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3组是什么专业,专业组(3组)有哪些专业?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3-11 08:43:46 解决时间:2022-07-27 16:38

满意答案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3组),2021年面向湖南招生专业是冶金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2021年专业组(3组)的专业一览表
省(市)专业名称类型学制层次选科要求
湖南冶金工程(办学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外语要求:不限。)物理类四年本科
湖南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办学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外语要求:不限。)物理类四年本科
湖南能源与动力工程(办学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外语要求:不限。)物理类四年本科
材料类 冶金工程
安徽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冶金工程专业是安徽工业大学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科积淀。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炼铁、炼钢),1990年钢铁冶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入选原冶金部重点学科,2005年冶金工程学科获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获批安徽省重中之重学科,并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开设有色金属冶金方向,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2013年获得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2017年获批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入选安徽省特色(品牌)专业,2018年顺利通过了第二轮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家现场考察,获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安徽省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近三年本科生承担国家级、省级和校极创新创业项目60余项,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铜奖各 1 项,“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1项。 近年来专业教师主持省级重大、重点教研项目 3 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省级教学 成果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2 项,拥有省级精品课程 2 门。 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了解现代冶金和材料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掌握现代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具备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在其所从事的冶金工程及相关领域承担生产、管理及经营、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工程技术型或科学技术型高素质应用人才。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 53 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7 人,博士生导师14人,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超过90%,全职聘任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教授5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及后备人选2名,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和安徽省杰青获得者各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3人次获得“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全国高校冶金院长奖”,省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各1名,省级教坛新秀 2 名,省级教学团队 1 个,4名教师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 学科定位: 围绕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瞄准学科前沿,强化钢铁冶金特色,拓展有色冶金方向,推动冶金资源的清洁高效与综合利用,以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为突破口,通过与材料、能源、电气、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本学科在节能减排、冶金新工艺和高品质钢冶炼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学科特色: 本学科紧密结合冶金行业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特点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围绕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工艺流程优化等关键问题,形成了冶金资源大宗量、高效与可循环利用、炼铁工艺节能减排及新技术、高品质洁净钢冶炼、稀贵金属高效分离提取与资源循环等研究特色。 本学科揭示了烧结过程烟气污染物与二噁英同步减排的耦合机理,将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变为过程控制;开发了低成本少渣炼钢工艺,推动了炼钢-连铸流程的工艺优化;利用分子识别、高温分离、电化学分离等原理,开发了选择性强、分离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的稀贵金属分离与提取技术;提出了冶金渣资源分步分离、分部利用的学术思想,推动了冶金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研究方向: (1)炼铁工艺节能减排及其工艺理论与新技术研究。围绕炼铁新工艺、节能减排新技术及高炉长寿等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解析烧结过程中不同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机制,推动高炉喷吹含能固体废弃物的应用。(2)高品质洁净钢的冶炼过程理论与新技术研究。围绕冶炼、精炼和连铸的全流程,系统研究洁净钢生产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通过炼钢过程的杂质元素去除、工艺优化和模型控制,实现高品质钢的低成本冶炼。(3)稀贵金属高效分离提取与资源循环。围绕稀贵金属资源的高效分离与提取回收展开系统研究,利用超分子化学原理、熔炼新渣系设计、氧化还原电位差异等,开发稀贵金属高效分离提取与资源循环技术。(4)冶金资源大宗量、高效与可循环利用。针对冶金一次资源,重点研究多元、劣质难冶炼含铁资源的冶金理论与关键技术;针对冶金二次资源,重点研究其全组分、精细化、高效利用的相关基础与应用技术。 近年来,本专业共承担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0余项,与宝钢、马钢、南钢等国家大型企业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000万元以上。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冶金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 就业方向: 本专业是原冶金部在华东地区设立的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已成为华东地区冶金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学生就业立足华东地区,辐射全国冶金行业,满足行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需求。自1977年以来已累计培养学生3500余名,近三年本专业每年毕业170人左右, 就业率达98%以上,其中考研录取率稳定在30%以上。本专业毕业生深受全国各大钢铁企业的欢迎,绝大多数已成为全国各大钢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为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内外影响: (1)科研成果工业化:学科通过产学研用的无缝对接,将创新思维、实验成果推向市场。例如炼铁团队开发的烧结过程污染物减排技术与马钢、梅钢密切合作,该成果被《科技日报》、《科学时报》等媒体报道,《中国冶金报》还进行整版介绍。炼钢团队开发了低成本少渣炼钢工艺控制技术用于指导马钢、南钢、中天钢铁等企业的实际生产,经济效益显著。工业化的科研成果也获得权威认可,热轧H型钢产品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 (2)交流平台多样化:学科拥有各层次的支撑、交流平台,包括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各类省部级实验室、研发中心。学科还加入建筑用钢和不锈钢生产校企合作战略联盟、马钢废钢产业战略联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挂靠本学科的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固废资源利用专业分会和全国冶金工艺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将进一步提升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3)学术交流常态化:学科与国外的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以及国内的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等冶金类高校定期开展学术互访活动和合作。与瑞典皇家工学院联合承担国家基金委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与北科大联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并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合作开展“冶金工程、材料科学科研及人才培养项目”。近年来,主办/承办了包括2017年第一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固废资源利用和2019年第二届学术会议、2018年中国金属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年会、2012年全国冶金高校院长暨高端论坛等在内的多项学术会议。教师积极参加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组织的各类学术、技术交流,与国内同行的交流密切。
能源动力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
安徽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具有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具备从事热工设备、动力设备、低温制冷装置、新能源设备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管理以及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等方面综合运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建设专业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支撑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安徽省重点学科;2012年入选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4年获批安徽省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增设“冶金过程节能与环保”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019年获批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计划;拥有“冶金过程节能与环保”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能源转换与利用”与“高效燃烧与污染物超低排放”两个省级创新团队、 “冶金过程节能与污染物控制” 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燃烧新技术与高效换热实验室”马鞍山市重点实验室。 本专业注重加强与国外(地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与俄罗斯科学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近几年相继与美国普渡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台湾中原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这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促进和帮助。 自1979年成立本专业以来,已累计培养了2600多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多数已成为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本科就业率达96%,毕业生就业涉及的行业包括:冶金、电力、化工、建筑、机械、航天航空、制冷、食品加工以及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政府机关等。2018年考研达线率39%,优秀毕业被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授6人,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17人;博导4人,硕导16人;安徽省领军2人,皖江学者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选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省教坛新秀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占85%以上。近3年获得国家、省、部级以及企业的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

