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经济统计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 | 2 |
应用化学 | - | 2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 2 | |||
汽车服务工程 | - | 2 | |||
金属材料工程 | - | 2 | |||
功能材料 | - | 2 |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 | 8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功能材料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45 | 26303 |
应用化学 | 445 | 26303 | |||
汽车服务工程 | 449 | 25361 | |||
金属材料工程 | 450 | 25139 | |||
经济统计学 | 454 | 24216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59 | 23051 |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98 | 5280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设计 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 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 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数学及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机械工程科学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2.具有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工艺的能力;
4.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初步能力;
5.初步掌握机械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
6.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7.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
8.具有国际视野、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含形体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构运动与动力设计原理、 结构与强度设计原理与方法、精度设计原理与方法、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 与技术(含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含机械电 子学、控制理论、传动与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含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技术)、热 流体(含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
核心课程示例:
1.示例一:工程制图(40+32学时)、材料力学(56学时)、理论力学(60学时)、机械原理(56 学时)、机械设计(56学时)、电路理论(4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40学时)、数字电路(32学时)、 微机原理(40学时)、机电传动控制(64学时)、工程材料学(32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40学 时)。
2.示例二:理论力学(64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机械工程制图(48 +64学时)、机械原 理(64学时)、机械设计(64学时)、电工技术基础(64学时)、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工程材料 (32学时)、热工基础(48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64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学时)。
3.示例三
(1)工程机械方向:机械制图(32+48学时)、机械原理(48学时)、机械设计(48学时)、发动 机构造与原理(32学时)、液压与液力机械传动(48学时)、工程机械底盘(40学时)、现代工程机 械(48学时)、工程机械设计(32学时)、工程机械运用技术(32学时)。
(2)机电一体化方向:机械制图(32+48学时)、机械原理(48学时)、机械设计(48学时)、控 制工程基础(40学时)、机械电子学(48学时)、机制工艺学(48学时)、机电传动控制(40学时)、 液压传动(40学时)、CAD/CAM(4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科技创 新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实验、工程测控实 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机电传动与控制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其他 工作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 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 行业需求;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工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 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开发和其他实际工作的 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性质,化 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化学与化工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化学品的开发、规模制备、加 工与应用方法,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无机化学(96学时)、分析化学(80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128学 时)、化工原理(32学时)、工业化学(32学时)、高分子科学导论(32学时)、生物化学(32学时)、 绿色化学(32学时)、化学信息学(48学时)、无机化学实验(96学时)、分析化学实验(120学 时)、有机化学实验(14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96学时)、化工原理实验(16学时)、应用化学综 合与设计实验(96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概论(90学时)、元素无机化学(36学时)、分析化学(108学时)、有机化学 (108学时)、物理化学(108学时)、化工基础(54学时)、化工制图(36学时)、应用高分子化学 (36学时)、精细化学品化学(36学时)、基础化学实验(9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56学时)、有机 化学实验(98学时)、物理化学实验(8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28学时)、应用化学实验(112学 时)、应用化学综合与设计实验(56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化学(48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96 学时)、仪器分析(48学时)、化工原理(112学时)、化工设备机械基础(48学时)、精细化学品工 艺学(6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3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60学时)、化工原理实验(48 学时)、探究性化学实验(64学时)、应用化学专业实验(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化工实验、物理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基础化工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0704 天文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需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具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生产企业、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从事金属材料 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成分一工艺及设备设计、组织和性能检验、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经营 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理解金属材料 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与性能或服役行为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接受材料制备、性能分析与 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金属材料设计、制备与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具有开展金属材料设计 和组织生产、性能优化、新材料开发等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基本知识,理解金属材料成分(组成)、微观组织结 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开展金属材料选用、生产工艺及设备选择、 新材料和新工艺设计及相关设备研制;
2.掌握金属材料制备与成型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金属材料成分结构与性能的检测与分析方 法、产品质量控制和防护措施的基本知识;
3.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必需的机械、电 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较熟练地应用一门外语;
