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生物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临床医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五年 | 4 | |||
| 麻醉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五年 | 2 | |||
| 眼视光医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五年 | 2 | |||
| 口腔医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五年 | 2 | |||
| 药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四年 | 2 | |||
| 医学检验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四年 | 2 | |||
| 康复治疗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四年 | 2 | |||
| 卫生检验与检疫(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四年 | 2 | |||
| 公共事业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四年 | 2 |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具备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和系统扎实的检验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具备医学检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学生毕业时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科研机构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卫生检验、输血及采供血、病理检验等工作。
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按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按主要必修课课程分为七大类,即思想政治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自然科学、英语与体育等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历史
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设立于2004年,是山东省高校中较早设立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之一,其办学起点较高,发展迅速。2005年正式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10年成立医学检验学系,2011年被批准为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及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2门专业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同年,作为医学检验实践教学重要组成模块的附属医院检验科获批成为山东省首批医学检验临床重点专科。专业实力评估2012、2013连续两年在省内排名第一。2014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获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资助。同年,附属医院检验科获得首批国家住院医师(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优势与特色
本学科在创建伊始,就确立了“院系合一”制的应用型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过程侧重于与临床和实践应用密切结合,授课教师直接参加各附属医院的临床工作,相得益彰,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了科研、教学、临床的良性循环。经过数年建设,该专业已成为我校的重点专业。
2013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情况,本学科新增病理技术和输血医学方向,积极探索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突出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技术、输血技术三个专业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兼顾侧重病毒技术、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医学实验室支撑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以“精准检验和特种需求检验技术”为特色的国内知名专业。
就业发展与前景
就业岗位涵盖了国内二级三级医院的检验科、实验室、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液中心、检验中心和检验检疫等相关机构。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学 制:四年 学 位:理学学士
专业代码:100204TK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人体解剖学(含组织胚胎学)、生理学、诊断学基础、药理学、基础眼科学、视光学基础、眼视光特检技术、内科学、外科学、验光技术、临床眼科学、眼镜技术、配镜学、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眼视光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眼科诊断、治疗和医学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专业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常见眼病诊断治疗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眼视光医学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3.具有运用眼视光医学诊断治疗疾病的能力;4.熟悉有关眼视光医学方针、政策和方法;5.了解眼视光医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扎实系统的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学生毕业时能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并具备在某一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扎实基础。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
主要课程: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
专业历史:
潍坊医学院药学专业于2004年获国家教育部批准,2005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招收本科1540人,专科101人。药学专业基于60多年历史的临床医学本科办学基础和药理学学科优势,药理学199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应用药理学实验室“九五”获批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十二五”建设为省“高校强化重点建设实验室”,“十三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临床应用药理学实验室是山东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应用药理学科研团队为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培育)团队。药学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靶向药物递送研究及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为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海洋康复药物与新材料产业化工程实验室为山东省工程实验室。
优势及特色: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药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及特色。学院师资队伍学历层次较高、科研能力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总人数的50%以上;本科生在国家、省级药学及相关学科实验技能竞赛中获得突出成绩,获奖师生60余人。近5年以来,药学院教师承担各级科研课题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获得国家、省及厅局级科研奖励共42项;发表论文216篇,其中SCI/EI论文136篇;主编、参编教材2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7项。
就业发展与前景:
药学专业依靠良好的办学传统和治学理念、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的办学条件、较高的办学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吸引了大批优秀生源。近5年,我校药学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一直位居前列。目前每年本科招生数量在150人左右。近三年药学专业考研率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0%以上。我国医药事业的高速发展,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井喷式增涨。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大量高学历、高素质的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科学、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学 制:四年 学 位:理学学士
专业发展:麻醉学专业于199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是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最早设立的麻醉学专业,学制五年,全日制本科专业,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成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确立为首个“全国麻醉学基础理论培训基地”。2013年被山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确立为唯一的“山东省麻醉科主任培训基地”。2013年临床麻醉实验室被山东省卫生厅批准为首批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麻醉学系是山东省医学会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教学学组组长单位,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单位。2017年实现本科一批次招生,在2015年、2016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名中位居第6位,2017年越居第三位。
教学科研:麻醉学系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了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医学教育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任务。本科教育坚持以培养具有舒适化医疗理念和可视化麻醉技术的精细麻醉医学专门人才为特色。《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麻醉解剖学》《麻醉生理学》《麻醉设备学》《麻醉药理学》《急救复苏学》八门专业课程均为省级精品课程;《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为山东省成人教育特色课程。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十三五”麻醉学本科规划教材4人次,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和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著100余篇。
实践平台:麻醉学专业实验室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基金支持230万元,组建了麻醉与重症医学模拟教学中心,有计算机虚拟实验室、心肺复苏模拟室、气道管理模拟室、模拟危重症监测与治疗病房(模拟ICU)、模拟手术室等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交大附属上海瑞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唐都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等国内知名的44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成为麻醉学专业临床实习教学基地,保障了临床教学与实习的质量。建立了潍坊医学院-深圳普博科技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基地。
