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学校现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园,占地4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2000多万册(件)。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设23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500余人,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13300余人,留学生74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22000余人;有教职工3400余人;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徐海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始于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抗战爆发后,1938年西迁陕西城固,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抗战胜利后,几经辗转,于1949年9月迁回焦作原址。1949年12月,焦作工学院拨归当时的燃料工业部领导。1950年3月,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1年4月,学校从焦作搬迁至天津办学。1952年,北洋大学、唐山交大、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北京学院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省合川县三汇坝镇,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开始搬迁至江苏徐州办学,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在北京学院路原校舍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7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改设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998年,原煤炭工业部撤销,学校划归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2000年,学校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从中国矿业大学独立出去,命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至此,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2004年,学校成为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1997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历经时代的沧桑,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学校的发展史是与国家同向共进、与行业休戚与共、与地方同频共振的一部奋斗史。110多年来,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历经艰辛,颠沛流离,却依然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矿大精神。在旧中国,学校把“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独立”作为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把“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作为神圣使命。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铸就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形成了“崇德尚学”的校训,“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好学力行、求是创新”的校风。
学校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毛泽东同志“开发矿业”的题词激励着一代代矿大人为事业不懈奋斗;邓小平同志亲笔批示指引学校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中兴之路;江泽民同志来校视察学校科研工作并为我校建校90周年题词;胡锦涛同志为我校建校100周年发来贺信;习近平同志见签了我校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签署两校教育与科技合作协议。陈至立、周济、陈希、袁贵仁、陈宝生等教育部历任领导也一直关心学校事业发展,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当今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煤炭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办学格局。近年来,学校按照“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的思路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生态,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在巩固原有特色优势学科基础上,学校设立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8个交叉学科,为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智能矿山建设搭建了学科平台;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总论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矿物资源与开采工程学科领域连续5年进入全球前50强;形成了矿业工程与安全科学、遥感测绘与环境、地质学与地质工程、土木建筑与力学、机械电气与控制、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与经济、化工与材料等优势学科领域。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够引领科技创新、行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学校现有72个本科专业,2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和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成2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8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2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建设了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和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及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建校以来,先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34万余名毕业生,其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各行各业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
学校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29人,其中受聘教授岗位489人、副教授岗位883人,博士生导师475名、硕士生导师1573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5个。拥有两院院士16名(含外聘),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高端人才88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7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4个其他省部级科研平台。学校在深圳、北京、新疆等地分别设立深圳研究院、能源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西部能源研究院,在校内组建碳中和研究院、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可持续能源研究院等4个交叉学科直属科研机构,与徐州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中国矿大-徐工矿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6个对外合作科研平台。“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83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21年到账科研经费超过8亿元。
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入选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学校与1个省级人民政府、14个地市级人民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全面合作单位达到165家。学校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带,加入长江教育创新带科教合作体,与南京六合区共建未来创新港。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围绕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开展科技攻关,助力徐州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倡议发布了《潘安湖宣言》,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保证。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徐州考察,对潘安湖治理给予了高度赞扬。学校承办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全省安全生产管理干部大轮训等培训任务,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与近百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联合20余所国外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矿业工程教育能力中心”并成为该中心在华唯一旗舰高校。在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尔合作共建“中巴矿物资源英才中心”和“中厄矿业学院”。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创办了“旅游孔子学院”。获全国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积极主办承办“国际矿业科学技术大会”“能源、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绿色开采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国际匹兹堡煤炭会议”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中国矿业大学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校建成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拓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深入实施“十四五”改革与事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矿大力量!(2022年3月更新)
在调档、录取和确定专业时,对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学校认可考生具备的所有加分项目中最高的一项,且最高不超过20分。
普通本科生所在的南湖校区毗邻5A级云龙湖风景区,是花园式校园,是全国高校最美校园之一。世界最大的岩体壁画“汉风新韵”位于学校对面。
学校所处的江苏省徐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城市,位列2016年中国建设部评选的“中国人居环境奖”第一名,城市环境非常优美,享有“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名誉。交通十分便利,高铁直通城市数全国第四,市内在建三条地铁线。
中国矿业大学资助学生项目一览表
勤工助学基金 |
勤工助学基金是我校为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一定报酬,以解决生活困难而设立的基金。 |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优先考虑 |
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二学位学生和研究生 |
岗位数量:2500个 补助标准:150—250元/人 |
入学后即 可申请岗位 |
学校贷款 |
由我校向学生提供的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向家庭经济确有困难、学习认真、品德优良学生提供其在校期间的基本生活和学习费用。 |
经济确有困难、学习认真、品德优良的学生 |
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二学位学生和研究生 |
符合条件的均可获得资助 |
每年办理一次 |
国家助学贷款 |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银行提供的政策性信用贷款,由学生本人向与学校有合作协议的银行申请,学校协助办理。 |
经济确有困难、学习认真、品德优良的学生 |
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二学位学生和研究生 |
贷款金额不高于6000元/年 |
每年办理一次 |
国家助学金 |
该项助学金由国家出资设立,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学生。 |
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 |
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
补助人数:1006名 补助标准:1500元/人年 |
每年办理一次 |
特别困难 学生补助 |
特别困难学生补助是我校为保证经济特别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设立的专项资金,用于补助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生病住院的学生、临时出现生活困难的学生等。 |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临时出现生活困难的学生等 |
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和二学位学生 |
具体补助的人数和金额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
时间不定 |
学费减免 |
学费减免是我校对部分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学费确有困难的学生而实行的资助措施。 |
因经济条件所限而交纳学费确有困难的学生 |
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和二学位学生 |
资助比例:控制在10%以内 减免额度:最低200元/人 最高学费全免 |
每年办理一次 |

徐州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徐州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工程测量技术4453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

徐州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徐州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宠物养护与驯导310徐州生物

徐州宠物医疗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徐州宠物医疗技术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宠物医疗技术4343徐州生物工

徐州动物医学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本科)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徐州动物医学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动物医学4293徐州生物工程职

徐州园林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徐州园林技术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园林技术336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林业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徐州林业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园林技术336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22名

徐州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徐州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41

徐州园艺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徐州园艺技术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园艺技术386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徐州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类2021现代农业技术3363徐州生物工

徐州地质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中国矿业大学(本科)、(专科)。徐州地质专业排名1、本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中国矿业大学物理类2021地质类(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