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类型 | 学制 | 层次 |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四年 | 本科 |
金融数学 | 金融学类 | 四年 | 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四年 | 本科 |
社会工作 | 社会学类 | 四年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四年 | 本科 |
学前教育 | 教育学类 | 四年 | 本科 |
小学教育 | 教育学类 | 四年 | 本科 |
教育技术学 | 教育学类 | 四年 | 本科 |
体育教育 | 体育学类 | 四年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四年 | 本科 |
汉语国际教育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四年 | 本科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四年 | 本科 |
俄语(师范)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四年 | 本科 |
俄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四年 | 本科 |
广播电视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四年 | 本科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四年 | 本科 |
历史学(师范) | 历史学类 | 四年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类 | 四年 | 本科 |
物理学 | 物理学类 | 四年 | 本科 |
应用化学 | 化学类 | 四年 | 本科 |
化学 | 化学类 | 四年 | 本科 |
生物科学 | 生物科学类 | 四年 | 本科 |
应用心理学 | 心理学类 | 四年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类 | 四年 | 本科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能源动力类 | 四年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类 | 四年 | 本科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类 | 四年 | 本科 |
人工智能 | 电子信息类 | 四年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四年 | 本科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计算机类 | 四年 | 本科 |
网络工程 | 计算机类 | 四年 | 本科 |
土木工程 | 土木类 | 四年 | 本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工与制药类 | 四年 | 本科 |
农业水利工程 | 农业工程类 | 四年 | 本科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四年 | 本科 |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四年 | 本科 |
生物工程 | 生物工程类 | 四年 | 本科 |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 四年 | 本科 |
园艺 | 植物生产类 | 四年 | 本科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植物生产类 | 四年 | 本科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五年 | 本科 |
药学 | 药学类 | 四年 | 本科 |
医学影像技术 | 医学技术类 | 四年 | 本科 |
康复治疗学 | 医学技术类 | 四年 | 本科 |
医学检验技术 | 医学技术类 | 四年 | 本科 |
护理学 | 护理学类 | 四年 | 本科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四年 | 本科 |
工程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四年 | 本科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四年 | 本科 |
养老服务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四年 | 本科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类 | 四年 | 本科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类 | 四年 | 本科 |
酒店管理 | 旅游管理类 | 四年 | 本科 |
音乐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五年 | 本科 |
音乐表演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四年 | 本科 |
美术学 | 美术学类 | 四年 | 本科 |
数字媒体艺术 | 设计学类 | 四年 | 本科 |
艺术设计学 | 设计学类 | 四年 | 本科 |
经济学(四年制 非师范 经济学学位)
专业方向:国际贸易、投资理财。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经济政策研究与咨询、经济管理、企业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基础厚、专业精、技能强的高级专门人才。主干课程: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分析基础、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投资学、企业管理、统计学等。
专业特点: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提高,把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凸显应用型特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打造就业竞争力。
就业方向:国家公务员,金融企业,工业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投资理财、外贸代理等中介机构。
经济学学士,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数学与金融学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和金融、经济等领域的专业技能,能够应用各种金融工具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分析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在金融行业从事实际应用、金融产品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法学 (四年制非师范 法学学位)
专业方向:法学。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具备解决法律实务问题的能力,能在公、检、法、司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司法、律师、管理工作的实用性法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律师实务等。
专业特点:本专业以实践性和应用型为专业特点。
就业方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理 论基础、熟练的社会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部 门和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福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知识,接受社会服务与 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临床社会工作、社区服务管理、社会机构运营以及社会福利行 政等方面的主要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工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知识,掌握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及主要伦理 准则;
2.掌握社会政策分析、社会问题调查及社会服务开发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
3.具有开发社会服务项目、实施社会服务、运营社会服务机构的基本能力;
4.熟悉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主要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前沿理论和应用前景;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掌握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研究、社会政策倡导等基本能力;
8.能灵活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多种专业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性服务。
主干学科: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
核心课程: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 工作、社会工作行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政策概论、社会保障概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社会工作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研究。
主要专业实验:个案社会工作实验、小组社会工作实验、社区社会工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0304 民族学类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制 师范类法学学位)
专业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学从事马列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行政管理、党务、社团、青年和司法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法理学、宪法学、社会学、经济学、民法学、刑法学等。
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综合素质。
就业方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学校、社会团体、社区等。
学前教育(四年制 师范类 理学学位)
专业方向:学前教育。
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学前教育各种机构及基础教育行政部门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管理人员。
主干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儿童文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游戏理论、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幼儿园课程开发、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音乐、乐器、舞蹈、美术等。
专业特点: 师范性,一专多能,实践能力突出。
就业方向: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管理者与研究者。
小学教育 (四年制师范类 教育学学位)
专业方向:中文、数学。
培养目标:具有创新精神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胜任初等学校、基础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基础教育研究机构等部门工作的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主干课程:基础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研究方法、大学语文、大学数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训练、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训练等。
专业特点: 师范性,一专多能,实践能力突出。
