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被评为茂名市“森林校园”学校。
办学理念学校坚持“德技双馨、品牌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科研引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面向社会多形式办学,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办学模式,培养大量社会需求的现代职业技术人才。本田汽车、佳能、东芝、比亚迪、美的、纬创资通、格力电器以及东莞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等近百家珠三角大型企业均与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举办东莞理工班、纬创资通班、东芝班、广彩城班、食游天下班等企业冠名班,开展订单式技术人才培养,每年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都达到80%以上。
学校地址北校区:信宜市竹山路304号;
南校区:信宜市教育路4号
招生专业中职教育共开设有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等17专业方向。
校训学校秉承“言信行宜、博学技精”的校训,每年都举办大型的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选拔优秀学生选手参加省、市职业技能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5-2016学年度,学校选拔78名学生选手参加茂名市学生职业技能竞赛,78人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8人、二等奖38人、三等奖22人,在茂名市同类学校中名列第一。另外,学校还成立了文艺队、舞蹈队和足球、篮球、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文学社等二十多个学生社团组织,大力开展职业素养和素质教育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文艺团队及社团活动,努力做到立德树人。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中职生全部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学校也迎来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茂名市文明单位、茂名市安全校园、茂名市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教育厅也将学校列为广东省重点支持发展的中职学校。
现在,学校正在全力配合信宜市委、市政府,积极做好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广东省示范性“四位一体”职教中心、信宜市职业教育文化公园。
该校位于信宜市区梅岗公园西侧教育路,与信宜一中、信宜二中毗邻,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教学大楼、实训大楼、综合大楼、图书馆、套间式学生宿舍楼、学生饭堂等均为新建高标准建筑。学校具备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各项管理系统,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学历高、专业知识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多次获得省、市的表彰。教学设施完善,拥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财会模拟室、舞蹈练功房、电子电工、空调制冷、机械加工、数控加工中心、数控模具等二十多个实验室,仪器设备充足。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操能力培养,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和技能的保障,毕业后即可上岗。
办学模式办学模式:学制三年,在校学习两年半,第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不仅可以学技术,还可领取一定的劳动报酬。
历史沿革信宜市教师进修学校-茂名市信宜中等专业学校的前身是信宜县师范学校,创建于1940年,原址在旧县城镇隆。1970年迁往东镇尚文村。1976年再迁到县城梅柳岗边。1984年正式改名为信宜市教师进修学校。199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附设信宜市综合成人中专学校。2002年秋,综合成人中专与原茂名市信宜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并沿用该校名,中专毕业生属国家干部编制。同时,广东电视大学信宜分校也归属该校,该校中专生在校期间即可同时修读电大的大专课程,取得中央电大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文凭。
一直以来,该校在当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与全体教职工紧密团结,群策群力,为当地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小学教师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譬如1950年至1955年,五年间培养了中师毕业生498人,为信宜解放初期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4年至2000年间,毕业生累计,中师生4700多人,中专生1200多人,小学校长、小学教师培训1500多人。2000年秋季起,该校的中专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在校中专生逐年递增,到2007年,中专在校生已达到2900多人,教师人数也达到了120多人。该校的专业设置随着社会需要不断调整,设施也不断跳跃式地改善,课程也紧跟时代的潮流,为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助学金政策助学金政策:“凡就读该校的农村户籍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每生每年可享受国家助学金1500元,连续两年,共3000元。”
学制三年,在校学习两年半,第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不仅可以学技术,还可领取一定的劳动报酬。
师资力量一直以来,我校在当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与全体教职工紧密团结,群策群力,为当地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小学教师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譬如1950年至1955年,五年间培养了中师毕业生498人,为信宜解放初期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4年至2000年间,毕业生累计,中师生4700多人,中专生1200多人,小学校长、小学教师培训1500多人。2000年秋季起,我校的中专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在校中专生逐年递增,到2007年,中专在校生已达到2900多人,教师人数也达到了120多人。我校的专业设置随着社会需要不断调整,设施也不断跳跃式地改善,课程也紧跟时代的潮流,为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助学金政策“凡就读我校的农村户籍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每生每年可享受国家助学金1500元,连续两年,共3000元。”
