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科大/ 全称:
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111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获“山东省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被社会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开始了正式举办高等教育的历程。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由化学工业部划转到山东省;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2002年8月崂山校区投入使用,2009年高密校区投入使用,2016年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2019年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投入使用,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谱写新篇章。
当前,学校形成了青岛、高密、济南“三地五校区”的办学格局,校舍面积9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34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4个,固定资产总值37亿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优青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6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海外特聘专家和青年专家43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4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杰青1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8人。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现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有7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9个学科进入前7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为B+,为省属工科高校唯一。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获得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9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5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9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省级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专业(群),1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14门省一流本科课程,16名省级教学名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杜邦科技创新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绩显著,现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部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层面创新平台数达到10个,数量位居山东省属高校前列。拥有3个省级协同创新(示范)中心,45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始终坚持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7家,分别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学校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专利转让数进入中国高校百强,为“天问一号”自主导航提供关键核心技术,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因“政产学研融合”而闻名的“青科大模式”广受社会赞誉,并被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以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深度报道。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完善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同2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国(境)外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获得1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基本形成了涵盖理、工、艺等学科专业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格局。其中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加快推进中德工业大学和中德青年科学院建设,实现中德合作办学一体化发展。牵头共建泰中国际橡胶学院,是山东首个在境外设立的办学机构,迈出了学校境外办学第一步。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绘就了“三步走”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有精神、有文化、有责任、有活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当前,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围绕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和学校“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取得突破、五年塑成优势”的战略部署,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主动对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发扬“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贯彻“五有理念”,干字当头、实干为先,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建成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认可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在教育部规定的项目范围内出台的有关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的政策和规定,但分值最高不得超过20分。
录取批次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公布为准。
艺术类录取规则:
1、山东省美术类专业录取原则:在投档的考生中,分专业按照省统考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2、山东省音乐类专业录取原则:在投档的考生中,分专业按照校考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3、使用省统考成绩的外省艺术专业录取原则:在投档的考生中,按照省统考专业成绩(换算成百分制)70%和文化成绩(换算成百分制)30%的比例结合后的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4、使用校考成绩的外省艺术专业录取原则:在投档的考生中,按照校考专业成绩70%和文化成绩(换算成百分制)30%的比例结合后的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奖学金、助学金具体设立情况如下:
1、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二年级以上,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在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奖励额度为8000元/人·年。
2、省政府奖学金
省政府奖学金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二年级以上,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在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奖励额度为6000元/人·年。
3、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用于奖励二年级以上,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奖励额度为5000元/人·年,奖励比例占在校本专科学生总数的3%。
4、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分为三档,1档1000元,2档2000元,3档3000元,资助比例占在校本专科学生总数的14%。
5、学校综合奖学金
综合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奖励等级、金额、比例分别为:特等奖,2000元/人·年,3‰;一等奖,1200元/人·年,3%;二等奖,700元/人·年,7%;三等奖,400元/人·年,15%。
6、学校单项素质奖学金
单项素质奖学金用于奖励再思想道德、学习、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素质优异的学生。奖项、额度和比例为:思想品德奖,200元/人·年,5%;学习进步奖,200元/人·年,2%;科技创新奖,1000-2000元/项·年;文体优秀奖,200元/人·年,5%;社会实践奖,200元/人·年,8%。
7、校内助学金
学校设立学生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标准为800元/人·年,资助比例占在校本专科学生总数的5%。
8.其它奖、助学金