学团工作:学生在2015年获“首届全国大学生麻醉学基础理论知识竞赛”第二名,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山东省一等奖一项;获山东省大学生专利产品设计竞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活动中,先后有11人获得山东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二十多年来,麻醉学系为社会培养了麻醉学专业本科生2201人,研究生205人,举办山东省麻醉学继续教育培训班10期。毕业生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经调研,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7.3%。
学 制:五年 学 位:医学学士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并列组成四大医学,是现代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部于2011年要求全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应设置“康复医学科”、一级医院和社区要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并把康复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省卫生厅要求各地必须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康复医学科或专科医院,大力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医学学科,积极培养人才是发展这门新兴的医学学科的关键,现代康复医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进我国,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康复医学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国各地高校相继成立康复治疗专业。我校于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康复治疗专业,2012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现有在校生200多人,2014年,正式成立康复医学系,拥有一支师德师风好,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团队。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基知识,扎实系统的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康复治疗技术,具备各科疾病康复治疗和评价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和康复机构从事康复评价与康复治疗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有医用物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病理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神经病学、骨科学、老年病学、儿科学、康复医学概论、康复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疗法学、言语治疗学、临床康复工程学、中医学概论、中医传统康复方法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内外科疾病康复学、康复心理学、社区康复学等;
专业特色
该专业围绕以社会的迫切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方位强化学生操作技能和练就一技之长为特色。毕业后一年报考 “康复治疗师”,此即为初级职称,然后考中级、评高级职称。
师资介绍
康复治疗专业现有教师36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聘请教师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16人,其中博士1人。教师团队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教学团队专业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团队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实验室介绍
康复实训中心建筑面积400,设有PT、OT、中医传统康复及康复评定实训室等七个实验室,环境真实、设备先进、功能多样、资源共享、使用开放,实训仪器设备总值500余万元,能够满足学生实验实训要求。
1、PT实验室:PT床、PT凳、肋木、肩梯、平衡杠、训练用阶梯、悬吊架及配套装置、、股四头肌训练器、双轮助行器、平衡板、电动起立床、运动垫子、哑铃车、肩关节旋转器、前臂旋转器、下肢关节训练康复器、腕关节旋转训练器、上、下肢关节持续被动运动器、颈椎牵引仪、腰椎牵引床、跑步机、功率自行车、手康复装置、上肢主被动康复器材、多功能体位床、三维微波治疗仪、上肢多关节康复训练器、下肢反馈训练系统、蜡疗仪、骨质疏松仪、肩关节康复训练器、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器、电疗组合工作站、磁振热治疗仪、神经电刺激治疗仪、康复跑台、腕部功能训练器。
2、OT室(以作业疗法为主日常生活训练室):数字化OT训练系统、平行杠、腕关节活动器、砂磨板及磨具、木钉板、套圈、手指分离板、平衡木、站立架、作业疗法桌、练习用阶梯、肋木、肩梯、花生球、手功能组合训练箱、认知图形插板。
3.中医传统康复(理疗)实验室:主要设备有按摩床、电动按摩床、火罐、针灸针、艾条、针灸铜人、各类中药等。
4.康复评定实验室:BioFlex-H上肢运动控制评估与训练系统,BioFlex-FP姿势控制评估与训练系统,BioMaster虚拟情景互动评估与训练系统,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与训练系统。
5.附属医院康复实训中心
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占地面积1000余,设备总值500余万元,是我市规模较大、康复设施较齐全的临床康复专业机构之一,是集产、学、研、培于一体的现代化康复中心。
就业前景
1.主要就业方向
各级综合医院、专业康复机构及相关康复机构等。
2.主要就业部门
综合医院康复科、社区康复站、工伤康复中心、残联康复中心、假肢矫形器中心、社会福利院、体育运动队康复科、特殊教育学校等。
3.可从事的工作岗位
运动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文体治疗(RT)、理疗、中国传统康复治疗、特殊学校教育、矫形器及假肢装配岗位等。
4.就业前景
目前我国拥有13亿人口、6千万之多的残疾人以及1.3亿以上的老年人,目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据权威机构调查,我国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康复治疗师。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在我国还存在巨大的康复人才缺口。
康复治疗专业是我校经过社会人才市场调查,根据用人单位的急需而开办的新专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对健康的追求也日益迫切。特别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残疾人比例的增加,使得康复治疗专业显得尤为重要。该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面广,发展空间大,就业待遇优越、工作环境好。高水平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供不应求。
学 制:四年 学 位:理学学士
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可以形成知识、商品和服务等产品,具体包括DNA/RNA、蛋白质和其他分子相关操作技术,细胞培养工程与组织培养工程,生物工艺技术,基因治疗,生物信息学,纳米生物技术等。潍坊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5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已招收了10届学生。2011年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生物技术专业获批为山东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并且确立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同年生物药物实验室获批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2014年,生物技术专业与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开始国际学分互认,实行2+1/1.5+1的培养模式,为我校生物技术学生提供便利的国外留学机会,促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本专业坚持“厚基础、重素质、强能力”的理念,结合医学特色,着重于生物医药知识与技能培养。本专业学生掌握了医药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及初步的科研、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在生物技术药物、生物诊断、生物疫苗、发酵工业、食品工业、农业、环保等领域从事相关研究开发、管理和营销工作。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较强的数理化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接受严格科学思维、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掌握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物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及管理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医药生物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专业设置主干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数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基础化学、有机化学、文献检索、体育、大学英语、军事理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生物技术制药、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
优势或特色
生物技术专业坚持“厚基础、重素质、强能力”的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经过10年的努力,建成了以医药生物技术为特色,教学理念先进、培养方案完善、学科优势明显、课程体系完备、教学资源丰富的应用型省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基础坚实,依托学校深厚的医学基础建立,以医药生物技术为发展特色。目前生物学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生物药物实验室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较完备,教学队伍学历层次高,其中,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并遴选多名企业兼职教师。课程建设成绩显著,现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已经建立10余家校内外专业相关实验实训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科学研究成绩突出,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
就业发展与前景
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得最广泛、成绩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最大的一个领域。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之一,社会对于医药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将会持续青睐,医药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良好。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结合医学特色,着重于生物医药知识与技能培养,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到医疗卫生、医药、食品、保健、工业等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以考取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继续深造。还可以在本科阶段,通过我校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出国深造,发展前景看好。
学 制:四年 学 位:理学学士
2015-2017三年位列全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第10、第7和第3名。
全国评价: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推出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在全国340多所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院校中,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5-2017三年排名为第10、第7和第3名,连续三年排名全国前十位。
专业发展: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始建于1985年,为山东省首家、全国第一批开办该专业的院校。2000年该专业成为山东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评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08年评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6年被确定为山东省本科一批招生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
