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位于淅川县城北郊东风路441号,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内设计算机、中文信息速录室、电动电热、电焊、电子通讯(手机维修)、计算机维修实验室及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教学设施和实验实习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绿树婆婆,假山独具匠心,是学习深造和成材就业的好去处。
教学理念办学五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学真技术、真学技术、高薪高质量就业”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校办学质量的检验标准,学校坚持以真求真,诚信办学。
淅川县电子中等职业学校秉承成“以生为本,就好业,高薪就业”的育人理念,坚持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向导,保证学真技术、真学技术,在教学管理上实行理论够用(<30%),实践为重(>70%),爱而厚教,全日制封闭半军事化管理,学校正朝着现代的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务实的管理服务于淅川初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
学校坚持发扬“勤工俭学”活动,每届学生都要利用假期集体组织外出搞勤工俭学。学生不但在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体会参加工作的快感,同时也赚足了来年的学费。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这正是:勤工俭学好传统,职业教育更适应;实践练就真功夫,家长负担轻又轻。
发展空间学校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在地淅川县,为了促使返乡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学校积极应对挑战,坚持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宗旨,积极开展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返乡务工人员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
就业前景学校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注重理论够用,实践为重,分别在北京、上海、苏州、浙江等地设立就业办事处,及时收集企业用人信息。学员入校即签订就业安置协议书,已安置在绍兴和苏州的学员月均纯收入在1600元以上,最高达到2500元/月,用事实兑现了学校的承诺,以诚信的品牌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
学校荣誉学校为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008年10月学校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授权为“南阳地区信息技术人才职业培训中心”。
机电、电子电器、无人机操控、工业机器人应用、计算机、服装、数控车、数控铣、线切割、汽车检修、电气焊、琴房、音乐、形体训练、
学校规模学校位于淅川县城丹江大道东段,占地105亩,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藏书10万余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65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中级职称86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25人。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普通车床、微机、电视机、电焊机、缝纫机等实验仪器5000余件。有机电、电子电器、微机、服装、多媒体等实验室16个。校内建有局域网。主要开设有机电、计算机、电子电器、牧医、旅游、法律、中文等12个专业,在籍生2600余人。
优越的发展空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面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为促使返乡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就业,学校积极应对挑战,坚持贴近市场、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宗旨,已为社会培养两万余名大专技术人才,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达10万余人次。还积极开展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返乡务工人员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
发展历史南阳信息工程学校前身为淅川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80年更名为淅川县农民技术学校,原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镇齐岗,1985年12月迁至上集乡石板河村(原608矿),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1992年3月经淅川县委、县政府批准迁至新车站东(原城关镇南阳路今淅川县丹江大道东段)。
1999年,由原淅川县成人中专、淅川县职业中专合并并更名为淅川县成人职专。于2000年12月28日,南阳信息工程学校正式挂牌,这标志着办学水平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科学的育人理念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为让每一名学生既能学到一技之长,又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南阳信息工程学校秉承成才先成人的办学理念,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从一点一滴小事抓起,实施人性化教育,为每位学生建立德育专项档案,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评比,对表现突出的、进步较快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