就业方向:初等学校、基础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基础教育研究机构工作的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教育技术学(四年制 师范类 教育学学位)
专业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传播技术,能在各类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新闻单位、和 IT行业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影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以及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现代信息科学、计算机辅助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摄影技术基础、现代远程教育、 C语言程序设计、信息技术教育学、教学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专业特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专业实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特长的培养。
就业方向:中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新闻宣传单位、 IT 行业等。
体育教育(四年制 师范类 教育学学位)
专业方向:体育艺术、健康教育、社会体育。培养目标: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
专业特点: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体育人才。
就业方向:适合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 ( 四年制 师范类文学学位 )
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开拓创新精神,能胜任初中以上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及新闻、编辑、文秘等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文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外国文学等。专业特点 : 师范性、实践性、实用性。
就业方向:中学语文教师、报刊杂志编辑以及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行政工作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 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 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及中华历史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的基本训练,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汉语国际教育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实践的 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技能,有较强的汉语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讲比较 标准的普通话,能规范地使用汉字;
3.熟悉中外文学和文化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汉语言文字及其传播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古代文 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文化通论、写作、外国语(各语种)。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外汉语教学实习、中华才艺训练、汉语语言现象以及对外汉语教学 热点问题的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英语 (四年制 师范类文学学位)
专业方向: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英语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同时能从事翻译、研究、管理和文化交流等工作以及具备继续深造发展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基础英语、语音、语法、视听、口语、英语写作、语言学概论、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
专业特点: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应用技能,胜任中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能力。
就业方向:从事中学英语教学以及在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科研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熟练的俄语语言技能、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相关部门和领域熟练运用俄语和母语从事翻译、外事、外贸、教 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俄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俄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有关历史、哲学、 政治、艺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 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俄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 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俄语语言和文学基础知识;
2.具有熟练运用俄语进行口笔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掌握运用俄语和母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 科学研究方法;
4.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 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 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俄语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俄语、高级俄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 译等。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40%。
2.俄语专业知识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俄罗斯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俄语词汇学、 俄语语法学、俄语修辞学、翻译理论等。
俄语专业知识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35%。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 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 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 展学生个性,提倡人人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其形式可包括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 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以上环节应提倡积极建设和有效利用计算机 网络系统、多媒体资料中心和多媒体自修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 习与实践的空间。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 种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熟练的俄语语言技能、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相关部门和领域熟练运用俄语和母语从事翻译、外事、外贸、教 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俄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俄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有关历史、哲学、 政治、艺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 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俄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 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俄语语言和文学基础知识;
2.具有熟练运用俄语进行口笔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掌握运用俄语和母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 科学研究方法;
4.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 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 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俄语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俄语、高级俄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 译等。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40%。
2.俄语专业知识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俄罗斯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俄语词汇学、 俄语语法学、俄语修辞学、翻译理论等。
俄语专业知识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35%。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 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 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 展学生个性,提倡人人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其形式可包括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 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以上环节应提倡积极建设和有效利用计算机 网络系统、多媒体资料中心和多媒体自修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 习与实践的空间。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 种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 来前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娴熟 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以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拍摄、编辑、主 持、策划、管理等工作的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接受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评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传播学以及广播电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与新闻传播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与伦理知识;
