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层次 | 学制 | 授予学位 | 分类 |
|---|---|---|---|
| 本科 | 五年 | 医学学士 | 临床医学类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初步临床工作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基础,能在各级卫生保健机构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从事安全 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 论,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教、自主学习和终身学 习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医学实践;
2.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即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掌握各种常见 病和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3.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和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4.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知识、产科常见急症处理方法、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 生育的医学知识;
5.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科学实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筛查的 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6.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等原则;
7.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传播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8.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 和处理能力,具备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9.掌握临床思维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循证医学、预防医学原理指导医学实践;
10.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临床实际,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 学问题和获取信息,能够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11.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 流沟通的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12.熟悉医疗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理解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政策;
13.了解医疗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
14.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 产科学、儿科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化学实验、生物物理实验、机能实验等。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1003 口腔医学类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临床医学(非定向)(教师教育)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25 | 100786 |
| 临床医学 | 2020 | 理科 | 本科批 | 497 | 110969 |
| 临床医学 | 2019 | 理科 | 本科批 | 0 | 0 |
| 临床医学 | 2018 | 理科 | 本科批 | 0 | 0 |
| 临床医学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58 | 95539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46 | 106358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24 | 134711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23 | 134711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21 | 134711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17 | 140437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13 | 146209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12 | 146209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10 | 146209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09 | 151958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09 | 151958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05 | 151958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02 | 157877 |
| 临床医学(定向工业)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398 | 163626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专科批 | 390 | 169452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387 | 175296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385 | 175296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381 | 180990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369 | 197724 |
| 临床医学 | 2017 | 理科 | 专科批 | 363 | 203229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专科批 | 357 | 208710 |
| 临床医学(定向工业) | 2017 | 理科 | 专科批 | 346 | 219339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专科批 | 338 | 229489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专科批 | 333 | 234540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专科批 | 333 | 234540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专科批 | 314 | 253541 |
| 临床医学(定向) | 2017 | 理科 | 专科批 | 311 | 253541 |
| 临床医学 | 2017 | 理科 | 本科二批 | 0 | 0 |
| 层次 | 学制 | 授予学位 | 分类 |
|---|---|---|---|
| 本科 | 四年 | 文学学士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汉语言文学(非定向)(;)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509 | 43802 |
| 汉语言文学(非定向)(;)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13 | 116746 |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2020 | 文科 | 本科批 | 500 | 42229 |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2020 | 理科 | 本科批 | 493 | 115662 |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2019 | 文科 | 本科批 | 0 | 0 |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2019 | 理科 | 本科批 | 0 | 0 |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2018 | 文科 | 本科批 | 0 | 0 |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2018 | 理科 | 本科批 | 0 | 0 |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2017 | 文科 | 本科三批 | 482 | 40707 |
| 汉语言文学 | 2017 | 文科 | 本科二批 | 0 | 0 |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47 | 106358 |
| 汉语言文学 | 2017 | 理科 | 本科二批 | 0 | 0 |
| 层次 | 学制 | 授予学位 | 分类 |
|---|---|---|---|
| 本科 | 四年 | 文学学士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 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 语从事外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主要英语国家的文 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法律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 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掌握英语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与海内外人士进行跨文化交 际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学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运用英语和本族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和科学 研究的能力;
3.具有熟练运用英语,与海外人士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 术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求实创新的 精神、专业学科意识和思辨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 译等。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英语语音学、英语词汇学、英语文体学、报刊选读、 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 践等。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应不低于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总量的40%,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学 时应占专业教育学时总量的35 010左右。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学习 和实践活动中。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积 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和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五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英语(非定向)(;)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506 | 46023 |
| 英语(非定向)(;)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504 | 129043 |
| 英语(师范) | 2020 | 文科 | 本科批 | 502 | 41193 |
| 英语(师范) | 2020 | 理科 | 本科批 | 490 | 119646 |
| 英语(师范) | 2019 | 文科 | 本科批 | 0 | 0 |
| 英语(师范) | 2019 | 理科 | 本科批 | 0 | 0 |
| 英语(师范) | 2018 | 文科 | 本科批 | 0 | 0 |
| 英语(师范) | 2018 | 理科 | 本科批 | 0 | 0 |
| 英语(师范) | 2017 | 文科 | 本科三批 | 481 | 40707 |
| 英语 | 2017 | 文科 | 本科二批 | 0 | 0 |
| 英语(师范)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47 | 106358 |
| 英语 | 2017 | 理科 | 本科二批 | 0 | 0 |
| 层次 | 学制 | 授予学位 | 分类 |
|---|---|---|---|
| 本科 | 四年 | 理学学士 | 心理学类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 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或 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心理学实验研究设 计、分析方法以及查阅、理解和写作专业文献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心理学的实证以及相关的 统计、测量技术,具有从事相关方面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和文 字处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学、哲学、人类学、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 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心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学的实证以及相关的统计、测量技术,掌 握心理学实验研究设计、分析方法以及查阅、理解和写作专业文献的方法,了解心理学科的发展 趋势和应用前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具有知识获取、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政治分析能力、较严密的逻辑推理 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与他人和谐交往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适应和心理调节能 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及其常用软件、心理测量学、生物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普通心理学(64学时)、心理统计I(32学时)、心理统计Ⅱ-SPSS(32学时)、社 会心理学(32学时)、实验心理学(64学时)、实验心理学实验(64学时)、生理学B(32学时)、 CNS解剖(32学时)、心理测量(32学时)、发展心理学(32学时,含实验)、生理心理学(32学 时)、认知心理学(64学时,含实验)、组织管理心理学(32学时)、变态心理学(48学时,含实 习)、生理心理学实验(64学时)、心理学研究方法(32学时)。
