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录 所属学院 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编辑出版学、历史学、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人文学院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汉语国际教育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俄语、日语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英语、翻译、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院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工商管理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资源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社会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学院法学光华法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物理学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含心理咨询方向)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与资源学院化学化学系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大气科学、地质学地球科学学院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车辆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5年)、城乡规划(5年)、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气)、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学院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空航天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控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金融数学班、管理大数据班、智能机器人班竺可桢学院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ZJU-UIUC联合学院数字媒体技术、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临床医学(8年本博连读)医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科学海洋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与资源学院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应用生物科学、园林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运动训练体育教育教育学院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人文学院产品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临床医学(5年)、预防医学(5年)医学院药学、药物制剂药学院生物医学、生物信息学ZJU-UoE联合学院 学校荣誉2020年10月15日,浙江大学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2020年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集体。 师资队伍截至2019年底,浙大有教职工9377人。 培养方案我校将积极探索“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本硕博衔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打造学校人才培养高地。强基计划录取学生按专业单独编班,本科阶段加强学科知识基础,研究生阶段注重国家战略发展前沿领域研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积极为学生进入国家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工作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强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配备一流的导师团队,实行全程导师制。强化科教协同育人,结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之江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所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通过科教协同和学科交叉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畅通学生成长通道,设有竺可桢奖学金、十佳大学生等各类奖学金和荣誉称号,本科阶段在海外交流计划、基层实践计划、国防军工实习项目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研究生阶段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在博士生学术新星计划、博士生海外联合培养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分别组织考核,实行动态进出机制。 |
---|
该校是浙江省首批学分制试点单位之一,自2001年起实施弹性学分制和学分制管理,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已日趋完善。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了能力基础。学校本着“就业有路,升学有望”的宗旨,办创新学模式,开办普通职高班、“3+2”五年一贯制高职班,采用“宽基础、活模块、多技能”的培养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多证制教育,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提供的良好的舞台,同时学校还与省高等院校联手,开办成人大专班,常年招生。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拥有大型体育馆,科技实验楼,400米田径场,网球场,篮球场,还有乒乓球场,多媒体电教双向系统,广播电视演播系统和微机房、电子阅览室等先进设备。拥有按国家标准配备的实验、实习实训场室共29个,有校园网系统和国家级数控培训示范基地等。此外,学校还依托经济开发区,拥有如藤久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泰尔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60多家较为稳固的实习单位。
学校还有学生会的学生来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让校园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学生会由7个部门组成,卫生部,纪检部,护校文明大队,文宣部,宿管会,学习部,体育部,团委。它们管理着学校的各个地方。
招生专业机械数控、财会、商贸、计算机、电子电工、金融、机电、旅游服务与导游、商贸、装潢设计、动漫设计
师资力量该校现有教职工173人,专职教师75%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有双师型教师27人,区级以上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共39人,研究生学历12人,有2位教师被列为余杭区新世纪“139”人才工程培训对象。通过“内培、外引、出国深造”等途径,提高了专业教师队伍素质。学校以严格管理、治学严谨、学风优良得到社会的认可,以优质的就业服务深受毕业生的赞誉。几年来,新生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等指标在全区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办学定位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中心,以企业为依托,以“德技双馨”的紧缺型才培养为目标。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丰富、实际动手能力强、政治素质好的实用技能人才。专业建设做到人有我先、人有我强、人有我优。06年开设机械数控、财会、商贸、计算机、电子电工、金融、机电、旅游服务与导游、商贸、装潢设计、动漫设计等专业,其中数控专业是浙江省示范专业,为省专省数控专业大组副理事长学校,数控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目前还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建立了数控培训系统应用合作伙伴关系。财经专业为杭州市为杭州市示范专业,为省大组理事长学校;计算机专业为杭州市示范专业。学校同时还建有机械、电子电工、商贸五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全国大中专工科学生AutoCAD软件认证项目授权考试站。
就业前景几年来,该校实施了就业与再就业工程,想方设法畅通学生就业渠道。一是顶岗实习,实习与就业挂钩。二是走校企结合之路,建立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三是举办供需见面会,随时与企业牵线搭桥,推介毕业生。四是建立"售后服务"机制。该校历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年就业率均达98%以上。近年来为企业输送了3000余名合格劳动者,有许多毕业生现已成为企业家或企业高层管理者。
该校一方面与浙江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实施中职与高职相衔接的“3+2”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高中三年后直接升入大学。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高职考,高职考上线人数逐年上升,2002年上线110人,2003年上线232人,平均上线率为96.2%。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高职考成绩创历史新高:六大类专业有15名学生进入全省前10名,105名考生名列全省前100名,位居榜首的是商贸类专业,有10人进入全省前10名,分别为全省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名、第十名,共有1126人考入高职院校,其中60人上高职类本科分数线。
06年在省高职招生人数从原来的2.9万削减至1.5万,招生比例比下降到了25%的严峻形势下,该校仍有440人上线,上线率为68.2%,超区平均上线率38.9个百分点。高职考再创佳绩:六大专业7人进入省前10名,37人进入省前100名,581人上线,加上“3+2”班,上线率高达75.1%。六类专业都有考生名列省前茅:商业类继续位居榜首,有3人进入省前十名,2人为并列省第二名,1人为省第五名,有13人进入浙江省前100名;电子电工和计算机专业有了很大的突破,其中计算机专业有4人达本科档次,有2人进入省前十名,分别为省第五、第六名,另2人分别为省第十四、第十九名;电子电工专业有2人进入省前十名,分别为省第五、第八名,另1人为省第二十五名。机械类专业有4人达本科档次,最好成绩是省第十五名;财会类有5人达本科档次,最好成绩为省第二十三名;外贸类有2人达本科档次,3人进省前100名,最好成绩为省第二十七名;旅服类有2人达本科档次,最好成绩为省第十八名。这些学生有望进入重点公办大学本科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