3.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掌握广播电视传播的方法,具备采访、写作、摄录、编辑、评 论、现场报道与主持、节目策划等专业能力,熟悉的广播电视节目采制技术;
4.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视听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镜前表现能力、声画组合 等方面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使用传播新技术的能力,熟悉新媒体传播业务,了解世界广 播电视事业发展动态,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熟悉文献检索、数据库应用等基本方法,掌握基础的调查统计 方法。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核心课程: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新闻采 访与报道、广播电视写作、电视摄像、广播电视编辑、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经营管理、新闻 评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内实践教学、媒体实习等。
1.校内实践教学
主要包括:(1)独立的实验课程,围绕广播电视采制流程开设独立的训练课程;(2)课程设 计中的实践环节,即将理论讲授与作业训练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媒体实习
学生通过在媒体实习,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策划、采访、拍摄(录制)、编辑、报道、合成等环节 的具体工作。实习分为低年级阶段的短期认知实习和高年级阶段的媒体实习,实习时间不少于 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围绕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各环节,观照全媒体信息传播形态,开展多种以视音 频为主要表达形态的创作实验,包括视音频采集、数字摄影摄像、暗房技术、灯光处理、非线性编 辑、播音与主持、节目播控、节目形态与策划、多媒体制作、数字媒体实验等,引导学生更好地将先 进的新闻传播理念融入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历史学 (辅修地理) (四年制师范类 历史学学位)
专业方向:历史学。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中学历史地理教师。
主干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概论以及基础地理。
专业特点:具有一岗多能、实践能力突出的特点。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在中学从事历史、地理教学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新闻出 版、文教事业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历史学科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专业工作和历史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 了解;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与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 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历史学基本理论;
5.了解国内外历史学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史、世界史。
核心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外国历史要籍介绍及 选读、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专业考察、教学实习、读书报告、学术前沿讲座、 大学生科研立项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制师范类 理学学位)
专业方向:数学教育方向、金融数学方向。 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原则,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数学与金融、经济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的数学与金融分析方法进行经济、金融信息分析与数据处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泛函分析、实变函数论、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拓扑学、概率论、微分与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概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财务管理。
专业特点:具有宽厚的数学基础,并掌握一定的应用科学知识,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以及能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金融、投资、银行等部门从事数据处理分析、风险评估和管理、专家理财,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物理学 (四年制师范类理学学位)
专业方向:物理教育。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受到物理实验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物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初步应用的能力、具备从事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物理教育学等。
专业特点: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中等学校进行物理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的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和科学工作者。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其他 工作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 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 行业需求;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工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 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开发和其他实际工作的 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性质,化 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化学与化工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化学品的开发、规模制备、加 工与应用方法,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无机化学(96学时)、分析化学(80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128学 时)、化工原理(32学时)、工业化学(32学时)、高分子科学导论(32学时)、生物化学(32学时)、 绿色化学(32学时)、化学信息学(48学时)、无机化学实验(96学时)、分析化学实验(120学 时)、有机化学实验(14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96学时)、化工原理实验(16学时)、应用化学综 合与设计实验(96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概论(90学时)、元素无机化学(36学时)、分析化学(108学时)、有机化学 (108学时)、物理化学(108学时)、化工基础(54学时)、化工制图(36学时)、应用高分子化学 (36学时)、精细化学品化学(36学时)、基础化学实验(9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56学时)、有机 化学实验(98学时)、物理化学实验(8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28学时)、应用化学实验(112学 时)、应用化学综合与设计实验(56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化学(48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96 学时)、仪器分析(48学时)、化工原理(112学时)、化工设备机械基础(48学时)、精细化学品工 艺学(6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3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60学时)、化工原理实验(48 学时)、探究性化学实验(64学时)、应用化学专业实验(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化工实验、物理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基础化工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0704 天文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 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 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 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教学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 势和应用前景;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 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研究、教学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转化、性 质与应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仪器与设备的原理与应用,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 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普通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32学时)、有机化学(80学时)、无机化学(64学 时)、结构化学(64学时)、仪器分析(32学时)、高分子化学(32学时)、化工基础(32学时)、物理 化学(96学时)、普通化学实验(80学时)、定量分析实验(64学时)、有机化学实验(112学时)、 无机化学实验(6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6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1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 64 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原理(51学时)、无机化学(51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 学时)、物理化学(85学时)、仪器分析(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化工基础(51学时)、化学 信息学(34学时)、生物化学(34学时)、高分子化学(51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 (340学时)、生物化学实验(3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34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研究 设计实验(34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102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学时)、物理化学(102学 时)、仪器分析(51学时)、材料化学(34学时)、化学工程基础(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生 物化学(3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V)(359学时)、基础化学工程实验(60学时)、 化学合成与表征实验(115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物理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生物科学(四年制 师范类 理学学位)