历史沿革信宜市教师进修学校-茂名市信宜中等专业学校的前身是信宜县师范学校,创建于1940年,原址在旧县城镇隆。1970年迁往东镇尚文村。1976年再迁到县城梅柳岗边。1984年正式改名为信宜市教师进修学校。199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附设信宜市综合成人中专学校。2002年秋,综合成人中专与原茂名市信宜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并沿用该校名,中专毕业生属国家干部编制。同时,广东电视大学信宜分校也归属我校,我校中专生在校期间即可同时修读电大的大专课程,取得中央电大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文凭。
学校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的办学思想,使学校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独特办学特色:
1、学制灵活:新生在报读专业时需选择确定3年制或2+1学制。即3年制的学生在校就读3年,取得专业合格证书后参加高考。2+1学制的学生在校就读2年,第五个学期由学校选送到珠三角企事业单位实习或就业,并能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2、校企合作:实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学校与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如美的公司、志高空调、诺基亚等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派送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3-5个月的顶岗实习,以相应的劳动报酬作为解决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
3、专业实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实操训练,除了在学校加强实训外,还适时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实际操作,如每年学校组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巡回到各个乡镇为群众进行家用电器免费维修活动。此举,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将课堂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深受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群众的好评。
4、为学生就业搭好平台: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提供长期就业援助"的宗旨,专门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广泛与用人单位联系,组织用人单位到校召开现场招聘会,帮助和推荐学生就业,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校历史丁堡职业高级中学(简称丁堡职中)位于丁堡镇平堡管理区的平堡村。她前身是丁堡农业中学,1962年始办于丁堡公社薄底龙家祠。当时,每年招初中一班,到1965年起,每年增招高中一班,教师8人,1966年初,迁到丁堡立面冲村。1968年是湛江地区第一间农业完全中学。1969年底,迁到现校址。1969年,丁堡公社发动全公社集资合工在现校址建起了新校舍,又拔给学校一个120多亩的竹园和一个100多亩的现成果园,及20多亩水田。当年招二年制高中6班,400多人,改名为丁堡中学,开办有农机班、兽医班和农技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学工、学农、学医活动,为农村培养了大批有职业知识的人才。1978年增招初中每级二班学生,成为完全中学。
1983年,丁堡中学按照县政府的决定,将高中改办为丁堡职业高级中学,初中仍为普通中学。
1987年建成一幢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教学楼,使校舍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其中有实验室、教学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室,建成200米圆周跑道的运动场一个。
1989年,有三年制职业高中6班,学生265人,开设有电子、果树栽培、禽畜饲养、服装设计等专业;初中9班,学生590人,教职工64人,其中教师55人。
1993年兴起一幢16个套间的四层教师宿舍楼,1995年再建一幢20个套间的五层教师宿舍楼,共3300平方米。
1995年在信宜“普九”运动中,县教育局和丁堡镇政府对丁堡职中进行大改造,把旧校址的山脊推平,迁移公路,扩大校园面积,兴建一幢6层,34个教室的教学大楼,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
1997年,丁堡职中发动校友、师生捐资,搞好学校的配套工程-绿化美化和校道硬底化。使丁堡职中建成花园式园林式的学校。
1999年8月,兴建科学楼
1999年9月,开办25亩现代农业研究基地
2000年7月-2001年5月,高中学生宿舍楼
近几年来,丁堡职中越办越好。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和校风建设,成为“治安事故为零”先进学校。认真抓好教学工作,先后有38位职中毕业生考上对口的大学。专业课的学科比赛,90年茂名市教育局对全市骨干职中专业课进行理论笔试、口试、技能操作的抽考,该校获得电子专业全市第一名、农果专业全市第三名。92年茂名市教育局对全市职中学生进行收录机的组装与调试比赛,该校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学生个人邓青获一等奖,雷成金获二等奖,文凯获三等奖。94年该校参加茂名市职中学生收音机安装调试比赛,许胜获二等奖,李江华、李荣获三等奖。该校学生的小论文,90年的《浅谈荔枝牟圈枝技术》获茂名市一等奖。91年的《捕捉荔枝蝽蟓宜早晨》、《荔枝控制冬梢效果好》、《我对养鸡的一些探索》分别茂名市的一、二、三等奖。94年参加省职中征文比赛,陈世胜获茂名市三等奖。职中对口升大考试年年有人升上大学:88年4人参考,升上2人;89年2人参考,升上2人;90年8人参考,升上7人;91年3人参考,升上2人;92年8人参考,升上5人;93年5人参考,升上3人;94年4人参考,升上2人;95年升上5人;96年升上8人。
丁堡职中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增加经济收入。89年果园内种有荔枝树、柑橙树和三华李树各1000株,龙眼树400多株,香蕉4亩。建有养猪场和养鱼场。年养猪50多头。建有食用菌基地,年产木耳200多公斤,香菇50多公斤。还建有制冰室。勤工俭学总收入逐年增多,87年为2万元,88年为2万多元,89年为3万元。91年扩大荔枝园80亩,种下荔枝2700多株,这批新种果苗生长速度快,到97年普遍有树冠2米,并开始挂果。丁堡职中是茂名市的骨干职中,是信宜职中的窗口,86年是信宜县教育先进单位,87年是茂名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88年受到团中央、中央农业部、中国科协的奖励,为“播千乡星火,育百万能手”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学校,89年是信宜县勤工俭学先进单位,96年是茂名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