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建设目标
依托承德的历史资源、旅游文化资源,把历史教育专业办成省级的特色专业。(二)专业建设思路
1、依托承德的历史资源,展开教学科研活动
在教学方面:依托承德的人文旅游资源,开设课程和进行教学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在地方史、清史两门特色课程基础上,增开中外文化史课程、避暑山庄学专题讲座。历史教育专业将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除原设置的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外,增加清东陵、金山岭长城等教学参观、教学实践基地。
在科研方面:清朝前期康乾两帝在承德活动频繁,为研究清朝前期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文字资料。根据这一优势,历史教育专业以清史研究为科研突破口,1999年历史专业的“清史学科”成为学校首批重点培养学科。经过6年的努力,目前“清史学科”共承担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5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开设特色课程2门。近期将出版教材1部,专著1部。将在省级课题的基础上争取国家级课题。
2、依托承德的旅游文化资源,开设导游课程,拓宽就业渠道
依托承德的旅游文化资源,2005年3月历史专业开始酝酿教学改革。5月份,从历史专业有志从事导游工作、学习刻苦努力、能吃苦、实践能力较强的在校学生中挑选了32名学生,利用时间进行了有关避暑山庄、外八庙的导游知识培训。并于7月14——20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到避暑山庄、外八庙的13个导游景点进行义务讲解。
2006年正式建立避暑山庄和博物馆两个实习基地,7月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导游实习。
在认真总结前两年的经验基础上,利用我系历史专业师资力量,特别是有多名在承德有名的国家级导游员,教学实践能力强,能够担任导游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解决历史专业的学生就业面较窄、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这样做也可培养专业层次较高的导游员。
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756人,其中专任教师442人,教授52人,副教授151人;博士1人、硕士153人。教师队伍中“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9人,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2人,河北省优秀教师6人。已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一)专业建设目标依托承德的历史资源、旅游文化资源,把历史教育专业办成省级的特色专业。(二)专业建设思路
1、依托承德的历史资源,展开教学科研活动
在教学方面:依托承德的人文旅游资源,开设课程和进行教学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在地方史、清史两门特色课程基础上,增开中外文化史课程、避暑山庄学专题讲座。历史教育专业将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除原设置的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外,增加清东陵、金山岭长城等教学参观、教学实践基地。
在科研方面:清朝前期康乾两帝在承德活动频繁,为研究清朝前期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文字资料。根据这一优势,历史教育专业以清史研究为科研突破口,1999年历史专业的“清史学科”成为学校首批重点培养学科。经过6年的努力,目前“清史学科”共承担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5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开设特色课程2门。近期将出版教材1部,专著1部。将在省级课题的基础上争取国家级课题。
2、依托承德的旅游文化资源,开设导游课程,拓宽就业渠道
依托承德的旅游文化资源,2005年3月历史专业开始酝酿教学改革。5月份,从历史专业有志从事导游工作、学习刻苦努力、能吃苦、实践能力较强的在校学生中挑选了32名学生,利用时间进行了有关避暑山庄、外八庙的导游知识培训。并于7月14——20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到避暑山庄、外八庙的13个导游景点进行义务讲解。
2006年正式建立避暑山庄和博物馆两个实习基地,7月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导游实习。
在认真总结前两年的经验基础上,利用我系历史专业师资力量,特别是有多名在承德有名的国家级导游员,教学实践能力强,能够担任导游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解决历史专业的学生就业面较窄、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这样做也可培养专业层次较高的导游员。
学校始建于1958年,指承德市技工学校,校址在承德市佟山广电路98号;承德地区技工学校建于1980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校址在原承德地区拖拉机厂厂址,即承德县上板城镇上板城村所在地。1993年9月承德地市合并,承德市技工学校更名为承德市第一技工学校,承德地区技工学校更名为承德市第二技工学校,根据各自建校时间定为先后。1999年6月,承德市大中专结构布局调整,承德市第一技工学校和承德市第二技工学校合并,名称为承德技工学校,保留与原承德市第二技工学校并存的承德工业学校。承德工业学校前身是承德地区经济管理学校,1985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挂牌,与承德地区技工学校是一所学校两块牌子,主要培养对象是工矿企业职工、全、半的学员,1995年在承德地区经济管理学校基础上建立工业学校筹建处,1993年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普通中专,1997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承德工业学校。1999年合校后,学校有两块牌子:承德技工学校、承德工业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中技、中专人才,提高社会职业素质,促进工业发展;车工、钳工、电工等技术工人培训,工科类中专学历教育。
