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订单培养专业-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专业代码 620404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骨伤专业-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专业代码 620104K
中医专业-武汉市第二卫生学校
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计划特批专业。本专业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中医、针灸推拿、保健按摩、康复理疗等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学制三年。学生凭毕业证可参加执业助理中医师考试。
专业名称学制学费(元/年)口腔医学三年9800临床医学三年7500中医学三年7500护理学三年7500-湖北省京山卫生学校
2、招生对象: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
3、9月1日至3日到校报到,由学校组织统一参加对口高考,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国家计划内统招大专毕业证和就业报到证,学生凭毕业证可报考执业助理医师。
二、普通中专招生(免收学费)
1、招生专业和相关信息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专业代码 590301
培养专业:临床医学、中医学-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培养人数::40人
培养层次::普通专科
培养时间::在校学习三年,基层工作八年(含规培二年)
培养地点::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培养补贴::学费及生活补贴共计30000元,分三年补贴
就业地点::公安县各乡镇卫生院
报名方式:8月上旬,湖北省高职高专填报志愿时,将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代码:9090)填在平行志愿的第一位,填报专业为临床医学或中医学。学校录取后由公安县卫计局根据录取分数择优选择培养学生,公示后与培养学生签定向就业协议。
咨询电话:
公安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0716-5153362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0716-8023541
招生专业: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等三个专业-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招生计划:共计300人
三、单独招生考试办法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国家职业技能初级到中级标准,参考湖北省技能高考相关要求,学校制定招生考试工作方案和考试大纲,经省教育厅、省专家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考试总分为700分,考试总时间为300分钟。
1.文化综合考试总分210分,其中语文100分、政治60分、英语50分。考试试卷为综合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技能考试总分490分,考试内容分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专业知识考试2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技能操作考试2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四、单独招生考试报名
参加单独招生考试的考生需到户籍或学籍所在地教育考试部门参加2019年普通高考报名,凭技能高考或单独招生考试报名号登陆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信息网(http://zjb.***/zs)单独招生栏目报名。具体要求如下:
1.报名时间:2019年1月12日――3月6日,逾期将不再办理报名手续;
2.登陆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信息网,通过单独招生网上报名系统报名,准确填写相关信息,上传个人电子登记相片(蓝底或红底近期免冠,JPG格式,大小500K以内);
3.每位考生限报一个专业。考生如报考一个以上专业,学校以先报考的专业为准;
4.各专业考试费均为200元/生。报名完成后通过报名系统网上缴费;
5.考生高考报名和我校单招网上报名成功后,于2019年3月8日下午17:00时前到学校招生就业处进行资格审查,现场领取准考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供如下材料:①当地招办打印的《2018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登记表》;②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③中职期间的各类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五、单独招生考试时间与地点
1.考试时间:2019年3月9日――3月10日(星期六、星期日),具体科目考试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1)文化综合考试:2018年3月9日,上午9:00~12:00,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专业知识考试:2018年3月9日,下午14:00~15:00,考试时间为60分钟。
(3)技能操作考试:2018年3月9日下午、3月10日全天(具体时间以准考证为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考试地点:考试地点设在学校南校区,地址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学苑路87号。
(六)录取办法及时间
考生录取总成绩为技能(专业知识、技能操作)考试与文化综合(语文、政治、英语)考试成绩之和,按照专业报考人数同比例分配各单招专业计划数;按参加单招考试考生的总成绩分专业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同分依次比较技能操作、专业知识、语文、政治、英语成绩,分数高者优先录取;各专业录取学生人数之和不超过单招总计划数,预录取结果通过学校网站公示。单独招生录取的考生如有特殊情况需转专业的,须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且只能在学校单招专业范围内申请调换一次。
获得地市州级以上的技能大赛奖项的同学,在报名期间要备注获得何等奖项,于3月8日前凭获奖证书原件到招生就业处备案,可享受以下政策:获得地市州级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考试总成绩的基础上享受20分加分政策;获得全省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或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或获得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含同等荣誉)称号,或在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以上奖励的退役士兵的考生,可直接向我校提出录取申请,经核实资格无异议后,报省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录取专业为考生报考的专业。
学校根据公布的录取标准和录取规则,拟定录取名单,报省招办审核公示后,在学校招生信息网上公示,经公示合格的办理正式录取手续。已经被单独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技能高考的考试及录取,享受与2019年普通高考录取新生同等待遇。
七、单招考试学生待遇
单独招生计划纳入到我校2019年国家下达的全日制普通专科招生计划,单招录取考生属于国家统招全日制学生,享受与2019年普通高考录取新生同等待遇。在校期间可享受国家奖、助学政策,毕业后颁发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普通专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学信网可查询。
营养与保健 中医康复保健-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一、考试性质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简称“高职单招”)为普通高考的一种创新形式,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授权,招生院校根据自身专业教学需要设置考试科目,自行命题、考试、评价、组织专业技能考试,自主划定录取标准,自主录取。
二、测试能力及要求
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参加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单独招生考试的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和本专业实践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主要包括:
良好的职业道德:1.、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2.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
3.正确的职业认知和价值取向,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学习能力。
