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26 | 34438 | 362 |
专科批 | - | 436 | 74685 | 150 |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 | 495 | 47503 | 362 |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32 | 8027 | 404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金融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2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2 | |||
应用化学(本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四年 | 8 | |||
统计学 | 四年 | 2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9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3 |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6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5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年 | 2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16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19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40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2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4 | |||
自动化 | 四年 | 11 |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6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5 | |||
软件工程 | 四年 | 6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3 | |||
土木工程 | 四年 | 10 |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埃文斯维尔大学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17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普通类 | 四年 | 6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4 | |||
能源化学工程(本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四年 | 4 |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四年 | 4 | |||
环境工程(本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四年 | 3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2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3 | |||
会计学 | 四年 | 2 | |||
广播电视编导 | 四年 | 3 |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专科批 | 三年 | 12 | ||
供用电技术 | 三年 | 6 | |||
发电运行技术 | 三年 | 12 | |||
会计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6 |
广播电视编导 | 四年 | 5 |
一、专业概况
东北电力大学面向电力行业的特色专业之一。始建于1975年,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吉林省特色专业、吉林省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吉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所在学科于199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先后获批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吉林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目前,本专业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各一个。专业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的师资队伍,为培养专业特色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
本专业四十多年来始终立足于能源电力行业,以“电力行业优势”为依托,以“电厂水处理、电厂化学仪表及测试技术、金属腐蚀与防护”等为方向,以“强化特色、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主要目标,致力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和工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特色人才,既能掌握能源、化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又能从事管理和解决电力运行维护过程中所涉及的水、煤、油及烟气等化学工程与技术问题。
三、主干课程
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金属腐蚀与防护、热力设备水汽理化过程、膜技术原理与应用、电厂燃料分析与管理、电力用油、废水处理工程、电厂化学仪表及自动化、电厂环境保护。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有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电网公司、电力建设部门、电力设计院、电力研究院、政府环保部门、水处理公司、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化工厂、环保公司、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等。
一、专业特色
基于学术型,技术型,综合型(ATC)学生培养理念,本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夯实数学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实现重基础,强实践多元化发展的特色:
注重数学基础理论、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知识培养,使学生具备合理知识结构,扎实理论知识基础;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训练,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课外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据学生不同需求,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通过设置不同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需求进行选择。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现了“ATC培养理念,重基础,强实践,多元化发展”的特色。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数学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信息处理、数据分析与科学计算、决策分析、软件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C语言、常微分方程、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数据结构、复变函数、计算方法、实变函数、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与编码、计算机图形学、数字信号处理。
一、专业概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理论为基础,侧重影视创作与制作技术的学习与实践,面向当今传媒行业,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理论修养、艺术底蕴和创作能力,从事新闻采编播、节目策划与制作、数字特效与包装等影视传媒行业专业人才。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依托,以影视创作与制作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注重“一实三重”办学特色,即“实基础,重素质,重能力,重个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通过“多层次”与“多平台”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
三、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影视编导知识基础,掌握影视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影视及传媒领域从事影视创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主要课程
视听语言、电视画面编辑、纪录片研究与创作、影视编导、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影视特技、新闻摄影、电视栏目及节目策划、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灯光、音响、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
五、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电视台、广播电台、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文化传播公司、报纸、杂志等机构,从事节目策划、采访、撰稿、摄像、编导、后期制作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1.专业概况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创建于2014年,是依据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国家智能电网建设之急需而开设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专业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拥有吉林省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实验室1个,获各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获各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
2. 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在智能电网信息处理、智能调度与控制、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方面有专长,在电气及信息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制造、运行维护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智能电网为背景,注重电力系统、智能电网信息技术、信号处理、通信理论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全面训练,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侧重点,强调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重点培养智能电网信息工程领域的特色人才,同时兼顾通信、计算机等其它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
3.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数字电子、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电机学、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实用数据库、现代交换技术、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智能电网信息安全、智能电网在线状态监测等。
4.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到电力行业、信息技术产业、高等院校的生产、科研及相关部门从事电力信息系统分析与运维、产品设计、研发、技术支持等工作,或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计算机等方面的研发及技术支持工作,或攻读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一、专业概况
