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名 | 学校 | 类型 | 年份 | 专业名称 | 最低分 | 
|---|---|---|---|---|---|
| 2 | 宁波大学 | 综合 | 2021 | 工业设计 | 604 | 
| 3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综合 | 2021 | 工业设计 | 562 | 
| 4 | 宁波工程学院 | 综合 | 2021 | 工业设计 | 555 | 
| 5 | 宁波财经学院 | 综合 | 2021 | 工业设计 | 504 | 
| 排名 | 学校 | 类型 | 年份 | 专业名称 | 最低分 | 
|---|---|---|---|---|---|
| 2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2021 | 工业设计 | 486 | 
宁波大学于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曾指示:“希望宁波大学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为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海内外“宁波帮”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建校之初,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高起点开始办学历程;1992年列入全国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1995年通过原国家教委首批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合并组建新宁波大学;2000年被浙江省政府列为省重点建设大学;2011年成为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共建高校;2012年成为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2015年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经过几代宁大人的艰苦创业,学校已成为一所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25个学院、10个校级直属研究机构、3家直属附属医院。据ESI公布数据,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动植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等7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拥有省一流A类学科7个、省一流B类学科6个。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5个,本科招生专业60个。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来华国际学生资格、招收港澳台学生资格。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513名,各类研究生9919名(含留学研究生195名),国际学生1741名(其中学历生1603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13327名。现有教职工3063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2059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3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04人,博士学位人员1556名。主校区位于宁波高教园区北区,另有梅山校区、植物园校区等多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037亩。图书馆馆舍总面积5.1万平方米,有纸质图书303.55万册、电子图书243.4万册。共有仪器设备总值13.1亿元。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建设一流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尊重学生选择权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现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特色专业6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项,通过国内和国际认证专业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另有非直属附属医院10家和临床教学医院10家。现有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1门,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研究生教育质量位列全国百强行列,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建有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5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成特等奖1项,省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省优秀示范课程9门,省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29项,全国各专业学位教指委优秀案例29项,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45项。
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特色教育。连续6年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高校先进集体奖”(全国仅4所),在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金奖总数均位列全国第二,前七届大赛中共获得19金19银3铜的成绩。连续9年在全国“挑战杯”“创青春”系列竞赛中蝉联赛事“优胜杯”,成绩稳居全国前20名。学生就业率位列省属高校前列,2020届毕业生一年后对母校的满意度全省第三,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调研结果全省第二。学校被列为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教导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就业工作典型50强高校、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学校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其中1名为外籍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3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名,乌克兰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特优人才32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7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入选者3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名、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4名,省顶尖人才1名、省特级专家4名,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名、国家、省突出贡献专家13名,省级特优人才48名,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3名,省151重点资助人才7名、第一层次19名。