三、考核形式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技能考试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两个部分。
技能考试总分490分,其中专业知识考试200分,职业适应性测试290分。
专业知识考试采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200分。考试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参照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
职业适应性测试采用现场面试方式进行,由必考题和抽考题组成,每人考试时间为60分钟,不包括候考、抽签、分组和换场时间。总分290分。具体考试项目见下表:
类别方式内容时间分值专业知识机考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系统构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应用领域、指令和程序的概念、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源程序、目标程序;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概念。2.数字化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数制间的相互转换(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二进制的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数据单位(位、字节、字);编码(ASCII码、汉字国标码)。3.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主要技术指标,微机硬件系统结构图;中央处理器功能;存储器功能和分类(内存储器、RAM、ROM;外存储器:软盘、硬盘、磁带);输入输出设备(键盘、显示器、打印机)功能和使用方法。4.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计算机通信的简单概念:Modem、网卡等,计算机局域网的特点,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拨号接入、电子邮件(E-mail)、万维网(WWW)等5.多媒体技术6.计算机安全,病毒的预防与消除使用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1.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中文Windows7的基本操作。2.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命名、类型、属性。3.文件及文件夹的建立、复制、移动、删除、查找等操作。4.窗口及有关操作,操作系统的常用菜单及操作,常用附件,应用程序间的合作,配置Windows7系统,Windows7多媒体管理。●中文文字处理系统Word20101.Word2010概述。2.文档的基本操作,建立、打开和保存文件。3.文件编辑,输入汉字、字母、标点符号和特殊字符,对文字的增、删、改操作,选定,复制、移动和删除文本,查找与替换文本,字体,字号,字形的设置,拼写检查。4.表格,建立表格,修改表格结构,行列交换、插入和删除行(列)、合并单元格、边框和对齐方式,文字与表格间的互换。5.图文混排,在文档中插入剪贴画、图片、图形、艺术公式,设置图片格式。6.文档的排版,页面设置,段落格式,项目符号或编号,文本框和图文框,边框和底纹,页眉和页脚,分栏,脚注、尾注和题注。7.模拟显示和打印。60分钟200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必考题:1.结合自己性格、兴趣爱好、优点特长、缺点等方面进行自我介绍。2.结合报考院校的发展历史、校训、人才培养等方面谈谈你对我校的了解和报考原因。45分钟200抽考题:1.谈谈目前中医养生保健的市场现状以及你报考本专业的原因。2.谈谈你对健康中国战略的理解。15分钟90
中医学专业介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及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国人民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学是以天地人一体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形成了“生物-社会-心理-环境”整体医学模式,代表着未来医学科学发展的方向。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崇尚利用天然药物潮流的形成,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健康观的改变,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显现出来。中医学所具备的整体医学特征、重视大生态的“天人合一”思想、养生保健思想、个体化诊疗和应用自然药物、自然疗法等特点,不仅符合当今人类医疗保健要求,更显示着其自身价值。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全国各省市相继建立中医学院与中医学校,我校中医学专业自建校之初就已设立,作为传统重点专业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办学历史。我校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疗技术,能熟练、准确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的医学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校中医学专业师资力量强大、实验设施完善,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4人,青年教师硕士及在读硕士8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其中大多数教师通过临床进修或长期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教学中能更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临床相结合,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学校先后与45家医院签订了共同培养中医学专业人才的实习协议书。本专业的实习医院均是三甲或二甲中医院,如湖北省中医院、武汉市中医院、荆州市中医院、襄樊市中医院等,保障了中医学专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需要。在校期间本专业为学生开设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等课程,相信同学们通过系统地学习,可以具有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和技术,辩证论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熟悉西医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并能初步运用于临床实践。
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面向各级中医院、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临床医疗岗位就业。毕业后,可按国家政策规定参加全国医类执业资格考试。按教育部规定,优秀毕业生可在毕业后以各种形式升读本科、或以专科学历报读相关专业研究生。为加强就业工作,学校以讲座、培训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包括就业形势、就业心态调整、自荐书、协议书的准备,面试技巧方面知识等就业指导;动员全体教职工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尽可能多的为毕业生收集和获取就业需求信息;加强和用人单位沟通与合作,研究和探索“订单教育新途径”;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听取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意见。近年来,多数学生毕业后工作于中医临床及相关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有部分中医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升读本科并考上研究生;还有部分学生选择毕业后参军报国或服务西部,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国家西部计划志愿者。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经验性的自然科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相继被实验科学所淘汰,而中医学却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仍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仍在人类的医疗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究其原因,这是由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决定的。如今,这一古老的医学正焕发出新的光彩。欢迎对中医专业有兴趣的青年学子前来就读,中医这门传统文化会因你的加入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学制五年)-三峡大学
