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2020 | 数字媒体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593 | 54779 |
2020 | 数字媒体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4 | 53756 |
2020 | 金融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6 | 51218 |
2020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6 | 51397 |
202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7 | 49700 |
2020 | 土木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7 | 49752 |
202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7 | 49716 |
202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8 | 49148 |
2020 | 会计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8 | 49045 |
2020 | 通信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00 | 47375 |
2020 | 软件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01 | 46049 |
2020 | 自动化类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02 | 44751 |
2020 | 水利水电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03 | 44179 |
2020 | 工业设计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05 | 41685 |
2020 | 人工智能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05 | 42201 |
2020 | 电气类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07 | 39557 |
2020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10 | 37050 |
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与物理电子学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能力,系统掌握电路与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等技术,能在微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及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公共基础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及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及实验、计算机软件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英语。
专业基础课
电路及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及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及实验、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及应用、数理方程、理论物理基础、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技术基础。
专业课
集成电路工艺、半导体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功率器件与集成、检测与传感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光电子学原理、微机电系统等。
实践环节
电路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半导体基础实验、工程训练、电子技术查新训练、电子线路CAD综合训练、半导体专业实验、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集成电路设计实践、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
专业特色
突出微电子学科核心课程的主导地位,在实践性环节中,将阶段性导论和实践环节穿插于各个不同的阶段,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内容与最新的技术联系,强化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及时引入最新研究动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了解和熟悉国际知名企业的生产、设计环境和流程,真正做到与社会接轨。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IT行业、电子器件和材料行业从事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与制造、微机电系统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相关领域的管理工作。如果学生想继续深造,可以报考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专业的研究生。
本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具有七年制本硕连读和卓越工程师计划招生权,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现设有“金属材料工程”、“材料表面工程”、“陶瓷及粉末冶金”共三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定位 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培养材料科学技术领域的工程师与优秀专业人才,胜任未来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具体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5年左右,经过自身学习和行业锻炼,能达到下列目标:
① 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遵守职业道德,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②熟悉大材料类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动态,能够运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具备独立发现、研究与解决现实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③具备工程师的基本专业素质,能够进行材料应用体系复杂工程的技术与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的设计与改进、升级或重新设计、营销和管理等活动,一般能达到中级职称;
④ 具有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或跨文化环境中工作,并作为技术骨干或主要负责人发挥有效作用;
⑤ 具有终身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通过行业训练、继续教育方式持续提高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与本专业一致,但偏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工程基础、专业基础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材料设计或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知识和原理应用于分析简单材料工程问题;
指标点1-2能够根据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工程问题,并与已知典型结果进行比较和判断;
指标点1-3能够用机械、电工、电子等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简单机械电气装备的工作原理,并对简单故障进行分析判断;
指标点1-4能够用材料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材料设计或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分析材料类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基本原理应用到材料性能问题的识别和表达;
指标点2-2能够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于材料装备问题的识别和表达;
指标点2-3能够识别和判断材料类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点和参数,理解解决复杂材料工程问题的多种途径,通过综合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能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和优化材料工程技术、工艺或设备方案,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能够根据产品和工程需求提出合理可行的材料工程技术、工艺或设备的设计方案;
指标点3-2能够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现实约束条件下,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指标点3-3能够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体现创新意识,并能够用图纸、报告或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结果。
毕业要求4能够基于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分析测试方法、实验设计方法和材料的生产工艺,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设计实验,并能通过实验结果评价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够利用材料主要分析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根据材料研究或产品质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测试方法;
指标点4-2能够在材料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指标点4-3通过实验获得有效数据,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得出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5能够针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具备运用网络搜索工具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能力;
指标点5-2具备运用合适的绘图软件或方法正确表达机械部件、设备结构的能力;
指标点5-3具备运用合适的原料、工艺技术、设备解决材料生产、制备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运用合适的理论或软件对材料生产相关工艺参数进行模拟和预测的能力,并能理解模拟和预测的局限性。
毕业要求6能够基于专业知识对工程实践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了解与材料生产、设计、研发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承担的责任,能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角度,评价材料工程实践产生的影响
指标点6-1能够以材料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分析和评价工程活动的合理性;
指标点6-2能够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角度,评价材料工程实践产生的影响;
指标点6-3了解与材料的生产、设计、研发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熟悉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理解和评价材料产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指标点7-2能够理解和评价在材料工程实践中的资源利用率、污染处置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判断整个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隐患,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毕业要求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1理解世界观、人生观的基本意义及其影响、理解个人在历史以及社会、自然环境中的地位;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
指标点8-2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责任,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毕业要求9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理解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含义以及对于整个团队目标的意义;
指标点9-2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和表达能力,具有在团队中发挥不同角色作用的能力。
毕业要求10能够就复杂材料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能够撰写材料专业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能够就本专业复杂材料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2了解材料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能提出建设性见解。
毕业要求11具有系统的工程实习经历,能正确理解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以及本专业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经济与管理因素,且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1-1具有系统的工程实习经历;
指标点11-2理解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以及材料工程活动中涉及的经济与管理因素,并能够进行工程经济的相关分析评价。
毕业要求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对于自主探索与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指标点12-2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不断学习,适应发展。
主要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工程装备基础、材料加热炉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测试方法、金相显微技术、材料工程综合实验、失效分析、非电量测试技术等;
金属材料工程方向: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冶金质量分析与控制、金属材料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
材料表面工程方向:材料表面工程、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表面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