近年来,许多社会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在我校设立了奖、助学金,主要有“朝阳助学”银光助学基金优秀特困生奖学金、海利尔奖学金、和氏璧奖学金、韩泰奖学金、江西泰丰奖学金、松井利夫奖学金、高校软控奖学金、高铁奖学金、天一化学奖学金、迈图有机硅教育发展奖学金、YOKOHAMA(优科豪马)奖学金、建方方学生奖励基金、诚功社会实践奖学金等奖学金和金宇助学金、锐生助学金、彤城助学金、高铁助学金、莎蔓莉莎助学金、万通助学金、海立美达助学金、建华助学金、戴国玲助学金、思源基金等助学金。
毕业生就业情况
青岛科技大学坚持“面向行业、面向区域、面向世界”的特色办学理念,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就业工作模式,全力以赴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多年来,我校毕业生以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自强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青睐。近七年,我校毕业生签约率位列山东省属高校前茅。
学校对内加强就业指导,深化就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对外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创新思维,开拓“国际化就业”、“学士后流动站”等就业渠道,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学校2007年、2012年两次被山东省人社厅、教育厅授予“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山东省人社厅评为“山东省高校创业教育示范院校”。 2012年被山东省人社厅授予“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年度 |
毕业生数 |
就业率(%) |
签约率(%) |
省属普通高校 签约率排名 |
2006 |
4718 |
94.53 |
74.14 |
1 |
2007 |
5588 |
91.02 |
73.80 |
1 |
2008 |
5659 |
94.84 |
77.31 |
1 |
2009 |
6294 |
91.75 |
75.14 |
1 |
2010 |
6001 |
94.27 |
83.22 |
1 |
2011 |
6414 |
92.44 |
83.91 |
1 |
2012 |
7079 |
94.36 |
90.86 |
1 |
根据近年来对313家用人单位及523名毕业生的调查回访,97%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表现出色,敢于担当、责任心强,工作要求与所学专业结合较好,愿意继续接收我校毕业生。96.3%的毕业生对我校的校风和教风表示满意,认为我校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务实精神,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较高,并对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充分认可。社会媒体广泛关注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光明日报》、《科学时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媒体都给予了报道。
学校认可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在教育部规定的项目范围内出台的有关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的政策和规定,但分值最高不得超过20分。
部门: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部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大街13号 邮编:812100
办公电话:0971-7664255 颜老师
传真:0971-7664255
招生网:http://xsc.***/24152/
E-mail:@***
附: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网络报名操作指南
附: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网络报名操作指南
1.打开网址:http://qhxmzy.***/。
2.进入到报名页面,没有注册账号的学生,点击如下图所示“注册账号”按钮,进入到账号注册页面,已注册账号学生,通过账号密码登录系统,进行报名信息填报(账号为身份证号,密码为注册时设置的密码)。
3.以考生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进行注册(必须与身份证内容保持一致),如下截图所示为学生登录页面截图,按系统提示进行报名信息填报。
4.注册报名时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1)“高考考生号”为2022年普通高考考生号;
(2)“毕业类别”与考生所毕业学校的学历层次类型相符合,高中毕业生学校选“高中”、职业技术学校选“中专”或“职业高中”,其他学历另选。
(3)考点:
玉树州各中学和玉树州八一职校学生选择考点“玉树”;
果洛州各中学和果洛州职校学生选择考点“果洛”;
黄南州、海南州、海北州、海东市、西宁市各中学和职校学生选择考点“湟源”。
(4)报考专业:
高中毕业生或愿意报考三年制专业的中职生考生可以多选择三个三年制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调剂录取。
玉树州职校、海南州职校、海北州职校、果洛州职校四所学校中高职对接专业的“3+2”班级学生,如果愿意继续学习中职时期专业,请选择与中职期间所学专业相同的“对口高职”二年制专业,如果不愿意继续学习中职时期专业,请选择多个三年制专业。其他非中高职对接的中职学校毕业生不能报考“对口高职”二年制专业。
(5)联系人电话:必须保证所留号码随时能拨通,并保留号码至2022年9月底。
(6)本人照片:必须是考生标准头像照片文件(不能是全身或半身照片),文件格式必须为jpg、png、gif等图片,文件小于100K。
(7)高考报名表照片:考生的2022年高考报名表扫描文件,文件格式必须为jpg、png、gif等图片。
5.报名成功并审核通过的考生可看到通过审核的字样,否则报名失败。
6.考生可在本网站查看个人网报审核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我院招办联系。
1.报名时间:2022年3月1日—3月15日。
2.报名方式:采用网络报名系统,完成网上采集考生信息和审核、线上缴纳报名费、自动完场安排和考生远程打印准考证等报名工作。
3.报名网址:http://qhxmzy.***/
青岛求实学院/全称: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求实学院全称: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求实学院是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的简称。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103名校友会(高职二类)学校简介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2年,是经山东省
恒星学院/全称: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恒星学院全称: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恒星学院是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的简称。青岛恒星科技学院57名校友会(民办一类)学校简介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前身为创建于2001年的青岛恒星科技专修学院;2003年经山
青岛港湾职院/全称: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港湾职院全称: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港湾职院是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简称。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101名校友会(高职一类)227名高职排名学校简介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青
山东外贸职院/全称: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外贸职院全称: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外贸职院是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的简称。山东外贸职业学院67名校友会(高职三类)179名高职排名学校简介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隶属于山东省商务厅,是山东省最
山科大/全称:山东科技大学山科大全称:山东科技大学,山科大是山东科技大学的简称。山东科技大学123名软科(综合)116名校友会(综合)101名武书连405名US排名学校简介学校建校于1951年,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
青理工/全称:青岛理工大学青理工全称:青岛理工大学,青理工是青岛理工大学的简称。青岛理工大学217名软科(综合)183名校友会(综合)276名武书连1270名US排名学校简介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
青农/全称:青岛农业大学青农全称:青岛农业大学,青农是青岛农业大学的简称。青岛农业大学213名软科(综合)194名校友会(综合)199名武书连1601名US排名学校简介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建有城阳、平度
青电/全称:青岛电影学院青电全称:青岛电影学院,青电是青岛电影学院的简称。青岛电影学院11名校友会(民办三类)学校简介青岛电影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经教育部批复于2011年开始招生的北京电影学院唯一
青职/全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职全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职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简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68名校友会(高职二类)58名高职排名学校简介办学定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市共管、以市管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主
青科大/全称:青岛科技大学青科大全称:青岛科技大学,青科大是青岛科技大学的简称。青岛科技大学160名软科(综合)140名校友会(综合)153名武书连1254名US排名学校简介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