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读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人民福祉和关乎民族未来的事业,也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议题。大范围雾霾、饮用水危机、土壤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环境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前沿学科,由工、理、管理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成。大环境指的是以研究宏观环境问题为目的的专业,比如研究大的水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气的污染问题等等,可以在环保局系统、研究机构工作、大型企业工作。小环境指的是研究污染处理、小范围污染传播等,例如污水处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问题,由于各个企业都有环保问题,所以有很多单位都要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
专业介绍
沈阳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依托理学院化学环境系,始建于1999年,2000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为适应国内对环保人才不断上升的需求,我校从人才引进、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力度,近两年积极申请并获批了中央地方共建项目400万元用于支持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2013年入选国家教育部第三批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本专业拥有环境工程本科工学学士和环境化学工程研究生硕士工学学位授予权。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公共基础课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包括环境微生物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设备基础、化工原理等;专业课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再利用、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等,并辅以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为使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宏观和微观的认识,还开设了环境生态学、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环境管理等若干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融入是本专业的一大特色,将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在校期间,了解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接受环境工程相关的专业训练,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包括实验的设计、分析、整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污染治理等相关实际问题,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优势
沈阳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2013年的辽宁省教学评估中,排名第九,位于辽宁省前三分之一的位置。
2013年入选国家教育部第三批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科研实践
十几年来,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团队坚持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求创新”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在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专业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应用新技术及新产品研发创新的能力、创业及就业能力;指导本科生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 项目,指导大学生“挑战杯”获得多项省级奖项。
就业情况
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从事环境污染控制设计与设施运行、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监测及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就业主要方向:国有大型企业,各类水务集团和环境工程公司,各地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设计研究院等。可以做的工作很宽,研究污染机理、处理污染的新技术、新办法、新工艺等,开发治理污染的新设备、新材料等。
沈阳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研究应用型大学,始建于1949年,1985年由沈阳机电学院更名为沈阳工业大学,原为国家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1998年起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在“双一流”建设中被列为全省冲击国内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由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中央校区、兴顺校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位于辽阳市的辽阳分校组成,总占地面积151.1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1.71万平方米。办学主体位置坐落在有“东方鲁尔”美誉的沈阳市铁西区,中央校区(主校区)位于沈阳市装备制造业聚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的重要载体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占地面积9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81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22个学院、2个教学部和2个工程实训中心,共设63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现有普通本科生17981人,硕士研究生4151人,博士研究生459人,专科生1240人,成人教育学生10691人,外国留学生85人。近三年,毕业生年均初次就业率93.55%,年终就业率95.73%。
学校坚持依靠教师办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中教授238人、副教授434人、讲师644人,博士生导师231人、硕士生导师656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的38.1%,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的87.97%,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9.59%。师资队伍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在领军人才方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8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17人,辽宁省优秀专家7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特聘教授10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45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17人。
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其中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电机与电器),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一流学科4个(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设有金融硕士、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管理、资源与环境10个专业学位类别。2010年获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机械工程领域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着力创建国内一流本科教育。现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入选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改革成果奖3项,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中国大学慕课网上线运行课程11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教育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获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宣传总结工作典型学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99所),国家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50强,获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高校教师创业实践基地、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获批省级本科教学成果奖99项;省级各类专业建设项目77项;省级精品开放课程40门;省级教改项目193项;省级规划教材20部;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名师21人;省实验教学中心22个,省实践教育基地15个,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其中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14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
科技工作发展迅速,现已形成国家、省、市、校四级科研平台体系,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教育部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在这里,诞生了4项中国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分别是1979年的中国第一台稀土永磁电机,1997年的中国第一台异型螺杆加工数控铣床,2004年的中国第一套长输管道智能检测系统,2005年的中国第一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近三年来,学校科技进款额每年均超过1亿元,先后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6项。学校立足和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工为主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坚持以服务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为导向,牵头组建了辽宁装备制造产业校企联盟等联盟5个,创办了辽宁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院。推进校企协同创新,从科技成果转化源头做起,通过优势互补、成果共享,打通科研立项、产品开发、产品中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辐射的全流程,先后组建校企共建研究院20余个;推进校地深度融合,以服务辽宁本地为重点,创建完善铁岭研究院,与盘锦市、鞍山市、抚顺县等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沈抚新区开展紧密合作,同时辐射国内其他区域,共建无锡沈工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新动能创新创业联盟”,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引导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先进成果在辽宁落地转化,近年来学校科技成果在辽转化数量和转化率位于省属高校前列。
学生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大力营造良好育人生态,不断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思想教育是灵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管理、学生服务、校园活动的全过程,形成了有影响力的“大学讲堂”等多个系列品牌活动,荣获辽宁省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奖;坚持安全稳定是底线,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全方位的安全意识教育,连续三届获得辽宁省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一等奖,被评为辽宁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坚持制度建设是防线,落实《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形成体系完备的学生管理服务制度体系;坚持队伍建设是引线,深入开展辅导员系统培训和素质能力大赛,1人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在辽宁省辅导员素质(职业)能力大赛中连续获得优秀组织奖并获得团体一等奖两次。坚持学风建设是主线,持续推进优良学风班级、优良学风年级和优良学风学院创建活动,形成了“学在工大”的良好氛围。先后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辽宁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积极构建国际合作平台,始终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目前已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芬兰等国家的70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学校设立了“一带一路”耿飚奖学金,助力培养熟悉中国,热爱中国的留学人员。学校从1995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2001年开始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已经形成1700多名学生的培养规模,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联合培养的MBA研究生已毕业十四届。
在新形势下,学校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重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着力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学校正在“家文化”理念的引领下,按照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三个轮子”一起转的总体布局,一流之“士”、一流之师、一流之“吏”、一流之校“四个一流”一起抓的具体举措,努力开创内涵提升的新局面,勠力同心创建国内一流大学,以“奋进之笔”谱写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沈阳工业大学江苏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6二批理科34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沈阳工业大学江苏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6二批理科342沈阳工业大学江苏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5二批理科326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6一批理科53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6一批理科536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4一批理科549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3一批理科549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沈阳工业大学福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6一批理科490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沈阳工业大学福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6一批理科490沈阳工业大学福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5一批理科567沈阳工业大学福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3一批理科522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沈阳工业大学吉林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5一批理科533沈阳工业大学吉林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5一批理科533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沈阳工业大学吉林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6一批理科526沈阳工业大学吉林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5一批理科533沈阳工业大学吉
沈阳工业大学山东环境工程录取分数线为531分(综合)。沈阳工业大学山东环境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环境工程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环境工程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本科四年工学学士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解
2021年沈阳工业大学山东综合类最低分数线为529综合类最低位次为92194。2020年沈阳工业大学山东综合类最低分数线为546综合类最低位次为87231。2021年山东综合类录取分数线及山东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综合类山东录
2019年沈阳工业大学山东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45文科最低位次为22391。2018年沈阳工业大学山东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47文科最低位次为26181。2017年沈阳工业大学山东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16文科最低位次为30575。2019年山东文科
2019年沈阳工业大学山东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38理科最低位次为65694。2018年沈阳工业大学山东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58理科最低位次为50749。2017年沈阳工业大学山东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53理科最低位次为49886。2019年山东理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沈阳工业大学山东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6二批理科53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沈阳工业大学山东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6二批理科532沈阳工业大学山东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5二批理科564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沈阳工业大学山东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5二批理科564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沈阳工业大学山东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6二批理科532沈阳工业大学山东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5二批理科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