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工科试验班(机器人、电气信息、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工业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四年 | 18 |
| 工科试验班(电子工程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传播与天线) | 四年 | 20 | |||
| 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 四年 | 20 | |||
| 电子信息类(光电集成与光网络)(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光源与照明) | 四年 | 5 | |||
| 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微电子)(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沙河校区) | 四年 | 9 | |||
| 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电子信息)(电子信息工程)(沙河校区) | 四年 | 6 | |||
| 电子信息类(成电英才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硕贯通培养,包含我校全部理工类专业) | 四年 | 3 |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沙河校区) | 四年 | 17 |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数字媒体技术) | 四年 | 15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互联网交叉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 | 四年 | 5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双A联合学位实验班)(本硕贯通培养,该专业为我校与西南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联合学士学位项目,毕业时达到相关要求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经济学”联合学士学位) | 四年 | 2 | |||
| 软件工程(互联网交叉培养实验班)(沙河校区) | 四年 | 3 | |||
| 软件工程(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沙河校区) | 四年 | 20 | |||
| 物联网工程(互联网交叉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 | 四年 | 3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互联网交叉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 | 四年 | 4 | |||
| 临床医学(对体检有要求,详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沙河校区) | 四年 | 7 | |||
| 护理学(对体检有要求,详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沙河校区) | 四年 | 3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护理学(沙河校区)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83 | 27255 |
| 临床医学(沙河校区) | 614 | 10177 | |||
| 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微电子)(沙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618 | 8837 | ||
| 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电子信息)(沙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 | 621 | 7612 |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沙河校区) | 普通类 | 630 | 5283 | ||
| 软件工程(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沙河校区) | 631 | 4986 | |||
| 工科试验班(机器人、电气信息、智能制造) | 633 | 4432 | |||
| 工科试验班(电子工程类) | 635 | 4073 | |||
| 软件工程(互联网交叉培养实验班)(沙河校区) | 635 | 4164 | |||
| 电子信息类(光电集成与光网络) | 635 | 3960 | |||
| 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 | 638 | 3426 | |||
| 物联网工程(互联网交叉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 | 639 | 3192 | |||
| 计算机类 | 640 | 3055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互联网交叉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 | 640 | 3071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互联网交叉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 | 643 | 2607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双A联合学位实验班) | 644 | 2390 | |||
| 电子信息类(成电英才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 | 649 | 1781 |
所属学院:医学院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五年、医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该专业拥有高水平教师队伍、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学校在电子信息学科的优势,以及附属医院的临床实力,严格按照国家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标准,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具备相应的电子信息技术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核心课程(部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部分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毕业走向:该专业毕业生可攻读国内外一流大学临床医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生,或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到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相关单位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所属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该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微电子学科与系统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实施“三个一”工程,即一年工程实践教育、一条龙IC综合实验、一次芯片流片。强调学生知识全面性以及系统集成能力,注重培育一批适应泛信息化时代、敢于跨界并具有跨界创新集成能力、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微电子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基础知识。重视专业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技能的结合,学生累计参加1年的工程实训,着重培养面向集成电路企业需求的工程适用能力。
核心课程(部分):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开设“一条龙IC综合实验”,涵盖物理、器件、工艺、设计、封测、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完整知识链等。
毕业走向:该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集成电路工程能力,就业面宽,可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消费类电子等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教学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所属学院:医学院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四年、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该专业关注患者机体功能和社会、心理的健康,从疾病预防到康复的整个过程,利用医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及电子信息科学等的理论和方法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专业强调与电子信息学科的融合和国际化的培养路线,为学生进一步在护理、电子信息交叉学科发展和出国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核心课程(部分):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等。
毕业走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内外医学院校攻读护理学、医院管理、健康教育与康复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也可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到医疗、教学、管理、卫生保健机构等单位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 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 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 程科学知识;
3.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 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 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 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物联网技术体系、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物 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理论学时+实验或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5 +18学时)、RFID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网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物联网软件设计 (27 +18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54学时)、物联网中间件设计(27 +18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 设计(54学时)、嵌入式系统与设计(45 +18学时)、传感器微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36+36学 时)、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定位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 (45 +18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
示例二:物联网工程概论(30学时)、物联网算法基础(60 +15学时)、物联网硬件基础(60+ 15学时)、传感网与微操作系统(45 +15学时)、物联网安全与隐私(30学时)、无线单片机与协议 开发(60+15学时)、JAVA语言程序设计(30 +15学时)、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20 +10学时)、物 流管理信息系统(30+15学时)、RFID系统(30学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20 +10学时)、多 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60学时)、云计算(30学时)、物联网与智慧思维(30学时)、移动人机交互 技术(30学时)、社会计算(30学时)。
示例三: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体系结构(40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6+10 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40+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40 +12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40+10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50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0 +14学时)、RFID与智能卡 技术(40+10学时)、物联网控制技术与应用(40+14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40 +14学时)、传感 器网络及应用(40 +14学时)、网络规划与设计(40 +14学时)、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40+10学 时)、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40+14学时)、软件集成与服务计算(40+1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实验、传感网实验、物联网通信实验、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物联网工 程规划与设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类(光电集成与光网络)(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光源与照明)、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电子信息)

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新材料、新能源与电子化学)(包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应用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类(包含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文化课成绩须达到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工科试验班

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软件工程(互联网交叉培养实验班)(沙河校区)、社会科学试验班(公共管理与法律复合人才培养)(包含专业行政管理、法学、城市管理)、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与物理科学复合培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

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类(成电英才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工程、数

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电子信息)(电子信息工程)(高新区)(沙河校区)、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微电子)(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高新区)(沙河校区)、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通

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电子工程类)(4900元,含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电子信息)(60000元,含电子信息工程)(沙河校区)、电子信息

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护理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3分,临床医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14分,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微电子)(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18分,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电子信息)(中外合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1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审计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78分,人工智能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78分,财务管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79分,网络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80分,电子信息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81分,软件工程综合录取分

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山东省招生专业:网络工程、财务管理、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审计学、人工智能等7个专业。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

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山东省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电子工程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传播与天线)、物联网工程(互联网交叉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工科试验班(机器人、电气信息、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