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70 | 25269 | 430 |
本科提前批B段 | 国家专项计划 | - | 562 | 30764 |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 | 559 | 33069 |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84 | 4108 | 443 |
中外合作办学 | - | 565 | 7649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地理科学类(含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大气科学类(含大气科学专业) | 四年 | 27 |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 四年 | 2 |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专业) | 四年 | 2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 | 四年 | 2 | |||
经济统计学 | 四年 | 2 | |||
金融工程 | 四年 | 2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2 |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赴英国雷丁大学学习,学费按英国标准收取)(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2 |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师范类)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2 | |||
物理学(师范)(师范类) | 四年 | 2 | |||
地理信息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赴英国雷丁大学学习,学费按英国标准收取)(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2 | ||
大气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赴英国雷丁大学学习,学费按英国标准收取)(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2 | |||
应用气象学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气象技术与工程 | 四年 | 2 | |||
材料物理 | 四年 | 2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2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人工智能 | 四年 | 2 | |||
人工智能(中外合作办学)(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赴爱尔兰东南理工大学学习,学费按爱尔兰标准收取)(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2 | ||
自动化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2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师范类) | 四年 | 2 | |||
物联网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赴爱尔兰东南理工大学学习,学费按爱尔兰标准收取)(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2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赴英国雷丁大学学习,学费按英国标准收取)(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4 | ||
测绘工程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2 | |||
环境生态工程 | 四年 | 2 | |||
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金融工程 | 四年 | 2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赴英国雷丁大学学习,学费按英国标准收取)(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2 | ||
汉语言文学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英语(只招英语语种考生) | 四年 | 2 | |||
供应链管理 | 四年 | 2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遥感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在气象、测绘、国土、国防、农业、海洋、城市、资源、环境等领域从事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专题信息提取、遥感数据建模与反演、数字化测绘和遥感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生产、开发、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地图学、遥感辐射传输理论、测量学、遥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摄影测量学、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二次开发语言、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微波遥感、热红外遥感、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定量遥感、大气探测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
主要专业实践:课程实习:地图学、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原理、遥感二次开发语言、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微波遥感、热红外遥感、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定量遥感等;
综合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综合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毕业去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可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方面的生产、设计、规划和管理及有关教学、科研工作。毕业生适应性的岗位有遥感、测绘类以及信息产业、航空航天、城市规划、地震监测、石油、电力、物探等能源领域,就业层次广,就业质量高。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和运筹控制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 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或计算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 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接受数学建模、计 算方法、程序设计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受到数学和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良好教 育,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科学研究、教学、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工程计算 中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软件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 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或运筹控制中的某些实 际问题;
4.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了解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 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及创新的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几何、分析、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计算、信息科学、运筹与控制、计 算机软件与应用。
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物理学、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程序 设计与算法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值分析、数据分析、数学建模。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数学分析I-Ⅲ(304学时)、高等代数I-Ⅱ(192学时)、空间解析几何(96学时)、 常微分方程(96学时)、概率统计(96学时)、实变函数(96学时)、普通物理(144学时)、大学计 算机基础(64学时)、C语言与程序设计(96学时)、数学物理方程(96学时)、复变函数(96学 时)、数学模型(64学时)、数值分析I(64学时)、数值分析Ⅱ(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64学 时)、微分方程数值解法(64学时)、泛函分析(64学时)、信息论基础(64学时)。
示例二:大学物理(130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46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 时)、数学分析(240学时)、高等代数(1 36学时)、空间解析几何(46学时)、复变函数(46学 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0学时)、常微分方程(46学时)、实变函数(46学时)、数学物理方 程(46学时)、泛函分析(46学时)、数值逼近(60学时)、数值代数(60学时)、微分方程数值解 (60学时)。
示例三:大学物理(9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64学时)、数学分析(288学时)、高等代数 (144学时)、解析几何(48学时)、复变函数(64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4学时)、常微分方 程(56学时)、数学物理方程(48学时)、泛函分析(64学时)、数值分析(80学时)、数据结构与算 法(80学时)、数据库原理与技术(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数学建模(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术与科技活动、课程设计及实验、毕业实习及社会调查(实践)、毕 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并行)程序设计与实现。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0702 物理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 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 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 程科学知识;