专业方向:生物教育。培养目标:掌握生物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在生物工程尤其是在发酵与酿造、基因工程制药等有关领域进行理论研究、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化分离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工艺学。
专业特点:专业见习、专业实践、实验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就业方向: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生物工程公司、基因工程或生物工程制药企业、食品、饮料及果蔬品加工企业,从事科研、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工作,或报考硕士研究生以进一步学习与深造。
应用心理学 (四年制师范类 理学学位)
专业方向:学校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
培养目标: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各级各类学校以及社会服务机构等部门工作的心理教育、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学工作者。
主干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
专业特点: 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社会需求量大。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学校心理教育、心理辅导教师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心理学工作者。
专业方向:机械制造,机械控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现代制造业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数控技术等。
学制学位: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达到国家学位规定和河西学院学位授予条件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机械行业中的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诸多方向,是社会需求很大的一个行业。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航天、造船、采矿等工业领域的发展,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更加需要长足发展,并且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专业方向: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能源转换及控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太阳能发电或风力发电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太阳能发电或风力发电电气系统设计、电站规划、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与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控制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其逆变控制、热功转换基础、风力发电机原理与调节、电网运行技术等。
学制学位: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达到国家学位规定和河西学院学位授予条件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研究所、设计院、大型现代化电力企业、太阳能风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及光伏电站、风电等单位测试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规划、制造、施工及运行管理,太阳能、风电发电系统集成产业的技术与管理,光伏发电技术项目开发等相关技术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他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制非师范 工学学位)
专业方向:电力系统运行、自动化和智能建筑。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事工业自动化、电气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及其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学、 C 语言程序设计、电力电子学、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 PLC、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检测与传感技术等。
专业特点: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就业方向: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和相关领域网络运行、设计、电气产品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适合在电力系统、电气产品开发,自动化机械制造开发和生产企业就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四年制 非师范工学学位)
专业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系统集成的能力。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频电子电路等。
专业特点: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技开发、科技推广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制师范类 工学学位)
专业方向 :计算机教育。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数字电路、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
专业特点 :通过本专业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运用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从事计算机应用和研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业方向 : 能在教育单位、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研、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制非师范 工学学位)
专业方向 :计算机软件与网络。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注重网络技术和技能的培养和掌握,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干课程 :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数字电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Web 程序设计、网络工程与设计、网络安全与管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专业特点 :通过本专业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从事计算机应用和研究工作,特别是网络工程及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
就业方向 :能在教育单位、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研、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特别能适应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计算机和通信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 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 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 学知识;
3.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以及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 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4.掌握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相关工具,并具有将其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实 现、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网络应用开发的能力;
5.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适应学科 发展能力;
6.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 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诚信意识和团 队精神;
8.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有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身体健康。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开发。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计算机原理(58+6学时)、计算机程序设计(28+8学时)、数据结构(40+6学时)、 操作系统(46+8学时)、计算机网络(44 +10学时)、信息安全导论(30+6学时)、数据通信(32 +4学时)、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30+6学时)、网络工程(32+4学时)、网络应用开发与系统 集成(24 +12学时)、路由与交换技术(28+8学时)、网络安全(30+6学时)、网络管理(32+4 学时)、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30+6学时)、接入网技术(32+4学时)、网络测试与评价(32+4 学时)。
示例二:离散数学(60学时)、电路与信号分析(50 +10学时)、电子技术基础(50 +10学 时)、计算机程序设计导论(40+20学时)、算法与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 (48 +12学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20学时)、操作系统(50+30学时)、数字通信原理(50 学时)、计算机网络原理(50 +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30+20学时)、网络应用编程 (20+20学时)、网络工程设计(20+20学时)、网络攻击与防护(40 +10学时)、网络管理与维护 (20+20学时)。