示例二:神经科学导论(54学时)、普通心理学A(72学时)、普通心理学B(72学时)、心理统 计学I(72学时)、实验心理学I(72学时)、实验心理学Ⅱ(54学时)、心理学统计Ⅱ(36学时)、 社会心理学(54学时)、发展心理学(54学时)、心理测量学(54学时)、心理学史(54学时)、变态 心理学(54学时)、人格心理学(54学时)、认知心理学(54学时)、情绪心理学(54学时)。
示例三:人体解剖生理学(72学时)、普通心理学I(54学时)、普通心理学Ⅱ(54学时)、实 验心理学I(54学时)、实验心理学Ⅱ(54学时)、生理心理学(72学时)、发展心理学(54学时)、 人格心理学(72学时)、心理统计学I(54学时)、心理统计学Ⅱ(54学时)、认知心理学(54学 时)、心理学研究方法(54学时)、心理测量学(54学时)、心理学史(54学时)、社会心理学(54学 时)、教育心理学(54学时)、心理学教学法(54学时)、心理健康教育概论(54学时)、心理咨询与 治疗(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训练、综合论文训练 等多种形式。
主要专业实验:实验心理学实验、生理心理学实验等实验课程以及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安排的一定课时的教学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教育学学士。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心理学(非定向)(;)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504 | 47610 |
| 心理学(非定向)(;)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489 | 149751 |
| 心理学(师范) | 2020 | 文科 | 本科批 | 502 | 41241 |
| 心理学(师范) | 2020 | 理科 | 本科批 | 480 | 131726 |
| 心理学(师范) | 2019 | 文科 | 本科批 | 0 | 0 |
| 心理学(师范) | 2019 | 理科 | 本科批 | 0 | 0 |
| 心理学(师范) | 2018 | 文科 | 本科批 | 0 | 0 |
| 心理学(师范) | 2018 | 理科 | 本科批 | 0 | 0 |
| 心理学(师范) | 2017 | 文科 | 本科三批 | 479 | 44374 |
| 心理学 | 2017 | 文科 | 本科二批 | 0 | 0 |
| 心理学(师范) | 2017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30 | 123239 |
| 心理学 | 2017 | 理科 | 本科二批 | 0 | 0 |
嘉应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著名革命老区、全域属原中央苏区,且享有“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等美誉的广东省梅州市。学校面向15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8万余人,成教学生近万人。学科专业综合,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现有21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60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其中,小学教育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软件工程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现有4个校区,本部设在江北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1.98万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
——历史悠久,特色明显。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梅州在清朝时称嘉应州,嘉应学院由此得名),至今已有108年的办学历史,经历了65年的中专教育、22年的大专教育,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4年新增为广东省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6年以“良好”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被列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建设高校;2021年办学体制由“省市共建”调整为“省属本科高校”,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与中山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办学宗旨,打造“植根侨乡,弘扬客家文化”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立德树人,薪火相传。学校作为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单位,秉承“勤俭诚信、立己树人”校训,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有“粤台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客家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协同育人中心”“南方足球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协同育人中心”“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省级协同育人中心和平台;有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600多个。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近30万人,其中,培养了梅州市80%以上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国家级足球专业特色人才400多人;实施了“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培养了卓越教师、卓越工程师等一大批人才;与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各类奖项共1812项,其中国家级589项、省级1223项;学生考研成绩喜人,录取人数为2000多人;医生执业资格考试总通过率85.25%(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招生形势逐年向好,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引育并举,强化师资。学校坚持引育并举,以人才强校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现有教职员工1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多人(正高职称140多人、副高职称410多人、博士290多人、硕士800多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培对象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创新拔尖人才”1人、“南粤优秀教师”2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6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6人、省级扬帆计划4人。聘请了丘成桐、罗锡文、陈志杰、刘仲华等20多位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为荣誉教授,聘请了一大批行业企业专家和中小学名师进校园协同培养人才。学校加大教师内培及“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实施青年博士、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攻读学位、进修、培训达1000多人次,形成一支素质良好、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创新活力的教师队伍。
——强化内涵,创新引领。学校以创新为引擎,为彰显内涵、持续发展不断蓄力。现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2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山区特色农业资源保护与精准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中心“高性能覆铜板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柚类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足球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广东省原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林风眠艺术研究与实践中心”以及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五华三黄鸡科技创新中心”等20多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1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0多项,获得横向科研项目207项;教师在全国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被国际著名自然科学检索系统收录18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109项。获中国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省级政府奖4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主动作为,服务地方。学校扎根梅州办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共建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与广东省纪委监委共建广东省高校廉政研究中心;与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建“苏区精神(广东)研究中心”;与梅州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市人大常委会共建“梅州市地方立法与研究基地”;与梅州市、中山大学等共建“知识产权学院”“粤东北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区域地理环境模拟与智能决策研究院”“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梅州分中心”“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微纳电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梅州8个县(市、区)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先后选派省市科技特派员500多人次,与梅州市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主动服务梅州足球特区、陶瓷产业群建设。成立“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做大做强粤东北基础师资教育培训。
——传扬文化,使命担当。学校以传扬文化为使命,在文化传承中打造发展特色。依托“苏区精神(广东)研究中心”“广东省原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构建起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主题社会实践和网络教学“四位一体”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开展了大量地方党政部门干部的培训工作,为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作出积极贡献。《客家音乐文化》项目获批广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助力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学校成立了客家研究院(含客商研究院)、客家学院,设立了“客家文化研究基地”,获批首个“全国性客家学研究团体——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客家学专业委员会”;配合梅州市举办了“世界客商大会”“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承办了“海峡两岸客家文化论坛”等活动;每年召开客家研究专题夏令营,举办客家学论坛,组织师生进行红色文化研学、开展“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主题活动,举办“苏区精神大讲堂”,传承和弘扬原中央苏区老区精神、优秀客家传统文化。
——国际合作,开放办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在开放合作中不断凝聚发展合力。获得广东省“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中心”,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梅州侨乡优势,加强与东南亚地区、港澳台地区、印度洋海域周边国家以及欧美地区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与10多个国家20多所高校或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深入开展交流。近年来,派出73批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干部赴国(境)外开展学习交流;遴选5批38名教师参加与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鼓励和支持教师提升学历;派出23批次学生赴国(境)外学习实习;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培养工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交往和竞争的应用型人才。
——砥砺奋进,开创新局。百年风雨路,奋进新时代。学校正抢抓国家加快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广东省加快破解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广东省实施新一轮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中山大学“组团式”帮扶学校等重大机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申硕”工作为重点,以规模质量协调发展为根本,推动学校快速高质发展,为建设成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接续奋斗!
(以上数据截至2021年11月)
1.学费:文科类本科4590元∕学年,理工、外语和体育类本科5190元∕学年,艺术类(非理论)本科10000元/学年,农学类本科4152元/学年,医学类本科5800元/学年,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服务外包)本科8000元/学年;文科类高职(大专)5250元/学年,艺术类(非理论)高职(大专)10000元/学年,其他类别的高职(大专)专业6410元/学年。收费依据:粤发改价格[2016]367号。
2.住宿费:视不同的住宿条件在每人每学年650元—1600元之间收取。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项目试点专业,学生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期间,住宿费按该校标准执行。
3.如2017年广东省政府批准新的收费标准,则按新标准执行;具体收费标准以录取通知为准。
嘉应学院招生办咨询电话:0753-2186630、2186877、2186665
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的咨询电话:0753-2523398
嘉应学院医学院咨询电话:0753-2202601
嘉应学院普通招生网址:http://admission.jyu.edu.cn
电子邮箱:zsb@jyu.edu.cn

