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体育运动学校成立于1992年10月,1997年11月升格为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为莱芜市唯一一家竞技体育承训单位,2005年和2009年连续两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莱芜市体校成立于1992年10月,1997年11月升格为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是莱芜市唯一一家竞技体育承训单位。学校遵循“以德育人、文武双修、读训并重、以训为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办学宗旨,作为国家体育总局212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之一,承担着莱芜市参加省以上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和培养输送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学校以市政府批准的《运动员选材输送工作意见》为依托,建立了以莱芜市、区中小学为中心,辐射其他地市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200207平方米,建筑面积27176平方米,配有教学办公楼一座,学生公寓一座,学生餐厅一处,综合训练馆、篮球馆、射箭场等训练场馆7处。学校设有初、高中两个教学部,7个教学班。有上海体育学院教育站。现设有田径、射击、散打、柔道、摔跤、举重、射箭、篮球、自行车、跆拳道、体操、蹦床、拳击、空手道等14个运动项目。
在学生管理上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由教练员负责训练,文化课教师负责学习,学生管理人员负责生活、住宿管理。学生每月放假2天,周一至周五早晨和下午训练,上午和晚上安排文化课学习,周六、周日全天训练。在校学生仅收100元/人的保险费,其他费用一概免除,并享受7元/天的训练补助费,学生自交5元,按12元/天的标准在学校餐厅集体就餐。
学校一直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不断拓展学校的出口渠道,努力解决好学生的输送、升学、退役安置等出路问题,每年向国家队、省专业队、八一队及各大专院校输送队员20多人。对获得全国比赛前八名,省运会前三名,学习、训练成绩优异的队员,优先在市体工队招工,待服役期满,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择优安排到市直事业单位、企业参加工作,目前有13名队员在市职业技术学院、市一中、市十七中、市特殊学校等单位工作。对高三毕业,在省以上比赛获得前八名,为莱芜体育事业作出贡献的队员,由学校出资,安排学习推荐就业,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较好地解决了退役队员的就业安置问题。
学校遵循“以德育人、文武双修、读训并重、以训为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办学宗旨,承担着我市参加省以上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和培养输送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
学校招生以莱芜市政府批转的《运动员选材输送工作意见》为依托,建立了以市区中小学为中心,辐射其它学校的招生网络。学校对在校学生仅代收39元/人的保险费,其他费用一概免除。新生享受7元/天的训练补助费,学生自交5元/天,按12元/天的标准;省比赛前八名队员享受9元/天的训练补助费,学生自交3元/天,按12元/天的标准,统一在学校餐厅集体就餐。自2008年起,农村籍高中学生每年享受1500元/人的助学金。
学校一直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不断拓展学校的出口渠道,努力解决好学生的输送、升学、退役安置等出路问题:学习、训练成绩优异的队员,积极向国家队、省专业队、八一队、市体工队及各大专院校输送外,对服役期满的专业队队员,择优推荐参加工作:2003年有13名市体工队队员在市职业技术学院、市一中、市十七中、市特殊学校等单位安置工作;2011年有5名省队队员由市政府统一安置工作,有3名进入全额事业单位,2名进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对高三毕业,获得过省以上比赛前八名的学生,由学校和家长共同出资,安排学习驾驶、电气焊等技能,积极推荐就业,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较好地解决了退役队员的就业安置问题,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在学生管理上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由教练员负责训练,文化课教师负责学习,学生管理人员负责生活、住宿和管理。学生每月放假2天,周一至周五早晨和下午训练,上午和晚上安排文化课学习,周六周日全天训练
学校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配有教学、训练场馆9处。现有在职教职工75人,其中教练员28人(中、高级职称24人),文化课教师27人(中、高级职称23人)。在校学生303人,设初、高中两个教学部,7个教学班,现为山东省体校分校,另设有上海体育学院教育站。配备一支30个编制的市体工队。现开设柔道、摔跤、举重、射击、射箭、田径、自行车、橄榄球、篮球、排球、足球、散打、跆拳道、拳击蹦床等15个运动项目。
学校设有初、高中两个教学部,7个教学班。有上海体育学院教育站。现设有田径、射击、散打、柔道、摔跤、举重、射箭、篮球、自行车、跆拳道、体操、蹦床、拳击、空手道等14个运动项目。
学院地址:莱芜市文化北路89号
乘车路线:乘7路、101路、K19路、公交车到莱芜市党校下车即是
中西餐面点专业:中西式面点专业一直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之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实际操作练习,专业技能性强。该专业现已开设中式面点、西式面点、饮食文化、冷菜工艺、烹饪原料、餐饮成本核算、面塑工艺等专业课程。在校期间,学生考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参加省市级各类面点技能比赛等均取得优异成绩。通过在校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校外见习、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生就业主要面向于星级饭店的餐饮部门、西饼房、烘
