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70 | 29403 | 412 |
中外合作办学 | - | 529 | 60756 |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9 | 7740 | 454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电气类(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6 |
自动化类(含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为卓越班) | 四年 | 4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2 | |||
应用物理学 | 四年 | 2 | |||
工程力学 | 四年 | 2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班) | 四年 | 2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3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5 | |||
车辆工程 | 四年 | 2 | |||
智能制造工程 | 四年 | 2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2 | |||
材料物理 | 四年 | 2 | |||
材料化学 | 四年 | 2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4 |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2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4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四年 | 2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班) | 四年 | 5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4 | |||
软件工程 | 四年 | 3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2 | |||
土木工程 | 四年 | 2 |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4 | |||
水利水电工程 | 四年 | 2 | |||
环境工程 | 四年 | 2 | |||
建筑学 | 五年 | 2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2 |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四年 | 2 | |||
会计学 | 四年 | 2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法学 | 四年 | 2 |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 四年 | 2 | |||
英语(只招英语语种考生) | 四年 | 2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29 | 60756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540 | 51523 |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544 | 48201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547 | 45772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9 | 7740 |
工商管理类 | 569 | 7740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0 | 29403 |
环境工程 | 571 | 28818 | |||
工程管理 | 571 | 28818 | |||
材料化学 | 571 | 28818 | |||
工程力学 | 572 | 28175 | |||
英语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2 | 7039 |
车辆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3 | 27552 |
土木工程 | 573 | 27552 | |||
应用物理学 | 574 | 26972 | |||
材料物理 | 574 | 26972 | |||
建筑学 | 575 | 26354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76 | 25729 | |||
智能制造工程 | 576 | 25729 | |||
法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6 | 6186 |
水利水电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7 | 25118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577 | 25118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578 | 24508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79 | 23927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579 | 23927 | |||
通信工程 | 579 | 23927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80 | 23358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80 | 23358 | |||
电气类 | 580 | 23358 | |||
自动化类 | 581 | 22793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582 | 22261 | |||
软件工程 | 582 | 22261 | |||
会计学 | 583 | 21718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84 | 21139 |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起源于1937年成立的西北工学院水利系,已有77年的办学历史。本专业2002年获首批“陕西省名牌专业”,2007年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获批为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3年获批为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本专业圆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
本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在水利水电及相近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测量学、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利水能规划、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
依托学科
所依托的水工结构工程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1981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批部级重点学科,1998年转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07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所依托的水利工程一级学科1995年获准设立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师资队伍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锐意进取的优秀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51人。其中,教授22人(博导12人),副教授和高工16人,讲师和工程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陕西省师德先进1名。此外,还从科研、设计和施工等单位外聘兼职教授18人,其中院士2人,高级技术人员16人;有27名教师具有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历;作为教学中坚的45岁以下教师24人,约占48%。2007年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批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人才培养
截至2014年底,本专业已培养本科生约6350余人,博、硕士生约570余人,为国家、尤其是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水利水电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与教学成果
近3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及国家大型重点水利工程科研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到款约52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6部,编著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5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9项。2005年本专业完成的“21世纪陕西省水利水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水力学》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本专业教师参编的“十五”规划教材《水工建筑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2012年,《水工建筑物》、《土力学》、《工程测量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课程先后获陕西省精品课程;“面向西部突出实践构建水利水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水力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适应新的培养计划提高《土力学》教学质量”、“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一批教学研究成果,先后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就业方向
本专业主要就业方向为水利水电、交通、能源等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毕业生主要从事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 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 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 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接受力学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 握在土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 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掌握一门外语;
2.了解物理、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 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和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工程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工程结构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 术,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5.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给水与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相 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环境的一般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 知识。
