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西南交通大学 | 福建师范大学 |
---|---|---|
软科(综合) | 52 | 87 |
校友会(综合) | 50 | 76 |
武书连 | 48 | 128 |
US排名 | 701 | 1072 |
泰晤士 | 73-92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610 | 15628 | 521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一批 | 594 | 23903 | 521 | |
2021 | 峨眉校区中外合作 | 本科一批 | 571 | 38829 | 521 | |
2021 | 峨眉校区 | 本科一批 | 565 | 43390 | 52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89 | 3448 | 541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66 | 42545 | 521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一批 | 521 | 82994 | 52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68 | 7931 | 541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一批 | 544 | 16811 | 541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8 | 7672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6 | 8173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思想政治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5 | 8415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3 | 8913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2021 | 中英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87 | 13813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74 | 18613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67 | 21414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92 | 1765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思想政治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92 | 1765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6 | 17826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地理(2选1)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2 | 19426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6 | 21829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0 | 24328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2021 | 中日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46 | 30664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中英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30 | 38373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闽台合作 | 本科批 | 521 | 42683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8 | 3101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化学/地理(2选1)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0 | 4015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8 | 4258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2021 | 闽台合作 | 本科批 | 546 | 7793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
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8914人、硕士研究生15053人、博士研究生2630人、留学生536人。学校有44个专业进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6个;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学校有50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0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1.专项奖(助)学金
专项奖学金是海内外校友、社会团体或企业为学校奖励优秀学生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设立的,有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工程教育奖学金、董事会奖学金、 罗忠忱 教授奖学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宝马奖学金、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奖学金、中铁七局奖学金、三民助学金、香港新鸿基地产郭氏基金奖学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丰田助学金、广州助学金、新筑助学金等70余项。奖学金金额为1000~10000元/年人。
2.国家奖助学金
国家奖助学金是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包含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种形式。
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在校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的全日制本科(含第二学位)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在校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习成绩优秀且被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科(含第二学位)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在校期间学习勤奋、积极上进且被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科(含二学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资助平均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划分2-3档。国家助学金是国家奖助学金中资助力度最大的,其覆盖面达到在校学生的20%以上,主要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按月进行发放。
3.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以下简称“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在校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目的是用于帮助其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日常生活费。学校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比例最高可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20%,每人贷款最高金额可达到6000元/年。学生也可以在本地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4.学校生活贷款
为帮助部分家庭确有困难、无力解决在校期间生活费用的本科学生,学校向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无息生活贷款。每人每年申请贷款总额最高不超过1000元(即每月发放100元,共发放10个月),比例控制在在校本科学生总人数的5%以内。
5.勤工助学
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了大量的勤工助学岗位,组织其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这项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取得相应报酬。这是对广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资助方式,是对其安心完成学业的有力支持。
6.学校困难补助
学校设立专门的困难补助基金,用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因公受伤或因病住院学生的临时性补助以及孤儿、单亲学生的生活补助等。此外,学校每年为特困新生发放御寒冬衣,比例占新生人数的10%。
7.减免学费
对于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减免对象,学校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学费减免。特殊情况须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院系审核、学生工作处审查,并报校长审批后,予以减免。
8.绿色通道
学校专门设立“绿色通道”办理点,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当场解决诸多特殊困难。
(1)为暂时无法筹措到学费的新生办理“缓交学费申请书”,新生凭“缓交学费申请书”即可报到、注册;
(2)对于身无分文,无生活费来源的新生,学校发放“助困套餐”。
(3)为新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及办理程序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同时发放相关资料。
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建立健全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社会奖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为主体的“九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大力拓展社会资源渠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是“福建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含普通专升本学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政府财政补贴,毕业后开始自付利息。2007年起,全国各省市开始逐步实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可凭有效证件和经办银行要求的有关资料向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