学科实力:目前该专业拥有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人才博士培养项目,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培育单位。自201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公共卫生与社区管理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管理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题群,6门省级精品课程。“国家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卫生政策研究室”、“山东省基层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基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依托该专业建设。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13项,省部级40余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13项,发表论文600余篇。
办学定位:该专业以培养卫生行政管理和医院管理人才为特色,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强化省级精品课程群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搭建科研发展促进教学能力提升平台,实行“3+1”培养模式,突出管理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成为以培养“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知名的国内一流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具备一定医学基础知识,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能在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卫生行政和科研机构从事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管理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主干学科为管理学、医学。主要课程:管理学基础、公共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学、公共政策学、公共关系学、卫生信息管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社会医学、流行病学等。
就业方向:培养的学生主要在卫生行政机关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培养的学生已立足山东辐射全国,不少毕业生成为各级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管理骨干,如有的优秀毕业生在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卫生局等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受到社会普遍赞誉。
学制学位:基本学制为4年,按学分制管理要求,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制四年,全日制本科专业,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具备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
核心课程: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检验检疫学导论、临床检验学、仪器分析、卫生微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等。
该专业依托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设有山东省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付立叶红外光谱仪、液相、气相等卫生检验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00余台件,设备总值1200余万元,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平台。公共卫生学院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公共卫生与社区管理、卫生应急管理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预防医学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是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和发展平台。
毕业生能够在疾病预防控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卫生监测、环境卫生监测、职业卫生监测、质量监督管理等机构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相关工作,市场需求广阔,就业前景良好。
临床医学专业始建于1951年,为学校设立最早、办学历史最久的龙头专业。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2年首批获批国内学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2002年开始与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6年获批山东省本科第一批招生,2018年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山东省本科特色专业,国家教育部、卫健委卓越医师培养改革试点项目专业,教育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招生专业,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资助专业,山东省临床医学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群的核心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4275人,留学生230人,专任教师572人,教授70人,副教授14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0余人;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有6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名省级教学名师,2个省级教学团队。学校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于金明分别为眼科学、肿瘤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临床医学专业现有国家级临床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基础医学和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2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泰山学者”设岗学科1个,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学科带头人设岗学科2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科研创新平台4个,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1个、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7个、省中医药重点专科1个、省临床重点专科7个、潍坊市重点学科5个,形成以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为龙头,以硕士点和重点学科(实验室)为基础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和特色优势学科群,带动临床医学专业高质量发展。附属医院是国家级生殖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防治基地和临床研究中心,国家级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肿瘤科是院士工作站。
在67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厚德载医、塑心树人”的育人理念,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致力于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通过强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突出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养成和实践能力培养,构建能力本位,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础厚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了4万余名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毕业生中有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当选加拿大科学院院士。我校58届校友张希增,扎根基层,服务沂蒙,创造了丝虫病防治的“中国疗法”;高绍作,服从分配到贫困的沂源县,从事麻风病防治,一干就是28年,从一名普通大夫,成长为麻风病防治专家。2018年,我校82届校友毕宏生荣膺“中国好医生”光荣称号,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典型榜样人物。在我国首个“中国医师节”前夕,全国评选出“白求恩式好医生”81名,其中我校73届毕业生秦泗河教授等3名校友榜上有名。学校先后6次作为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代表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等奖励2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学生自1988年至今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统考均取得优异成绩,通过率2次获全国第一,5次全省第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连续两届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知识统考,有4名学生进入全国前10名。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华东赛区一等奖和10个单项项目冠军。《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专题报道,“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养品牌已成为临床医学专业一张靓丽的名片。
口腔医学专业是伴随学校60余年办学史逐渐发展壮大的,口腔科学教研室成立于1975年7月1日。口腔医学专业办学始于1997年, 2000年教育部批准招收5年制本科,次年招生。2003年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2005年成立口腔医学院,同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研究生教育始于2003年(外科学),2006年获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后获同等学历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2013年成为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口腔颌面外科学等4门核心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
本科教育实施“一线贯穿、二境相融、三层能力提升”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三实”“三高”应用型口腔临床专门人才。前三年为医学基础教育,在校本部学习;第四年为口腔医学专业教育,学生可以选择在潍坊(校本部)、青岛(附属青岛口腔医院)和徐州口腔临床学院(徐州中心医院)学习;第五年为临床实习,以上述三地和济南、淄博、泰安为主。
研究生教育招收科学学位、专业学位和在职教育学生,研究生指导教师41人(含兼职)。专业学位实行与住院医师规培结合的“四证合一”培养,科学学位导师涵盖山东、上海、北京和江苏等地。
学院有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有5个教研室和2个办公室(教研办、学工办)。
口腔专业教学实验室独具特色、国内一流,设有基础实训室、仿头模实训室、种植实训室、口腔门诊综合实训室、颌面影像实训室。装备了口腔消毒机、莱卡根管显微镜(2台)、超生骨刀、种植机(12台)、仿头模(118台)、全景X光机和口腔综合治疗机(16台)等实验教学设备。口腔医学科研实验室有荧光倒置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定量PCR仪等先进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2013年,得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院校专项基金500万元,对专业实验室进行了改扩建和全面的数字化升级。更好地满足了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教学和科学研究需要。
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4项、其他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21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学 制:五年 学 位:医学学士