4.了解金属材料及其相关材料的科技发展动态,相关前沿技术和行业需求,具有分析和解 决金属材料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5.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基础,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环境保 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冶金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化学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固态相变理论、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与设备、材料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金属腐蚀原理、表面科学与工程、金属工艺、材料工程基础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材料科学基础(上)(96学时)、工程材料学(40学时)、材料的力学性能①(32学 时)、工程设备设计基础(40学时)、材料科学基础(下)(80学时)、材料现代研究方法①(64学 时)、材料的物理性能①(32学时)、材料的腐蚀与防保(32学时)、陶瓷物理化学*(32学时)、材 料热处理原理(40学时)、计算材料学(40学时)、材料热力学木(32学时)、材料的制备(32学 时)、材料的成形(32学时)。
示例二:金属材料专业导论(8学时)、金属材料导论(双语)(64学时)、材料科学基础A( 72 学时)、材料分析测试方法A(48学时)、金属材料学(40学时)、热处理原理及工艺(56学时)、金 属物理性能(32学时)、材料力学性能A(40学时)、材料成形原理及工艺(80学时)、金属材料工 程基础实验( I)(24学时)、金属材料工程基础实验(Ⅱ)(24学时)。
示例三:材料科学基础(64学时)、材料性能学(48学时)、材料现代分析方法(48学时)、材 料力学(D)(64学时)、理论力学(D)(32学时)、工程力学实验(B)(32学时)、金属学与热处理 原理(64学时)、金属材料学(48学时)、金属工艺与材料工程(80学时)、材料加工与性能实验 (16学时)、热处理工艺学(32学时)、复合材料学(32学时)、材料无损检测(32学时)、功能材料 (48学时)、金属材料工程测试技术(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或专业 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金属材料学实验、热处理工艺与设备实验、材料研究方法实验、现代仪器分 析、腐蚀与控制实验、金属材料制备方法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机械工程计算、设计、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设备安装调试等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及工装设计、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与生产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要求
1.政治素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2.文化和身心素质
(1)掌握一门外语,能读、写和使用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2)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
(3)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的良好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能锻炼和军事训练的标准。
3.专业素质
(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的能力。
(3)能进行常规机加工操作和合理选择工艺路线,能合理选择加工机床、刀具和设计机床夹具。
三、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可控制在3~8年
最低毕业学分:180学分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
五、专业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装备、数控机床与编程、工程软件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CAD/CAM综合设计、技能培训、机床拆装实践、专业综合实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制工艺与夹具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七、专业方向及就业领域
就业领域:主要从事机械产品开发与设计、机械加工、生产管理、工装设计、设备维护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其他 工作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 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 行业需求;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工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 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开发和其他实际工作的 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性质,化 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化学与化工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化学品的开发、规模制备、加 工与应用方法,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无机化学(96学时)、分析化学(80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128学 时)、化工原理(32学时)、工业化学(32学时)、高分子科学导论(32学时)、生物化学(32学时)、 绿色化学(32学时)、化学信息学(48学时)、无机化学实验(96学时)、分析化学实验(120学 时)、有机化学实验(14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96学时)、化工原理实验(16学时)、应用化学综 合与设计实验(96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概论(90学时)、元素无机化学(36学时)、分析化学(108学时)、有机化学 (108学时)、物理化学(108学时)、化工基础(54学时)、化工制图(36学时)、应用高分子化学 (36学时)、精细化学品化学(36学时)、基础化学实验(9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56学时)、有机 化学实验(98学时)、物理化学实验(8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28学时)、应用化学实验(112学 时)、应用化学综合与设计实验(56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化学(48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96 学时)、仪器分析(48学时)、化工原理(112学时)、化工设备机械基础(48学时)、精细化学品工 艺学(6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3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60学时)、化工原理实验(48 学时)、探究性化学实验(64学时)、应用化学专业实验(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化工实验、物理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基础化工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0704 天文学类
一、专业培养目标
掌握经济统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注重基础性、实践性和必要的前瞻性相统一的、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经济管理统计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既能胜任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统计业务,又能从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经济预测、经济信息分析和其他管理工作,还可进一步攻读硕士学位。
二、毕业生基本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较深厚的经济基础理论知识,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经济管理统计具有敏感性和较强的领悟力,办事认真、准确、迅速。
1.思想道德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知识结构
以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经济学、统计学为基础课程,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金融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抽样技术与应用、国民经济统计学、企业经济统计学、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为专业核心课程,构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既有较深专业知识,又有较广的相关知识。
(1)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高等数学、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数学及运筹学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本专业所必需的有关经济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统计与决策的基础知识。
掌握统计学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掌握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具有较强的采集数据、设计调查方案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能将统计方法应用于实际经济研究领域。
(2)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有良好的、扎实的理论基础。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采集、加工和分析数据的基本能力。
具备运用计算机和相关统计软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专业外语知识,在巩固已有的英语基础上,掌握有关经济统计的专业性词汇,能阅读、翻译有关经济统计的专业性文章,具有较强的中、英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3)相关知识
了解经济学、统计学发展的历史及最新的发展研究动态。
了解经济管理的动态发展。
了解统计管理制度设计。
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3.能力培养
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适应现代化管理的数学知识,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能系统掌握经济、统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受到经济统计管理法和技巧的系统训练,熟悉国内经济统计的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够从事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1)自学能力
