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机械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2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2 |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2 |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2 | |||
| 土木工程 | 四年 | 2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四年 | 2 |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四年 | 2 |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轨道交通方向) | 四年 | 2 |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道路桥梁方向) | 四年 | 2 | |||
| 交通工程 | 四年 | 2 | |||
| 建筑学 | 五年 | 1 | |||
| 风景园林(园林规划设计方向) | 五年 | 2 |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2 | |||
| 工程造价 | 四年 | 1 | |||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 会计学 | 四年 | 1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轨道交通方向)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0 | 47445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30 | 47445 | |||
| 交通工程 | 530 | 47445 | |||
| 机械工程 | 530 | 47445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31 | 46679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31 | 46679 | |||
| 电子信息工程 | 531 | 46679 |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532 | 45886 | |||
| 工程造价 | 532 | 45886 |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道路桥梁方向) | 532 | 45886 |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532 | 45886 | |||
| 风景园林(园林规划设计方向) | 532 | 45886 | |||
| 机械电子工程 | 533 | 45155 | |||
| 通信工程 | 533 | 45155 | |||
| 工程管理 | 533 | 45155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34 | 44366 | |||
| 建筑学 | 535 | 43572 | |||
| 土木工程 | 538 | 41472 | |||
| 会计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0 | 9880 |
| 工程造价 | 579 | 6974 |
专业简介:交通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特色专业,本学科具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具有道路与交通工程“十二五”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规划、交通系统控制与管理、交通基础设施设计与工程项目评价、道路与桥梁设计等方面知识及相关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系统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识图制图、上机操作、工程测量、工程概预算、交通设计、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能掌握交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系统工程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系统控制的基本技术,道路与桥梁设计和施工的基本技能;具有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和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智能交通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交通工程总论、交通系统工程、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城市规划原理、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道路建筑材料、道路勘测设计、城市道路设计、交通枢纽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规划设计部门、市政设计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城市规划与建设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智能运输和交通控制企业、交通建设企业等从事交通工程方面的设计、施工、开发、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或可考取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学科硕士研究生;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考取公路水运检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造价师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风景 园林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风景名胜、城乡绿化、城乡规划、环境和生态保护、旅游 发展、建筑设计等各类风景园林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接受风景园林的现场调查分析、空间规划设计、植物等材料应用、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文字 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科研、投资和 开发等相关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自然科学、人文 科学和文化艺术基本素养,并掌握一门外国语;
2.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建筑学、城乡规划、生态、园 艺、地质、土壤、水文、地理、计算机应用、社会、艺术、管理等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融会贯通多学科 专业知识的能力;
3.掌握风景园林现场调研、数据分析与图文表达的方法技术,具备识别分析风景园林现状 问题的能力;
4.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有风景园林规划、园林与景观设计的 基本实践能力;
5.了解风景园林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
6.掌握风景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具有植物应用的基本能力;
7.了解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风景园林遗产及各类自然与人文风景园 林资源保护的基本能力;
8.了解与风景园林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和技术标准;
9.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
核心知识领域: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知识,包括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等构成风景园林专 业知识领域的主干;园林历史与理论,包括古今中外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知识成为风景园林专 业的理论平台;风景园林技术,包括风景资源学、园林植物、园林结构、计算机应用等知识成为 风景园林专业的技术支撑;建筑与城乡规划知识,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城 乡规划、旅游规划、资源与环境保护、生态、园艺、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构成风景园林专业的 拓展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景观学概论(34学时)、中外园林史(51学时)、建筑史(34学时)、风景园林文化与 美学(34学时)、风景资源与遗产保护(34学时)、景观游憩学(34学时)、设计基础(102学时)、 建筑设计基础(204学时)、建筑设计(102学时)、景观规划设计原理(34学时)、城市规划原理 (34学时)、建筑设计原理(34学时)、景观设计(136学时)、景观详细规划(136学时)、景观总体 规划(136学时)、风景区规划原理(34学时)、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原理(34学时)、景观生态学(34 学时)、园林植物与应用(68学时)、种植与生态专项设计(68学时)、建筑力学(51学时)、建筑结 构与构造(68学时)、景观工程与技术(68学时)。
示例二:素描基础(56学时)、制图基础(64学时)、造型基础(120学时)、风景园林艺术原理 (48学时)、中国园林史(24学时)、西方园林史(24学时)、生态景观规划(40学时)、风景区规划 (24学时)园林树木学(48学时)、园林花卉学(32学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56学时)、园林植 物景观设计(80学时)、风景园林建筑设计(160学时)、风景园林设计(176学时)、风景园林工程 (136学时)。
示例三:风景园林概论(16学时)、风景园林设计原理(32学时)、设计基础(156学时)、中国 园林史(32学时)、外国园林史(32学时)、园林植物基础(48学时)、绘画(72学时)、风景园林规 划与设计1-8(包含:场地设计、公园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城市设计、风景区规划等)(共512 学时)、环境行为学(32学时)、形式认知与材料试验(16学时)、景观工程(48学时)、植物配置 (32学时)、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32学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32学时)、景观生态学 (32学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32学时)、风景园林规划实务(16学时)、风景园林管 理与法规(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习包括认识实 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户外建成与自然环境模拟、模型制作、GIS等。
修业年限:四年或五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艺术学学士。
