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传/ 全称:
辽宁传媒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传媒类本科大学,全国八大传媒院校之一。学校位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总占地面积1500亩, 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分南北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万人。
学校是辽宁省应用型大学建设试点高校,辽宁省文化产业校企联盟理事长单位,荣获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多次被评为辽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学校以传媒类专业为主,文学类、艺术类、管理类、工科类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以传媒创意为核心,以传媒艺术和传媒技术为两翼的特色办学体系。学校下设11个二级学院,四大学科门类, 44个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4大专业群,是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传媒大学。
学校成立于1991年。2005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辽宁美术职业学院,学校已培养出数万名艺术类专业学子,服务辽宁社会经济发展。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升格为辽宁传媒学院,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传媒类本科大学。2016年,设置了五个教学系、四大教学部的教学格局。2017年,辽宁传媒学院获批,拥有招收留学生资格。2019年,辽宁传媒学院组建11个二级学院,建立现代化大学管理体制,为建设成为高水平传媒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建校30年来,学校坚持“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就业提供教育”的办学理念,按照“立足辽宁、面向全国、紧贴行业、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以内涵发展为主,促进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以不断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服务于辽宁振兴发展的贡献力。按OBE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遵循成果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定制培养教育”三大课程平台,顺应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定制培养、项目教学等鲜明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实现了专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2017年我校的项目教学包在教育部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民办本科教育质量报告》中作为典型特色案例被推广。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持续开展大学生德育答辩,对学生德育教育起到了显著效果。学校先后与省内著名传媒、广电、出版、演艺等300余家行业龙头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校企合作,获批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5个,学校与辽宁广播电视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作为辽宁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开展“5G视频播控和网络直播平台”、“CITY SKY演艺中心”、“新媒体直播、短视频、运营”等项目建设,共同推动辽宁“全媒体”事业发展。学校在省级以上各类教学立项以及专业竞赛中,共获得414项重要奖项,其中国际级奖励6项,国家级219项。2020年,学校网络与新媒体、动画专业荣获省级一流本科示范专业;传播学概论等13门课程荣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引进、培养”并举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出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截至2022年初,全校现有教职工882人,教师总数607人,教师中具有正高、副高级职称252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39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级社科基金、专业大赛评审专家3人,教育部专业评估专家2人,教育部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专家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5人,国家、省部级艺术专业协会、研究会成员30余人,教师参演参赛作品获得华表奖、兰亭奖、金犊奖、全国美展等多项国家级殊荣。为拓宽学生视野,感受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学校聘请了美国加州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意大利巴勒莫美术学院,以及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100余位国内外传媒与艺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和客座教授,增强学校师资力量。
学校有全媒体互动式演播厅、录播厅、非线性编辑工作室、雅马哈数字调音工作室等120余间,配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数字摄影机、全画幅单反相机、苹果高清非线编辑系统、达芬奇调色系统设备及系统,以充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随着北校区建设进程加速,学校办学设施不断升级,建有同时容纳千余人的报告厅、六千余人的体育场馆,功能齐全的图书馆、美术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未来将是一片气势宏伟的现代化大学城,先进的设施条件领先全省及东北地区。学校全力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统一智慧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立高效互动的数据管理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智能综合的信息服务。拥有百万纸质藏书量、智慧教学资源、电子图书文献、中国知网数据库、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可随时随地使用。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化发展,始终推进教育国际化步伐,国际交流工作已从“外事”逐步过渡到“引智”与“国际化”阶段。截至日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五大洲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陆续引进了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等国外多所知名大学教授,为在校生进行线上及线下授课,加强国际间师生交流,受到学生、家长高度认可。学校开展了来华留学教育和在校生出国交流项目,目前有来自全球近50国家400余名在校留学生。此外,学校每年开展学生游学及攻读学位活动。近期,学校大力引进外方优质资源, 融合中外教学特色,开设2+2国际本科及教育部国际证书认证项目,专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将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加速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
面向国家及行业产业战略需求,以传承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创新科研机制管理改革,跨学科组建科学研究所12个;成立科研创新团队29个;成立系级竞赛工作室40个。近三年,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辽瓷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抢救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辽瓷工艺传承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主持国家教科规划课题《我国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开创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体系新局面。另外,获得文化部科技创新重大项目1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2项;出版专著74部,其中《尼古拉费钦的艺术》填补了国内研究俄罗斯著名画家尼古拉费钦的学术空白;教师公开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58篇,获批国家级专利技术168项,软件著作78项,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辽宁省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一等奖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奖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42篇,参加国家级以上专业比赛获奖516人次。
树立百年目标,尽展传媒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辽宁传媒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教学优势,深化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向着建设成为中国高水平传媒类大学的目标迈进。
我院学生就业工作的一大亮点是与企业进行合作式人才培养。
从2008年开始,我院就开始探索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当时以订单式培养的形式开展工作,学生直接对接企业,把企业项目带进课堂,在课程中全面实行项目教学。
以订单培养为基础,在2011年,我们开始了与企业深入合作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定制式”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在原有对接企业用人需求的同时,使人才培养继续对接岗位需求,以岗位需求为着眼点,倒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把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培训、道德修养融汇贯通人才培养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紧密贴合实际。以2015年为例,本届共有学生1746人,定制培养学生1602人,定制培养率为92.4%,定制培养合作企业有43家,注册资金1000万以上的大型企业有21家,比如说东易日盛装饰公司、汪正影业、启天锐力传媒(辽台项目)、龙邦慧智传媒(辽台项目)、宝胜国际集团、沈北新区的华强科技集团、天界装饰公司等等都是注册资金过千万的企业,我们成立了定制培养班41个,采取学校课堂项目教学与企业实地项目实训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这些企业授课学时占总学时的50%以上,所有企业全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比如传媒类企业每周至少3天在学院授课,企业授课人员由导演、编剧、剪辑、制片等专业人员组成;而装饰装修类企业每周一天在学院授课,主要讲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和工程预算决算等方面,授课人员均为企业项目经理,能够切实的为学生讲解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艺术设计类企业是企业每周来半天,学生去企业一天,双向结合进行教学。我们这样实实在在的做校企合作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口碑,企业全部意愿继续合作。
在2014年,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了“应用型本科”的概念,同年,我院也晋升为二本学院,走的就是“应用型本科”的路线,关于教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推进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我们其实已经走在前面,学院领导在国外考察回来后,带回了德国“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教学是“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之一,主要特征是:企业+学校双主体教学,岗位+课堂双环境实训,学校教师+企业专家双线考核,给学生“在校生”+“准员工”的双重身份。我院“双元制”教学目前是在学生大三学习阶段全面展开,学生通过学校和企业双线进行的“双元制”学习,大幅缩短了进入企业的磨合期。
我院校企合作定制培养共有40余家企业,其中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的企业21家,学院与华强集团、宝胜国际、龙摄影、龙邦慧智传媒、启天锐力传媒、汪正影业、虎驰广告、东易日盛装饰公司、实创装饰公司、以纯服饰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长期合作关系。这些知名企业成为学院毕业生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的有力保证。真正实现了校企双赢局面!
学校本科艺术类各专业学费为25000元/年/生,本科普通类各专业学费为23000元/年/生;专科市场营销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10000元/年/生,其余各专科专业学费为15000元/年/生。住宿费1000-2000元/年/生。
|
按各省录取原则执行。
学院位于沈阳市文化氛围浓郁的沈北大学城中心,校园建筑大气磅礴,环境优美怡人,堪称花园式大学。交通便利,地铁二号线终点。
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我校设立了多元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实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王涛英才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津贴、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培养基地科研津贴等奖助制度:
(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每生每年2万元,奖励人数按每年省财政厅、教育厅下达指标为准。
(二)研究生国家金:每生每月600元,按10个月发放,覆盖面100%。
(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学金8000元,二等奖学金4000元,覆盖面原则上不低于奖励对象的50%。
(四)王涛英才奖学金:由原石油工业部王涛部长为了培养更多出类拔萃的创新型人才,利用个人积蓄于2008年创立,硕士生2万元/人。
(五)中国石油奖学金: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文简称“中国石油”)设立的优秀生奖学金,每生6000元。
(六)研究生“三助一辅助”津贴:助教岗位津贴按15元/当量学时计算,助研岗位津贴由聘用教师确定,助管岗位津贴按每岗每月500元,辅导员岗位津贴按每岗每月600元。
(七)联合培养基地科研津贴:由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设立,对学校与该院进行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发放科研津贴,每生每月1200-1500元。
2022年我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044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5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8人,实际招生数以教育部终下达计划数为准。