本专业是以中医学为主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接受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初步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并能结合中西医各自优势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实用型中西医结合人才。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中医内科学(100506)-湖北民族学院
本学科近:5年来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1项,在研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9项。获省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本学科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学位者8人。有医疗科室5个,病床170张。其中,风湿免疫科成立于1994年,学校临床重点专科,为恩施州及周边地区唯一的风湿免疫病专科,也是湖北省早开展风湿性疾病诊疗和研究的专科之一。该科实验设备精良,拥有GE公司的Lunar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等高精设备,为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科研提供了的依据和帮助,目前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为一体的中医内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学术中心。
中医药防治痹证的研究方向:本方向结合痹证的现代研究新技术和手段,重点研究痹证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用药,挖掘民间经验方,观察、总结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研制开发新的药物制剂。
中医药防治乙型肝炎及脂肪肝的研究方向:本方向重在对慢性肝炎的病因病机、证治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重视脂肪肝的研究。
中医药防治内分泌失调的研究方向:对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疾病,辨证分型,运用中药调节内分泌,使之恢复平衡。
(3)中医骨伤科学(100508)
本学科自建立以来:,一直坚持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疾病的特长,并结合地方医药治疗骨伤疾病的技术资源,在治疗骨折、腰间盘突出、颈椎病、骨关节疾病等方面,体现出显著的优势和特色。探索出了适用性强、易于为患者接受的诊治方案,开发出复方竹节参片、强固康疏胶囊等中药制剂,已应用10余年,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骨伤科学科现设有:2个特色显著的病房,床位56张,设有4个骨科门诊。现有医师15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含副主任医师)7人,博士1人,硕士8人。梯队构成合理,衔接良好。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复方竹节参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研究》等省部级课题7项,获省地级奖项5项,主编参编著作6部。
中医对四肢骨折的手法整复、夹板固定、药物内外并治的应用研究方向:重视传统的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内外药物并治的研究应用,对骨折进行早中晚三期分期辨证施治。
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病研究方向:提出“肝肾不足、痰瘀阻络、筋骨失和”为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病的基本病机,治疗着眼于局部中药熏蒸、熏洗和针灸按摩等外治法,同时注重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化瘀通络的内服药物应用,完善了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病的诊疗体系。
中医-武汉市第二卫生学校
基本学制:1、
3年
培养目标:2、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保健服务机构,培养从事中医、针灸推拿、保健按摩、预防保健、中医养生指导和健康宣传教育等一线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
专业课程:3、:解剖生理学基础、中医学基础、中药与方剂学、中医适宜技术、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推拿手法、刺灸学基础、中医养生康复学基础。
主要接续专业:4、
中医学-湖北现代科技学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
就业方向:【】: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杂技 B、中医 C、中药 D、武术-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7.历史上的五岳是指( )、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A、东岳泰山 B、东岳武夷山 C、东岳五台山 D、东岳黄山
8.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湖笔、徽墨、( )和端砚。
A、白纸 B、草纸 C、绢纸 D、宣纸
9. 以下不属于历史上的五湖是:( )。
A、洞庭湖 B、太湖 C、西湖 D、洪泽湖
10.以下十二生肖排序正确的是:( )。
A、鼠——牛——虎 B、蛇——马——龙 C、兔——龙——猴 D、鸡——猪——犬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我国高权力机关是 。
2.每年 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4.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 、 。
本段讲的主要内容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养生保健――订单培养专业-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养生保健行业,培养适应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具备一定的中医养生知识与技能,具备指导未病预防、亚健康状态调整等应用能力,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商业保健机构、亚健康中心等从事中医养生康复保健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就业范围::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治未病中心、社区卫生、医疗保险、健康体检及健康服务业等领域从事健康咨询及管理、养生指导、保健按摩、中医刮痧等工作。
本科: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武汉市第二卫生学校
就业去向:5:
毕业生主要面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中医临床。康复治疗、康复保健。
专业特色:6、:
随着慢性病、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多,社会对康复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业前景较好
专业名称 中医养生保健-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必要的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及实用养生保健基本技术,能从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养生保健教育培训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各级医院治未病专科、养生保健科、体检中心、医疗养生保健机构,从事养生保健、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培训等工作;也可在各类养生保健院、养生保健企业从事养生保健护理、化妆、指导咨询、养生保健经营与管理等工作,以及从事养生保健化妆用品及养生保健仪器的营销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运用中医理论及针灸、推拿、中药保健、膳食调理、体质调养、情志调护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维护和修复人体健康的能力;
2.掌握现代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的基本知识;
3.具备对亚健康状态进行保健调治及对慢性疾病进行防治的能力;
4.掌握系统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的理论体系、运用机理、操作原则、方法等;
5.掌握必要的中医养生保健、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中医传统美学及现代养生保健专业知识。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核心课程:1.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情志养生学、中医饮食保健学、中医传统气功养生学、中医运动保健学、中医针灸推拿养生学、人文环境养生学、实用流行保健技术等。
实习实训:2.