会计学专业成立于1995年,2010年被批准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已有《基础会计学》等2门省级精品课和3门省级优秀课。现有专任教师23人,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博士10人,在读博士3人。拥有实验室2个,面积200平方米以上,计算机200余台,电算会计实验操作软件3种,拥有校外实习基地5个。学生曾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银奖、铜奖,在全国财务技能大赛上获得省级团体二等奖。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会计理论基础扎实,熟悉经济管理理论及方法、会计准则及其他财经法律知识,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外语应用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从事会计实务操作、财务管理、审计以及会计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三、主要课程
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税法、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电力工程概论、电力企业会计、电力市场及电力企业管理、施工企业会计、工程概预算等。基础会计学综合实验、财务会计学综合实验、成本会计学综合实验、电算化会计综合实验、高绩效团队创造。
四、专业特色及就业去向
(一)专业特色
1.采取“认识+理论+实践”的特色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在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基础上进行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学习。
2.突出电力行业特点,开设了与电力行业相关的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电力行业的会计工作。
3.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指导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及“财务知识大赛”。
(二)就业去向
在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建设、电力科研单位、政府机关及其他企事业单位、高等学学校、职业院校等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会计教学与科研工作。
1.专业概况
软件工程专业2008年获批,2009年开始招生,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先后获各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编著出版教材11部,其中获吉林省优秀教材奖4部。拥有吉林省发改委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获科研成果奖30余项。本专业已有4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2.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培养扎实的软件工程领域基本理论以及良好的软件工程专业素质,系统的掌握现代软件工程设计、开发和测试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面向信息技术产业,能够从事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为主,以数据库、网络安全、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为方向,紧跟企业人才需求实时调整培养方案,构建真实的企业环境,部分课程由企业工程师授课,与企业无缝对接,实现零距离就业。
3.主干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与测试、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
4.就业方向
毕业生在信息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其它行业从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一、专业概况
智能科学与技术是面向前沿高新技术的基础性本科专业,是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的交叉学科,它涉及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检测技术及与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其发展及应用前景日趋广阔,就业面广。有研究生保送资格。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全国唯一的以电站自动化和信息化为背景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了解智能技术发展最新动态,掌握电站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传感与检测、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电力生产设备及过程智能控制、电力系统智能化等较宽阔、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应用型高级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智能技术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论、控制论领域专业思想和创新思维,全面掌握智能系统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机器人、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成为素质、能力、知识协调统一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四、主干课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Matlab及其应用、运筹学、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技术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脑与认知科学基础、信号与系统、人工智能、最优化理论、模式识别、专家系统、机器人、火电厂智能控制、风光生发电机组智能控制系统与信息处理等。实验环节及实践内容充分,课外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丰富。
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具有鲜明的电力系统特色,毕业后能在电力生产智能控制、机器人、智能电网、IT行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和决策管理等工作,具有进一步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扎实基础和优势。
一、 专业概况
本专业始建于1949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精品课程7门。
本专业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现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毕业生在我国电力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大部分成为了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各级管理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电气工程学科的知识基础,掌握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生产制造、信息处理、实验分析、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侧重于电能生产、转换、传输、分配及控制的原理与技术,面向电力系统运行、维护、设计、建设领域,兼顾电力一次设备与二次装置的设计、开发、制造技术。
三、主要课程
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设置有电路原理、电磁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单片微型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等。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设置有电子工艺实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发电厂课程设计、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变电站自动化仿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和科技开发等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电力设计院、电力科学研究院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和设置有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等。
2022年东北电力大学浙江省招生专业: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合作办学)、建筑环境
2022年东北电力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工程管理、广播电视编导、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报考该有色觉要求,具体请查阅院校招生章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统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计算机
2022年东北电力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办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招英语考生)、会计学、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化学、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能源与
2022年东北电力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通信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日语(我校日语专业只招英语语种考生)、电子信息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土木工程、发电运行技术、机械电子工程、供用电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
2022年东北电力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金融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能源与动力工程、英语、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本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土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思
2022年东北电力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工程管理、应用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储能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
2022年东北电力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广播电视编导、会计学、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软件工程、电
2022年东北电力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东北电力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东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东北电力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东北电力大学)、应用化学(本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东北
2022年东北电力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英语等2个专业。2022年东北电力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东北电力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2022)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最低分
2022年东北电力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会计学、能源化学工程(本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会计学、环境工程(本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