具有查询文献、获取信息、了解本专业及国家新统计方针政策动态的能力,既能在工业企业进行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又能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2)业务能力
具有统计专业的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的能力。
独立地完成数据采集、问卷、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资料管理等业务工作的能力。
能阅读和翻译、听、所、说专业外语的能力。
具有一定经济统计分析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实践技能
掌握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技能。
掌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统计业务。
掌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经济预测、经济信息分析和其他管理工作。
4.心理品质
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保持心理的平和、乐观、积极、上进,能经受挫折、抑制浮燥,保持真诚的虚心、执著的专心和不懈的恒心。
5.身体素质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金融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抽样技术与应用、国民经济统计学、企业经济统计学、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四、主要实践
本专业实践与实验课程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课程实验、统计综合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学年论文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毕业论文(设计)字数要求不少于6000字,实习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
1.学年论文:第6学期,2学分。
2.现代统计软件应用、统计专业综合实验。
3.生产实习:4周,4学分。
4.毕业论文(设计): 第8学期,为期10周,10学分。
5.毕业实习: 第8学期,为期8周,8学分。
五、毕业生就业面
专业方向:金融、证券。
就业领域: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具体来讲,主要有升学(攻读硕士学位),出国留学,投资、证券、金融和保险部门,社会保障机构,市场调研、咨询及信息产业部门,教育部门,国家统计部门等就业领域。
六、授予学位
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在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的专业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指导的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要求
1.政治素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2.文化和身心素质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读、写和使用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的良好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能锻炼和军事训练的标准。
3.专业素质
(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科技现状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2)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的能力。
(3)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
(4)能进行常规机械加工操作和合理选择工艺路线,能合理选择加工机床、刀具和设计机床夹具。
(5)具有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掌握系统的职业教育理论,具有基本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三、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可控制在3~8年
最低毕业学分:180学分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
五、专业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概论、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机床与编程、液压与气动技术、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学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CAD/CAM综合设计、技能培训、机床拆装实践、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制工艺与夹具课程设计、教育实习、毕业设计等
七、专业方向及就业领域
就业领域:(1)在中、高级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工作;(2)从事机械产品的一般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等工作。
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浙江省招生专业:秘书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嵌入式培养)、汉语言文学(师范)、会计学、金融学、跨境电子商务、机器人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功能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软件工程(
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江苏省招生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嵌入式培养)、汽车服务工程、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第四年起赴德国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学习一年半#学费另算)、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跨境电子商务、环境科学、通信工程、交通运输、电子信
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上海市招生专业:金融学(语种不限)、会计学(语种不限)、英语(师范)(语种英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嵌入式培养方向)(语种不限)、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方向)(语种不限)等5个专业。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上海市录取
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黑龙江省招生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嵌入式培养)、汽车服务工程、财务管理、德语、网络工程、应用化学、财务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功能材料、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1个专业。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黑龙江省录取分数线
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辽宁省招生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功能材料、应用化学(师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嵌入式培养)、会计学、日语等8个专业。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辽宁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
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内蒙古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统计学、通信工程、汉语言文学(师范)、汽车服务工程等6个专业。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内蒙古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江苏理工学
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山西省招生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交通运输、财务管理、应用化学等8个专业。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山西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
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河北省招生专业:财务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应用化学(师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融学、会计学等8个专业。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河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
江苏理工学院2021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功能材料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5分,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5分,汽车服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9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0分,经济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4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吉林省招生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功能材料、经济统计学等7个专业。2021年江苏理工学院吉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