在校内进行仿真模拟练习、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岗位体验、社会实践等实训。
在医疗机构保健中心、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机构、养生保健机构单位等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健康管理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文史中医类: 186分;-湖北大学
艺术类: 141分;
理工类: 108分;
经济管理类: 112分;
法学类: 175分;
教育学类: 140分;
农学类: 145分;
医学类: 157分。
中医-湖北现代科技学校
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专业代码 590208
中药生产与加工专业(中医健康管理方向)-长江职业学院
职业面向::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疗养中心、健康管理公司、健康教育机构、健康咨询中心、健康网站、营养咨询公司等单位,从事保健、养生、营养、心理健康相关的护理、咨询、指导、培训和管理等工作。
培养专业:临床医学、中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培养人数::20人
培养层次::普通专科
培养时间::在校学习三年,基层工作八年(含规范化医师培训二年)
培养地点::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培养补贴::学费及生活补贴共计30000元,分三年补贴
就业地点::江陵县各乡镇、管理区卫生院
报名方式:8月上旬,湖北省高职高专填报志愿时,将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代码:9090)填在平行志愿的第一位,填报专业为临床医学、中医学或医学检验技术。学校录取后由江陵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根据录取分数择优选择培养学生,公示后与培养学生签定向就业协议。
咨询电话:
江陵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0716-4732275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0716-8023541
中医妇科学(100509)-湖北民族学院
本学科人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45岁以下副高以上职称队伍整齐,在医、教、研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本学科现有教师16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7名;硕士生导师5人。有教恩施州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2人,恩施州“降消”项目技术领导小组、围产期保健技术领导小组、妇女健康行动技术指导小组成员1人,湖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2人。对妇科内分泌、肿瘤、不孕不育的治疗及产科高危妊娠的处理有独到见解。先后主持了《妊高征患者体内硒含量的测定及意义》、《恩施土家族生活习性与宫颈癌发病相关性研究》、《子宫内膜厚度、β-HCG和孕酮检测对异位妊娠与早早孕诊断价值的探讨》等课题研究。
中医治疗不孕症的研究方向:采用温通法为主治疗炎性不孕,进行不孕症的辨证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不孕症研究等。
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方向:注重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理论特色,探讨妇女月经及其周期性特点,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月经病进行辨证论治。
(5)民族医学(100513)
本学科对濒临失传的民族医药特别是土家族医疗手段与医药文化进行有序、有效的挖掘、整理,使流散在民间的医疗方法和有效方药能够被传承弘扬,运用现代医药学研究方向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使口头传承的土家族医药这一民族瑰宝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为土家族医药的推广和地方药物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本学科下属有专门研究机构“土家医药研究中心”。目前有教学、研究人员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含副主任医师)7人,博士1人,硕士6人。梯队构成合理,学缘关系好。该学科近三年来编辑出版了《土家名医黄子均医案精选》等著作7部;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并参与科研项目5项,被鉴定为湖北省重大科研成果3项,获地厅级以上科研奖励4项。
土家族医学基础理论与文献研究方向:本方向对散落在民间的土家族医药文献进行搜集、整理、补注、校对,形成独特的医学理论——以“三元”学说为基本理论框架、独特的序数法药物分类体系、特有的病症命名及分类等。
常见病症防治研究方向:土家医学对常见病、多发病采用独特的治疗方法,崇尚“刀、针、水、火、药”五术为一体的外治法。内治法注重生药、鲜药的应用,开展土家医治疗风湿疾病、消渴、高血压等病的研究。
常用土家族药的制剂开发与资源保护研究方向:以传统土家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研究技术,从现有资源和单方、验方入手,开展名贵药江边一碗水、材板党、冷水七、窑归等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研究以及制剂开发等。
文艺学二级学科:(050101)
学科简介::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文艺学学科是湖北省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本学科自1996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学教研人员2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博士14人,硕士6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7项,省部级、地厅级及横向项目20余项。
文学人类学研究方向:从文学与人类学互动的角度研究人类文化及文学,强调跨学科研究中的本土化、地方化视野。
中国文化与文论研究方向:在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层面,重新解读儒道释文化元典和历代文论经典,重新阐释中国文化和文论经典的范畴术语和理论命题,进而揭示其当代价值。
文艺与传媒研究方向:着力于文艺与传媒理论前沿与实践热点的综合性研究、交叉性研究,以文艺与传媒之间的交互作用为研究框架,以“全媒体”为研究视野,以“大文化”为研究领域,深入探讨大众传媒对文学生产、接受与消费的双重影响。
民族民间文艺学研究方向:立足于湖北西部地区的文艺现象及文艺成果,结合地域特性进行研究,注重研究文艺学的民族民间性。
中西语言文化与比较诗学研究方向:运用国际视野,对中国与其它国家或地区之语言文化的普适性和殊异性,及语言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作比较研究。
文艺思潮与批评研究方向: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研究中外文学思潮,批评各种文艺现象及作家作品,以观照、透视文学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并促进文艺创作。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专业――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专业代码 620302
中医学-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西医妇科学、西医儿科学等40余门课程。
五年制
2.中医学(美容与康复方向)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古典医籍、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营养学、中医美容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食疗学、健康评估学、医学心理学等40余门课程。
五年制
中医-咸宁卫生职业学校
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基础医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扎实的针灸和推拿治疗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工作。
主干课程::解剖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经络腧穴学、方剂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针灸治疗学。
就业方向::可在各级医院的中医科、康复科、针灸推拿科、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私人门诊等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及中医康复保健机构从事亚健康治疗保健工作。
中医学(学制五年)-三峡大学
