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学科分类 | 专业名称 | 所在院系 | 序号 | 学科分类 | 专业名称 | 所在院系 |
1 | 文学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与传播学院 | 34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 | 财经管理学院 |
2 | 学 | 35 | 审计学 | ||||
3 | 汉语国际教育 | 36 | *会计 | ||||
4 | 网络与新媒体 | 37 | 物业管理 | 康养产业学院 | |||
5 | *语文教育 | 38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
6 | 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39 | *老年服务与管理 | |||
7 | 商务英语 | 40 | *护理 | ||||
8 | 翻译 | 41 | 教育学 | 体育教育 | 体育学院 | ||
9 | 理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学院 | 42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
10 | 应用统计学 | 43 | 小学教育 | 教师教育学院 | |||
11 | 物理学 | 智能制造学院 | 44 | 学前教育 | |||
12 | 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45 | 特殊教育 | |||
13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6 | 应用心理学 | |||
14 | 应用化学 | 47 | *小学教育 | ||||
15 | 制药工程 | 48 | *学前教育 | ||||
16 | 水质科学与技术 | 49 | 艺术学 | 编导 | 文学与传播学院 | ||
17 | 物联网工程 | 智能制造学院 | 50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
18 | 机械电子工程 | 51 | 音乐学 | 音乐与演艺学院 | |||
1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52 | 舞蹈学 | ||||
20 | 机械工程 | 53 | *舞蹈表演 | ||||
2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4 | 美术学 | 美术学院 | |||
22 | 数字媒体技术 | 55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
23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56 | 环境设计 | ||||
24 | 土木工程 | 建筑工程学院 | 57 | 视觉传达设计 | |||
25 | 工程管理 | 58 | 书法学 | ||||
26 | 工程造价 | 59 | 产品设计 | ||||
27 | 城乡规划 | 生态旅游学院 | 60 | *美术教育 | |||
28 | 管理学 | 文化产业管理 | 文学与传播学院 | 61 | *美术 | ||
29 | 酒店管理 | 生态旅游学院 | 62 | 历史学 | 历史学 | 政法学院 | |
30 | *旅游管理 | 63 | 法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
31 | 行政管理 | 政法学院 | 64 | 知识产权 | |||
32 | 财务管理 | 财经管理学院 | 65 | *法律事务 | |||
33 | 人力资源管理 | 66 | 经济学 | 金融数学 | 数学学院 | ||
注:带*的为专科专业 |
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国家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有300多名师生到海外高校学习交流。与国内100多家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共建合作关系。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大学毕业生,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始终居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1.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均需专业成绩合格,文化成绩达到相关省(市、自治区)划定的对应专业类别的录取控制线。专业成绩是指相关省(市、自治区)举行的艺术、体育类统考(由省级招生考试主管部门组织)或联考(由部分高校联合组织)成绩,文化成绩是指高考文化课投档成绩。
2.美术学类、设计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体育学类、播音与主持艺术、书法学等专业(类),在投档考生中以“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成绩相同时按第1款方式排序录取。
3.编导专业,在投档考生中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成绩相同时按第1款方式排序录取。
4.所有艺术体育专业文理兼收,具体招收科类和计划数以生源地官方公布的为准。
5.当考生所填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艺术与体育类专业调配原则与普通类专业调配原则相同。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市、自治区),学校按照生源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选考科目和录取办法执行。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按教育部相关规定进行身体健康状况与录取资格复查,经复查确认为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省属公费师范生入学前,学校将按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规定进行师范专业面试。面试不合格者,学校有权将其调整到同批次普通类非师范专业。
2020年学校有12个专业继续按5个大类招生录取(详见附件),学生入学后统一学习所录取专业类的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在一年内根据学习成绩、综合表现、专业教学容量、人才需求和学生兴趣及志愿情况等因素进行专业分流。
学校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秉承“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的校训,弘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办学精神,吸取古今优秀教育理念和中外教育改革新成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川东,服务四川,面向全国,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和“1234”总体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1.按照“专业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根据考生专业志愿顺序,按照投档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录取专业。投档成绩相同时,文史类依次按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成绩确定先后顺序,理工类依次按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成绩确定先后顺序。
2.当考生所填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将根据考生是否服从专业调配,由学校调配至尚未满额的其它专业,但调配志愿的优先级别低于非调配志愿;若考生不服从专业调配,学校有权对考生作退档处理。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及有关省(市、自治区)招生考试机构的规定,遵循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公平竞争、公正选才的原则录取新生。学校招生录取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录取机制,按照当年招生录取政策处理与之相关的遗留问题。
学校对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自治区)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控制在105%以内,实行顺序志愿的省(市、自治区)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不超过120%。
学校严格执行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加分投档”政策,并以投档成绩作为预录的主要依据。投档时,学校认可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政策性加分和降分投档政策。
学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和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限定的外语语种为英语。其它专业不限外语语种,但新生进校后非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原则上均以《大学英语》为公共必修课。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卫健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学校对报考我校的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
(一)普通类专业录取原则
1.按照“专业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根据考生专业志愿顺序,按照投档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录取专业。投档成绩相同时,文史类依次按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成绩确定先后顺序,理工类依次按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成绩确定先后顺序。
2.当考生所填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将根据考生是否服从专业调配,由学校调配至尚未满额的其它专业,但调配志愿的优先级别低于非调配志愿;若考生不服从专业调配,学校有权对考生作退档处理。
(二)艺术与体育类各专业类别的专业考试成绩与录取原则:
1.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均需专业成绩合格,文化成绩达到相关省(市、自治区)划定的对应专业类别的录取控制线。专业成绩是指相关省(市、自治区)举行的艺术、体育类统考(由省级招生考试主管部门组织)或联考(由部分高校联合组织)成绩,文化成绩是指高考文化课投档成绩。
2.美术学类、设计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体育学类、播音与主持艺术、书法学等专业(类),在投档考生中以“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成绩相同时按第1款方式排序录取。
3.编导专业,在投档考生中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成绩相同时按第1款方式排序录取。
4.所有艺术体育专业文理兼收,具体招收科类和计划数以生源地官方公布的为准。
