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电话:0317-4311588
学校地址:青县新华西路232号
设施设备青县职教中心占地173亩,建筑面积72000多平米,资产总值1.1亿元。建有六栋教学楼、三栋科技实验楼、四栋公寓化宿舍,另建有2000多平米的多功能餐厅、体育馆以及标准人造草坪运动场、图书馆、多媒体电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校园网及相关生活设施。学校还计划融资1000万元,建设青县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使该中心成为集中学生实训、各类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学校现有教职工353人,其中研究生18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20人,专业课教师142人,“双师型”教师113人,省市级骨干教师43人。
多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以“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为目标的师资提升工程,先后选派5名教师到美国、德国进修学习,40人参加省市培训,6名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涌现出了一大批德技双馨的优秀教师群体,先后有孟庆华、许广敏等13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张红招等9人被评为省师德标兵;肖家彪成为沧州市唯一一位中职学校特级教师;刘清玉自制研发的“循迹车”、“自动供水系统”参加了全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成果展;王桂芹成为唯一一名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获奖的县级职业学校教师;薛立喜在全国中职教师说课大赛上荣获一等奖。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29个省市级重点课题研究,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参与编写中职教材6部,获国家专利9个。
科学管理学校坚持“办学以人为本,育人以德为首”的原则,实行“系部为主、处室服务”的二级管理,培养学生成才先成人,立业先立身。开展“校园、宿舍、班级、心灵”四个家园建设,组织开展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法制安全教育、军训、文明离校、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在能力培养上,学校积极拓宽第二课堂,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开展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目前,毕业学生获“双证”率达100%。
学校立足县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及服务民生,着力打造“五大专业群”---涉农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机电专业群、汽修专业群、现代服务专业群,涵盖现代农业、林业、畜牧兽医、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数控、焊接、电子电工、汽车维修、速录、学前教育、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14个专业。各专业均装备了先进的实训设备,设备总值2178万元,设备价值达标率88%,完好率92%。
目前,学校建有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实训基地---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和省级重点实训基地---机电实训基地。
汽车实训基地添置烤漆房、四轮定位、汽车美容、检测等设备,是沧州市最大、最先进的汽车实训基地。
1300平米的机电实训基地是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装备有现代化数控、普车、刨、铣、磨、钻冲床,年培养学生200人,为青县工业园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外,学校还建有电焊车间、钳工车间、电脑维修实训机房,电子检测实训室、实用电工室,速录实训室,现代农艺实验室,会计模拟室,音、美、舞蹈室等40间。学校另有60亩的养殖及苗木实验基地,青县福顺机箱厂、青县汽车总成修理厂、司马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12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一流的设施设备为专业化办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173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2亿元,现有在校生3175人,教职工308人。学校设有“五处一室”和5个教学部,拥有信息技术、机电、涉农、汽修、现代服务等5大体系健全的专业群。拥有先进完备的实习、实训设施,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训基地”;“国家重点汽修实训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实训基地”。2013年河北省教育厅确定我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计算机速录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2014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确定为省级骨干专业,也是省教育厅首批确定为“3+2”中高职衔接培养专业;2015年数控专业被评为省级骨干专业。
服务社会青县职教中心紧紧把握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目标,积极推进学校角色和功能的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双带’工程”中,学校共招收培训1200余名“双带”人员。通过培训,150人成为致富能手,21人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青县是津京地区的蔬菜供应基地之一,“青青”牌蔬菜和“司马庄”蔬菜更是全省闻名。为促进农民增收,学校对青县50个重点村的2000个核心示范户进行现代农业新技术培训,开展农民增收培训1万人次,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3000人,组织20多名农技教师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提供各种技术咨询万余次,推广先进实用新技术2项,开展创业技术培训500人次。学校努力发挥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培训等阳光工程,举办会计培训班三期,培训人数1160人次。学校成立培训部,选派精干教师任教,招收会计、焊接、数控、CAD制图、电工、维修等短班学生120名,为青县各行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招生电话:0317--4327106
学校地址: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新华西路9号
住校学生需提供家长身份证复印件一张(正反面印到一张A4纸上,写清学生姓名、手机号)。 需填报我校志愿。中专 青县幼儿师范学校 代码:6434
大专 沧州师范学院 代码:6836
电子电工、机箱、毛衫针织、食品加工、信息技术、汽车维修与驾驶
经济发展开设专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项目立县、开放兴县、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正在形成“西菜、东树、遍地畜牧”和“一区、二厂、三产业”的新的产业发展格局。蔬菜种植、树木种植、畜牧养殖产业化区域的形成,马厂机箱工业园区、河北小洋人乳业有限公司、针织毛衫等龙头企业的兴起,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非农产业经济贡献的份额正在逐年增加,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正呼唤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面对这样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认为,服务好“三农”,为农民增收应该是青县职教中心工作的立足点,推动农业青县向工业青县转变应该是青县职教中心工作的出发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应该是青县职教中心的切入点。要以建设新型农村的理念重新审视职业教育工作,谋划好新思路,制定好新举措。我们及时认真研究市场,深入农村、企业调查研究,确立了职业教育必须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学校专业建设必须紧跟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重新设置。我们保留了农林牧专业,对教学内容做出了调整,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砍掉了护理、化工等6个专业,开设了电子电工、机箱、毛衫针织、食品加工、信息技术、汽车维修与驾驶等专业。
着眼于本校,培养自己的专业教师队伍。为了提高以高层次学历和实践能力为要求的专业教师的水平,学校采取了8项措施:一是严把进人关。二是制定了鼓励教师进修的相关政策。三是长期抓好教师基本功训练,建立教材考核制度。四是建立了青年教师拜师制度,具有中、高级职称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每人带1—2名青年教师,形成一帮一、结对子。五是学校为每位教师订阅与所教学科有关的杂志一份。几年来,先后有52篇教研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有87篇在省市、县交流和获奖。六是定期到企业或生产一线进行轮回“充电”。七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先后28名专业教师到清华、天大、河北科技师院等进修,四名教师分两批赴美进修,今年将派汽车、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到德国进修。这些措施,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基本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 积极行动抓落实,考察培训促安置,跟踪服务保效益。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成立了专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指导中心,与省、市、县人事和劳动部门建有长期的业务关系,随时掌握全国各地的用工信息。主动到用人单位考察学习,共同协商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签订上岗协议。近几年,学校先后与天津开发区、青岛海尔、海信等公司、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等签定了长期的用工协议,在对每一批农村劳动力培训前,深入到用工单位了解用工性质、用工要求,有的放矢地改革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并把就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训结束后,组织专人护送到用工单位,同时加强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定期对转移出去的人员进行走访,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保证转移出去的人员工作满意,收入可观。由于学校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不懈努力,近年来,经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达35000人,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7000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的召开,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将乘势而上,不断开拓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聘用兼职教师。职业学校专业周期较短,自身培养和引进教师代价太高,我们就从企业、高等院校聘请兼职专业教师。一方面弥补了专业教师数量的不足,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兼职教师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掌握某一方面的先进技术和实用技能,使其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侧重实践教学,同时兼职教师还有传帮带的作用,很好地促进整体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几年来,我校先后聘用兼职教师54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