本专业是以中医学为主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接受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初步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并能结合中西医各自优势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实用型中西医结合人才。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中医内科学-湖北民族学院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方向稳定、学术梯队合理、实验设备先进,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在科研方面坚持以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性研究为主、注重成果的转化的原则,近5年来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1项,在研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9项。获省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本学科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学位者8人。有医疗科室5个,病床170张。其中,风湿免疫科成立于1994年,学校临床重点专科,为恩施州及周边地区唯一的风湿免疫病专科,也是湖北省早开展风湿性疾病诊疗和研究的专科之一。该科实验设备精良,拥有GE公司的Lunar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等高精设备,为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科研提供了的依据和帮助,目前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为一体的中医内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学术中心。该学科现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中医药防治痹证的研究方向:本方向结合痹证的现代研究新技术和手段,重点研究痹证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用药,挖掘民间经验方,观察、总结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研制开发新的药物制剂。
中医药防治乙型肝炎及脂肪肝的研究方向:本方向重在对慢性肝炎的病因病机、证治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重视脂肪肝的研究。
中医药防治内分泌失调的研究方向:对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疾病,辨证分型,运用中药调节内分泌,使之恢复平衡。
(3)中医骨伤科学
本学科自建立以来:,一直坚持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疾病的特长,并结合地方医药治疗骨伤疾病的技术资源,在治疗骨折、腰间盘突出、颈椎病、骨关节疾病等方面,体现出显著的优势和特色。探索出了适用性强、易于为患者接受的诊治方案,开发出复方竹节参片、强固康疏胶囊等中药制剂,已应用10余年,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骨伤科学科现设有:2个特色显著的病房,床位56张,设有4个骨科门诊。现有医师15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含副主任医师)7人,博士1人,硕士8人。梯队构成合理,衔接良好。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复方竹节参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研究》等省部级课题7项,获省地级奖项5项,主编参编著作6部。
中医对四肢骨折的手法整复、夹板固定、药物内外并治的应用研究方向:重视传统的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内外药物并治的研究应用,对骨折进行早中晚三期分期辨证施治。
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病研究方向:提出“肝肾不足、痰瘀阻络、筋骨失和”为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病的基本病机,治疗着眼于局部中药熏蒸、熏洗和针灸按摩等外治法,同时注重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化瘀通络的内服药物应用,完善了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病的诊疗体系。
中医妇科学学科:(4)
本学科人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45岁以下副高以上职称队伍整齐,在医、教、研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本学科现有教师16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7名;硕士生导师5人。有教恩施州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2人,恩施州“降消”项目技术领导小组、围产期保健技术领导小组、妇女健康行动技术指导小组成员1人,湖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2人。对妇科内分泌、肿瘤、不孕不育的治疗及产科高危妊娠的处理有独到见解。先后主持了《妊高征患者体内硒含量的测定及意义》、《恩施土家族生活习性与宫颈癌发病相关性研究》、《子宫内膜厚度、β-HCG和孕酮检测对异位妊娠与早早孕诊断价值的探讨》等课题研究。
中医治疗不孕症的研究方向:采用温通法为主治疗炎性不孕,进行不孕症的辨证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不孕症研究等。
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方向:注重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理论特色,探讨妇女月经及其周期性特点,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月经病进行辨证论治。
(5)民族医学(土家医学)
本学科立足于民族医药的基础理论整理与临床应用研究,对濒临失传的民族医药特别是土家族医疗手段与医药文化进行有序、有效的挖掘、整理,使流散在民间的医疗方法和有效方药能够被传承弘扬,运用现代医药学研究方向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使口头传承的土家族医药这一民族瑰宝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为土家族医药的推广和地方药物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我校地处土家族人集居地,在对土家医药的长期研究积淀基础上,我校自2003年率先开展土家医药学高等教育,并作为重点优势、特色学科加以建设和发展。我校是土家医药学研究的骨干力量,从事研究的队伍涉及多个学科,经过整合形成了实力强大的研究队伍。下属有专门研究机构“土家医药研究中心”。目前,民族医学学科有教学、研究人员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含副主任医师)7人,博士1人,硕士6人。梯队构成合理,学缘关系好。该学科近三年来编辑出版了《土家名医黄子均医案精选》等著作7部;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并参与科研项目5项,被鉴定为湖北省重大科研成果3项,获地厅级以上科研奖励4项。
土家族医学基础理论与文献研究方向:本方向对散落在民间的土家族医药文献进行搜集、整理、补注、校对,形成独特的医学理论——以“三元”学说为基本理论框架、独特的序数法药物分类体系、特有的病症命名及分类等。
常见病症防治研究方向:土家医学对常见病、多发病采用独特的治疗方法,崇尚“刀、针、水、火、药”五术为一体的外治法。内治法注重生药、鲜药的应用,开展土家医治疗风湿疾病、消渴、高血压等病的研究。
常用土家族药的制剂开发与资源保护研究方向:以传统土家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研究技术,从现有资源和单方、验方入手,开展名贵药江边一碗水、材板党、冷水七、窑归等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研究以及制剂开发等。
(六)文艺学二级学科
学科简介:1.
本学科是湖北省特色学科:、重点学科,依托于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本学科1996年起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现有教学教研人员:2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人。博士13人,硕士7人。有湖北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1人。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国家民委课题3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教育厅、省民宗委课题近20项,横向联合项目及其他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近300篇。
文艺学学科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适应新世纪社会需要和文化建设需要的文艺学专业优秀人才,具有扎实的文艺学理论功底和学术研究能力,能够胜任文学和文化研究,教学工作,文艺策划、宣传及采编等工作。
2.下设研究方向
文艺美学研究方向:运用现代心理美学方法观照、透视文学基本问题,对文学艺术进行审美考察,揭示文学艺术的深层规律。
