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址:河北邯郸·武安市东山北街1排1号
招生专业冶金、电气、汽修、机械、数控、铸造、建筑、计算机、财会电算化、旅游、烹饪、服装、农林牧等24个全日制专业。
就业渠道学校把打通就业渠道作为一项兴校战略来抓。设立了就业指导处,专门负责学生实习、职业指导和就业安置工作。就业指导处立足武安,面向省内外,在与用人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努力开辟多种形式就业渠道的同时,积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提供信息服务和职业推荐,建立毕业生推荐就业档案,每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供需见面会,让学生、家长、用人单位面对面地双向选择。通过不懈地努力,该校已经同当地及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常年用人联系,实行定单招生、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由企业负责安排就业,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同时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不仅弥补了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实现了资源共享,强化了学生合作技能,也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在校企合作实践中,由集团向联盟迈进,探索出了“三引、两进、四联”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通过“引设备、引师傅、引项目”入校园,来打造资源支撑的平台;通过“学生进企业、教师进车间”来实现顶岗实习的目标,通过与企业“联合教学实践、教材研制、就业录用、双向培训”来共同培养适合岗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我校先后与河北金鼎重工、河北华丰等41家企业、16个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跨专业、跨领域的工学结合关系。实施了引企入校、聘师傅进课堂制度,解决了学校在工学结合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在省外多家大中型企业开辟就业基地,如海尔集团、美的集团、富士康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公司等,促进了校、企与社会长远的和谐发展。如河北金阳工贸有限公司向学校提供机床等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地,实现师傅带徒弟,产教结合,定岗培养,直接就业。每年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学生在2300人(次),三年来为本地和合作区域培养输送技能人才万余人,为企业在岗职工培训1.8万人(次)。毕业生就业率100%。
项目建设我校自2011年7月开始实施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以来,严格按照三部委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确定的四个重点专业和两个特色项目的建设规划,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三大领域,完成了示范校项目建设的全部任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建成了拥有激光焊、氩弧焊、埋弧焊、电弧焊等6个实训室及车间厂房,固定资产180万元,其中新增76万元。校外实训基地达8家。该专业的在校生人数由建设初期的300多人扩大到现在的600多人,年开展社会培训达1000人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成了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器、车身电控实训室及汽车拆装车间、汽车检修车间等6个校内实训场地,设备总值达209万元。校外实训基地达7家。开发了全科汽车医生专业。在校生由2011年的200人增加到2013年的400多人,年对外培训达到500人次以上。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在原有10个多媒体机房的基础上,新扩建了2个计算机组装维修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达10家。目前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有在校生1200多人,每年开展社会化培训达1000余人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投资180多万元新建了舞蹈室,音乐室、电钢琴室、声乐室。基建投资1560万元、建筑面积7250平方米的艺术中心大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室内场馆装修投资2100万元,即将交付使用。在校生由建设之初的110人,增加到现在的300人。两个特色项目建设先后投资486万元,同步收到预期效果。校园信息化工程改造升级项目,对校园网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建起了网络应用信息平台、电子阅览中心和平安校园监控网络。扩展实训服务功能项目,新增26个实训室,500个实训工位。校内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数达到3732台,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490万元。
大力推进学生德育养成教育我校坚持以升旗仪式、入学军训、文艺汇演、劳动周、技能竞赛、学雷锋活动月、春季运动会等作为最基本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将“五个一”活动(即每月一个德育主题,一次主题班会,一项文明礼仪评比、一次黑板报和宣传栏更换,每周一次国旗下讲话)等作为常规性的学生德育养成工作。自2004年以来,我校近万名学生连续八届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近千名学生获得奖项,我校连年荣获“文明风采”优秀组织奖,是河北省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学校。2013年,我校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十年成就奖”,是河北省唯一获奖单位,其奖项具有综合代表性,含金量极高,它标志着武安市职教中心文明风采和德育养成工作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其成就得到国家级充分肯定。
师资力量我校拥有教职工709人,其中专任教师609人,在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85.6%,在“双师型”教师中有50多名教师成为省、市、县中心教研组成员,16名教师成为省名师、优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9人入选全市名校长、名班主任和名教师的“三名”工程。在全校推行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改革,推广“定向培、技巧教、情趣学、示范做”十二字教学法和“八字教学策略”,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技能课堂、魅力课堂。2012年我校实施了“双百工程”,开展百名教师下车间学技能,百名教师对岗位修业务的系统工程。我校还针对专业所需、岗位所需、技能所需、不同程度的学生所需,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德国、新加坡、北京、大连、青岛、广州、石家庄等地培训。2012年4月份,在首届河北省创新教育大会暨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武安市职教中心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六环节》的主题报告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救助贫困学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友爱互助、扶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在我们身边还有一群学生,他们渴求知识,热爱学习,品学兼优,却因家庭贫困或遭遇不幸等原因而面临失学或放弃继续升学的机会。为了使每一个贫困学生能有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以达到培养一个职教生、脱贫致富一家人的目标。我校严格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2012年,发放河北省家庭经济贫困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补贴484.6万元。同时,积极协调社会助学基金会对贫困中职生进行资助,三年来发放社会助学金36万元,资助贫困生和残疾学生110人,构建起国家助学金、社会助学金多元救助体系,不让一名中职生因贫弃学。 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向贫困生献爱心活动,使全校所有贫困生都不同程度得到救助。籍艳丽同学是我校农林部的一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感觉身体不适,后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直肠癌,为了治病,家中一贫如洗。我校领导和师生获悉后,立即在全校发起了献爱心活动,短短两天时间捐款就达14725元。我校还先后为两名身患白血病的贫困学生捐款合计50000余元,使这些贫困生在毫无希望的时又看到希望,感觉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决心。
总之,我校将以巩固国家示范校、国际生态校、文化传承校、全国百强校、全国德育先进集体、文明风采竞赛“十年成就奖”等成果为重点,把需要职业的人培养为职业需要的人,把技能培养的人深造为培养技能的人,把想求学问的人培育为学问想求的人,进而实现建设现代化大校名校强校的宏伟目标。
国家中专、大专学历证、职业资格证、技术证、等级证、NIT证、国际认证
就业渠道就业渠道广泛,本地就业、外地就业,多个就业对口单位
招生专业计算机应用、会计、广告设计、网络工程、电工、电气焊、车工
学校资质河北省教育厅备案,武安市唯一一所中专学校,河北省就业训练中心、国家"阳光工程"百家品牌学校,武安市劳动局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联系方式0310-5660918 559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