学校大力推进科研创新和地方服务。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实现了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项的全面突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稳居省属高校前3位,位列全国高校前70位,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目前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层次科研奖项)6项,获奖总数及二等奖获奖数均并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牵头单位)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成果推广机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3个,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1个,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1个,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联合授牌的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9个,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浙江省“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重点专业智库2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浙江省高校新型智库3个,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撑智库1个,国家民委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高校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中心宁波分中心。与各级政府共建地方研究院5个,与龙头企业共建校企研究院13个,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校企(地)科研合作平台175个,实现千万级以上专利转让1项、作价投资2项,获评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连续四年获得全国唯一面向政产学研金用结合的最高荣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9项,获全国技术市场领域最高奖项“金桥奖”突出贡献优秀项目奖和一等奖各1项,获大学创业世界杯全球决赛总冠军,实现中国参赛队伍该项赛事零的突破。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学校已与国外1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大力推进师资国际化和专业国际化,每年聘有100余名长期外籍教师。建有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法临床医学双博士项目、中澳MBA项目、中美精算本科项目、中加汉伯项目等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有冰岛北极光孔子学院和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近年来,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的人数大幅提升,学校获批“力学与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和“临床医学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个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学校牵头成立“中国-中东欧大学体育教育与研究”国际联盟。学校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来华学历国际学生规模稳居省属高校首位,自费来华学历国际学生规模居全国第14位。在“软科”发布的2020中国大学排名之国际学生比例百强名单中,位列全国第13名。
学校大力推进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开展了校际学术及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台湾海洋大学、台湾淡江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34所台湾高校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1993年,首开海峡两岸大学生交流互访先河,甬台两地大学生互访25次。与香港中文大学开展的甬港两地大学生互访研修活动,被列为教育部专家项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波大学正秉承“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校训和“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务实创新、与时偕行”的宁大精神,深入实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向着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学校认同并执行考生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加分政策。
        学校2011年分省分大类(专业)招生计划、选考科目以及其他要求以各省教育考试院(招生办)公布的为准。
        也可进入宁波大学招生办网站(http://zsb.nbu.edu.cn)查询。
        凡要报考我校的外省艺术文理考生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艺术类专业考试,并且专业成绩达到我校划定的合格线;文化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份划定的艺术类本科线;英语单科成绩原则上要求达到60分及以上。符合以上要求的考生,我校将分省按综合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名录取。
        美术类、音乐类综合分换算方式:专业成绩×7.5×50% + 文化成绩×50%。(7.5为文化课满分为750的省份,如440则改为4.4,如此类推。)
宁大给予年轻学子南天门昂首挺胸的自信、大草坪宽阔坦然的胸怀和白鹭林平静祥和的心态。良好的成才成长环境、和谐浓郁的学术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宁大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务实进取的良好品质,使宁大真正成为“藏龙卧虎”之地,优秀学生层出不穷。他们中既有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更有一系列奉献社会、播撒爱心、知难而上的先进典型———全国十佳法官、谱写爱心的志愿者、企业董事长、优秀毕业生等等,从一个个侧面展现了宁大学子的风采。
1、 连续四年获得土木工程全国奖的优秀毕业生
2009年9月,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传来喜讯,经专家评审及土木工程学会核准,我校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2009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曹茜茜荣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称号。这是我校学生自2006年以来,连续第四次获得该荣誉奖项。此前,该学院2006届毕业生傅嘉、2007届毕业生金华建、2008届毕业生孔铭钟已相继获此殊荣。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又称“詹天佑土木工程高校优秀毕业生奖”,与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并称为土木工程专业三大全国性奖项,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为奖励土木建筑工程类高校优秀毕业生而设立的。1997年开始,每年从全国包括港、澳地区的400多所土木建筑工程类专业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推选,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每年获奖人数为25名左右。由于该奖项的评选条件非常严格,程序正规、竞争激烈,特别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考察。多年来,获得该奖项的学生主要为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土木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宁大毕业生能连续四年获此殊荣,这在浙江省内也是首屈一指的。