中国文化与文论研究方向:在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层面,重新解读儒道释文化元典和历代文论经典,重新阐释中国文化和文论经典的范畴术语和理论命题,进而揭示其当代价值。
文艺与传媒研究方向:着力于文艺与传媒理论前沿与实践热点的综合性研究、交叉性研究,以文艺与传媒之间的交互作用为研究框架,以“全媒体”为研究视野,以“大文化”为研究领域,深入探讨大众传媒对文学生产、接受与消费的双重影响。
民族民间文艺学研究方向:立足于湖北西部地区的文艺现象及文艺成果,结合地域特性进行研究,注重研究文艺学的民族民间性。
文学人类学研究方向:从文学与人类学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文学史、文学理论、文艺创作与批评,尤其关注跨学科研究中的本土化、地方化视野。
中西语言文化与比较诗学研究方向:运用国际视野,对中国与其它国家或地区之语言文化的普适性和殊异性,及语言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作比较研究。
三、招生简章
(一)考试方式及科目:
2012年我校只以全国统考方式招收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其中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四,医学类的中医综合或西医综合,农学类的数学或化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由全国统一命题,其余科目均由我校命题。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参见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本科生和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1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1.网上报名:报考2012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1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1年9月25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n,教育网址:http://yz.***,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①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②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③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8号〕)和《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4)报考我校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见附1)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范围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定向或委托培养方式),方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考生的少数民族身份网报时应如实填写,现场确认后不得更改。
(5)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招生单位联系。
2.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2011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地点:考生到本人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
(3)现场确认程序:
①考生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本科生和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②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③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四)资格审查
我校将在招生录取期间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按照教育部规定,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再准予考试;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可扣留伪造证件。
(五)考试
1.2011年12月25日-2012年1月9日,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招生单位不再给考生寄发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2.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参加初试。
3.初试具体时间为2012年1月7日至1月8日,初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4.复试时间、地点、方式及要求等信息在复试前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公布。
5.复试包括英语听力、口语测试和专业复试。专业复试包括综合素质面试和专业知识笔试。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我校的考生,复试时须加试至少两门所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或与招生学院办公室联系。
(六)体检
体检在复试期间进行,具体时间、地点、要求等在复试前见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通知。
(七)录取
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定向、委托培养、自筹经费四种类型。
1.录取为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研究生的考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
2.录取为定向和委托培养研究生的考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考生及我校三方签订协议书。
(八)学制
目前我校各专业学制均为:3年。
(九)其他事项
1、所有一志愿报考我校并在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费全免,学校还提供优厚的基础奖学金、基本生活费等,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保障,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2、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专业课考前复习班;
3、单位地址: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邮政编码:445000;
4、网址:http://public.***.cn/xxxy/yjsc/article/index.php;
5、联系电话:0718-8437422,联系人:金老师、向老师。
招生专业招生学院联系人联系电话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法学院谭志满韩 敏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经济与管理学院张新平谭 宇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艺术学院金 晖李木会-8439806转801文艺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杨光宗赵 修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理学院刘志军向会立0718-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史伯安周红艳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艾训儒 罗兴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民族医学医学院袁德培郜红利
