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质量成绩突出,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学生满意率达90%以上。在历年的邵阳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中,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年年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连续4年代表邵阳地区汽车维修专业唯一代表学校参加,年年获得优异成绩,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技能比武共获得国家一等奖3人、省一等奖5人,省二等奖9人,省三等奖20人;市级一等奖26人。连续三年被评为邵阳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近年来,我校年完成营运驾驶员从业人员培训9000余人,危货运输从业人员培训近800人,营运驾驶员从业人员培训22000余人,危货驾驶员培训1000余人,水上运输从业人员培训1400余人。2006年以来,我校共培训农村劳动力转岗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培训4000余人,均对口安置就业,多次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邵阳交通学校创办于1983年,是一所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财政全额拨款的中等职业学校,2017年通过省人社厅评审,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学校分为梅子井、雨溪桥以及塔北路三个校区,共占地486亩,在校学生2185人,教职工12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学历教师66人,具有高级职称和高级职业资格的教师39人,双师型教师76人。学校固定资产总值4.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00余万元,设备总数为6640台(套)。学校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铁路客运服务、工业机器人、机电类高考班等8个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于2012年成功申报为省级精品专业。办学三十多年来,学校秉承秉德、扬长、尚实、鼎新的校训,坚持技能为先、德育为本、立足交通、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取得突出成绩,先后获得国家交通运输部文明窗口、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青年文明号等20多项荣誉称号。学校办学经验也得到了《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湖南教育电视台、邵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推介报道,被誉为培养交通人才的摇篮,服务地方产业的典范。
近年来,学校教研教改成效显著。随着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汽车4S店、汽车营销公司和汽车维修连锁店的大量涌入使邵阳汽车产业快速升温,我校专业培训教学工作及时调整专业定位,对接当地汽车产业,深度融入汽车产业链,与邵阳宝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在邵阳地区有4家4S店)、广州本田金泽汽车服务公司、邵阳龙腾汽车销售服务公司(下属3家4S店)、邵阳市迎宾汽车维修厂、邵阳市比亚迪4S店、湖南路通工程机械等公司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就业。2011年,我校与深圳比亚迪汽车、湖南吉利汽车等公司达成建立实习基地合作意向。
如今,学校正乘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春风,瞄准市内龙头、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围绕行业、企业发展需要,通过政府推动、龙头带动、项目驱动、多方互动的四轮驱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交通行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努力把学校建成国内知名、区域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
如今,学校正乘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春风,瞄准“市内龙头、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围绕行业、企业发展需要,通过“政府推动、龙头带动、项目驱动、多方互动”的四轮驱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交通行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努力把学校建成国内知名、区域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现占地面积478亩,分为三个校区:梅子井校区、塔北路校区、雨溪桥校区。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285人,教职工92人,具有本科学历教师68人,具有高级职称和高级职业资格的教师39人,“双师型”教师76人。学校固定资产总值4.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00余万元,设备总数为6640台(套),能够提供1685个实习工位。近三年,学校职业培训人数达19323人,年均培训人数6441人;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技能比武共获得国家一等奖3人、省一等奖5人,省二等奖9人,省三等奖20人;市级一等奖26人。连续三年被评为“邵阳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
学校坚持“立足交通、突出特色、强化素能”的办学方针,以“秉德扬长、尚实鼎新”为校训,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奋斗,已为社会提供50余万交通类专业人才。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交通运输部“文明单位”、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青年文明号、湖南省劳动竞赛先进单位、中华职业教育名校、邵阳市交通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邵阳市文明窗口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学校的办学经验得到了《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湖南教育电视台、邵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推介报道,被誉为交通人才培养的摇篮,服务地方产业的典范。
学校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汽车装配与调试、汽车商务、铁路运输与服务、机电类高考班、机动车驾驶教练员以及工艺美术等8个专业,2012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经成功申报为省级精品专业。

