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482 | 18604 | 466 |
| 专科批 | - | 297 | 65570 | 160 | ||
| 本科二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 | 471 | 20954 | 328 | |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459 | 8445 | 375 |
| 蒙授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355 | 0 | 345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1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 3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 2 | |||
| 应用化学 | - | 6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 11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 2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 2 |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 | 1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 12 |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 | 4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 7 |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 | 1 | |||
| 电子信息工程 | - | 2 | |||
| 通信工程 | - | 1 |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 2 | |||
| 自动化 | - | 14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6 | |||
| 软件工程 | - | 1 |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 | 1 | |||
| 土木工程 | - | 17 |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 | 2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 | 1 | |||
| 能源化学工程 | - | 2 | |||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 | 4 | |||
| 环境工程 | - | 3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 4 | |||
| 工程管理 | - | 4 | |||
| 市场营销 | - | 1 | |||
| 会计学 | - | 2 | |||
| 电气类(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 | 10 | ||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专科批 | - | 9 | ||
| 供用电技术 | - | 5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 | 4 | |||
| 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 | - | 4 | |||
| 火电厂集控运行 | - | 8 | |||
| 经济与贸易类(中外合作办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6 |
| 社会工作 | - | 1 | |||
| 英语 | - | 1 | |||
| 日语 | - | 2 | |||
| 会计学 | - | 2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经济与贸易类(中外合作办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59 | 8445 |
| 英语 | 普通类 | 464 | 7808 | ||
| 社会工作 | 465 | 7688 | |||
| 日语 | 467 | 7464 | |||
| 电气类(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71 | 20954 |
| 会计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9 | 6048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82 | 18604 |
| 土木工程 | 488 | 17371 |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489 | 17175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495 | 15950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96 | 15783 | |||
| 环境工程 | 497 | 15592 | |||
| 市场营销 | 499 | 15212 | |||
| 电子信息工程 | 501 | 14849 | |||
| 应用化学 | 502 | 14666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05 | 14136 | |||
| 工程管理 | 505 | 14136 |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09 | 13400 |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512 | 12880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12 | 12880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17 | 12038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20 | 11521 | |||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520 | 11521 | |||
| 能源化学工程 | 521 | 11348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28 | 10279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28 | 10279 | |||
| 软件工程 | 529 | 10121 |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34 | 9361 | |||
| 自动化 | 543 | 8103 | |||
| 会计学 | 548 | 7448 |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548 | 7448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53 | 6766 | |||
| 通信工程 | 558 | 6176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65 | 5374 |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571 | 4803 | |||
| 火电厂集控运行 | 专科批 | 297 | 65570 | ||
| 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 | 313 | 61497 | |||
| 供用电技术 | 349 | 51773 | |||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350 | 51493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370 | 45966 |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是根据电力行业和传统机械制造行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置,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的交叉学科,于1996年开始招生。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已成为我校师资力量雄厚、业绩突出、具有良好教风和学风的专业,是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及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2013年被遴选为校级特色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平均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累计为国家培养了近两千名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结合我校在电力行业的优势,在保证全面完成普通机械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电力机械方面、机器人技术方面的选修课,使本专业毕业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电力行业、新兴机器人技术对机械方面的人才需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踏实肯干的作风、勇于吃苦的品格和创业精神,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和较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机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机械工程技术应用、生产管理与工程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能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主干课程
理论课程:现代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公差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液压传动、测试与传感技术、机电传动控制等课程。
实践环节:金属工艺实习、生产实习、先进制造技术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四、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电厂、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以及机电一体化相关领域内的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国家机关和高等院校从事设计、制造、设备维护及维修、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1.专业概况
软件工程专业2008年获批,2009年开始招生,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先后获各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编著出版教材11部,其中获吉林省优秀教材奖4部。拥有吉林省发改委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获科研成果奖30余项。本专业已有4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2.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培养扎实的软件工程领域基本理论以及良好的软件工程专业素质,系统的掌握现代软件工程设计、开发和测试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面向信息技术产业,能够从事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为主,以数据库、网络安全、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为方向,紧跟企业人才需求实时调整培养方案,构建真实的企业环境,部分课程由企业工程师授课,与企业无缝对接,实现零距离就业。
3.主干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与测试、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
4.就业方向
毕业生在信息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其它行业从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始建于1990年,经过近三十年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研究传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变换、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计算机、光学、精密机械、信息与控制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专业,内容涉及工业、军事、国防、农业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该专业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和活跃的前沿领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
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社会需求始终保持着旺盛势头,就业始终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就业率连续保持95%以上。有研究生保送资格。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全国唯一的以发电厂热工参数检测和化学分析检测技术为背景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掌握测量和控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发展最新动态,掌握电力行业热工参数检测技术、化学参数检测技术和新能源测控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方法,获得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设计技术等方面的专门训练,以电力行业测控技术需求为专业指导方向,辐射其它工业生产过程,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对测控技术的需要,以电力行业发展需要为重心,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备测量与控制、仪器仪表、计算机、信息处理、热工自动化、化学分析自动化、新能源测控技术、电能质量监测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及测控设备、自动化仪表的设计和使用能力,能从事与测控技术有关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维修与维护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主干课程
