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和公寓制管理,中心领导负总责,课堂教育教学、学生食堂宿舍及门卫管理都有专人负责,生活老师24小时守护,为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每间寝室都安装了电话、电风扇和光纤电视。学校十分重视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礼仪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在学校运动会上,青年学生挥洒汗水,追求超越自我;在各项文娱活动中,同学们热心参与,尽情展示自我;在学校广播站,学生编导、主播认真负责,努力提高自我;在校学生会、团委会,学生干部踏实工作,积极锻炼自我。一系列的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资助政策类别 | 资助对象 | 资助标准 |
国家助学金高 | 一、 二年级贫困家庭学生(总人数的20%以内) | 每年1000- -3000元 |
成都市贫困学生资助 | 成都市户籍, 本人为低保的高一、高二年级在校生 | 免 书本费 |
学校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开设有7大类共15个专业,2009年秋季,中职部将有教学班70个,学生突破4000人;成人教育部现有学生1100余人,专业15个;中心培训部负责全市短期技能培训工作,每年培训各类技能人才5000人左右。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配备了能满足学生实践锻炼需要的专业实训设备设施,有计算机500余台,建有计算机实训室7间,同时建有综合性实训基地,内设机械加工、汽车维护与保养、餐饮客房、服装制作、电子电器、建筑装饰等实训室,实训设备价值1000余万元。学校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建设的工厂式的数控加工实训基地,有数控车床、数控镗床、数控铣床、等机械设备20余台,价值200余万元。今后三年,学校还将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投资2000余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和重点专业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打造一流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先后派遣了五十余名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各类技能培训,建设了一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中心现有教职工163人,其中任课教师122人,任课教师中专业课教师占60%,双师型骨干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70%,师资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一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多年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有着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了解职教学生特点和需要,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成绩显著。
教学质量职业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发展,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统一安排了校本教研计划,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听课—沙龙式研讨这样的教学研究过程,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特色化水平。为了突出职教特色,学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在满足学生基础知识需要的前提下,加重了专业课比重,同时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学校专门开设了音乐修养、普通话、就业指导等课程。既突出了学生技能训练,又注重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学生顺利就业和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收费标准学费 | 书本费 | 住校费 |
三年全 | 免预收500元/年 ( 按实结算) | 一、 二年 级全免(非成都市户籍200元/期 ) |
应往届初中阶段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年龄在2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的有志青年
学校地址学校地址:成都市邛崃市金六福大道5号
(一)报名办法:学生需带齐户口本、身份证(或临时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毕业证及复印件,6张1寸照片,到校办理相关手续或及时与学校招办联系,领取预录通知书和入学须知。 收费标准:学费三年全面,只需缴纳书本费360元/年。
招生要求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2.身体健康健康无残疾,无任何传染性疾病
3.思想态度端正,无不良嗜好
联系电话:028-88758155
联系地址:成都邛崃市羊安镇永安街三号(原泉水兵站)
招生专业音乐类、舞蹈类、体育类、美术类。
报名条件我校面向全国,不限户籍、国籍全年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和对艺体充满浓厚兴趣的学生,并接受我校严格管理。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羊安镇泉水南街55号
助学政策1、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农村户籍学生、城镇非农村户口学生、城市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享受国家两年共3000元的生活补助
2、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学生,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查符合条件者,可享受6000元/三年的学费减免
招生专业专业名称 | 招生人数 |
国际商务 | 80 |
美术设计与制作 | 80 |
学前教育 | 80 |
社区公共事务管理 | 80 |
播音与节目主持 | 80 |
舞蹈表演 | 80 |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成才第一”的学生工作理念,努力构建系统育人机制。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超过90%,毕业生积极服务成都,58.66%的应届毕业生在成都就业创业。近五年来,学校连续获得“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7项,省级奖励258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泰国等20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40余所院校开展长期合作。2010年,学校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开展了学历教育、师生交流互访等全面合作,与泰王国皇家吉拉达学校合作设立“诗琳通泰国语言文化课堂”等,为师生拓展国际化视野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校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全国,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数万名毕业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其中不乏优秀工程师、教育专家、在全国具有影响的企业家、党政高级管理人员等。
“十二五”时期是学校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坚持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科学谋划学校发展,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全体师生秉承“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校训,发扬“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满怀热情,以服务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与专业设置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衔接最紧密;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培养的人才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发挥最好”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城市型综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