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期间培养具备茶叶科学的基本理论、茶树栽培、育种、茶叶加工及品质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茶叶生产、加工、检验、经营管理及贸易等工作的中、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师资力量2008年,有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教师54人,专科学历教师11人;高级教师16人,中级职称教师34人。2008年,毕业学生98人,招收288人,有在校生53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57人,占85%,在校生中有初中173人,高中366人。
民族服装与服饰在校期间通过对服装缝制理论知识和缝制工艺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型服装的制作工艺,具有独立制作一般服装的能力。毕业后可进入福建省泉州双喜制衣有限公司或自主就业。
自1981年参加云南省卫生厅组织的全省中专卫校统考以来,多次名列前茅,学校知名度扶摇而上,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七十多项:
先后被团中央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被省卫生厅评为"云南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
被省教委评为"文明学校";
被省总工会、教育厅、卫生厅评为"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先进单位";
被行署卫生局党组评为"行风建设先进集体";
被思茅市评为"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和"花园式单位";
思茅行署授予我校"九五期间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等。
2003年9月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省级评估,并已推荐到国家教育部审定。
特色教育思茅卫校的特色教育可以概括为:一校两制,一高、一广、一新、四实、六活、八多。"高"--是指师资强,质量高。十几年来,与北京医科大学、云南省等八所大学联合办学,100多名专家、教授到思茅卫校讲学,促进了发展。18年来学校参加全省卫校统考名列前茅;参加全区统考名列前茅。做到"投资少、产出多、质量好、效益高"。"广"--生源好、地域广,一市九县、毗邻三国、辐射七区(专州)。"新"--思路新,做法新。创一校两制,与八所大学联办、大中专一体。率先课程改革,首建"医考"基地。"实"--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所设专业及使用的教材切合实际,教学讲求实效,培养的人才合格、实用,一专多能。"活"--办学形式灵活、招生年龄、时间、地点灵活。"多"--办学层次、学历结构多、专业多、学制多、证书类别多。获取学历渠道多,各种技能培训多,专家教授到校讲学多。
教学管理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中心、三育并举、质量第一、科学管理、办出特色"的办学思想,根据边疆实际,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办出特色。实行一校两制(本部国家办学,分部民办),实现了办学的四个突破: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效益。即:与八所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形成了以中专教育为主,大专、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并举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格局;开设本科、专科、中专不同学历层次的医药卫生、护理及计算机等专业教育,在校生2800余人;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实验大楼,教学设备齐全、完善,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有先进的电教设备,建立了与因特网连接的校园网络;自1998年至今,共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建盖教学、宿舍楼8幢,购买教学设备200多台件,初步建成现代化校园网络,大部分教室和实验室配备了闭路电视,建立了校园网络和滇沪合作远程教学终端接收系统,图书馆有各类图书8万册,建有电子阅览室、配有30余台电子阅览设备,学校硬件投入创历史高纪录。为满足广大学生生产实习的圆满完成,20多家医院成为我校的教学实习医院,为我校提供实习场地,提供部分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学校本着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宗旨,狠抓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德育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自2002年起,在学生中开展美容、按摩、计算机高新技术、护理中级工等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并要求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声誉好,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教学教研硕果累累。每年将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的毕业生积极推向社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思茅卫校毕业生占思茅地区现有卫技人员的85%。其中,相当一批学生已成为本地区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并获得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劳动模范,成为本地区医学专家,还有不少人成为地、县(市)、乡及单位领导干部。学校被毕业生称为医生的摇篮、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一方净土。
2008年,学校有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有硕士1人,本科学历26人,专科学历38人;中学高级教师17人,中学一级教师31人。中学三级教师27人,未评级3人。2008年毕业学生316人,招收875人,有在校生156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43人,占21.9%。
招生专业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学制 | 招生类别 | 招生对象 | 招生人数 | 招生地区 |
1 | 12000 | 畜牧兽医 | 300 | ||||
2 | 10200 | 现代农艺技术 | 300 | ||||
3 | 130100 |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 | 100 | ||||
4 | 53200 |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 三年 | 职业中专 | 初中毕业生 | 50 | 云南省所管辖各市、州、县、区 |
5 | 82500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200 | ||||
6 | 90100 | 计算机应用 | 100 | ||||
7 | 142400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60 |
先后开设了农村家庭综合经营、畜牧兽医、计算机及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供用电技术、农艺、财务会计、乡企管理、电子电工、市场营销等11个专业。
短期培训的专业主要有:家政服务、计算机操作、茶艺、美容美发、餐厅服务、客房服务、汽车摩托车维修,主要完成企事业单位工人的技能提升培训,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共培训16000余人次。
培养标准
以医学检验专业各类工作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通过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解剖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生物化学、疾病概要、寄生虫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
就业方向
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环境保护局、检验检疫局、技术监督局以及相关企业(食品生产、生物制品生产医疗仪器生产和销售)的检验技术及病理检验技术工作。
农村医学培养标准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热爱卫生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2.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能掌握本专业人才必需的文化知识和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防治多发病、常见病的实践技能和一定的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业务要求
1.具有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
2.具有农村医学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具有应用农村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开展乡村预防、卫生保健工作的能力。
3.具有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营养指导、健康检查、急救、慢性病的农村社区管理和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工作的能力。
4.具有流行病学调查的一般知识和能力。
5.具有制定乡村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
6.具有对乡村常见病及危重症的初步诊治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普洱市乡镇卫生院及农村卫生室医生,主要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
具有对乡村常见病及危重症的初步诊治能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普洱市乡镇卫生院及农村卫生室医生,主要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
省重点公办思茅卫生学校招生专业开设医药卫生护理计算机开设本科专科中专不同学历层次的医药卫生护理及计算机等专业教育
国家重点公办云南省普洱卫生学校云南省普洱卫生学校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创建于1958年12月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文明学校2011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2
公办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招生计划招生专业招生人数现代农艺技术100汽车运用与维修120旅游服务与管理40畜牧兽医35中餐烹饪40文秘40建筑工程技术20航空地面服务30民族服装与装饰35茶叶生产与加工40学校简介198
公办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普洱校区坐落在世界茶源中国咖啡之都的普洱市是依托热区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主要培养热区现代特色农业康养旅游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学院校区现占地
省重点公办思茅职业教育中心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普洱市教育体育局主管的一所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由云南省省部级重点中专普洱财经学校普洱农业学校普洱林业学校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普洱技工学校国家
公办镇沅县职业高级中学招生专业学校先后开办了农作烟草建筑兽医林业体育卫生生物制药机电工艺美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二十八个专业招生专业招生人数果蔬花卉生产技术60烟草生产与加工60建筑工程60畜牧兽医
省重点公办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83年8月原名为澜沧农业中学校址在澜沧县惠民乡1985年迁至澜沧县勐朗镇西部部队营房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