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从事其他教育工作者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训诂学、中国语言学史、西方语言学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学理论、西方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 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 和教学工作,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 位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接受数学建模、计 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在数学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 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 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2.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进行数学教学的能力;
3.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当代数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4.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软件及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6.师范类毕业生还应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了解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教育学、 心理学以及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
核心知识领域:几何、分析、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学建模、数值计算。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数学分析I-Ⅲ(288学时)、高等代数I-Ⅱ(192学时)、解析几何(80学时)、初等 数论(32学时)、近世代数基础(32学时)、常微分方程(64学时)、拓扑学(48学时)、理论力学 (48学时)、大学物理(64学时)、实变函数(64学时)、复变函数论(64学时)、数理统计(64学 时)、泛函分析(64学时)、偏微分方程(64学时)、科学计算(64学时)、随机过程(64学时)。
示例二:数学分析I-Ⅲ(378学时,含习题课)、高等代数I-Ⅱ(198学时)、解析几何(72学 时)、常微分方程(72学时)、复变函数I(72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Ⅱ(144学时)、微分几 何(72学时)、抽象代数(72学时)、实变函数I(72学时)、泛函分析(双语)(72学时)、数学模型 与数学软件(72学时)、数值分析(72学时)、普通物理学I-Ⅱ(180学时,含实验)、计算机基础 (72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108学时,含实验)。
示例三:数学分析I-Ⅲ(324学时)、高等代数I-Ⅱ(198学时)解析几何(72学时)、C语 言(90学时)、普通物理(108学时)、概率与统计(90学时)、数学软件(54学时)、数学建模(72学 时)、近世代数(54学时)、常微分方程(54学时)点集拓扑(72学时)、实变函数(72学时)、中学 数学教材教法(54学时)、微分几何(54学时)、复变函数(54学时)、初等数论(36学时)、泛函分 析(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术与科技活动、课程设计及实验、毕业实习及社会调查(实践)、毕 业论文(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与时俱进,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从事数学教学、教研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函数论、离散数学、数学史、数值分析、数学模型与实验、教育学与心理学、数学教学论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 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 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 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教学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 势和应用前景;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 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研究、教学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转化、性 质与应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仪器与设备的原理与应用,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 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普通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32学时)、有机化学(80学时)、无机化学(64学 时)、结构化学(64学时)、仪器分析(32学时)、高分子化学(32学时)、化工基础(32学时)、物理 化学(96学时)、普通化学实验(80学时)、定量分析实验(64学时)、有机化学实验(112学时)、 无机化学实验(6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6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1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 64 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原理(51学时)、无机化学(51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 学时)、物理化学(85学时)、仪器分析(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化工基础(51学时)、化学 信息学(34学时)、生物化学(34学时)、高分子化学(51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 (340学时)、生物化学实验(3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34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研究 设计实验(34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102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学时)、物理化学(102学 时)、仪器分析(51学时)、材料化学(34学时)、化学工程基础(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生 物化学(3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V)(359学时)、基础化学工程实验(60学时)、 化学合成与表征实验(115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物理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大学与中学的紧密衔接,强化中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培养具备扎实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具有现代教育教学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教学实践理念的新型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化学实验设计。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现代计算机教育的先进思想,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中、高等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和计算机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学、心理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离散数学、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 名称 | 学制 | 层次 |
|---|---|---|
| 经济学 | 四年 | 本科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本科 |
| 法学 | 四年 | 本科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四年 | 本科 |
| 社会工作 | 四年 | 本科 |
| 思想政治教育 | 四年 | 本科 |
| 学前教育 | 四年 | 本科 |
| 特殊教育 | 四年 | 本科 |
| 教育技术学 | 四年 | 本科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体育教育 | 四年 | 本科 |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本科 |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 汉语言文学(文秘) | 四年 | 本科 |
| 汉语国际教育 | 四年 | 本科 |
| 英语(师范) | 四年 | 本科 |
| 翻译 | 四年 | 本科 |
| 日语 | 四年 | 本科 |
| 商务英语 | 四年 | 本科 |
| 新闻学 | 四年 | 本科 |
| 广告学 | 四年 | 本科 |
| 网络与新媒体 | 四年 | 本科 |
| 历史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 文化遗产 | 四年 | 本科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本科 |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 物理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 化学 | 四年 | 本科 |
| 化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 应用化学 | 四年 | 本科 |
| 生物科学 | 四年 | 本科 |
| 应用心理学 | 四年 | 本科 |
| 统计学 | 四年 | 本科 |
| 材料化学 | 四年 | 本科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材料物理 | 四年 | 本科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 四年 | 本科 |
| 网络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信息安全 | 四年 | 本科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本科 |
| 环境科学 | 四年 | 本科 |
| 环境生态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风景园林 | 四年 | 本科 |
| 生物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园艺 | 四年 | 本科 |
| 人力资源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会计学 | 四年 | 本科 |
| 财务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审计学 | 四年 | 本科 |
| 行政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物流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电子商务 | 四年 | 本科 |
| 旅游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酒店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音乐学(师范) | 五年 | 本科 |
| 音乐表演 | 四年 | 本科 |
| 舞蹈学(表演) | 四年 | 本科 |
| 戏剧影视文学 | 四年 | 本科 |
| 美术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 绘画 | 四年 | 本科 |
| 书法学 | 四年 | 本科 |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本科 |
| 环境设计 | 四年 | 本科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四年 | 本科 |

淮北师大开设环境生态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统计学、汉语言文学(文秘)、网络与新媒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智能科学与技术、酒店管理、历史学(师范)、园艺、应用心理学、环境设计、商务英语、材料科学与工程、广告学、电

2022淮北师大王牌专业有经济学、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美术学(师范)等省级特色专业介绍。淮北师大省级特色专业经济学类经济学淮北师范大学层次本科学制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

淮北师大推荐好专业有美术学、人力资源管理、材料化学、音乐表演、物流管理、绘画、书法学、财务管理、化学、电气类等学长学姐满意专业。淮北师大推荐好专业有环境设计、材料类、舞蹈学、通信工程、音乐学、美术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化学、化学

淮北师范大学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戏剧影视文学、旅游管理、广告学、应用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师范)、环境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汉语言文学(师范)、商务英语、材料物理、审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体育教育、美术学(师范)、化学

淮北理工学院开设英语、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园艺、广播电视学、自动化、汉语言文学、应用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环境生态工程、工程管理、应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播音与主持、金融服务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造价、小学教育、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汽

淮北职院开设数字媒体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物流管理、运动健康指导、助产、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新能源汽车技术、大数据与会计、护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工程造价、医学影像技术、智能机电技术、

淮北师大有什么专业?淮北师大开设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戏剧影视文学、体育教育、法学、书法学、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会计学、翻译、广告学、英语(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淮师大信院开设经济学、应用化学、园艺、工程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心理学、环境生态工程、通信工程、土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市场营销、学前教育(师范类)、汉语言文学、英语、电子商务、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力

淮北师大开设物理学(师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教育技术学、新闻学、翻译、汉语国际教育、风景园林、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材料化学、通信工程、汉语言文学、社会工作、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美术学(师范)、绘画、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