3.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 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 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 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物联网技术体系、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物 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理论学时+实验或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5 +18学时)、RFID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网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物联网软件设计 (27 +18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54学时)、物联网中间件设计(27 +18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 设计(54学时)、嵌入式系统与设计(45 +18学时)、传感器微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36+36学 时)、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定位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 (45 +18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
示例二:物联网工程概论(30学时)、物联网算法基础(60 +15学时)、物联网硬件基础(60+ 15学时)、传感网与微操作系统(45 +15学时)、物联网安全与隐私(30学时)、无线单片机与协议 开发(60+15学时)、JAVA语言程序设计(30 +15学时)、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20 +10学时)、物 流管理信息系统(30+15学时)、RFID系统(30学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20 +10学时)、多 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60学时)、云计算(30学时)、物联网与智慧思维(30学时)、移动人机交互 技术(30学时)、社会计算(30学时)。
示例三: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体系结构(40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6+10 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40+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40 +12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40+10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50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0 +14学时)、RFID与智能卡 技术(40+10学时)、物联网控制技术与应用(40+14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40 +14学时)、传感 器网络及应用(40 +14学时)、网络规划与设计(40 +14学时)、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40+10学 时)、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40+14学时)、软件集成与服务计算(40+1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实验、传感网实验、物联网通信实验、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物联网工 程规划与设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 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 和教学工作,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 位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接受数学建模、计 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在数学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 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 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2.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进行数学教学的能力;
3.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当代数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4.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软件及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6.师范类毕业生还应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了解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教育学、 心理学以及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
核心知识领域:几何、分析、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学建模、数值计算。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数学分析I-Ⅲ(288学时)、高等代数I-Ⅱ(192学时)、解析几何(80学时)、初等 数论(32学时)、近世代数基础(32学时)、常微分方程(64学时)、拓扑学(48学时)、理论力学 (48学时)、大学物理(64学时)、实变函数(64学时)、复变函数论(64学时)、数理统计(64学 时)、泛函分析(64学时)、偏微分方程(64学时)、科学计算(64学时)、随机过程(64学时)。
示例二:数学分析I-Ⅲ(378学时,含习题课)、高等代数I-Ⅱ(198学时)、解析几何(72学 时)、常微分方程(72学时)、复变函数I(72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Ⅱ(144学时)、微分几 何(72学时)、抽象代数(72学时)、实变函数I(72学时)、泛函分析(双语)(72学时)、数学模型 与数学软件(72学时)、数值分析(72学时)、普通物理学I-Ⅱ(180学时,含实验)、计算机基础 (72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108学时,含实验)。
示例三:数学分析I-Ⅲ(324学时)、高等代数I-Ⅱ(198学时)解析几何(72学时)、C语 言(90学时)、普通物理(108学时)、概率与统计(90学时)、数学软件(54学时)、数学建模(72学 时)、近世代数(54学时)、常微分方程(54学时)点集拓扑(72学时)、实变函数(72学时)、中学 数学教材教法(54学时)、微分几何(54学时)、复变函数(54学时)、初等数论(36学时)、泛函分 析(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术与科技活动、课程设计及实验、毕业实习及社会调查(实践)、毕 业论文(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
自动化专业实践实习条件优越,拥有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两个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气象能源利用与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传感网与气象装备”优势学科平台,中央与地方共建“系统集成与智能控制”和“测试计量技术及气象仪器”两个科研平台;建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MITT”和“IAAT”人才认证培训项目两个培训与测试基地;与企业联合建立校企研究院6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4个,实践实习基地15个。
培养目标:针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新变化与中国产业发展战略新趋势,本专业凝练出智能控制、大数据分析技术两个新的科研团队,以及电子技术基础、智能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三个教学团队,努力培养机器人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方向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应用研究型”自动化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PLC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及仪表、电机原理与拖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气象类特色课程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学生就业方向:主要在工农业、交通、能源、IT、教育、国防等众多应用领域开展研究开发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 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 语从事外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主要英语国家的文 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法律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 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掌握英语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与海内外人士进行跨文化交 际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学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运用英语和本族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和科学 研究的能力;