2003年4月,承德技工学校经劳社部函[2000]73号批准晋升为承德高级技工学校,学校名称就为承德高级技工学校和承德工学校。
2004年9月,经省劳动厅[2004]246号文件批准,在承德高级技工学校、承德工业学校上加挂承德技师学院牌子,学校自此为一所学校三块牌子。2004年9月26日,经国开办发[2004]50号文件批准学校为"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全国十个基地,全省唯一一个。
2002年3月,承德技工学校被劳动部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承德工业学校2004年8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
2008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7100人,各种技能性社会短期培训4000余人,在籍学员有1500余人。2005年3月24日学校成立系部。将原有30个专业进行整合,建立数控工程技术系、电子工程技术系、焊接工程技术系、机械工程技术系、电器工程技术系、计算机技术应用系、幼教及商务服务系七个系。学校以数控、机械、电气、焊接等为骨干专业,以幼教、航服、商务、物流、建筑与工程测量为特色专业,主要服务于第二、三产业的专业群。2008年7月在原系基础上又成立五个部:经济管理部、建筑部、汽车部、旅游部、计算机部。学校现在是五个系建立数控工程技术系、电子电器工程技术系、焊接工程技术系、机械工程技术系、幼教及商务服务系五个系和五个部。毕业生就业实现了高比率、高稳定、高待遇的"三高"就业目标。
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416人,博士1人,硕士47人,“双师型”教师已经占到专业教师队伍的90%,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100%。全校有共产党员179人。
2010年,学校成为在籍生规模8024人,占地329亩,办学理念先进,治校方略科学,教学水平上乘,承德领先,省内一流,知名全国的中等职业学校。
联系方式招生电话:0314-2072526
学校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大石庙镇偏岭
招生专业数控应用技术/四年/中专/初中毕业生、机械制造技术/五年/大专/初中毕业生、会计电算化/三年/中专/初中、旅游服务管理(含酒店管理)/三年/中专/初中毕业生
1、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以初中毕业证和高中毕业证为凭。
2、思想品德端正,无违法违纪记录,无纹身。
3、身体健康,符合所学专业身体要求,系部面试录取。
招生对象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志于从事电脑行业相关工作或提高自身电脑专业技能的学员。招生专业班别学制培训内容学费设计全科班一年(全日制)计算机基础知识、中英文录入及训练、winXP操作系统、美术设计(素描、色彩、速写、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透视)Word、Excel、Powerpoint、internet应用、Photoshop、Pagemaker或选CorlDRAW
学校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平泉镇中医院南100米(总校)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平泉镇西城路182号(分校)抹灰工技工班主要课程:抹灰工的基础知识、常用工具使用、基本操作技能,并通过室内墙面抹灰、地面楼梯抹灰、顶棚抹灰、踏步抹灰、安装大理石、粘好釉面砖等操作实例,深入浅出的教您掌握抹灰工各种基本操作要领,通过培训,结业后一步到技工岗位——抹灰工。装载机驾驶员技工班主要课程:装载机类型及型号,
国家重点公办承德工业学校招生专业数控应用技术四年中专初中毕业生机械制造技术五年大专初中毕业生会计电算化三年中专初中旅游服务管理含酒店管理三年中专初中毕业生学校简介学校占地329亩
国家重点公办承德技师学院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工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集技工教育中专教育教育技能鉴定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类职业院校学校占地281亩建筑
国家重点公办承德幼儿师范学校承德幼儿师范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是一所国办全日制集预备技师32大专高级技工技工中专岗前培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技能型多功能多
如果你是向学中职的话,平泉县职教中心就不错!这里的电子电工专业实力很强的!
兴隆县职教中心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幼儿师范学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隆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承德工业学校平泉县职教中心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2023年承德市双桥比较好的职业学校有如下:1、承德北辰中等专业学校2、北辰中专3、承德通达中等专业学校4、承德幼儿师范学校5、承德体育运动学校6、承德人力资源经济学校7、承德工业学校8、承德民族华建中等专业学校9、承德正源中等专业学校1
“2023年承德市比较好的职业学校有如下:1、平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承德工业学校3、滦平县职教中心4、承德县职教中心5、平泉县职教中心6、兴隆县职教中心7、承德幼儿师范学校8、宽城职教中心9、隆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0、承德市职教中心$
公办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闻名中外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其前校园风采人文环境15张身是始建于1907年经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隶属学部期间几经易名1915年改办为热河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