6.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应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8.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具有计算机、常规工程测试 仪器的运用能力;
9.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和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基本原理、 施工原理和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力学(1 19学时)、结构力学(102学时)、流体力学(34学时)、土力学(34学 时)、弹性力学(34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7学时)、工程地质(34学 时)、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68学时)、测量学(51学时)、土木工程法规(17学时)、工程概预算与 招投标(3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17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8学时)、钢结构基本 原理(43学时)、基础工程设计原理(51学时)、土木施工工程学(43学时)、结构全寿命维护(34 学时)。
示例二: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力学(80学时)、流体力学(24学 时)、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2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 工程制图(40学时)、测量学(32学时)、土木工程试验(36学时)、工程经济与管理(24学时)、工 程监理概论(24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4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32学时)、基础工程 (32学时)、土木工程施工(32学时)、施工组织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结构力学(96学时)、水力学(32学时)、 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6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画法 几何及土建制图(80学时)、土木工程测量(48学时)、结构实验与检测(48学时)、工程项目管理 (24学时)、建设工程法规(24学时)、建设工程经济(2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24学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72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48学时)、基础工程(40学时)、土木工程施工 技术(56学时)、土木工程施工组织(2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验包括基础实 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及研究性实验3个环节;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 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基本构件实验、土力 学实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实验(结合专业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西安理工大学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每年培养本科生30余名,历年平均就业率96%。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
本专业依托 “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800平方米,分设微生物实验室、水分析实验室、水泵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实验室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等。拥有教学实验仪器580余台(套),价值2000余万元。
近三年,本学科承担了国家重大水专项专题、863项目子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15项,年均科研到款182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256篇,其中被SCI、EI检索86篇,获发明专利10项,出版教材及专著12部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从事城市、区域和企业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其它污染物的控制与治理、环境修复、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环境化学、工程化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政府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部门、设计研究院、工业企业、大中专院校等从事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学、科研,以及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是材料科学和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支撑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主要学习材料成型的基本理论知识、材料成型原理与方法、材料成型的工艺、技术及装备等。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专业特色显明,在行业有较大影响。本专业从1958年开始招生,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陕西省优势特色专业。专业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雄厚,有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35名,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11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本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为实验教学基地的工程训练中心和材料工程实验中心分别为国家级工程训练示范中心和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同时入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基础课“材料科学基础”为省级精品课程,“凝固技术及控制”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注重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英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材料科学专业理论基础和材料加工专业知识,还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国际视野。本专业积极推进“重基础、宽专业、强化实践、培养创新”的改革思路,下设“材料成形与晶体生长”、“焊接成形与控制”、“塑性成形与模具”三个专业方向。在第一、第二学年按专业培养,第三学年按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可自由选择专业方向。本专业根据社会需求,每年招收本科生150~180人。
主要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有限元分析基础、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图学基础及CAD、无损检测技术、材料成型测试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基础、工程材料(双语)、科技英语、冶金传输原理、材料的力学行为及性能、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等。
(2)专业方向课程
材料成形与晶体生长方向:晶体生长基础与技术、凝固技术及控制(双语)、专业英语、合金及熔炼、金属液态成形技术、材料成形及质量控制、特种铸造技术、新型复合材料。
焊接成形与控制方向:焊接技术及控制、焊接工程技术、焊接装备自动化、先进连接技术、特种材料焊接技术、焊接结构失效分析及质量控制、焊接结构制造技术与装备、专业英语。
塑性成形与模具方向:塑性成形及控制、塑性成形工艺、塑性成形设备、塑性成形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塑性成形模具CAD/CAM、先进模具材料及失效分析、专业英语。
(3) 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共40周,包括工程训练、课程设计、金相培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具备材料成形基础知识与应用研究能力、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科学技术及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工业生产一线和科研院所从事材料成形、冶金、焊接工程、塑性成形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装备设计、生产管理及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就业领域涉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机械、交通、航空、航天、兵工、国防、石油、汽车、冶金、电子等领域。本专业应届毕业生除了有40%左右考取研究生(985、211等知名院校占50%以上)和出国留学继续深造外,其余全部实现就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与物理电子学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能力,系统掌握电路与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等技术,能在微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及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公共基础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及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及实验、计算机软件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英语。
专业基础课
电路及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及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及实验、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及应用、数理方程、理论物理基础、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技术基础。
专业课
集成电路工艺、半导体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功率器件与集成、检测与传感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光电子学原理、微机电系统等。
实践环节
电路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半导体基础实验、工程训练、电子技术查新训练、电子线路CAD综合训练、半导体专业实验、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集成电路设计实践、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
专业特色
