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3 月23 日8:00 地点:主楼616
3.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时间:3 月22 日8:00地点:主楼512
3.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物技术:
时间:3 月22 日8:00地点:主楼616
4.农村区域与发展(专业学位):
时间:3 月22 日8:00地点:主楼442
5.作物、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种业(专业学位)
时间:3 月23 日8:00地点:主楼716
11
六、复试信息公开
第十七条学院在网站和信息栏公布复试程序、时间和地点,
公布面试成绩及拟录取名单,公布受理信访、举报联系方式,做到
信息透明公开。
七、复试的监督和复议
第十八条学院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对复试过程和复试结果进行
指导与审查,严肃处理违纪违规事件。
第十九条复试试题及答案在启用前均系国家机密材料,所有参
加复试及录取工作的人员都应认真、严格地执行教育部有关硕士生招
生录取工作的各项规定,不得有任何泄露试题和故意提高或压低考分
的行为。
第二十条复试及录取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凡有亲属参加复试的
人员,不得参加与复试及录取有关的工作。对有违反规定行为的单位
和当事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
任。
第二十一条如考生对复试过程和结果存在异议,7 日内向院复
试领导小组提出投诉或申诉,对投诉和申诉问题经调查属实的,由院
复试领导小组责成复试专组进行复议。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农学院研究生复试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举报电话:电子邮箱: haiqiuyu@***
syaujiaming@***
普通生态学-大连海洋大学
《养殖水域生态学》,赵文,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基础生态学》(第一版),孙儒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35农业推广学
《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张克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
859鱼类学
《鱼类学》,谢从新,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苏锦祥,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生态学(学制四年)-沈阳农业大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领域和部门从事生态学科研、教学、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试验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初步具备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的能力,以及具有运用生态科学与工程技术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主要课程::分析化学、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化学、遥感技术、植物学、动物学、自然地理学、个体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规划、生态评价、保护生物学、生态工程、生态管理、自然资源与区划、生态经济学、城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
专业优势:生态学专业是沈阳农业大学示范专业,拥有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团队1个。生态学硕士专业是全国农科院校首批的硕士学科点,国家一级学科,教学设备好,师资力量强,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基础雄厚。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担任农业、环保、计划、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工作、科研单位及生产部门的科技工作,各级技术推广单位的技术管理和推广工作,各层次的生态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区域农业开发的规划、设计、实施及管理工作。
种群生态学-辽宁大学
1.理解种群基本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基本参数、生命表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特点
2.了解种群数量的调查与统计方法、影响种群数量的基本参数、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
3.掌握种群增长模型、生物学参数
4.了解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理
5.理解种群调节的各大学派的学术思想及争论焦点
6.理解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及种群资源合理利用的科学方法
7.掌握种群生活史和繁殖策略及r、k对策者的概念和特征
8.掌握种间相互关系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9.理解种群的密度效应和后产量恒值法则的概念
10.理解竞争排斥原理,掌握生态位的概念和意义
11.理解他感作用的概念和生态学意义
12.掌握协同进化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同类型种间的协同进化作用关系
(四)群落生态学
1.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
2.掌握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3.理解群落的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数量特征
4.理解群落的结构要素、了解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理解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的概念和生态学意义
5.理解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6.理解演替、顶级群落、演替系列、气候顶级等概念,理解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7.了解群落的演替类型与演替特征、演替顶级学说
8.掌握群落多样性的概念
9.了解物种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物种多样性减少产生的生态效应、以及保护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10.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概念、可能途径、危害、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的管理和控制
11.灵活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分析生态演替、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中的生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