据了解,这几位获奖学生的共同点是大学期间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四位毕业生均是中共党员,均获宁波大学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2006届的傅嘉、2008届的孔铭钟还相继担任学院的学生会主席,2009届的曹茜茜曾任学院团委副书记,三人均获校“十佳学生”荣誉称号,而2007届的金华建则于当年考取了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同济大学继续深造。他们学习成绩优异,社会活动能力强。当然,他们的成长更离不开学院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2、醉心研究的博士后孙培源
山东学生孙培源1993年考入宁波大学应用数学系,1997年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并于200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获得 管理学 博士学位,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 从事 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浙江赛区二等奖,并被评为94-95学年度宁波大学十佳学生等。
第一次离家,到这么远的地方独自生活,对家的思念可谓刻骨铭心。那时最常做也是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想家的夜晚,一个人悄无声息地坐在教学楼五楼的某个教室里,透过玻璃窗,遥望甬江边星星点点的灯火,让心中最落寞的部分得到些许舒缓和安慰。宁大的夜,甬江水静静地带走对家的依恋;江边的灯火和那不时飘来的汽笛声,不知温暖了多少异乡漂泊的宁大人的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山东到宁波,从杭州到上海,从中国到海外,他一次次踏上征途。生命的旅程正是由这样一段段或坎坷或平坦的经历拼接而成的。成长也就在这一深一浅的脚印中慢慢堆积。
3、被世界名校争抢的张国平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拉夫堡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这些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高等学府,让莘莘学子梦寐以求。而就是这些知名学府,却同时向宁波大学的一位本科生伸出“橄榄枝”。
这位本科生叫张国平,是宁波大学建工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毕业生,截止当年4月底,他已累计收到世界各地共20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最终,张国平选择了以全额奖学金就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空间规划专业。
来自辽宁大连的张国平,有着北方人的豪爽,和同学相处的很融洽。他的毕业论文是4万字的《宁波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化研究》,获得了优秀论文中的最高分,同时将在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谈及未来的打算,张国平充满信心。“如果在瑞典读完硕士,我希望能去美国的麻省理工读博士”。
4、走向外交部的杨天文和冯胤
走进外交部,成为一名外交官,是多少人从小的梦想。但是,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也许,正是因为外交梦的美丽而遥远,才使她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也让更多的人为之努力。2002年,我校外语学院98级毕业生杨天文被国家外交部录取。2003年,我校外语学院99级毕业生冯胤又被国家外交部录取。2003年9月,宁波大学被外交部列入招收应届毕业生定点院校。
国家外交部每年都会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招收公务员,但是,并不是什么人想去就能去,也不是哪所大学的毕业生想进就能进的。外交部在全国生源学校即全国重点英语院校和重点综合性大学优先招考符合标准的本科生、研究生 和 博士生。在浙江省,此类院校只有两所:浙江大学和宁波大学。
5、吸引国外风险投资1000万的徐毅和他的公司
前不久,宁波大学孵化的创业团队——宁波奇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得风险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并顺利入驻宁波市鄞州区,改名后注册成立浙江宣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区知名高新科技企业之一。徐毅就是该公司总裁。
徐毅称自己是个“爱折腾”的人,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读大学时,他经过认真调研发现,电脑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消费品,但宁大离城区较远,电脑维修十分不便,这成了他尝试创业的契机。在学校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基础上,他和几个同学独立办了“电脑驿站”,不仅向学生提供了各种技术服务,还获得了网通校园独家代理权。
大学毕业后,徐毅成立了浙江宣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宁波市知名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也是首家兼具网络游戏研发与运营资质的专业游戏公司。去年,该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博得风险投资者的青睐,最终获得1000万的风险投资。这笔资金主要被用于打造网络游戏平台――“我来玩”和具备核心技术游戏产品的研发上。现在,公司已成为新一代的互联网产品运营平台,他们自主研发的游戏已经和酷狗音乐盒、PPS播放器、360安全卫士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于09年9月与韩国The5集团签约,登陆韩国市场,同年12月打入日本市场。
在宁大读书时,徐毅的创业举动得到了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在公司发展势头强劲,他觉得到了自己回报母校的时刻。宣逸与宁大合作建立了实训基地,给包括信息学院、商学院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提供实习平台。
6、学生团队勇夺全国“挑战杯”金奖
去年,我校“M-home”特种用房创业团队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这是我校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取得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M-home”特种用房创业项目是结合当前抗震救灾的历史背景下,旨在为灾区提供临时居住用房,为建筑工地提供临时的办公、居住场所,为旅游区提供临时宾馆而开发的创业计划。该房具有可移动、可压缩、可拆装和整体性等优点,其创意独特性、主题契合性、市场前瞻性和团队优秀性成为该项目致胜的关键因素。
此次获奖是我校历史上首次获得全国“挑战杯”赛事最高奖——金奖,也是学校近年来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所取得的喜人成果。这是我校学生创新工作多年来扎实积累、积极开拓的精神积淀,是建工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文学院以及校团委等多方合力、精诚协作的成果回馈。参赛期间,由学校赛前精心制作、并专程运送到四川的特种用房模型一经展示,就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宁波大学把特种用房送到了灾区”在赛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央电视台记者专程前来采访,并在一套《新闻联播》和四套新闻中播出。该项目也得到了大赛评委的好评和风险投资商的关注,他们均对项目表示出较大的兴趣。应灾区青川一学校要求,我校参赛师生将为参赛制作的实体特种用房捐赠给了该校。
7、校友叶建荣:“好奇心”铸就大事业
生活中常用的饮水机,再加上一个净水器,他竟搞出来100多项专利。这些专利
源源不断地为他创造财富,连著名的日本三菱公司都要向他缴纳专利费。他就是宁波沁园集团董事长、我校1984级数学系校友叶建荣。