示例三:电工电子学(32+16学时)、数字逻辑电路(32+16学时)、离散数学(48学时)、程序 设计基础(64+32学时)、算法与数据结构(64+32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32学时)、计算 机组成与结构(48 +16学时)、计算机操作系统(48+16学时)、数据库原理及应用(48 +16学时)、 计算机网络原理(48 +16学时)、路由与交换技术(48+16学时)、计算机网络安全(32+32学时)、 计算机网络管理(32+16学时)、TCP/IP协议分析与应用(48+16学时)、Windows或Linux服务器 管理与应用(32+32学时)、网络系统集成技术(32+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网络工程设计实验、网络安全实验、网络管理实验、网络应 用开发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操作系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方向: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土木工程制图、建筑CAD、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结构设计原理、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高层建筑结构、土木工程监理等。
专业特点:满足建筑行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与职业资质、行业岗位相对接,更加突出专业性和实践性。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房地产开发、交通土建等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或报考硕士研究生以进一步学习和深造。
专业方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素质和科学与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化学工业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化学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化工原理、工程制图、化工工艺学、化工传递过程、化工机械基础、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生产实习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适宜从事化学工业领域的产品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通过)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农业水利工程概论、画法几何与水利工程制图、工程测量、理论力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材料力学、土力学、水力学、工程材料、结构力学、节水理论与灌溉技术、工程水文学及水利计算、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建筑物、农业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灌溉排水工程学、水泵及水泵站等。
专业特点:满足行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与职业资质、行业岗位相对接,更加突出专业性和实践性。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够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及农业资源开发与管理、农业水利建设设计、施工企业、政府水利管理单位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或报考硕士研究生以进一步学习和深造。
专业前景:食品工业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食品工业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已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就业前景广阔。
专业特色:本专业结合全国食品加工业的实际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既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也培养学生在食品企业的生产、管理、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在乳品加工、牛羊肉加工、果蔬加工和采后处理和粮油加工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食品加工、生产管理、产品开发、品质控制、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基础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分析、食品营养、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采后生物学与技术、粮油工艺学、果蔬工艺学、畜产品工艺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进入食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从事与食品加工、物流、产品开发、品质控制、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可进入相关科研院所和工程咨询单位从事食品设计、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推广工作;可报考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也可报考质检、疾控、工商、商检、海关、食药监、农业等部门的公务员。
专业方向:葡萄酒生产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葡萄学、葡萄酒酿造学、葡萄酒市场学及葡萄酒产业化等葡萄与葡萄酒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在葡萄学、葡萄酒与酒类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葡萄品种学、葡萄栽培学、葡萄保护学、葡萄贮运加工学、葡萄酒工艺学等。
就业方向: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质量技术检测监督、知识产权保护、产品策划和设计、商贸公司、文化交流等部门从事酒类企业管理、葡萄酒生产、营销贸易、文化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机械和工程生产及设计等领域的工作。也可在酿酒葡萄生产基地从事葡萄栽培、品种引育、产品检验、新技术与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同时部分毕业生可考取葡萄与葡萄酒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及其他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生物工程(四年制 非师范 工学学位)
专业方向:生物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科学教育知识的能够胜任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中学生物学教师。培养具有良好的生物科学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初步训练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专业特点:教学见习、教育实习、实验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就业方向:大专院校、中小学、科研院所、基因工程制药企业,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工作,或报考硕士研究生以进一步学习与深造。
专业方向: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育种及种子产业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原理,能在现代农业领域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和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农业微生物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植物保护学、园艺通论等。
就业方向:可在高、中等院校、政府机关、农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也可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园艺(四年制 非师范 农学学位)
专业方向:综合园艺、观赏园艺。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园艺植物栽培学、遗传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学、设施园艺学、观赏树木学、园产品贮运加工学。
专业特点:基础厚,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强,就业和考研率高。
就业方向:园林、园艺、林业、城建、环保部门及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通过攻读学位进一步深造。
种子科学与工程 (四年制非师范 农学学位)
专业方向:种子生产、种子检验与加工贮藏。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质量检验、种子营销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植物育种学、生物技术应用、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学、植物检疫、种子营销学、种子企业经营管理。
专业特点:基本知识和理论扎实,接受种子生产、检验、加工与贮藏等技术的训练,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毕业生就业率高,具有较强的区域优势。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国内外种子企业,种子管理部门,农业管理部门,涉农公司,农业院校和各级农业科研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开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等工作,还可通过攻读学位进一步深造。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初步临床工作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基础,能在各级卫生保健机构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从事安全 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 论,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教、自主学习和终身学 习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医学实践;
2.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即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掌握各种常见 病和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3.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和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4.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知识、产科常见急症处理方法、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 生育的医学知识;
5.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科学实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筛查的 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6.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等原则;
7.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传播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8.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 和处理能力,具备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9.掌握临床思维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循证医学、预防医学原理指导医学实践;