办学特色武冈蓝深学校着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努力打造蓝深教育品牌,形成了“德技并重、双轨发展、校企共赢”的办学特色。将学生培养成为“就业有优势,升学有保障,创业有技能,终身发展有基础”素质全面的“蓝深人”。创新思想教育,对学生实行“闪光教育”,让学生找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受表扬的兴奋,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推行“爱心教育”,用关心培养关心;实施“感恩教育”;普及“三心两力教育”。让学生的每

开学时间8月20日入校编班,参加军训。 学校特色1、交通便利(学校位于二广高速新邵西出口,毗邻新邵大道207国道绕城线、二广高速L5连接线傍),距县城2公里;2、环境幽雅、实习实训设备设施齐全,社团活动丰富,对口升学率高,是学技术、升大学的好去处;3、校企合作面广,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就业有保障,对口就业率高。招生专业设有机电、模具、电子、建筑、计算机、电算会计等6个骨干专业。其中,

提前报名,学校赠送 校服,床上用品 生活设施 校园卡;军训服;校服;床上用品;直饮水;热水;空调;洗衣机;wifi; 招生问答 1、就读职业中专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区别和好处分别有哪些? 就读职业中专学校,一是既能拿到中专文凭,又能学到专业技术,为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二是可以参加“对口高考、单独招生”二种形式的升学考试,对口高考、单独招生升学对文化成绩要求较低,所有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都

按时归寝,不留宿外人。学生家长请勿在学生宿舍留宿。家长需要住宿方面的协助,请学生接待站的服务人员联系。公交路线:市内乘坐5路/6路/8路/33路公交车,在湘印机站下车,沿金家路走200米即到。学校简介邵阳市汇文职业学校是1994年注册,经省市教育部门批准备案,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中职教育学校。汇文学校一直坚持以“办特色教育,育技能人才”为目标,突出德育为先、技能为本,做到专业设置有优势、教学管

报名方式 1)来校直接报名; 2)在各驻地报名老师处报名。 助学政策: 1、报考高考升学班学生总分达到市级示范高中录取线及以上者享受学校助学金1000~2000元; 2、高考录取为本科院校者,学校奖励助学金2000~10000元; 3、地级城市户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2000元/年(占比10%); 4、思想表现好,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提供奖学金

电商|UI设计|H5电商|UI设计|H5专业是目前非常热门、需求量很年薪增长很快、创造价值很高的IT职业之现在是互联网移动时代,各类企业都需要借助电商平台以及移动端来进行网上销售和展示。而这些形形色色的网站均是由我们设计师来设计制作的。据无忧工作、智联招聘、中华英才、58同城四大招聘网站统计,全国每年需求的此类专业人才数超30万,而国内该专业的毕业生不足十万人,市场缺口巨【电商|UI设计|H

升学途径武冈蓝深学校自开办高考班以来,高考升学率连年创新高,2013年高考升学率97.5%,2014年高考升学率98.3%,2015年高考升学率98.8%,2016年高考升学率99.6%.其中范敏同学更是荣冠湖南省对口高考省状元升读湖南师大,蓝深学校成功实现了“高考成亮点”的“双轨”发展转型。学校荣誉先进的教育理念,成熟的管理模式,卓越的办学成果,成就了蓝深学校的今天!蓝深学校年年被武冈市、

国家助学政策凡是就读我校学生,符合条件的均可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减免费用按国家减免标准执行。办学历史邵阳市华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原邵阳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93年,学校代码050309、是市教育局批注、省教育厅备案的专业化中专学校。坐落于邵阳市区。学校简介邵阳市华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原邵阳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93年,学校代码050309、是市教育局批注、省教育厅备案的专业

展望未来如今,学校正乘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春风,瞄准“市内龙头、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围绕行业、企业发展需要,通过“政府推动、龙头带动、项目驱动、多方互动”的四轮驱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交通行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努力把学校建成国内知名、区域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专业学校开设了汽车运

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成绩突出,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学生满意率达90%以上。在历年的邵阳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中,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年年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连续4年代表邵阳地区汽车维修专业唯一代表学校参加,年年获得优异成绩,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技能比武共获得国家一等奖3人、省一等奖5人,省二等奖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