2021年潍坊医学院上海市招生专业:临床医学(语种不限)、麻醉学(语种不限)等2个专业。2021年潍坊医学院上海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潍坊医学院上海市录取分数线(2021)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

2021年潍坊医学院黑龙江省招生专业:护理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眼视光学、药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等9个专业。2021年潍坊医学院黑龙江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潍坊医学院黑龙江省

2021年潍坊医学院吉林省招生专业:医学影像学(学制5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麻醉学(学制5年)、公共事业管理、临床医学(学制5年)、市场营销、护理学、英语(招英语考生)、应用心理学、预防医学(学制5年)等10个专业。2021年潍坊医学院吉林

2021年潍坊医学院辽宁省招生专业:口腔医学、麻醉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10个专业。2021年潍坊医学院辽宁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潍坊医学

2021年潍坊医学院内蒙古招生专业:生物制药、英语、药学、市场营销、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麻醉学、护理学、护理学、预防医学等11个专业。2021年潍坊医学院内蒙古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潍坊医

2021年潍坊医学院山西省招生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临床医学(五年)、护理学、麻醉学(五年)、预防医学(五年)、医学影像学(五年)、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护理学、生物技术等11个专业。2021年潍坊医学院山西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

2021年潍坊医学院河北省招生专业:药学、护理学、卫生检验与检疫、麻醉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公共事业管理等10个专业。2021年潍坊医学院河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

2021年潍坊医学院天津市招生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潍坊医学院)、药学(潍坊医学院)、麻醉学(潍坊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潍坊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潍坊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潍坊医学院)、口腔医学(潍坊医学院)、眼视光学(潍坊医学院)、护

2021年潍坊医学院北京市招生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6200元)、麻醉学(五年制)(6200元)等2个专业。2021年潍坊医学院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潍坊医学院北京市录取分数线(2021)类型

2021年潍坊医学院四川省招生专业:康复治疗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医学检验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公共事业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