10.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临床实际,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 学问题和获取信息,能够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11.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 流沟通的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12.熟悉医疗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理解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政策;
13.了解医疗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
14.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 产科学、儿科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化学实验、生物物理实验、机能实验等。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1003 口腔医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能够在药学领 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药学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接受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等相关学科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具备药物研究与 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药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掌握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药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技术;
3.具备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能力;
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5.了解药学及相关领域前沿与发展趋势、医药行业发展需求;
6.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理 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综述的基本方法。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生物学。
核心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临床医学概论、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动力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教学、研究见习、医药企业(或研究机构、医院、 社区药房)见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
主要专业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生物化 学实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生药学实验、药剂学实验、药 理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物动力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热爱医药卫生事业,遵纪守 法、团结协作、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较为扎实的医学影像 技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影像技术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充分了解医学影 像技术在医学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能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领域利用医学影像设备从 事医学影像学检查工作的医学影像技术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医学影像技 术(常规放射学、CT、MR、超声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 医学影像学范畴内的各项技术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如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成 像原理、操作、保养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以及各种图像处理软件应用,掌握有关放射防护 的规章制度和方法,以及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能力,熟悉常见疾病的影像诊 断知识,能运用各种影像学技术获取诊断所需的优质图像,熟悉医学影像检查相关的医学 伦理学原则。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常规放射学、CT、MR、超声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等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
2.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相关检查技术,掌握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常见故障排除技术;
3.具备开发图像处理软件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PACS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技术,以 及影像学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能熟练运用Functool软件、DTI studio软件、MATLAB软件等);
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规章制度和法规;
5.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以及行业需求;
6.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 神,勇于创新,能够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具有国际医学科学交流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
主干学科: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应用基础理论、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影像应用数学、影像物理学、图像处理算法基础、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图像处 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医学影像诊断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影像诊断学实习)、专业技能实训(影 像设备实践基地专业实训)。
主要专业实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验、医学图像处理实验、医学影像设备实验、医学影 像诊断学实验、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实验、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实验、图像信号分析方法实 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康复治疗技术,具有中西医结 合特色优势,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或疗养院 开展康复评价和康复治疗工作的康复治疗师,以及能够在康复医学工程研究机构、公司从事研发 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和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现代科学 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康复治疗学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中西医康复治疗技 术,具备开展康复治疗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基本技能;
3.具有开展康复治疗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康复医学和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的发展动态;
6.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开展康复医学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核心课程:中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针灸学、推拿学、神经病学、运动医学、康复评定学、康复 疗法学、临床康复学、康复工程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康复理疗、康复评定、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康复体能训练、针灸、推拿。
主要专业实验:康复实验室包括康复理疗区、康复评定室、运动治疗区、作业治疗区、康复体 能训练室。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 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仪器设备 及先进医学检验技术,能够从事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科研机构的临床医学检验、卫生检验工作, 具备初步现代医学检验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适应性强、综合素 质高,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具有一定科研发展 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医学检验基础及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 医学检验操作技能系统训练,具备临床医学检验及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病原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验、细胞形态学及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常用医学检验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3.具有医学英语、数理统计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相关专业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核心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学统计 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分析化学、检验仪器学、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病原生物学检验、临床 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要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系统的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 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 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接受临床护理及护理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知识;