任何事,哪怕不是自己喜欢的,但一旦去做了,叶建荣就会踏实而认真地完成。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叶建荣有一次在家里请朋友吃饭,中午打电话让人送水,到做晚饭的时候,水还没送到。当时他想能不能搞一个净水器和饮水机配套使用,自来水在净水器里过滤一下就能用了?好奇心成就了他的大事业,学数学出身的叶建荣开始自学开发净水器。17个月后,他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饮水机专用净水器竟然就这样诞生了!他给取名为沁园QY98-1型远红外矿化净水器,并于1998年6月注册成立了宁波沁园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叶建荣领导的沁园集团一直十分重视技术创新,专门设立了技术创新资金,累计投入研发活动资金3000万元,并引进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等大量科技人才,开发了数百个品种的新产品,使得沁园的技术创新达到了3个100%:申请的专利100%获成功、所获专利100%转化为产品、所有产品100%拥有知识产权。
去年,宁波沁园集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是家电行业唯一荣获此殊荣的企业。创业有成后,叶建荣校友不忘母校,在宁波大学建校20周年暨三校合并10周年之际,他为母校捐赠10万元和饮水机40台,作为贫困学生基金和校庆贺礼。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批准成立的四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前身为创建于1914年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 学校现为浙江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浙江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在2021年GDI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中,学校位列全国第54名,全省第8名。
学校主校区位于中国商业名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宁波,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距市中心15分钟车程,距火车站10分钟车程,距飞机场15分钟车程,总占地面积958亩,其中本部401亩,宁海校区150亩,慈溪校区407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4亿元,实训基地建筑面积为505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03万余册。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3万余人,成教学生9880人。现有教职员工623人,其中教师479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5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88.44%,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01人。
学校现设有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明智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与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以及高职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模具工程中心和智能家电工程中心等3个独立科研机构,共有29个专业,拥有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优势专业,7个市级重点专业;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021年3月,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正式通过“悉尼协议”(Sydney Accord,缩写为TAC-AD)认证;学校现有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浙江省模塑制品表面装饰与智能成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宁波市智能家电重点实验室3个省市级科研平台,一个宁波市产业特色学院,一个宁波市试点特色学院,宁海产学研基地荣获“中国模具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2名省新世纪“151”人才,1名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3个省级高校教学团队、1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省教学名师、4名省教坛新秀,1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0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
学校获批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10余项国家级成果,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项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学生竞赛新增7个国家级奖项,学校在全省“五个一批”和“双创基地”评选中均获立项。同时,学校是浙江省首批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之一,为浙江省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建设,学校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工作赢得广泛的社会声誉和较高的认可度, 2008年荣获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二等奖,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9年、2020年6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6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和“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
百年来,学校秉承“厚德、进业、明智、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服务兴校、管理促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和“教师为基、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爱国爱校、矢志不渝的教育情怀;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尊师重教、师生为本的办学宗旨”的工商精神为引领,逐步形成了“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利用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学校和政府的合作交流,探索实践“总部—基地”办学的县校合作模式、“点、线、面”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成效显著。学校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合作办学。以订单培养、进厂建室、引厂入校等方式,与龙头和骨干企业开展“点对点”合作,如与美国GE公司合作,在校内建成了省内第一个自动化系统集成工程师培训中心和技能认证中心;以引协会(学会)入校、校会深度合作等方式,与行业协会(学会)开展“点对线”合作,已有宁波市工业设计学会等6家协会、学会落户学校,并与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等多家协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宁海、慈溪、鄞州、海曙等地开展“县(市区)校合作”,先后建成宁海和慈溪两个产学研基地,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其中依托宁海产学研基地形成的“总部—基地”办学的县校合作模式,创造性地将产学研合作的内涵扩展到了人才培养、技术升级、服务社会、文化引领,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发展道路,实现了校、企、政、区多方共赢,被《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媒体评价为“中国高职教育的‘宁海模式’”和“成为专家学者解读高职院校县校合作模式的范本”。学校与慈溪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成立了适应余慈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产业学院——慈溪学院。作为学校政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探索,学院将结合慈溪产业特色与优势及相应人才需求,设置相对接的专业群,推动慈溪职业教育发展,通过与余慈经济带的特色和优势产业的深度对接,推动余慈产业结构升级。
