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联合大学成立于1984年9月,是淮南市政府举办的一所老牌、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是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43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副高级职称111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70%,校内专任课教师中各级别“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
学校占地面积803亩,共设有智能制造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与制药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医学院等7个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公共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专部等教学机构。截止到2021年10月底,共有各类在校生合计17118人,其中,普通高职类学生10728人,五年一贯制中职学生1894人,电大和成人教育学生4496人。
学校共有43个常设专业,涉及12个专业大类,24个专业科类,其中,省级特色专业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应用英语、大数据与会计、建筑工程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法律事务、护理、工程造价、机械设计与制造、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16个,专业设置与淮南市及周边地方产业匹配度达98%,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先后牵头成立了“淮南市职业教育联盟”、“淮南市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联盟”、“淮南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淮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等,为淮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以来,学校办学条件和功能日益完善,共建有医学、财会、物流、电商、机械电子、化学化工、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语音、酒店管理、学前教育等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131个。与省内外100多家知名企业建有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余个。其中,建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字化工业园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邮政行业培训基地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学前教育等7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1个中德“双元制”培训中心。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重点,紧密对接淮南市智能制造、康养医药、大数据等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积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先进单位”、“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淮南市文明校园”等30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以上数据截止2021年11月)
淮南联合大学国家助学金申请及发放办法(修订)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根据《安徽省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皖财教〔2019〕914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
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为经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在籍在校的全日制学生,含五年一贯制专业高职阶段(2015级和2016级)学生。
二、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基本条件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二)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品行端正。
三、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
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分档具体标准为2000元、3000元、4000元。应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等级合理确定档次,做到精准资助,但不得超出分配的金额指标和人数指标。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最高档资助。
四、国家助学金的申请和评审
(一)国家助学金按年度进行申请和评审;
(二)学生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基本申请条件及其他有关规定向所在系部提出申请,并提交《国家助学金申请审批表》。
(三)各系(学院)根据申请学生情况,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基础上,认真评审,并公示;
(四)系部将公示后的结果报学生处,由学生处审定,将推荐名单及有关材料报学校批准后公示,公示无异议并报省教育厅审核。
五、国家助学金的发放、管理与监督
(一)国家助学金通过学生银行卡按学期分两次发放。
(二)国家助学金实行公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向省教育厅报送评审名单及有关推荐材料之前,将评审名单向全校师生公示,接受监督
(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对国家助学金专款专用,及时发给获资助学生,不得截流、挪用和侵占。
六、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学生处负责解释。
淮南联合大学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推荐办法(修订)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根据《安徽省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皖财教〔2019〕914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推荐办法。
一、类别及标准
(一)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学年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学年
二、评审推荐对象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审推荐对象为获得我校正式学籍且提出申请的二、三年级高职全日制在校学生。五年一贯制专业学生第五学年可以参评。
三、国家奖学金评审推荐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二)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突出。
1、上学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在本专业的前10%,学年度学习成绩排名本专业前10%,且无不及格补考科目。
2、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和在省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上学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在本专业的前20%;学年度学习成绩排名本专业前20%,且无不及格补考科目,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参评。
3、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综合素质高、平时表现突出,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较好名次,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在本专业的前30%,学年度学习成绩排名本专业前30%,且无不及格补考科目,可推荐评选“国家奖学金”。
(三)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晨跑出勤率达到良好等级及以上。
四、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推荐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二)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综合素质等方面较突出
1、上学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在本专业(班级)的前10%,学年度学习成绩排名本专业前10%,且无不及格补考科目。
2、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在院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上学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在本专业(班级)的前20%,学年度学习成绩排名本专业前20%,且无不及格补考科目,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参评,
3、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综合素质高、平时表现突出,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较好名次,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在本专业(班级)的前30%,学年度学习成绩排名本专业前30%,且无不及格补考科目,可推荐评定“国家励志奖学金”。
(三)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晨跑出勤率达到良好等级及以上。
(四)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且生活俭朴。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界定条件和认定工作,按照《淮南联合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有关条款执行。
(五) “励志奖学金”应在本专业(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范围内,按综合素质测评排名或学习成绩排名由高到低顺次推荐。对于位次靠前没有被推荐的,必须附专题报告予以说明,且理由充分。
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获得本学年度“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国家执法机关处罚者。
(二)违反校纪校规,受到警告及其以上处分者。
(三)当年考试作弊者或有课程(含考查课)不及格者。
(四)恶意拖欠学费者。
六、在同一学年内,不可同时申报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七、“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由各系(学院)在学生提出申请的基础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评选原则。 “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名额,由学校根据教育厅分配的名额,按比例划分到各系(学院)。
八、“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是学生参加各类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各院系必须严格按照《淮南联合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搞好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并在规定范围内予以公示。
九、各院系要切实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用真凭实据做好各类奖学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确保奖学金真正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十、各院系评定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评审推荐工作,提出本单位各类奖学金获奖学生建议名单,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审查名单经学校领导研究审定后,在校内进行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报省教育厅、教育部审批。
十一、本暂行办法由学生处(学生工作部)负责解释。
十二、本暂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学校原有各类奖学金评选发放办法与本暂行办法不相符的,按本办法执行。
学生使用校园卡就餐,每人每天平均伙食标准约25元左右,因个人不同情况所选择消费。
淮南联合大学2022年各省录取批次一览表
| 序号 | 院校代码 | 省份 | 计划 | 录取批次 |
| 1 | 0911 | 河北 | 150 | 专科批 |
| 2 | 2334 | 江苏 | 9 | 高职(专科)批 |
| 3 | 3450 | 浙江 | 100 | 普通类 |
| 4 | 5384 | 江西 | 30 | 高职(专科) |
| 5 | 1075 | 海南 | 25 | 高职(专科)批 |
| 6 | 3430 | 四川 | 30 | 专科批 |
| 7 | 9360 | 安徽 | 651 | 高职(专科) |
| 8 | 8662 | 河南 | 20 | 高职高专批 |
| 9 | 1185 | 甘肃 | 12 | 高职(专科)批 R 段 |
| 10 | 3371 | 青海 | 25 | 普通专科批次-M段 |
| 11 | M925 | 湖北 | 10 | 高职高专普通批 |
| 12 | 1159 | 贵州 | 30 | 高职(专科) |
| 13 | 3443 | 云南 | 10 | 高职(专科)批 |
| 14 | 4543 | 黑龙江 | 5 | 高职(专科)批(A) |
| 15 | 1734 | 山西 | 10 | (高职)专科 |
| 16 | 3305 | 陕西 | 10 | 高职(专科) |
| 17 | 11308 | 广东 | 10 | 专科批 |
| 18 | B308 | 山东 | 10 | 专科批 |
注:最终以考生所在省2022年《报考指导》为准。
按照艺术类招生政策招生。
与应届生相同,执行《淮南联合大学2022年招生章程》。具体录取规则及要求如下:
1.依照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的有关文件规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2.身体条件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3.录取专业时,根据各专业志愿的具体情况,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的,录取进第二专业志愿,依此类推。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如果服从专业调剂,根据分数调剂到相应有空缺计划的专业;如高考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的,做退档处理。
4.新生报到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进行入学资格复查。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弄虚作假者,即取消其入学资格,并报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