专业简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数学、电路分析、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通信原理等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软硬件、嵌入式系统、建筑智能弱电、传感测量、网络通信、微电子等技术,研究各种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及应用,能够胜任电子产品、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应用和管理岗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子工程、建筑智能化、嵌入式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应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电气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接受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及工程实践的系统训练,能够从事电子信息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软件编程、工程设计、系统集成、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信息理论与编码、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建筑公共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电子测量与传感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数字音视频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C++、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等
专业简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以水的开采、净化、供给、保护、利用和再生等水的社会循环中各个环节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是与城市建设事业、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学门类土木类的四个本科专业之一。该专业原名称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于1952年设立,2012年教育部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专业名称更改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掌握水的开发、净化、输送、应用与回收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具备从事给水排水工程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规划方面的能力;能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力学、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泵与泵站、水质工程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工艺设备基础、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等。
就业方向:政府机关与科研、设计、规划、教育、生产、施工、管理等企事业单位,可从事城镇、工业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监理、施工、运营、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或可考取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学科硕士研究生。目前,我国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污染防治、饮用水安全保障以及城市排涝等问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该专业毕业生将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该专业于2008年和2013年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及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关于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制备工艺及应用的综合性专业,主要分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材料表面工程两个专业方向,涵盖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相检验和无损检测,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材料表面的涂镀与装饰,功能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该专业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之一,是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机械制图、工程测试及试验仪器的使用、英语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掌握金属材料、表面工程等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运用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进行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够从事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的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包括材料成分和缺陷分析、产品无损检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等;能够从事金属材料及常用非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工作,包括各类金属和非金属产品的电镀、器件的表面涂装,及其工艺技术管理和质量检验等。该专业在第五学期开始分为上述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基础力学、计算机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热处理原理及应用、热处理设备、材料测试技术、无损检测、金属材料学、热工仪表及控制、材料力学性能、材料腐蚀与防护、电化学与电镀工艺、物理涂镀技术、涂装工艺与设备等。
该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拥有实验仪器设备1100万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就业方向:建筑、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行业的企业、研发机构,从事材料的选用、制备与加工,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材料性能测试,生产与技术的管理等工作。
专业简介:培养目标:机械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创新意识和专业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开发设计、生产制造、设备控制、组织管理和市场经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品牌专业”,2011年被教育部列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2年被列为首批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前下设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压力加工、建筑门窗幕墙与装备、工程创新理论与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结构力学(机械)、电工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计算机绘图与三维造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工程机械概论、现代设计方法与产品创新、电器控制与PLC、数控加工技术等。本专业强调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本专业所依托的“建筑工程与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创新技术实验室”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为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已形成了以 “TRIZ创新理论与工程创新方法”、“现代设计理论与绿色制造”、“工程机械故障诊断及机器视觉”、“建材机械成套设备与技术”、“虚拟现实系统开发与应用”、“压力加工与控制技术”、“门窗幕墙设计理论及技术”等为主体的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梯队。

2019年山东建筑大学上海市招生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办学点:校本部,语种:不限、工商管理办学点:校本部,语种:不限、环境工程办学点:校本部,语种:不限、土木工程办学点:校本部,语种:不限、工程造价办学点:校本部,语种:不限等5个专业。20

2019年山东建筑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交通工程、测绘工程、法学、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房地产开

2019年山东建筑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材料

2019年山东建筑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机械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程造价、能源与动力工程、城乡规划、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法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等13个专业。

2019年山东建筑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工程管理、建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交通工程、风景园林(招收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造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13

2019年山东建筑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工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交通工程、应用物理学、工程造价、法学、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程造价、机械电子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测绘工

2019年山东建筑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机械电子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广告学、建筑学、应用物理学、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测绘工程、英语、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

2019年山东建筑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土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招收轨道交通方向)、机械工程、建筑学、法学、环境科学、会计学、工程造价、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能源与动力工程(

2019年山东建筑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土木工程、会计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2019年山东建筑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山东建筑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2019)类型

2019年山东建筑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轨道交通方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交通工程、风景园林(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