5.当考生所填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艺术与体育类专业调配原则与普通类专业调配原则相同。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市、自治区),学校按照生源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选考科目和录取办法执行。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按教育部相关规定进行身体健康状况与录取资格复查,经复查确认为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省属公费师范生入学前,学校将按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规定进行师范专业面试。面试不合格者,学校有权将其调整到同批次普通类非师范专业。
2020年学校有12个专业继续按5个大类招生录取(详见附件),学生入学后统一学习所录取专业类的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在一年内根据学习成绩、综合表现、专业教学容量、人才需求和学生兴趣及志愿情况等因素进行专业分流。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考研奖学金、基层就业学生学费补助等奖助学金,以多种形式对优秀学生予以奖励,对贫困学生予以资助。学生在校期间,符合规定条件的均可申请。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可通过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等多种途径缓解经济压力并完成学业。
学校注重科研团队建设,建立科研创新平台,奖励和资助重点科研项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活跃学术空气,促进学术繁荣。开办“秦巴讲坛”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聘请35位名誉院长、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增强科研团队实力。鼓励教职工申报高级别科研课题和横向项目,鼓励团体攻关和产学研用合作,提升科技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近年来,教职工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17项,市厅级课题1394项,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300余项、科技成果奖近10项,获准国家专利近50项,30多项科研成果被地方各级政府领导批示或采纳,出版专著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00余篇,400余篇文章被权威检索工具(期刊)转载或收录。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四川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川陕苏区历史文化研究和秦巴文化研究。中心组建有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团队、川陕苏区历史文化研究创新团队、秦巴文化研究创新团队,先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承担达州市政府课题10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老区建设研究论文200余篇,向省市政府呈报重要成果专报24期,有15期获得达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批,多期被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与决策》刊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特色植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主要承担达州及周边特色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产品研发、药物筛选与合成、环境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88篇,被SCI收录近30篇。
工业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要针对企业在水泥、电力、钢铁等生产过程产生的有机固体废物,在满足企业生产要求且不降低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工业锅炉等生产设施,实现固废的无害化处置与部分资源化。
学校简介四川文理学院,位于天府之国四川东部达州市,办学历史可溯及清末龙山书院,1976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时称达县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相继更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为本科高校,目前是川东地区唯一省管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8年被增列为“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人才培养学校致力于“三心四能五复合”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让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伴随学生终身;让良好的表达能力、扎实的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基本的创业能力成为学生成功腾飞的坚强翅膀;让有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有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有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的人,成为每一个四川文理人的自觉追求。资助政策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
证书颁发本、专科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取得相应学分,符合《四川文理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且达到毕业条件的,学校颁发毕业证书;达到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学校颁发学士学位证书,颁发证书学校为四川文理学院。学科专业学校坚持“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升水平、错位发展”的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遵循学科建设规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形成优势学科群为目
教学改革作为四川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项目院校,学校建有基础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化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建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8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54项,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理论物理、数学建模教研室等33个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数学分析、热学、中国古代史、规划论、中
合作办学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国家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有300多名师生到海外高校学习交流。与国内100多家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共建合作关系。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大学毕业生,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始终居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人才培养学校致力于“三心四能五复合”高素质
(二)艺术与体育类各专业类别的专业考试成绩与录取原则: 1.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均需专业成绩合格,文化成绩达到相关省(市、自治区)划定的对应专业类别的录取控制线。专业成绩是指相关省(市、自治区)举行的艺术、体育类统考(由省级招生考试主管部门组织)或联考(由部分高校联合组织)成绩,文化成绩是指高考文化课投档成绩。 2.美术学类、设计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体育学类、播音与主持艺术、书法学等
教学改革作为四川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项目院校,学校建有基础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化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建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8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54项,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理论物理、数学建模教研室等33个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数学分析、热学、中国古代史、规划论、中
招生专业序号学科分类专业名称所在院系序号学科分类专业名称所在院系1文学汉语言文学文学与传播学院34管理学物流管理财经管理学院2学35审计学3汉语国际教育36*会计4网络与新媒体37物业管理康养产业学院5*语文教育38健康服务与管理6英语外国语学院39*老年服务与管理7商务英语40*护理8翻译41教育
学科专业学校坚持“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升水平、错位发展”的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遵循学科建设规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形成优势学科群为目标,以规划和建设硕士点为重点,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打造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学科。对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意、智能制造、化工环保、教师教育、康养旅游、财经管理、政治法律、生态建筑等八大学科专业群建设。现有
招生专业序号学科分类专业名称所在院系序号学科分类专业名称所在院系1文学汉语言文学文学与传播学院34管理学物流管理财经管理学院2学35审计学3汉语国际教育36*会计4网络与新媒体37物业管理康养产业学院5*语文教育38健康服务与管理6英语外国语学院39*老年服务与管理7商务英语40*护理8翻译41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