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
②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③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基本操作能力。
④具备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参与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病情和常用药物及疗效、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
⑤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
⑥具备一定的英语会话和阅读能力。
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运用操作能力。
⑧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
主干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含传染病护理)、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
就业前景
学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并且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如果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还可以为每一个家庭和小区配备一个护士,到那个时候护士可以进入家庭和社区。
在多年的艰辛办学历程中,由于我校办学效益和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发展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生源数量大幅增加。2012年招生开始,每年均超额完成计划招生任务。2012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465人,2013年增加到3008人,2014年为3714人,2015年增加到5115人。非全日制2013年开始招生,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2940人和1970人。全日制学生就业方面,2012年至2014年分别达到96.41%、96.75%和96.99%。尤其是汽修和护理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达94%以上,就业待遇普遍均在3000元左右,部分超过6000元。
在相关领导的帮扶下,我校逐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职业教育道路,目前在全省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排名中属中上等,但由于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我校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及挑战,全校300余名教职工还需积极努力,争取机遇,为学校的发展再次跨越赶超发挥潜能。
黔西县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黔西职校)自2006年成功创建贵州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校领导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等及省、市、县的相关文件精神,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制定切实有效的办学措施,努力创新学校管理模式,不断创造条件,扎实工作,抢抓机遇,加快了学校健康发展的步伐。
培养除具备汽车销售,汽车维护维修,汽车钣金和喷涂,汽车美容与装潢等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再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心和责任感,团队协作等职业关键能力的中等应用型人才。
办学条件
(1)师资队伍
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极为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每个学期都开展师资培训,积极鼓励教师深造,力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注重实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从社会进行招考专业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校拥有护理专业专职教师13名,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拥有多年护理专业教学经验。所以,我校的护理专业,己配备了一支学术功底扎实、治学严谨、整体水平较高,能胜任本专业教学科研的教师队伍。
(2)专业设施设备
学校现有护理多媒体教室两间,护理专业实训实训室12间,包括解剖实验室、护理学基础实训室、妇产科实训室、内外科实训室等。
培养目标
面向全县城乡社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精心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需要、适应岗位群需要,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护理人才。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热爱护理事业,具备一定的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而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2.掌握从事护理专业实际工作所必需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和科研能力。
3.具备岗位群的能力要求
①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
②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③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基本操作能力。
④具备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参与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病情和常用药物及疗效、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
⑤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
⑥具备一定的英语会话和阅读能力。
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运用操作能力。
⑧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
主干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含传染病护理)、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
就业前景
学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并且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如果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还可以为每一个家庭和小区配备一个护士,到那个时候护士可以进入家庭和社区。
地址:黔西县黔金路60号
党政办:0857-4242087
招就处:0857-4246193

汽车运用专业培养除具备汽车销售,汽车维护维修,汽车钣金和喷涂,汽车美容与装潢等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再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心和责任感,团队协作等职业关键能力的中等应用型人才。具备岗位群的能力要求①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②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③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

联系方式学院招生联系电话:招生就业处:0859-联系人:凌老师学院招生监督电话:纪检监察室:0859-联系人:廖老师网址:http://www./E-mail:qxnzy08@邮编:562400传真:0859-地址:贵州省兴义市凤仪路2号欢迎广大考生报读我院!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5月12日招生专业及收费标准如下报考

汽车运用专业培养除具备汽车销售,汽车维护维修,汽车钣金和喷涂,汽车美容与装潢等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再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心和责任感,团队协作等职业关键能力的中等应用型人才。联系方式地址:黔西县黔金路60号党政办:0857-招就处:0857-政策优惠2014年就读我校学生将获得以下资助:1.黔西县人民政府继续推行的“八免一补”即2014年,凡就读黔西县中等职

汽车运用专业培养除具备汽车销售,汽车维护维修,汽车钣金和喷涂,汽车美容与装潢等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再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心和责任感,团队协作等职业关键能力的中等应用型人才。综合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省级骨干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贵州省乃至全国旅游圈、旅游产业在服务与管理第一线从事旅行社门市、导游服务、计调、外联与管理等工作,具备旅行社管理能力、旅游景区管理能力、旅行

联系方式地址:黔西县黔金路60号党政办:0857-招就处:0857-发展历程在多年的艰辛办学历程中,由于我校办学效益和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发展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生源数量大幅增加。2012年招生开始,每年均超额完成计划招生任务。2012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465人,2013年增加到3008人,2014年为3714人,2015年增加到5115人。非全日制2013年开始招生,2013年和2

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含传染病护理)、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就业前景学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并且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如果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还可以为每一个家庭和小区配备一个护士,到

信息技术专业信息专业部是一个充满蓬勃生机而又团结向上的集体,现主要开设计算机类专业,学校自1996年创办计算机专业以来,在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的努力下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成为具备了教学、教研教改、培训为一体的专业师资队伍和充足的教学设施。信息专业部现有教师42人。为保证学生的技能训练,现设有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基础实训室,组装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等。师资力量在我县职业学校中强。我部以提高部内教师

具备岗位群的能力要求①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②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③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基本操作能力。④具备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参与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病情和常用药物及疗效、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⑤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向个体、家庭、社区

具备岗位群的能力要求①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②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③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基本操作能力。④具备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参与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病情和常用药物及疗效、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⑤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向个体、家庭、社区

学校简介黔西县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黔西职校)自2006年成功创建贵州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校领导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等及省、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