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升本)-海南医学院
培养层次::本科,学制三年,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实践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具有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中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伤寒论、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治疗学、金匮要略共12门。
中医学(高起专)-海南医学院
培养层次::专科,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临床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教育事业的医学毕业生。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中医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共10门。
中医学——省级特色专业-海南医学院
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养生和科学研究工作。学制五年,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中医学-海南医学院
培养层次::学制三年,高中或中专起点升专科()教育。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临床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教育事业的医学毕业生。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中医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共10门。
中医学(理科/文科)-海南医学院
培养层次::本科,学制五年,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临床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教育事业的医学毕业生。
主干学科::中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医古文、中医经典、中药学、方剂学、系统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内科学、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共15门。
中医学(养生保健方向)(理科/文科)-海南医学院
培养层次::本科,学制5年,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基础和中医养生保健理论知识,掌握中医临床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现代医学知识和现代康复医学知识,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医养生保健工作的医学毕业生。
主干课程::中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医古文、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药膳食疗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气功学、人体解剖学、营养及食品卫生学、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临床康复学,共15门。
中医学专业20名-海南医学院
二、录取范围及批次
按海南省卫计委以市县为单位安排的计划数招生,只招收定岗单位所在市县农村生源。生源不足时,未完成的计划面向全省农村学生补征志愿,并按补征的考生志愿及录取要求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直至完成计划。
免费定向医学生纳入本科提前批第二批次录取。
三、报考条件
1.符合2016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符合农村学生区域划分。2016年海南省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高考不再以“农业户口”来划分农村学生。2016年我省确定的农村区域划分为:“乡村、乡村中心区、城乡结合区、镇区、城乡结合区及特殊区域等区域(除地级市主城区、县级市和县的城关镇居委会、农场场部居委会或场部社区以外)”;
3.理工类学生。
四、学费及补助
免费医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即免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5000元/年·生),同时享受国家任务计划招收学生的其他同等待遇。
五、定向就业
学生毕业后:,按协议规定到定向市县乡镇卫生院就业,服务6年以上。同时根据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15〕6号)免费本科医学毕业生报到就业后,均须按照规定参加3年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招收录取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计入6年服务期内。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并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临床医师,可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并被授予临床医学或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六、教学与管理
学校根据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要求制订专门教育培养方案,学生入学后按方案进行培养,同时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对学生进行管理。
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地区农村订单定向
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海南省人才培养计划表
省名称市县名称2016年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人才培养计划(人)备注临床医学中医类合计海南省海口市224三亚市8210五指山市325文昌市8210定安县202澄迈县505临高县224儋州市325东方市909乐东县23427琼中县10010保亭县224昌江县325合计8020100
说明:2016年琼海市、万宁市、屯昌县、陵水县、白沙县、洋浦社会发展局未安排招生计划。
中医学--省级特色专业-海南医学院
专业代码:100501K
学科门类::医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标准学制::五年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并为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毕业后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伤寒、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中医骨伤科学、内科学,共15门。
专业特色与亮点::本专业办学特色体现在两点:重经典、强临床。
重经典,就是注重中医经典传承,注重经典课程的学习,注重中医人才理论素养的提升和中医思维的培养,体现在本科教学上,就是坚持中医经典课程的核心地位,坚持中医经典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坚持中医经典理论的不断深化发展。我院将从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三个专业选拔优秀学生组成中医学专业(卓越班)。中医学(卓越班)办学特色体现在原有教育计划培养模式上进行一定改革。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突出了“重经典”。通过相应教学模式改革(详见具体培训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三年经典研修、跟师学习和临床实践,培养中医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中医药基础理论扎实、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缜密、岗位胜任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卓越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强临床,即各种“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就是加强临床教学内涵,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和临床诊疗思维能力的培养。
就业前景与方向::中医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可在中医院校、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以及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中医类专业:政治、英语、大学语文-海南医学院
3、药学类专业: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以上各科满分150分,试题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高起本、高起专的统考科目每门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专升本每门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六、学历待遇
学生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发给教育部电子注册、海南医学院署印的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
“高起本”“专升本”毕业生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由海南医学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学士学位。
七、报名方式及报名时间:
考生可于2019年9月2日-11日到市、县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报名,并在报名所在地参加考试(报名时间以海南省考试局公告为准)。
八、考试时间:
考生可在考试前三天到报名点领取准考证,10月26日至27日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具体事项详见准考证)。
九、录取与入学报到
1、学校根据国家招生政策规定“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2、已录取的学生,本校将于2019年12月底左右寄发录取通知书告知本人。学生按《入学须知》的要求报到注册。
中医内科学-海南医学院
(一)总论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进行复习。
(二)各论
1.下列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理、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及研究进展。
感冒、咳嗽、肺痈、肺胀、哮证、喘证、痰饮、血证,心悸、胸痹心痛、不寐、郁证、癫狂、痫证、痴呆、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癃闭、腰痛、消渴、痹证、痿证、内伤发热、虚劳、厥证、关格、瘿病。
2.下列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
肺痿、肺痨、自汗盗汗、噎膈、呃逆、痉证、疟疾、遗精、耳鸣耳聋、颤证、阳痿、肥胖、癌病。
3.下列病证的比较鉴别
中医内科病证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正确地加以比较、鉴别对于提高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感冒与温病早期。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
(5)风热咳嗽与肺痈。
(6)肺痈与肺痨。
(7)哮证与喘证。
(8)实喘与虚喘。
(9)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
(10)肺胀与心悸、水肿。
(11)肺痨与虚劳。
(12)苓桂术甘汤与甘遂半夏汤治疗饮停于胃。
(13)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
(14)相同病理,导致不同血证。
(15)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16)胸痹与真心痛。
(17)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18)惊悸与怔忡。
(19)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20)癫、狂、痫证。
(21)中风、厥证、痫证、痉证。
(22)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
(23)刚痉与柔痉。
(24)暑厥、气厥、蛔厥。
(25)头痛与眩晕。
(26)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
(27)引起昏迷的常见病证。
(28)以下列方药为主方治疗的病证:龙胆泻肝汤、温胆汤、柴胡疏肝散、归脾汤、金匮肾气丸、失笑散、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等。
(29)噎膈、反胃、梅核气、呕吐。
(30)呃逆与干呕、嗳气。
(31)泄泻与痢疾。
(32)干霍乱与腹痛。
(33)腹痛与疝气、肠痈。
(34)胃痛与真心痛。
(35)急黄、胆黄、瘟黄。
(36)虚证黄疸与萎黄病。
(37)积证与聚证。
(38)鼓胀与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