360分左右能上的淮南公办高职院校资源勘查专业及院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淮南联合大学)。淮南360分左右的公办高职资源勘查专业(2021)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批次最低位次淮南联合大学文科2021宝玉石鉴定与加工360专科批147027

250分左右的淮南公办专科资源勘查专业及院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淮南联合大学)。淮南250分左右的公办专科资源勘查专业(2021)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批次最低位次淮南联合大学理科2021宝玉石鉴定与加工244专科批221812淮南联合

240分左右的淮南公办专科资源勘查专业及院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淮南联合大学)。淮南240分左右的公办专科资源勘查专业(2021)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批次最低位次淮南联合大学理科2021宝玉石鉴定与加工244专科批221812淮南联合

淮南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淮南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1、本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安徽理工大学理科2021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511安徽理工大学184名软科(综合)178名校友会(综合)243名武

淮南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淮南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排名1、本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安徽理工大学理科2021水文与水资源工程510安徽理工大学184名软科(综合)178名校友会(综合)243名武书连1

淮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最好的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淮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排名1、本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安徽理工大学理科202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512安徽理工大学184名软科(综合)178名校友会(综合)243名武书连1

淮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好的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本科)、(专科)。淮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排名1、本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安徽理工大学文科2021人力资源管理5763安徽理工大学理科2021人力资源管理512安徽理工大学184名软科(

淮南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淮南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排名1、本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安徽理工大学理科2021勘查技术与工程511安徽理工大学184名软科(综合)178名校友会(综合)243名武书连1623

淮南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淮南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排名1、本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安徽理工大学理科2021资源勘查工程511安徽理工大学184名软科(综合)178名校友会(综合)243名武书连1623名US

淮南资源勘查专业最好的大学:淮南联合大学(专科)。淮南资源勘查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淮南联合大学文科2021宝玉石鉴定与加工3603淮南联合大学理科2021宝玉石鉴定与加工244淮南联合大学139名校友会(高职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