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所列拟招人数仅供参考,终人数以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拟招人数初试科目复试专业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备注001法学院(0718-8435388)030401 民族学01民族学理论与方法0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03文化产业发展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02中国民族政策研究03武陵地区民族问题研究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01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史02少数民族文化史03武陵地区历史文化20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0民族学通论④801社会学概论综合考试① 民族理论与政策②中国民族志1.初试科目民族学通论以民族学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社会学概论以社会学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2.综合考试主要包括考生报考专业内容,各以相关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以民族学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002经济与管理学院(0718-8437739)03040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1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02民族地区经济发展03少数民族经济管理5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0民族学通论④802经济学①管理学②中国少数民族经济①民族理论与政策②西方经济学1、初试科目民族学通论以民族学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经济学以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课程的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2、综合考试包括管理学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以及考生所选研究方向内容,以相关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以民族学专业、经济类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003艺术学院(0718-8439806)030405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1少数民族艺术理论与方法02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03民族区域美术理论与实践04民族艺术传承与教育05传统艺术语言的当代转换5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0民族学通论④803艺术概论①专业论文② 综合考试①民族理论与政策②中外艺术史(美术、音乐)1、初试科目:①民族学通论以民族学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②艺术概论以艺术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的基础为主要考试内容。2、复试科目:①专业论文主要是考察本专业考生对事物的认识、判断、文字表述及综合能力;②综合考试主要是考察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以及考生所选研究方向内容,及相关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以民族学专业本科教育及艺术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004文学与传媒学院(0718-8439473-602)050101文艺学01文艺美学02中国文化与文论03文艺与传媒04民族民间文艺学05文学人类学06中西语言文化与比较诗学20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1文学理论④804文学史基础①文学批评原理与实践①写作学②现代汉语初试 ①文学理论:包括文学理论基础、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学理论、马列文论等相关概念范畴、基本原理和规律等;②文学史基础: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复试 ①文学批评原理与实践:主要包括文学批评原理及文艺批评写作。加试 ①写作学:主要包括写作学基本知识、原理及应用写作或文艺评论。②现代汉语:主要包括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005理学院(0718-8437732)070101基础数学01代数学02模糊数学070104应用数学01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02现代数学物理03金融数学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01智能优化与控制02信号检测与分析10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2数学分析④805高等代数①近世代数②常微分方程①解析几何②实变函数初试科目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均以数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基本内容为主要考试内容。复试科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专业相关课程的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基本方法的运用能力。同等学历加试科目以数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006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0718-8437531)081702 化学工艺01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与性能研究02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与半合成工艺03绿色化学工艺与催化技术081703 生物化工01生化分离及制药工程技术02生物活性物质的纯化与结构修饰03功能食品开发及食品品质分析081704 应用化学01化学及生物识别与检测技术02精细化学品化学与应用03材料化学及应用10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6化工原理 807物理化学(任选一)①专业英语②实验①无机化学②有机化学1、初试科目化工原理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物理化学以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等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2、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以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化学等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007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0718-8439741)09070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1野生植物资源与保护生物学02野生动植物开发利用10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①植物资源学①普通生物学②生物化学1、初试科目:见教育部有关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试说明。2、复试科目:见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网页201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植物资源学考试大纲。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陈阅增主编,《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②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090706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1园林植物种质资源02园林植物生理生化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5化学(农)④808园林植物学①园林植物遗传育种①普通生物学②园艺植物栽培学1、初试科目:化学(农)见教育部有关考试说明;园林植物学见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网页201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园林植物学考试大纲。2、复试科目:见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网页201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考试大纲。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主编/2009年07月/高等教育出版社;②《园艺植物栽培学》,李光晨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1逆境生态与流域修复管理02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土地可持续利用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5化学(农)④809基础生态学①水土保持学① 土壤学② 水文与水资源学1、初试参考书目:化学(农)见教育部有关考试说明;基础生态学见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网页201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基础生态学考试大纲。2、复试科目:见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网页201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水土保持学考试大纲。