职业技术学校五块牌子,具有举办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资质和条件。学校分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10亩,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其中主校区设在城南新校区(占地170亩,已完成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在校学生近3000人;年培训、鉴定近4000人。
【公办】海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坚持面向行业、面向农牧区、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办学思路,不断调整布局,整合资源,使学校成为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中教育、行业培训为一体的民族综合职业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技术型人才万余名。学校自1986年以来,曾先后开设了农林、财会、文秘、畜牧、缝纫、汽车驾驶与修理、计算机、社区卫生等20多个专业,为振兴和发展全州经济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自2003年来,学校承担了全州在岗、转岗、再就业培训,新技术推广、阳光工程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任务。农民工中式面点培训,农民工电焊培训,农民工泥瓦工培训,农民工摩托修理培训,农民工美容美发培训;下岗职工创业培训,下岗职工计算机应用培训;全州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课程改革培训,省级民族小学老师新课程培训,因特网的未来教育培训,少先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