材料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安徽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成立于2002年,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在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功能高分子以及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开发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与宝钢集团、马钢集团和马鞍山顾地塑胶有限公司等省内外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已在金属表面防护和高分子功能涂层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在高附加值聚烯烃材料及其催化剂、高强度水凝胶和电子封装材料等高分子科学前沿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丰富学科内涵。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优良职业道德规范、终身学习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时能够系统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及技能,并能结合数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成型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社会实践,达到注册工程师水平;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及相关行业独立从事设计/开发、研究及项目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反应原理、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石油化工、轻工、国防、环保、高新技术材料等行业的科研院所、工厂、设计单位从事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制造、成型加工、应用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专业答疑 Q1: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本专业以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与加工成型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学习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组成和性能,涉及各类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先进高分子材料以及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用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Q2:主要课程有哪些?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反应原理、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等。 Q3: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报考本专业,要求考生选考化学,热爱材料事业,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一定的数理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Q4:本专业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石油化工、轻工、国防、环保、高新技术材料等行业的科研院所、工厂、设计单位从事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制造、成型加工、应用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Q5: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本专业培养具备优良职业道德、终身学习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时能够系统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及技能,并能结合数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成型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社会实践,达到执业工程师水平;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及相关行业独立从事材料和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制备、工程设计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材料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技术先导和标志。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分子材料新时代,高分子材料领域专业人才一定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Q6: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成立于2002年,具有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具有研究生推免、保送资格。 (2)本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卓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薪资水平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处于前列;近三年来,本专业应届考研录取率近40%、一次性就业签约率平均97%以上。得益于本科阶段的扎实基础,众多优秀学生先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英国利兹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美国麻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3)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安徽省教坛新秀2名,专业教师中大部分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韩国国立庆北大学等。他们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思想活跃,近3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产学研重大项目等各类课题30多项,为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强力反哺与支撑。 (4)本专业在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功能高分子以及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开发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已在金属表面防护和高分子功能涂层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此外,近年来,本专业还在高附加值聚烯烃材料及其催化剂、高强度水凝胶和电子封装材料等高分子科学前沿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丰富学科内涵。
  中专 2022-07-27 16:38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5是什么专业,专业组(5)有哪些专业?