陶瓷及粉末冶金方向: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粉末冶金学、 陶瓷及粉末冶金综合课程设计等;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用学校-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按照“3+1”模式实施培养:前3年在校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第4年校企联合培养进行实践训练,特注重对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的校企联合培养实施2+4+14+17模式。2表示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2周的认识实习,4表示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4周的生产实习,14表示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14周的工程设计实践环节,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联合承担,课程教学与实践内容着力发挥企业的技术和设施优势,17表示为期17周的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环节。以上共计35周企业实践环节,目的使学生在企业实际环境中发现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积累相关工程实践经验。企业实践实施双导师制,每名学生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各1名,在企业完成相关实践环节,在机械设计、材料设备、热处理、表面强化、陶瓷材料和生产管理等全面训练,培养与提升创新意识和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应届毕业生有40%以上考取研究生,其中考取985、211等知名院校(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占50%左右,对我专业本科生培养的评价较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强。同时毕业生能适应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材料领域高级专业人才的需要,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历年超过90%,就业领域涉及汽车工业、机械工业、航天航空工业、冶金工业、电子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从事材料研究开发,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防护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具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光电子学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及应用光学等领域从事信息获取、传递和处理系统的开发、设计、运行分析及维护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光电子线路、微机原理及应用、微机接口技术、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光纤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信息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光电检测技术、图像检测技术、信号分析与系统、通信原理、光纤通信技术与系统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有宽广的工作领域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既可在科研、生产单位和高校从事光电子器件与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与仪器的系统设计、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工作,也可在光学工程及电子信息工程等领域的从事相应的工作。
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装备制造业、科研部门及高等学校从事设计、制造、新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控制工程基础、计算机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测试技术基础、现代企业管理等。
根据培养目标及人才需求,突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等方面的特色,按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三个方向组织教学,各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如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模具设计、现代制造系统、单片机及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综合实践等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器人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微机应用系统设计、数控技术综合实践、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践等
机械设计方向: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系统创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优化设计、数控技术综合实践等
就业方向
可到企业、科研部门及高等学校从事各类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研究、技术改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及其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 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 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 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接受力学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 握在土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 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掌握一门外语;
2.了解物理、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 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和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工程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工程结构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 术,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5.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给水与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相 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环境的一般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 知识。
6.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应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8.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具有计算机、常规工程测试 仪器的运用能力;
9.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和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基本原理、 施工原理和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力学(1 19学时)、结构力学(102学时)、流体力学(34学时)、土力学(34学 时)、弹性力学(34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7学时)、工程地质(34学 时)、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68学时)、测量学(51学时)、土木工程法规(17学时)、工程概预算与 招投标(3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17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8学时)、钢结构基本 原理(43学时)、基础工程设计原理(51学时)、土木施工工程学(43学时)、结构全寿命维护(34 学时)。
示例二: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力学(80学时)、流体力学(24学 时)、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2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 工程制图(40学时)、测量学(32学时)、土木工程试验(36学时)、工程经济与管理(24学时)、工 程监理概论(24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4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32学时)、基础工程 (32学时)、土木工程施工(32学时)、施工组织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结构力学(96学时)、水力学(32学时)、 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6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画法 几何及土建制图(80学时)、土木工程测量(48学时)、结构实验与检测(48学时)、工程项目管理 (24学时)、建设工程法规(24学时)、建设工程经济(2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24学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72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48学时)、基础工程(40学时)、土木工程施工 技术(56学时)、土木工程施工组织(2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验包括基础实 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及研究性实验3个环节;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 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基本构件实验、土力 学实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实验(结合专业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省份专业名称省控线高分低分平均分执行计划超省控线分数浙江省材料科学与工程浙江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浙江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浙江省数字媒体技术浙江省自动化类浙江省通信工程浙江省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浙江省金融学浙江省会计学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浙江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浙江省软件工程浙江省人工智能浙江省工业设计浙江省土木工程浙江省电气类
省份专业名称省控线高分低分平均分执行计划超省控线分数备注浙江省材料科学与工程第一段浙江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第一段浙江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第一段浙江省数字媒体技术第一段浙江省自动化类第一段浙江省通信工程第一段浙江省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第一段浙江省金融学第一段浙江省会计学第一段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第一段浙江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一段浙江省软件工程第一段浙江省工业设计第一段浙江省土木工程第一段浙江省电气工程及
省份专业名称省控线高分低分平均分执行计划超一本线分数备注浙江省材料科学与工程第一段浙江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第一段浙江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第一段浙江省自动化(卓越班)第一段浙江省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第一段浙江省市场营销第一段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第一段浙江省应用化学第一段浙江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一段浙江省软件工程第一段浙江省工业设计第一段浙江省土木工程第一段浙江省工程力学第一段浙江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第一
西安理工大学2020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自动化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1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7分。西安理工大学2020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0自动化类综合本科批普通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铁道车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43分,铁道机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73分,铁道机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95分。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2020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会计信息管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395分,工业机器人技术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48分,应用英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65分,通信技术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67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69分,电子
西安培华学院2020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351分,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399分,土木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16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19分,市场营销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36分,财务管理综合录
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浙江省招生专业:自动化类(曲江校区。含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为卓越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曲江校区)、水利水电工程(曲江校区)、工业设计(曲江校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曲江校
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1分,材料物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4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4分,工业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4分,工程力学综
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4分,材料物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4分,应用化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5分,能源与动力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5分,工业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6分,市场营销综合录
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市场营销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3分,会计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6分,金融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6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9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00分,数字媒体技术综
西安理工大学2021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数字媒体技术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7分,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8分,土木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8分,会计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0分,金融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1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西安理工大学2020年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数字媒体技术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3分,数字媒体技术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4分,金融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6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6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