沈科/全称:沈阳科技学院沈科全称:沈阳科技学院,沈科是沈阳科技学院的简称。沈阳科技学院54名校友会(民办一类)学校简介沈阳科技学院,始建于1999年,前身为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201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

何氏医学院/全称:辽宁何氏医学院何氏医学院全称:辽宁何氏医学院,何氏医学院是辽宁何氏医学院的简称。辽宁何氏医学院30名校友会(民办三类)学校简介这是一所颠覆传统教育的大学。我们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能

杏林学院/全称: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杏林学院全称: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杏林学院是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的简称。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73名软科(独立)117名校友会(民办三类)学校简介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是由辽宁

沈阳城建学院/全称: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沈阳城建学院全称: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沈阳城建学院是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简称。沈阳城市建设学院45名校友会(民办一类)学校简介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前身为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成立于2000年

绿岛/全称:沈阳城市学院绿岛全称:沈阳城市学院,绿岛是沈阳城市学院的简称。沈阳城市学院77名软科(民办)6名校友会(民办二类)学校简介沈阳城市学院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一所新型大学。面向城市未来,服务城市发展,培养

辽经职院/全称: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经职院全称: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经职院是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简称。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91名校友会(高职二类)270名高职排名学校简介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辽中医/全称:辽宁中医药大学辽中医全称:辽宁中医药大学,辽中医是辽宁中医药大学的简称。辽宁中医药大学256名校友会(综合)351名武书连35名软科(医药)学校简介辽宁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8年,时称“辽宁中医学院”,

辽医职院/全称: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医职院全称: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医职院是辽宁医药职业学院的简称。辽宁医药职业学院47名校友会(高职三类)720名高职排名学校简介辽宁医药职业学院是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是辽宁省唯

辽服职院/全称: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服职院全称: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服职院是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的简称。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292名校友会(高职三类)956名高职排名学校简介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辽传/全称:辽宁传媒学院辽传全称:辽宁传媒学院,辽传是辽宁传媒学院的简称。辽宁传媒学院49名校友会(民办三类)学校简介辽宁传媒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传媒类本科大学,全国八大传媒院校之学校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