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地理科学类(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 |
大气科学类 | 四年 | 13 | |||
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 | 四年 | 2 |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技术通信工程) | 四年 | 2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 四年 | 2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四年 | 2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2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2 | |||
应用化学 | 四年 | 2 | |||
应用气象学 | 四年 | 2 |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四年 | 2 | |||
应急管理 | 四年 | 2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9 | 8013 |
应用气象学 | 539 | 9479 | |||
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 | 539 | 9479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37 | 9792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37 | 9792 | |||
气象技术与工程 | 536 | 9963 | |||
地理科学类(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535 | 10123 | |||
应用化学 | 534 | 10277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 534 | 10277 | |||
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 | 533 | 10425 |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31 | 10716 |
专业实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招生始于1999年,2006年入选江苏省特色专业,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成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自办学以来,本专业通过实施全球招聘等非常规战略举措,汇聚海内外一流的教学师资,倾力打造以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和江苏特聘教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国际化率达60%以上,博士化率达80%;同时本专业依托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流学科平台,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成效卓著。
培养目标:本专业聚焦社会对环保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系统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领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如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能在政府机关环境保护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环保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化学及实验、环境化学及实验、环境生物学及实验、环境工程学及实验、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地学基础、环境监测及实验、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仪器分析及实验、环境信息系统及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及实验、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数据分析与实验设计、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大气环境及相关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保护公司从事环境政策制订研究、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亦可在环境科学相关领域继续深造。
本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大气科学基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业务工作的初步训练,能够在大气科学等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业务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资料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概率统计、计算方法、大学物理、数理方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流体力学、现代气候学、热力学、天气学原理和方法、气象统计方法、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动力气象学、中国天气、数值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大气环流、热带天气动力学、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雷达资料处理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及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大气探测实习、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服务、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践:大气探测实习、气象程序设计及绘图、气象统计方法、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数值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天气学诊断分析、气象雷达资料处理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及应用、数值模式与模拟。
学生深造方向:学生可在大气科学、应用气象、海洋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主要就业行业和部门:气象、民航、海洋、水电、环保、农业、国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能在科技、教育、气象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较宽的知识面,具备在数学科学或气象、信息、管理、经济等交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础与能力。
培养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方向突出专业基础课的“厚实”,并适度延伸教学内容,加大数学专业课教学力度,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数学与应用气象”方向突出专业课的“气象特色”,依托学校大气强势学科,增设大气科学基础理论、方法的相关课程,以很好地渗透气象行业的新知识、新方法,实现本专业与气象交叉方向特色型培养。
主干学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偏微分方程、实变函数、近世代数、泛函分析、拓扑学、微分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等数论、组合数学、运筹学、数值分析、Java程序设计、数学建模、数学实验、动力气象学、大气科学中的数学方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结合课程的数学解题练习等常规环节及数学建模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数学建模竞赛、数值计算实验、概率统计实验、物理学实验、数学应用软件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数学类、金融管理类、气象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学生就业方向:学生可在科研机构、教育、气象、信息、管理、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管理工作,或在IT等、金融等行业从事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 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 作,也能在科研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及其相互作用)系统 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模拟等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 技能,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的基本素养;
3.能应用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了解相 关领域的基本进展和社会需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基本的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
4.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地理教学法,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能运用可视化等现代教学手 段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5.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能胜任野外考察,具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善 于团队合作。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达到规定的等级。
主干学科:地理学、教育学。
核心知识领域:天文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3S(遥感、地理信息 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科学与技术、地理教学论。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天文学基础(36学时)、地质学与地貌学(54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54学时)、 土壤地理学(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水文地理学(54学时)、综合自然地理学(54学 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政治地理学(54学时)、文化地理学(54学时)、城市地理学(54学 时)、人口地理学(54学时)、世界地理(54学时)、中国地理(54学时)、地图学(54学时)、遥 感概论(54学时)、地理信息系统(54学时)、教育学(36学时)、心理学(36学时)、地理教学论 (36学时)。
示例二:地球概论(72学时)、地质学基础(72学时)、气象与气候学(72学时)、地貌学(54 学时)、水文与水资源学(54学时)、土壤地理学(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 (54学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中国地理(108学时)、世界地理(108学时)、地图学(54学 时)、遥感概论(36学时)、地理信息系统(36学时)、地理学科教学论(54学时)。
示例三:地质与地貌学(72学时)、地理科学导论(36学时)、地图学(54学时)、地理信息系 统(54学时)、自然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54学时)、天文学基础(54学时)、气候与水文 学(72学时)、土壤与植被系统(54学时)、遥感导论(54学时)、计量地理(54学时)、经济地理学 (54学时)、区域分析与规划(54学时)、地理学思想史(36学时)、中国地理(72学时)、世界地理 (72学时)、地理教学论(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水文学实习、土壤植物野外实 习、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地理教学实习、毕业论文与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区域综合地理野外实习、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综合实习、 专题地图编制、可视化教学设计。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录取分数线为539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应用气象学录取分数线为539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应用气象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应用气象学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应用气象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信息与计算科学录取分数线为537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信息与计算科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信息与计算科学招生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分数线为537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数学与应用数学招生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地理科学类(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录取分数线为535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地理科学类(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录取分数线为534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应用化学录取分数线为534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应用化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应用化学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应用化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录取分数线为533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海洋科学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农业资源与环境录取分数线为531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农业资源与环境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农业资源与环境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黑龙江农业资源与环境招生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黑龙江省录取批次:2021年为本科一批A段,2020年为本科一批A段,2019年为本科一批A段,2018年为本科一批A段,2017年为本科一批A段、本科一批B段。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黑龙江招生专业有电子信息类(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