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电子商务专业与锦江之星旅馆有限公司签订了工学交替实习协议书。学生在锦江之星实习六个月后再回校上课。
学校荣誉1979年7月17日上海市建筑材料学校成立
1983年7月学校迁至上海县长桥南街88号(现址),2006年3月15日学校地址名更改为罗秀新村136号
1987年11月成为C级中专学校;1992年11月成为B级中专学校;1998年成为A级中专学校
1999年8月11日上海市建筑材料学校更名为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
2004年4月成为上海市首批百所中等职业学校
2004年9月22日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7年建成上海市建筑与工程材料开放实训中心
2011年学校划转至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与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我校首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中高贯通专业
2015年与美国南西雅图学院合作开设“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
2015年成为首批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
2016年学校划转至上海市教委,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托管
2017年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开设我校首个“建筑节能材料”中本贯通专业
合作办学学校校企合作专业覆盖面
经过十多年专业实习、就业实习以及近几年顶岗实习工作的探索,依托建筑行业和材料行业,与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学校现有专业全部实施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年来学校有毕业班级的专业全部实施了顶岗实习,期限均为一年,实现了顶岗实习工作全覆盖。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在现有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学校形成了材料、装饰、机电三个专业群。以上海建筑建材行业材料生产与销售、装饰施工与管理、设备制造与销售三个产业群为依托,面向上海市建筑业、材料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开展校企合作工作。
学校在原有的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与工作小组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产生了较完善的组织机构,机构图见下图。第一、第二两学期各举办了一次校企合作论坛,邀请合作委员会企业成员和其他企业家来校,就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内容、学生顶岗实习等主题进行研讨。
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落实校企合作具体工作,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会议。有计划地安排教师企业实践,进行市场调研,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按照教学需求,就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组织召开企业技术人员专题论证会。依据企业需求,开展职工培训,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全面密切校企合作关系。
合作内容 |
基本形式 |
说 明 |
延伸形式 |
说 明 |
|
发 展 规 划 |
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
校企合作理事会由校企双方负责人、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决定理事会章程,提出校企合作规划和目标、活动方式等; |
校企共建战略伙伴关系 |
制定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定期或不定期研究新专业设置、老专业改造、技能提升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涉及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共同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日常性联络制度,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
|
专 业 建 设 |
优化专业指导委员会 |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学校负责优化,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能工巧匠参加;制定专业委员会章程,提出专业建设规划;每个专业群均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重点专业可单独建立)。 |
校企共建重点专业和新专业高层决策机制 |
校企双方企业专家和相关专业带头人组成决策班子,确定重点专业和新专业的设置;建立高层决策班子的定期活动机制。 |
|
课 程 建 设 |
校企共同制定实施方案 |
合作制定(修订)专业实施方案,专业部编制教学计划,做好教材选用工作。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共同修订和评审。 |
校企共同确定课程体系 |
校企共同制定教学实施方案,双方有关人员共同编写符合企业需求的教材,由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评审。 |
|
师 资 建 设 |
校企共同组建师资队伍 |
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特聘兼职教师来校上课。 |
企业专家培训教师 |
企业专家为学校教师举办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内容的培训,或企业安排研发创新人才对教师采用“导师制”对学校教师进行传帮带。 |
|
学校培养培训师资 |
学校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锻炼实习,并形成制度。 |
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和技术设备更新改造 |
通过校企共同安排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或技术改造;企业把某一技术课题委托给学校进行攻关或技术改造等来提高教师水平。 |
|
|
实 践 教 学 |
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
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教学。 |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
校企共同规划建设、提升生产实训基地;可适当吸引企业捐助实训基地的主流设备。 |
|
产教结合开展实训 |
企业为学校提供相关产品,供学生进行产教结合实训,由学生完成产品部分工序。 |
||||
教 学 评 价 |
学校邀请企业参与综合评价 |
学校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考核时,邀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
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评价制度,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 |
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评价制度,并有效执行;校企共同举办技能节、技能比赛,聘请企业专家担任评委,现场指导。学校制定毕业生跟踪走访制度,主要了解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情况;跟踪调查每年应不少于1次。 |
|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
学校建立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制度;调查做到每年不少于1次。 |
|
|||
研 究 开 发 |
学校教学研究机构渗透 |
学校建立专门教学研究机构,结合企业需要设计课题改进教学。 |
学校参与企业研发项目或实现技术服务 |
企业在进行技术项目研发时,吸收学校师生参与;学校为企业在职技工举办高技能提升培训。 |
|
招 生 就 业 |
学校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 |
学校按照企业需求,根据自身办学资源,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并组织实施。 |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 |
校企共同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共同组织招生培训宣传,共同确定录取名单;学生毕业时由企业安置就业,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 |
|
学 生 管 理 |
对照职业行为修订学生行为规范 |
学校聘请企业相关人员参加,建立合理的学生管理流程,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制定规章制度,开展学生活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操行考核及奖惩制度 |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操行考核及奖惩制度,并运行有效。 |
|
在积极探索专业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我校还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2010学年,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了“建筑装饰工作室”和“多媒体工作室”,通过工作室承担业务,锻炼教师和学生,提高师资培养、专业方案更新、学生培养的实效,由多名08级学生参与的“多媒体工作室”制作的08级班级毕业纪念册得到了相关行业专家肯定,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2014学年,在装饰工作室基础上,利用远程网络系统,将装饰监理公司、设计公司、工程施工公司通过网络整合,建立了多方联动远程现场教学模式,将学校课堂、施工现场联系起来,实现教室内远程现场教学。
深化冠名班模式与企业合作较为深入,学校近几年来相对固定地聘请了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工、上海建工材料有限公司中心实验室主任等企业骨干来校上课,在2011年召开校企合作论坛期间,在总结了材料专业“玻璃钢院班”办学经验的同时,举行了上海建工集团建工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建工材料冠名班”正式开班仪式。上海建工集团建工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吴德龙、上海建工集团建筑构件制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杰等出席了本次校企合作开班仪式;在08、09、10级材料专业学生中各选择了一个班冠名办学,目前08、09建工材料班同学已全部在建工材料公司顶岗实习,反馈信息显示其中绝大部分同学在顶岗实习完成后将在公司就业。
附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音乐院校后备生和中等音乐专业人才。附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等音乐专科学校的后备生。
招生名额附小30名。附中95名。
上海报名、考试日程:报名日期:附小4月12--13日附中4月14--15日
报名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2:00-4:30
初试日期:4月17--18日复试日期:4月20―22日
文化课考试、体检日期:4月27-28日
根据全部考试成绩、政审和体检情况,择优录取。录取新生经招生委员会通过,报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教委批准,由该校发给录取通知,并报中央文化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