    1楼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5),2021年面向上海招生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语种不限)。2021年专业组(5)的专业一览表省(市)专业名称类型学制层次选科要求上海化学工程与工艺(语种不限)综合四年本科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徽工业大学层次本科

  • 我要读技校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4是什么专业,专业组(4)有哪些专业?

    2楼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4),2021年面向上海招生专业是能源与动力工程(语种不限)。2021年专业组(4)的专业一览表省(市)专业名称类型学制层次选科要求上海能源与动力工程(语种不限)综合四年本科能源动力类能源与动力工程安徽工业大学层次本科学

  • 中专学校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2是什么专业,专业组(2)有哪些专业?

    3楼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2),2021年面向上海招生专业是材料类、计算机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语种不限)在秀山校区。2021年专业组(2)的专业一览表省(市)专业名称类型学制层次选科要求上海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焊接

  • 中专学校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1是什么专业,专业组(1)有哪些专业?

    4楼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1),2021年面向上海招生专业是经济学(语种不限)在秀山校区、金融学(语种不限)在秀山校区、互联网金融(语种不限)在秀山校区、外国语言文学类(含英语、翻译、商务英语专业)在佳山校区、国际经济与贸易(语种不限)在秀山校区

  • 中专学校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01是什么专业,专业组(01)有哪些专业?

    5楼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01),2022年面向北京招生专业是互联网金融,面向江苏招生专业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类、会计学。2021年面向北京招生专业是自动化(学费待定),面向江苏招生专业是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

  • 中专学校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3是什么专业,专业组(3)有哪些专业?

    6楼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3),2021年面向上海招生专业是冶金工程(语种不限)。2021年专业组(3)的专业一览表省(市)专业名称类型学制层次选科要求上海冶金工程(语种不限)综合四年本科材料类冶金工程安徽工业大学层次本科学制四年冶金工程专业是安

  • 中专学校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1组是什么专业,专业组(1组)有哪些专业?

    7楼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1组),2021年面向湖南招生专业是经济与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类。2021年专业组(1组)的专业一览表省(市)专业名称类型学制层次选科要求湖南经济与金融(办学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外语要求:不限。)历

  • 中专学校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4组是什么专业,专业组(4组)有哪些专业?

    8楼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4组),2021年面向湖南招生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2021年专业组(4组)的专业一览表省(市)专业名称类型学制层次选科要求湖南化学工程与工艺(办学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外语要求:不限。)物理类四年本科湖南环境

  • 我要读技校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2组是什么专业,专业组(2组)有哪些专业?

    9楼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2组),2021年面向湖南招生专业是外国语言文学类、材料类、计算机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人工

  • 中专学校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3组是什么专业,专业组(3组)有哪些专业?

    10楼

    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组(3组),2021年面向湖南招生专业是冶金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2021年专业组(3组)的专业一览表省(市)专业名称类型学制层次选科要求湖南冶金工程(办学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外语要求:不限。)物理类四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