2.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4.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5.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6.具有与护理对象和相关专业人员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7.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
8.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及健康促进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9.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10.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11.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
12.具有创新思维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 理念;
13.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4.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15.具有尊重他人、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16.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 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 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及护理伦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一定量的教学实践(临床见习)以及不少于40周的毕业实习,以 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护理实践技能训练。实习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含手术室)、妇产科、儿科、 急诊科、精神科等临床科室及社区卫生保健机构。此外,安排一定时间的科研训练以培养学生基 本的科研能力。毕业论文可以采取个案报告、综述、科研论文等多种形式。
在学习期间,还应安排一定量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专业实验:包括基础医学实验和护理学专业技能实践两部分,主要有人体形态与机能实 验(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免疫等)、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健康评估技能实践以及内 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精神科和社区护理等专科护理技能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非师范类,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念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系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信息系统设计以及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程序设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统计学、会计学等。
专业特点:通过本专业学习,掌握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能在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工商管理 (四年制非师范 管理学学位)
专业方向: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等。
专业特点:本专业以实践性和应用型为专业特点。
就业方向:各类公司、企业、各类经济实体、中介服务机构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具备人文精神、 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维护、企业商品和服务的营 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的策划与运作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电子商 务系统工程的开发、应用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电子商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有关电子商务问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及分析和解决电子商务问题的基本 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际惯例;
5.了解电子商务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计算机、经济学。
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电子商务营销写作实务、电子 商务管理实务、ERP与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商务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经济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旅游管理 (四年制非师范 管理学学位)
专业方向:旅游管理。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旅游、宾馆和饭店等行业的中高级管理和服务人才。
主干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旅游法规、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管理、饭店管理、餐饮管理、导游业务等。
专业特点: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服务技能突出的特点。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从事旅游、宾馆和饭店等行业的中高级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专业方向:酒店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宾馆和饭店等行业的中高级管理、服务人才以及中高等旅游职业学校的师资。
主干课程:酒店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实务、餐饮管理与实务、食品营养与科学、前厅管理与实务、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康乐管理与实务等。
专业特点: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服务技能突出的特点。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从事宾馆和饭店等行业的中高级管理和服务,或者在中高等旅游职业学校担任教学工作。
音乐学(四年制 师范类 文学学位)
专业方向:声乐、器乐、理论。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在中等学校进行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音乐研究人员以及社会所需的艺术教育工作者。
主干课程: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和声、音乐教学法、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合唱指挥、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等。
专业特点: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具备“能教、善演、会排”的基本功和学科特点。
就业方向: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社会所需的艺术教育工作者。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音乐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表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本专业严格的技能训练,具有较高的指挥或演唱(奏)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
3.具有演绎不同风格及体裁的音乐作品的能力:
4.了解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表演、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重奏(唱)合奏(唱)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等,一般每学期安排:1~2周。
修业年限:4年或5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美术学(四年制 师范类 文学学位)
专业方向:国画、油画。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一专多能、高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者和其他造型艺术、艺术传媒交流、广告等应用型美术工作者。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敦煌美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育学、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等。
专业特点:本专业注重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和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能力,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就业方向:主要承担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同时也可以在文化艺术领域从事绘画创作、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方向:影视制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非师范类,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数字媒体应用技能和艺术创作素养,能在广播电视宣传部门、网络媒体公司、文化娱乐产业以及各类数字媒体行业从事影视动画与特效制作、电视栏目及频道包装、网络媒体策划与制作、多媒体信息创编、数字广告策划和设计、娱乐游戏和动画设计、工业产品包装设计、人居环境设计以及媒介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艺术设计和制作人才。
主干课程:平面与立体结构、动画原理、造型艺术基础、视听语言、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数字音频编辑于制作、影视动画与特技制作、电视形象设计、影视编辑基础、计算机动画、游戏软件设计、数字广告创意与设计、多媒体技术与艺术基础、数字摄影与摄像、新媒体艺术等。
专业特点:数字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新兴学科,因此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电视台、网络媒体运营部门、数字影视制作单位、文化传媒企业、动漫产业园区、广告制作公司、媒体策划公司、电子音像出版社、电子娱乐产品开发与制作公司等。
河西学院是一所公办的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41年,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北环路846号;甘肃省张掖市丹霞东路24号,学校占地4000亩。河西学院是公办普通本科大学(一)河西学院2021年招生批次1.(二)河西学院2020年招生批次1.
能升本,这个只是说明升入本科后你所学的专业是理科类的,也就是说你就从文科生变成了理科生!就好比学造价的专科生考上了土木工程的专升本,造价是文科专业而土木工程是理科专业!
有。河西学院有本科专业!河西学院是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地址:甘肃省张掖市北环路846号;甘肃省张掖市丹霞东路24号)。主要开设就是本科专业。河西学院开设的本科专业有:养老服务管理、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种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