电路原理 、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DSP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测控系统设计、电子电路CAD实验、传感器原理、集散控制系统、发电厂开关量控制、发电厂热工过程控制、无机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分析自动化、发电厂成份分析检测仪表、虚拟仪器、面相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电力系统基础、电能质量监测、测控设备与仪器仪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图像处理、新能源发电测控技术等,实验环节及实践内容充分,课外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丰富。
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仪器仪表、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在仪器仪表设计、电子产品开发、自动化装置生产与调试、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系统维护、市场营销以及业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和进一步学习的潜力,在各种领域均受到了欢迎。
就业领域主要涵盖电力、化工、石油、冶金、轻工、食品等工业生产过程。
一、专业概况
现代建筑日新月异,伴随大量新型建筑体系的出现,对建筑内部的设备也提出更高要求,社会迫切需要能适应现代建筑环境与能源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为吉林省特色专业,现有国家精品课1门,省精品课4门,省优秀课2门。本专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涵盖了供热、空气调节、制冷、通风、燃气、电力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主要研究室内建筑环境与设备,为人们工作、生活创造舒适、健康环境。结合我校在发电行业的优势和特色,强化工程实践,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以及科学研究潜力,主要侧重培养可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能力,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较高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在设计研究、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运营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三、主要课程
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设置有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气调节、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供热工程、工业通风、自动控制与建筑设备自动化、锅炉原理、燃气输配等。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设置有:各门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热电厂仿真机实习等。
五、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供暖通风、空调制冷、燃气供应及应用、热电等行业设计、运行、研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热电厂、热力公司、建筑设计院、暖通空调设备制造企业、燃气公司以及科研院所和设置有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等。
一、 专业概况
本专业始建于1949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精品课程7门。
本专业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现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毕业生在我国电力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大部分成为了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各级管理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电气工程学科的知识基础,掌握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生产制造、信息处理、实验分析、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侧重于电能生产、转换、传输、分配及控制的原理与技术,面向电力系统运行、维护、设计、建设领域,兼顾电力一次设备与二次装置的设计、开发、制造技术。
三、主要课程
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设置有电路原理、电磁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单片微型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等。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设置有电子工艺实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发电厂课程设计、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变电站自动化仿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和科技开发等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电力设计院、电力科学研究院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和设置有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等。
一、 专业简介
本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5年获批应用数学硕士点,2010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本专业现有国家级精品课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吉林省精品课2门、吉林省优秀课6门,数学学科ATC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运筹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数值计算及软件开发实践基地为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
专业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硕士指导教师12人。现有教师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吉林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1人、吉林省优秀指导教师5人、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1人、吉林市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53”人才培养扶助项目人选4人。
近5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3项、国家二等奖12项、省一等奖22项,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12项。
本专业已毕业本科生12届,其中部分毕业生考入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如美国杜兰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毕业生就业行业包括电力、金融、保险、银行、IT、教育等,就业地区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厦门、天津、重庆、西安、成都、福州、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等。
二、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数学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经济、金融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从事实际应用、决策分析、开发和管理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 专业特色
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与实践,本专业形成了既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的特色,具体如下:
1.实施ATC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厚基础、强实践、多元化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术型(A):培养学术方面初步具备研究生水平的学术型人才;技术型(T):培养技术方面初步具备项目经理水平的技术型人才;综合型(C):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及特质的综合型人才。
2.依托数学理论与工程应用创新实践中心,开展数学建模、数据统计分析、创新创业训练等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就业打通渠道。目前,本专业已建立4个校外实习基地,并与北京、上海、深圳、吉林等地多家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
四、 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科技、教育、经济、金融、统计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等工作,也可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数学学科、计算机、能源、电力、电子、自动化等等理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2017年东北电力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测控技术与仪器、国际经济与贸易、自动化、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工程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智能电

2017年东北电力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会计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测控技术与仪器、供用电技术、生物工程、社会工作、国际经济与贸易、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017年东北电力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通信工程、电气类(中外合作办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核工

2017年东北电力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2个专业。2017年东北电力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东北电力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2017)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

2021年东北电力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合作办学)、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英语(该专业只招英语考生)、金融工程、会计学、会计学、土木工程、

2020年东北电力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能源化学工程、思想政治教育、金融工程、环境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核工程与核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火电厂集控运行(收费标准3630元/年)、机电一体

2022年东北电力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金融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能源与动力工程、英语、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本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土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思

2019年东北电力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能源化学工程办学地点:吉林市、土木工程办学地点:吉林市、供用电技术办学地点:吉林市、国际经济与贸易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办学地点:吉林市、软件工程办学地点:吉林市、会计学办学地

2018年东北电力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火电厂集控运行、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经济与贸易类、会计学、电气类(中外合作办学)、软件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会计学、应用化学、智能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

2017年东北电力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软件工程、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能源化学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社会工作、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气类(中外合作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