3.具有熟练运用英语,与海外人士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 术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求实创新的 精神、专业学科意识和思辨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 译等。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英语语音学、英语词汇学、英语文体学、报刊选读、 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 践等。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应不低于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总量的40%,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学 时应占专业教育学时总量的35 010左右。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学习 和实践活动中。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积 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和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五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坚实而熟练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丰富广泛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一定的英汉互译、国际商务英语、科技英语和旅游英语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主要培养能在企业、经贸、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英语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需要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各种语言技能基本功训练,系统学习英语语言、英汉互译、商务英语、旅游等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口笔译知识和技能,掌握英汉互译、国际商务英语、科技英语和旅游英语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主干学科:英汉汉英翻译、英美文学文化、英语语言学、国际商务英语、科技英语。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视听、口语、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阅读、国际英语听说与谈判、科技英语英译汉、科技英语汉译英、英汉互译、口译、科技文献检索、学术交流英语、气象科技英语翻译、气象科技英语阅读、科技英语写作、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英语、酒店英语。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英语基本技能应用、英语专业知识应用、教学实践、生产实习。
主要专业实践:英语基本技能应用、英语专业知识应用、教学实践、生产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本专业毕业学生可以报考国内各大院校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理论型硕士研究生,也可报考国内各大高校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MTI),可以申请港澳台及国外大学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等相关学位。
学生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及各事业单位、涉外性企业或社会组织、商贸旅游的相关部门从事外事、文秘、外贸工作,也可到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及外语培训机构担任英语教师或教学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天气预报、城市气象预报、农业气象服务、气象产品开发应用、气候资源利用、气象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应用气象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具备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干学科:农业气象学、城市气象学、微气象学、应用气象学方法、气候资源学、气象灾害与评估、气象服务学、智慧气象。
主要课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气象服务学、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遥感原理及应用、农业气象情报预报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天气预报综合实习、应用气象综合实习、微气象实习、大气探测实习。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应用气象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政府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与气象、农业、环境、海洋、国防、民航等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省市 | 科类 | 录取数 | 高分 | 低分 |
内蒙古 | 文科 | 6 | 411 | 319 |
理科 | 3 | 304 | 293 | |
北京 | 综合改革 | 1 | 145 | 145 |
天津 | 综合改革 | 25 | 280 | 248 |
辽宁 | 文史 | 6 | 474 | 458 |
理工 | 4 | 379 | 360 | |
安徽 | 文史 | 6 | 500 | 485 |
理工 | 4 | 351 | 314 | |
广西 | 文史 | 9 | 397 | 306 |
理工 | 6 | 297 | 269 | |
山东 | 综合改革 | 20 | 466 | 428 |
广东 | 历史 | 10 | 390 | 293 |
物理 | 3 | 346 | 203 | |
四川 | 文史 | 25 | 427 | 381 |
理工 | 19 | 389 | 258 | |
重庆 | 历史 | 12 | 452 | 406 |
物理 | 8 | 488 | 279 | |
陕西 | 文史 | 12 | 387 | 339 |
理工 | 8 | 323 | 304 | |
河南 | 文科 | 6 | 435 | 422 |
理科 | 4 | 388 | 371 | |
湖南 | 历史 | 3 | 453 | 439 |
物理 | 2 | 416 | 394 | |
贵州 | 文史 | 24 | 467 | 435 |
理工 | 16 | 364 | 327 | |
江西 | 文史 | 9 | 392 | 326 |
理工 | 6 | 349 | 283 | |
云南 | 文史 | 12 | 492 | 452 |
理工 | 8 | 437 | 383 | |
湖北 | 文史 | 8 | 461 | 405 |
理工 | 0 | 0 | 0 | |
甘肃 | 文史 | 12 | 421 | 400 |
理工 | 7 | 317 | 242 | |
宁夏 | 文史 | 12 | 435 | 331 |
理工 | 8 | 290 | 245 | |
山西 | 文史 | 7 | 446 | 397 |
理工 | 5 | 395 | 341 | |
黑龙江 | 文史 | 9 | 364 | 357 |
理工 | 6 | 308 | 294 | |
青海 | 文史 | 12 | 362 | 175 |
理工 | 9 | 310 | 281 | |
吉林 | 文史 | 15 | 401 | 341 |
理工 | 10 | 338 | 279 |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省招生专业: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环境生态工程、应急管理、国际经济与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金融工程、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师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水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工程、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自动化、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大气科学类、机器人工程、工商管理类、供应链管理(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行政管理、遥感科学与技术(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物理学、日语、信息与计算科学(其他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材料物理、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信息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赴英国雷丁大学学习,)、应用气象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地理科学类(包含专业: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翻译、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大气科学(定向气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供应链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生态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行政管理、汉语国际教育、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数据科学与大数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赴英国雷丁大学学习,学费按英国标准收取)(校本部)、翻译(校本部)、应用气象学(校本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校本部)、汉语国际教育(校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大气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大气科学类等2个专业。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2022)类型批次招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供应链管理、机器人工程、英语(只招英语语种考生)、人工智能(中外合作办学)(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赴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