会计专业:会计专业重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并与各类资格考试接轨,辅导学生考取会计相关证书,使学生达到会计员的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与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联合办学,通过对口单招圆学子大学梦想。本专业主要开设: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珠算与点钞、综合会计实训、纳税实务等课程。就业主要面向星级酒店集团、旅游公司、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高铁客运乘务):本专业以教育改革为理念,适应社会市场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城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经营与服务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主要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机与电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等课程
招生专业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我校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开创的特色专业。本专业力于培养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本专业开设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概论、旅行社业务、模拟导游等十余门课程。近年来,本专业在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的考取上稳定发展,占全市考取率的95%以上。目前,本专业的毕业生广泛活跃在蓝天国际旅行社、阳光国际旅行社、新兴国
招生专业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我校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开创的特色专业。本专业力于培养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本专业开设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概论、旅行社业务、模拟导游等十余门课程。近年来,本专业在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的考取上稳定发展,占全市考取率的95%以上。目前,本专业的毕业生广泛活跃在蓝天国际旅行社、阳光国际旅行社、新兴国
办学实力学校始建于1996年,名为“莱芜市预备役军人学校”,主要培训军警预备役学生,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输送了大批优秀士兵,为全国各中城市及沿海各地的公安部门输送了大批骨干。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2003年学校改制为“莱芜市凤城职业技术学校”,办学形式为全日制中专教育,主要从事技术人才的招生、培训和安置。先后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并全部安置就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
学校简介莱芜市飞天舞蹈学校,成立于2006年,是我市发展正规、教学设施齐全的舞蹈教育教学基地,建校二年来,我校本着培养自身良好气质,提高舞蹈修养为目的,教学手法严谨科学,使我校的教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规模迅速扩学校地址地址:莱芜市汶阳大街(二实小西邻)飞天主要大事记:2002年舞蹈《白天鹅》赴北京演出,获全国少儿芭蕾舞比赛特别荣誉奖和表演二等奖 2002年在市“长电杯”中小学生独舞比
招生专业学校设有初、高中两个教学部,7个教学班。有上海体育学院教育站。现设有田径、射击、散打、柔道、摔跤、举重、射箭、篮球、自行车、跆拳道、体操、蹦床、拳击、空手道等14个运动项目。办学实力莱芜市体校成立于1992年10月,1997年11月升格为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是莱芜市唯一一家竞技体育承训单位。学校遵循“以德育人、文武双修、读训并重、以训为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
办学宗旨学校遵循“以德育人、文武双修、读训并重、以训为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办学宗旨,承担着我市参加省以上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和培养输送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联系方式学院地址:莱芜市文化北路89号乘车路线:乘7路、101路、K19路、公交车到莱芜市党校下车即是学生来源及去向学校招生以莱芜市政府批转的《运动员选材输送工作意见》为依托,建立了以市区中小学为中心,辐射
学校简介莱芜市体育运动学校成立于1992年10月,1997年11月升格为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为莱芜市唯一一家竞技体育承训单位,2005年和2009年连续两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办学实力莱芜市体校成立于1992年10月,1997年11月升格为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是莱芜市唯一一家竞技体育承训单位。学校遵循“以德育人、文武双修、读训并重、以训为主,培养德、智、体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