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学制 | 层次 |
|---|---|---|
| 经济统计学 | 四年 | 本科 |
| 金融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保险学 | 四年 | 本科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本科 |
| 法学 | 四年 | 本科 |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本科 |
| 汉语国际教育 | 四年 | 本科 |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 英语 | 四年 | 本科 |
| 日语 | 四年 | 本科 |
| 翻译 | 四年 | 本科 |
| 英语(师范) | 四年 | 本科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本科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本科 |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本科 |
| 物理学 | 四年 | 本科 |
| 应用物理学 | 四年 | 本科 |
| 物理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 应用化学 | 四年 | 本科 |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四年 | 本科 |
| 地理信息科学 | 四年 | 本科 |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四年 | 本科 |
| 地理科学 | 四年 | 本科 |
| 大气科学 | 四年 | 本科 |
| 应用气象学 | 四年 | 本科 |
| 大气科学(大气物) | 四年 | 本科 |
| 大气科学(大气探测)(大气物理)(水文气象) | 四年 | 本科 |
| 大气科学(大气环境) | 四年 | 本科 |
| 应用气象学(公共气象服务) | 四年 | 本科 |
| 气象技术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海洋科学 | 四年 | 本科 |
| 海洋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海洋资源与环境 | 四年 | 本科 |
|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生态学 | 四年 | 本科 |
| 应用统计学 | 四年 | 本科 |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本科 |
| 测控技术与仪器(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本科 |
| 材料物理 | 四年 | 本科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信息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人工智能 | 四年 | 本科 |
| 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网络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物联网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软件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 四年 | 本科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本科 |
| 网络工程(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本科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本科 |
| 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本科 |
| 信息安全 | 四年 | 本科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本科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水利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测绘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环境科学 | 四年 | 本科 |
| 环境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环境生态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安全工程 | 四年 | 本科 |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四年 | 本科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本科 |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四年 | 本科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本科 |
| 应急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市场营销 | 四年 | 本科 |
| 会计学 | 四年 | 本科 |
| 财务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人力资源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行政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物流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供应链管理 | 四年 | 本科 |
| 动画 | 四年 | 本科 |
| 数字媒体艺术 | 四年 | 本科 |
| 艺术与科技 | 四年 | 本科 |
| 排位 | 名称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1 | 大气科学(基地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81 | 16537 |
| 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79 | 17614 |
| 3 | 通信工程(实验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8 | 579 | 17614 |
| 4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6 | 25631 |
| 5 | 电子信息类(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6 | 25631 |
| 6 | 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2 | 565 | 26308 |
| 7 | 应用气象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7 | 564 | 27048 |
| 8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4 | 27048 |
| 9 | 物理学(师范)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4 | 27048 |
| 10 | 海洋科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5 | 564 | 27048 |
| 排位 | 名称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1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70 | 7574 |
| 2 | 英语(师范)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9 | 7856 |
| 3 | 汉语言文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8 | 8179 |
| 4 | 法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8 | 8179 |
| 5 | 英语(英语考生)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8 | 8179 |
| 6 | 汉语国际教育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8 | 566 | 8811 |
| 7 | 翻译(英语考生)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5 | 9160 |
| 8 | 物流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0 | 564 | 9494 |
| 9 | 日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9 | 564 | 9494 |
| 10 | 行政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3 | 9851 |
本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大气科学基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业务工作的初步训练,能够在大气科学等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业务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资料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概率统计、计算方法、大学物理、数理方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流体力学、现代气候学、热力学、天气学原理和方法、气象统计方法、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动力气象学、中国天气、数值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大气环流、热带天气动力学、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雷达资料处理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及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大气探测实习、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服务、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践:大气探测实习、气象程序设计及绘图、气象统计方法、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数值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天气学诊断分析、气象雷达资料处理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及应用、数值模式与模拟。
学生深造方向:学生可在大气科学、应用气象、海洋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主要就业行业和部门:气象、民航、海洋、水电、环保、农业、国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遥感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在气象、测绘、国土、国防、农业、海洋、城市、资源、环境等领域从事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专题信息提取、遥感数据建模与反演、数字化测绘和遥感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生产、开发、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地图学、遥感辐射传输理论、测量学、遥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摄影测量学、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二次开发语言、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微波遥感、热红外遥感、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定量遥感、大气探测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
主要专业实践:课程实习:地图学、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原理、遥感二次开发语言、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微波遥感、热红外遥感、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定量遥感等;
综合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综合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毕业去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可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方面的生产、设计、规划和管理及有关教学、科研工作。毕业生适应性的岗位有遥感、测绘类以及信息产业、航空航天、城市规划、地震监测、石油、电力、物探等能源领域,就业层次广,就业质量高。