嘉应学院/2022年历史学学费:45901.2022年历史学(第一学年校本部(江南校区),第二至四学年校本部(江北校区))学费:4590;2022年历史学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

嘉应学院/2022年新闻学学费:45901.2022年新闻学(第一学年校本部(江南校区),第二至四学年校本部(江北校区))学费:4590;2022年新闻学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

嘉应学院/2022年英语学费:51901.2022年英语(第一学年校本部(江南校区),第二至四学年校本部(江北校区))学费:5190;2022年英语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广东

嘉应学院什么专业最好,你可以读嘉应学院国家特色专业。嘉应学院国家特色专业有化学等专业。嘉应学院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类化学嘉应学院层次本科学制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嘉应学院最冷门专业:助产(非定向)、学前教育(非定向)(师范)、护理(非定向)、康复治疗技术(非定向)、医学影像技术(非定向)。助产1.专业简介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专科(高职)三年护理类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嘉应学院有什么专业?嘉应学院开设助产、建筑学、现代教育技术、工程管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园林、新闻学、思想政治教育、音乐学(学前音乐教育方向)、康复治疗技术、物理学、环境科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物联网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土木工

嘉应学院最容易考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外

嘉应学院最容易进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工科试验班(应用化学、包装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医学影像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外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最热门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非定向)、学前教育(非定向)、畜牧兽医(非定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非定向)、大数据技术(非定向)。烹饪工艺与营养1.专业简介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专科(高职)三年餐饮类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培养目

嘉应学院最热门专业:临床医学(非定向)(教师教育)、汉语言文学(非定向)(;)、思想政治教育(非定向)(;)、小学教育(非定向)(;)。临床医学1.专业简介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本科五年医学学士临床医学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