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土壤学》,复试参考书目:黄昌勇主编,《土壤学》(第3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年版;②《水文与水资源学》,复试参考书目:余新晓主编,《水文与水资源学》(第2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年版。008医学院(0718-8437479)100501中医基础理论01延缓衰老及防治老年病的应用研究02中医治则治法研究20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6西医综合307中医综合(任选一)①中医基础理论①中药学、方剂学综合②中医诊断学初试参考书目:见教育部有关西医综合和中医综合的考试说明。复试参考书目:①吴敦序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②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③施杞主编:《中医骨伤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④马宝璋主编:《中医妇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加试参考书目:①雷载权主编:《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②段富津主编:《方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③朱文峰主编:《中医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00506中医内科学01中医药防治痹证的研究02中医药防治乙型肝炎及脂肪肝的研究03中医药防治内分泌失调的研究②中医内科学100508中医骨伤科学01中医对四肢骨折的内外并治应用研究02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膝骨关节病研究③中医骨伤科学100509中医妇科学01中医治疗不孕症的研究02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④中医妇科学100513民族医学01土家族医学基础理论与文献研究02常见病症防治研究03常用土家族药的制剂开发与资源保护研究①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学制五年)???-三峡大学
本专业是以中医学为主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接受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初步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并能结合中西医各自优势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实用型中西医结合人才。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中医学(学制五年)???-三峡大学
本专业是以中医学为主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接受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初步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并能结合中西医各自优势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实用型中西医结合人才。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
中医学(应用心理学方向)-湖北中医药大学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与治疗、精神病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等40余门课程。
四年制
中医学-湖北民族大学
(本科,医学学士学位,学制五年)
中医学专业至今已有50多年的本科办学历史,是湖北民族学院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为“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目前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土家族医学等5个二级学科招收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中医古典医籍、现代医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等。其中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被评为湖北省高校“精品课程”,土家族医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点。中医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12名,讲师6名,硕士生导师10多名,博士生导师1名。
本专业通过在校四年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及一年的临床实习,系统掌握中医学、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技能,能在各级医院、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临床医疗、康复保健及科学研究工作。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订单培养专业-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专业代码 620501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健康管理专业――订单培养专业-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专业代码 620801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养生保健专业――订单培养专业-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专业代码 620803
(中医骨伤方向)-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西医基础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中医骨伤学基础、中医正骨学、骨(创)伤学、骨病学、骨伤手术学、筋伤学、骨伤生物力学、骨伤基础学、创伤急救学、骨科影像技术与应用学、运动医学等40余门。
五年制
中医学专业-湖北民族大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中医临床基本技能,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的知识,通过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中医多种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
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专业名称 中医骨伤-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骨伤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所需的基本知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诊疗中医骨伤科疾病及康复保健的实际工作能力,从事医疗、预防、康复及理疗保健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医疗卫生行业:,在农村和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康复保健机构及疗养院从事临床医疗、预防、康复及理疗保健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运用望闻问切及医学诊断方法,对常见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能力;
2.具备运用中医骨伤科学理论进行骨伤医疗和康复理疗保健工作的能力;
3.具备对危重急诊病人进行应急处理和转院前预处理的能力;
4.具备医患沟通能力;
5.具备书写规范医学文件的能力;
6.具备医疗、预防、康复及理疗保健的技术应用能力;
7.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方剂知识,具备运用理论和方法进行医学逻辑思维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核心课程:1.
人体解剖学、中医骨伤科基础、骨伤影像诊断技术、中医筋伤内伤学、中医骨病学、中医正骨学等。
实习实训:2.
在校内进行人体解剖、机能、诊断、中医适宜技术、养生保健技术、中医实用技术、临床操作技能、骨伤专业技能等实训。
在符合专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医院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中医整脊科医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中医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中医学
文史中医类: 169分;-湖北大学
艺术类: 136分;
理工类: 105分;
经济管理类: 102分;
法学类: 165分;
教育学类: 131分;
农学类: 124分;
医学类: 16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