本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
自动化专业实践实习条件优越,拥有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两个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气象能源利用与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传感网与气象装备”优势学科平台,中央与地方共建“系统集成与智能控制”和“测试计量技术及气象仪器”两个科研平台;建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MITT”和“IAAT”人才认证培训项目两个培训与测试基地;与企业联合建立校企研究院6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4个,实践实习基地15个。
培养目标:针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新变化与中国产业发展战略新趋势,本专业凝练出智能控制、大数据分析技术两个新的科研团队,以及电子技术基础、智能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三个教学团队,努力培养机器人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方向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应用研究型”自动化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PLC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及仪表、电机原理与拖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气象类特色课程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学生就业方向:主要在工农业、交通、能源、IT、教育、国防等众多应用领域开展研究开发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光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能在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光纤通信、光伏技术、显示技术、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物理光学、光电检测技术、信号与系统、光纤技术及应用、LED光源与照明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与器件、光纤通信原理、光电图像处理、光学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固体物理、半导体光电子学、光谱学与光谱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光电子技术实验、基础光电实验、光电信息技术实验等。
毕业去向:光电信息产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该专业学生可以在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继续深造,或在通信、航空、石油、建筑、交通等领域从事光电信息技术、安全监测、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环境监测及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显示技术方面的技术研究、过程控制管理、产品开发与技术支持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天气预报、城市气象预报、农业气象服务、气象产品开发应用、气候资源利用、气象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应用气象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具备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干学科:农业气象学、城市气象学、微气象学、应用气象学方法、气候资源学、气象灾害与评估、气象服务学、智慧气象。
主要课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气象服务学、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遥感原理及应用、农业气象情报预报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天气预报综合实习、应用气象综合实习、微气象实习、大气探测实习。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应用气象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政府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与气象、农业、环境、海洋、国防、民航等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及其熟练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快速适应社会能力,掌握一定的气象基础知识,培养各类电子工程设计、生产的高等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能从事电子设备、气象电子仪器与装备、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应用开发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与电子工程、信号检测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程实现方法;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具备独立分析、仿真、设计电子设备与系统和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电磁兼容。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综合电子系统设计训练。
主要专业实践:电子线路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实验、综合电子系统设计与制作、创新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可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等学科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
主要就业方向:可以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外资、私营企业的电子信息、电子设备、电子系统、电子技术与电子工程的研究、设计、开发、教学、安装、生产和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我校信息处理、工程计算与数值模拟等优势,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计算技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学术型、技能型兼具国际化特色人才。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气象和经济部门以及互联网技术(IT)、数据技术(DT)产业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或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培养方向:紧紧围绕江苏科技与众多产业、中国气象事业对有坚实数学基础的信息与计算类人才的需求,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大需要,结合我校大气科学、信息学科优势和国际资源,着力培养“学术型、技能型、国际化”多元化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数学、信息科学(交叉)、计算机科学(交叉)。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科学基础:信息论基础、编码学理论、近代密码学;计算机科学基础:数据库系统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网站开发技术;专业方向1(信息与大数据):计算智能与模式识别、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实用回归分析、数字图像处理等;专业方向1(大规模科学计算):大型稀疏矩阵数值方法、数值计算方法、运筹学与最优化、微分方程数值解等。
主要专业实践:软件生产实习,软件开发实践、企业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数学类、信息计算类、通信类、金融管理类、气象类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学生就业方向:学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互联网技术企业、数据技术企业、金融保险、气象等行业从事科研、教学、应用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现代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业务知识和实际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通信部门从事计算机和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的专门IT人才。
培养要求:1.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全面掌握通信系统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2.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系统分析和较强的应用系统软件设计开发能力,熟练使用主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线性代数、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实践等。
专业主要实验:电子线路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实验、单片机综合实验、通信原理综合实验。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可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学科等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
主要就业方向:可以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外资、私营企业的通信部门从事电子通信、通信设备、系统网络的研究、设计、开发、教学、安装、生产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公共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均需要在管理效能上持续优化和变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便是具体的理念落实、实务操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传统的行政人事管理发展为具有战略导向、流程规范、专业特色凸显的重要组织管理功能,主要负责岗位设计、员工招聘与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等事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业也已成为新兴行业,如专业咨询公司、猎头公司等,在互联网经济中蓬勃发展。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相关课程如: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统计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人才测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管理心理学等。
本专业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设置相关课程如:企业经营模拟、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社会调查、创业创新训练,以及各专业核心课程的实务训练课程。同时,有稳定的15家校企联盟合作平台,实践课程由教师和企业精英共同授课,校内建有省内高校领先的行为心理分析与人才测评实验室,为学生实践课程提供保障。
本专业历来重视学生的学业深造,开设了管理学研究方法、运筹学等考研专业课程。在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引领下,从二年级即开始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深造管理学、心理学、法学、教育学、行政管理等相关专业奠定基础,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
为此,本专业毕业生可就职于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类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类、咨询类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或通过学校提供的丰富的海外联合办学渠道出国深造。