学校是浙江省首批获教育部核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项目的高职院校。2002年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学院举办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成立了霍姆斯格兰学院分院和国际化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引进TAFE教育模式。学校获得澳方颁发的“最佳海外教学成果奖”和“优秀管理奖”;中澳合作国际商务专业被评为省首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澳合作国际商务专业、中澳合作会计专业相继通过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委员会的认证。学校还与28个国家和地区得教育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国(境)外交流与合作。
今后,学校将全面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专业必备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的终身学习者,具有敬业精神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负责任公民”为教育目标,围绕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要求,对接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更加主动服务浙江及宁波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扩区、强校、升本”战略,按照“三年创高,五年跨越”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加快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跃上新台阶,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全省前列、国内知名”的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双高”名校而努力奋斗!
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1)联系电话:0574-87422148,87422149,87422003
(2)传 真:0574-87422003
(3)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机场路1988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公室
(4)E—mail地址:zsb@zjbti.net.cn
(5)院校网址:http://www.zjbti.net.cn/
(6)招生网址:http://zhaosheng.zjbti.net.cn/
A、对采用平行院校志愿设置的省市,执行该省市的投档规定,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接受投档;
B、对采用院校志愿优先的省市,执行该省市的投档规定,按照考生报考学校的志愿先后录取,即先录取本校第一志愿的考生,若第一志愿不满时,再考虑第二志愿考生,以此类推;
C、对所有进档考生,根据专业志愿先后按实考分数排序,按照各专业计划数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择优录取。第一专业志愿不能满足的考生,按其第二专业志愿录取,仍不能满足的按其第三专业志愿录取,以此类推。当所有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其随机录取到计划未满的专业,对于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予以退档处理;
D、无专业分数级差要求;
E、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专业、体育和艺术等方面有特长的考生。
   ①国家奖学金:8000元;
   ②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
   ③国家助学金一档:3000元,二档1500元;
   ④学校普通奖学金:特等奖5000元,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000元,三等奖500元,专项奖 300元; 
   ⑤学校特殊贡献奖学金: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000元,三等奖500元;
   ⑥家庭困难学生可以向银行申请国家贴息助学贷款;
   ⑦学校为困难学生提供帮困基金和勤工助学基金。

宁波工业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宁波财经学院(本科)宁波工业工程专业排名1、本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宁波财经学院综合2021工业工程520宁波财经学院41名校友会(民办三类)学校简介宁

宁波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宁波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综合2021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455

宁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宁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综合2021人物形象设计463浙江纺织服装职业

宁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本科)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宁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综合2021服装与服饰设计4583

宁波纺织品设计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宁波纺织品设计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综合2021纺织品设计(设计与贸易)445浙江纺织

宁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宁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综合2021服装设计与工艺(时装管理)459

宁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宁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综合2021模具设计与制造482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

宁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宁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综合2021建筑室内设计506宁波职业技术学院15名校友会

宁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宁波大学(本科)宁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排名1、本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宁波大学综合202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贸易)5983浙大

宁波工业设计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宁波大学(本科)、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宁波工业设计专业排名1、本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宁波大学综合2021工业设计6043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综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