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名称 | 校址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学费 | 学制 | 层次 | 选科要求 |
|---|---|---|---|---|---|---|---|---|
| 宿州学院 | 宿州市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二批 | 4900 | - | 本科 | |
| 合肥师范学院 | 合肥市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4900 | - | 本科 | |
|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 宣城市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6050 | - | 本科 | |
| 池州学院 | 池州市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二批 | 4900 | - | 本科 | |
| 安徽科技学院 | 滁州市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在蚌埠龙湖校区就读) | 材料类 | 本科二批 | 4900 | - | 本科 |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学费 | 学制 | 层次 | 选科要求 |
|---|---|---|---|---|---|---|---|
| 中国矿业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5800 | - | 本科 | |
| 青岛科技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5200 | - | 本科 | |
| 东北电力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二批 | 3850 | - | 本科 | |
| 天津理工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二批 | 5400 | - | 本科 | |
| 电子科技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互联网交叉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4900 | - | 本科 | |
| 湖南工业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5900 | - | 本科 | |
| 西安石油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6000 | - | 本科 | |
| 宁夏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4800 | - | 本科 | |
| 青海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4800 | - | 本科 | |
| 南通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5800 | - | 本科 | |
| 新余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二批 | 4120 | - | 本科 | |
| 湘潭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6500 | - | 本科 | |
| 南京工业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5800 | - | 本科 | |
| 北华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二批 | 3850 | - | 本科 | |
| 南京邮电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5800 | - | 本科 | |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二批 | 4940 | - | 本科 | |
| 江汉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4000 | - | 本科 | |
| 西安理工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6000 | - | 本科 | |
| 曲阜师范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学费待定)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0 | - | 本科 | |
| 苏州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5800 | - | 本科 |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6000 | - | 本科 | |
| 河南工程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二批 | 5000 | - | 本科 | |
| 江苏科技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5800 | - | 本科 |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5800 | - | 本科 | |
| 长春理工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4230 | - | 本科 | |
| 山东科技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学费待定)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0 | - | 本科 | |
| 上海电力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色盲、色弱考生不取) | 材料类 | 本科一批 | 5000 | - | 本科 | |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材料类 | 本科二批 | 5000 | - | 本科 |
专业代码:08041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概论、近代物理概论(量子物理、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应用电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现代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硅材料检测技术、化学电源设计、化学电源工艺学、半导体照明原理与技术、薄膜技术与材料、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系统设计等。
相近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生物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2.较系统地握新能源材料、器件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3.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备、加工与改性、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和设计新能源材料与新能源器件加工工艺、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的初步能力;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文献查阅、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达到国家、学校规定的英语水平考试;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勇于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开发和应用;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基本情况:
本专业培养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设计方面理论与技能,可以在动力电池、太阳能发电、以及节能环保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和管理的专业人才。本专业拥有一支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队伍,拥有多个本科教学实验平台及科研实验室。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合肥、面向安徽、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和电子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等方面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并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规格:
1、知识规格
掌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生产及组装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能满足锂电行业企业的生产运行、技术服务、产品检测与生产管理等第一线需要,并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2、能力规格
具备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锂电应用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生产、组装和检测的能力。
3、素质规格
要求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较强的社会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课程设置:
以应用型办学定位为指导思想,按照“三新” “三会”的教学理念,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并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由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以及实践实训课等构成课程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主修课程:
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与产品检测、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燃料电池材料、锂电安全生产与环保、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无机化学、电化学基础、新能源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薄膜技术、磁性材料、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材料分析方法、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
所服务领域和行业:
本专业建立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学科技术和科研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与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与需求的紧密联系。毕业生可以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在新能源企业、研究所等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动力电池、燃料电池、节能环保领域从事研究、设计与管理工作。
专业代码:08041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概论、近代物理概论(量子物理、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应用电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现代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硅材料检测技术、化学电源设计、化学电源工艺学、半导体照明原理与技术、薄膜技术与材料、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系统设计等。
相近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生物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2.较系统地握新能源材料、器件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3.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备、加工与改性、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和设计新能源材料与新能源器件加工工艺、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的初步能力;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文献查阅、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达到国家、学校规定的英语水平考试;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勇于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开发和应用;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代码:08041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概论、近代物理概论(量子物理、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应用电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现代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硅材料检测技术、化学电源设计、化学电源工艺学、半导体照明原理与技术、薄膜技术与材料、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系统设计等。
相近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生物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2.较系统地握新能源材料、器件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3.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备、加工与改性、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和设计新能源材料与新能源器件加工工艺、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的初步能力;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文献查阅、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达到国家、学校规定的英语水平考试;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勇于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开发和应用;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022年淮南地区材料化学公办本科院校有淮南师范学院。2022年安徽公办本科(除淮南地区外)开设材料化学专业有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池州学院。2022年全国各地公办本科面向安徽开设材料化学专业有天津科技大学、中国民航大学

淮南地区没有公办本科院校开设材料物理专业。2022年安徽公办本科(除淮南地区外)开设材料物理专业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淮北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各地公办本科面向安徽开设材料物理专业有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景德镇

淮南地区没有公办本科院校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22年安徽公办本科(除淮南地区外)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西学院、巢湖学院、铜陵学院、黄山学院、宿州学院、蚌埠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2022年淮南地区智能材料与结构公办本科院校有安徽理工大学。0年全国各地公办本科面向安徽开设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有湖南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1、淮南本地公办本科院校智能材料与结构招生计划(2022)学校名称校址专业名称类型批次学费

淮南地区没有公办本科院校开设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年安徽公办本科(除淮南地区外)开设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合肥学院。2022年全国各地公办本科面向安徽开设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景德镇陶瓷大学。1、安徽(除淮南外)公办本科粉体材

2022年淮南地区复合材料与工程公办本科院校有安徽理工大学。2022年安徽公办本科(除淮南地区外)开设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有阜阳师范大学。2022年全国各地公办本科面向安徽开设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有南昌航空大学、中北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华北

2022年淮南地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公办本科院校有淮南师范学院、安徽理工大学。2022年安徽公办本科(除淮南地区外)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皖西学院、滁州学院、蚌埠学院、池州

淮南地区没有公办本科院校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年安徽公办本科(除淮南地区外)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皖西学院、黄山学院、蚌埠学院、合肥师范学院。2022年全国各地公办本科面向

淮南地区没有公办本科院校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年安徽公办本科(除淮南地区外)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2022年全国各地公办本科面向安徽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有长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济南大学、天津

淮南地区没有公办本科院校开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2022年安徽公办本科(除淮南地区外)开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有安徽科技学院、宿州学院、池州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2022年全国各地公办本科面向安徽开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