南审金审有什么专业?南审金审开设审计学、行政管理、税收学、物流管理、学前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环境设计(室内设计)、财务管理、网络工程(网络审计方向,嵌入式培养)、保险学、网络工程(网络架构方向,嵌入式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设

18、进入南信院就读后,今后升学有什么渠道?答:我院建立了完善的“专转本”体系,“专转本”是大三时参加江苏省统一组织的考试升入本科院校,从2014年起,有20多所本二批次院校投放计划,2016年我院有1190名学生报考,录取787名,其中有498名被本二批次院校录取,录取率在同类院校名列前茅。今年我院提前招生投放80个计划在软件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

19、进入南信院就读后,今后升学有什么渠道?答:我院建立了完善的“专转本”体系,“专转本”是大三时参加江苏省统一组织的考试升入本科院校,2017年我院有1334名学生报考,录取905名,其中有424名被公办本科院校录取,录取率在同类院校名列前茅。

南信大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水利科学与工程、地理科学、财务管理、环境工程、通信工程、翻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测控技术与仪器(嵌入式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保险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法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信大-江苏省农科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专业有:机械、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等专业。机械不区分研究方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日制统考南信大-江苏省农科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10(不含推免)1.不招收同等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信大-国科大南京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专业有:地理学、生态学、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资源与环境、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等专业。地理学不区分研究方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日制统考南信大-国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信大无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专业有:金融、翻译、电子信息、机械、资源与环境、会计等专业。金融不区分研究方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日制统考南信大无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10(不含推免)1.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2.拟招生人

南信大推荐好专业有应用气象学、地理信息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大气科学、会计学、动画、日语等学长学姐满意专业。南信大推荐好专业有电气类、大气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气象

南信大开设信息安全、信息与计算科学、汉语言文学(师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物流管理、地理信息科学、大气科学、金融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嵌入式培养)、应用化学、通信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计算机科

南信大有什么专业?南信大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大气科学(大气探测)(大气物理)(水文气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大气科学(大气物)、水利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嵌入式培养)、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会计学、机器人工程、数字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