突出微电子学科核心课程的主导地位,在实践性环节中,将阶段性导论和实践环节穿插于各个不同的阶段,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内容与最新的技术联系,强化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及时引入最新研究动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了解和熟悉国际知名企业的生产、设计环境和流程,真正做到与社会接轨。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IT行业、电子器件和材料行业从事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与制造、微机电系统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相关领域的管理工作。如果学生想继续深造,可以报考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专业的研究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车辆设计、制造及其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车辆及其相关制造企业、科研部门及高等学校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图学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工程热力学、汽车设计、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制造技术基础、测试技术基础、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模具设计与制造、车辆人机工程。
就业方向
可在企业、公司、研究单位、高等学校等从事车辆及其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技术改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以及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
材料物理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培养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与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以及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经过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获得运用材料科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材料分析检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技术管理工作。材料物理专业现设有“材料分析与检测”、“信息功能材料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可供学生在修完专业基础课后结合就业市场需求进行专业方向选择。材料物理专业为国家鼓励的绿牌专业之一,具有易就业、就业质量高、工作环境好等特点,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率为40%左右,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
主要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基础物理、数学物理方法、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工程基础、纳米材料与技术、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材料加工工艺、计算机软件基础、非电量测试技术、工程训练等。
(2)专业方向课程
材料分析与检测方向:现代材料分析技术、材料无损检测技术、波谱分析、材料分析测试课程设计等。
信息功能材料工程方向:信息功能材料、薄膜材料与技术、电子材料工艺与装备、信息材料工程课程设计等。
(3) 实践环节
本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共安排42周,包括工程训练、课程设计、金相培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性实验和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适合到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结构材料、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功能材料研究与开发、材料理化检验、无损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工程设计、技术改造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攻读材料物理与化学或材料类其它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装备制造业、科研部门及高等学校从事设计、制造、新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控制工程基础、计算机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测试技术基础、现代企业管理等。
根据培养目标及人才需求,突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等方面的特色,按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三个方向组织教学,各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如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模具设计、现代制造系统、单片机及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综合实践等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器人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微机应用系统设计、数控技术综合实践、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践等
机械设计方向: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系统创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优化设计、数控技术综合实践等
就业方向
可到企业、科研部门及高等学校从事各类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研究、技术改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及其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数值逼近、数值代数、微分方程数值解、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分析、数学建模、运筹与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C、C++)、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信息论基础、操作系统、计算机图形学、软件工程等。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为计算机公司、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等,从事软件研发、测试、管理等工作。同时还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攻读数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或者出国继续深造。
省份专业名称省控线高分低分平均分执行计划超省控线分数河北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河北省材料物理河北省材料化学河北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班)河北省车辆工程河北省测控技术与仪器河北省智能制造工程河北省印刷工程河北省包装工程河北省自动化类河北省电子科学与技术河北省通信工程河北省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河北省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河北省工商管理河北省会计学河北省国际经济与贸易河北省水利水电工程河北省环境工程河北
省份专业名称省控线高分低分平均分执行计划超省控线分数河北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河北省材料物理河北省材料化学河北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河北省车辆工程河北省测控技术与仪器河北省印刷工程河北省包装工程河北省数字媒体技术河北省自动化类河北省电子科学与技术河北省通信工程河北省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河北省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河北省工商管理河北省金融学河北省会计学河北省国际经济与贸易河北省水利水电工程河北省环境工程河
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类、土木工程、车辆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8个专业。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江苏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
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上海市招生专业:自动化类(含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为卓越班)(语种不限)、数字媒体技术(语种不限)、水利水电工程(语种不限)、材料科学与工程(语种不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语种
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班)、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7个专业。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黑龙
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车辆工程、应用统计学、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等7个专业。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吉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
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自动化类(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其中自动化专业为卓越班)、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
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卓越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类(包含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
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办学地点曲江校区)、包装工程(办学地点曲江校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办学地点曲江校区)、土木工程(办学地点曲江校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办学地点曲江校区)、金融学(办学地点
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土木工程(曲江校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曲江校区)、水利水电工程(卓越班)(曲江校区)、测控技术与仪器(曲江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班)(曲江校区)、能源与动力工程(曲江校区)、材料物理(曲江
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自动化类(6480元,含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其中自动化专业为卓越班)(办学地点曲江校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480元)(办学地点曲江校区)等2个专业。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
2021年西安理工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环境工程、自动化类(含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为卓越班)、工程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土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