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类型 | 学制 | 层次 |
---|---|---|---|
学前教育 | 教育学类 | 四年 | 本科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四年 | 本科 |
应用心理学 | 心理学类 | 四年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工业设计方向) | 机械类 | 四年 | 本科 |
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方向、铁道机车车辆方向、动车组方向) | 机械类 | 四年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化方向、铁道电气化方向、) | 电气类 | 四年 | 本科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自动化类 | 四年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方向、通信工程方向) | 计算机类 | 四年 | 本科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土木类 | 四年 | 本科 |
铁道工程 | 土木类 | 四年 | 本科 |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梁方向) | 土木类 | 四年 | 本科 |
交通运输 | 交通运输类 | 四年 | 本科 |
建筑学 | 建筑类 | 五年 | 本科 |
护理学 | 护理学类 | 四年 | 本科 |
工程管理(建筑项目审计方向、釆购与供应槌管理方向)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四年 | 本科 |
工程造价(建筑与安装工程方向、城市轨道交诵工程方向、全过程造价咨询实验班)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四年 | 本科 |
人力资源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四年 | 本科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四年 | 本科 |
市场营销 | 工商管理类 | 四年 | 本科 |
审计学 | 工商管理类 | 四年 | 本科 |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税务会计、工程会计、金融会计、会计与审计、工程审计、ACCA方向) | 工商管理类 | 四年 | 本科 |
物流工程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四年 | 本科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 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前教育技能的 基本训练,掌握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等学 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设计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和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 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 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幼儿园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培养目标
以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主体,以工程英语和经贸英语优势专业方向为两翼,以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具有相关行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为导向,培养“厚基础、懂工程、知经贸、高素养”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主干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阅读、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英语、金融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口语技巧、工程英语写作、 工程英语翻译、科技英语口译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国家机关、海关、银行、涉外金融机构、商务管理公司、对外施工企业、建筑科研设计院、专业翻译机构、新闻、旅游、高级宾馆酒店等部门工作,也可在大中专院校、职高、中学、小学和英语语言培训中心等从事教学工作。同时毕业生也可以选择留学和考研。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能够在中小学及高校、企事业单位包括轨道交通行业、“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等新型先导服务行业,社区服务机构等部门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心理辅导与咨询、EAP(企业员工心理援助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变态心理学、心理危机干预、精神分析治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管理心理学等。
就业方向
(1)学校及教育培训机构(2)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如公安局以及劳教所、监狱等。(4)企业,从事消费心理分析、人才测评、职业评估、员工心理素质培训等。(5)进入社会性服务机构,从事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家庭、婚姻指导、社区心理辅导等。(6)自主创业,开办心理诊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设计 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 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 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数学及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机械工程科学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2.具有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工艺的能力;
4.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初步能力;
5.初步掌握机械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
6.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7.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
8.具有国际视野、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含形体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构运动与动力设计原理、 结构与强度设计原理与方法、精度设计原理与方法、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 与技术(含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含机械电 子学、控制理论、传动与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含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技术)、热 流体(含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
核心课程示例:
1.示例一:工程制图(40+32学时)、材料力学(56学时)、理论力学(60学时)、机械原理(56 学时)、机械设计(56学时)、电路理论(4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40学时)、数字电路(32学时)、 微机原理(40学时)、机电传动控制(64学时)、工程材料学(32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40学 时)。
2.示例二:理论力学(64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机械工程制图(48 +64学时)、机械原 理(64学时)、机械设计(64学时)、电工技术基础(64学时)、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工程材料 (32学时)、热工基础(48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64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学时)。
3.示例三
(1)工程机械方向:机械制图(32+48学时)、机械原理(48学时)、机械设计(48学时)、发动 机构造与原理(32学时)、液压与液力机械传动(48学时)、工程机械底盘(40学时)、现代工程机 械(48学时)、工程机械设计(32学时)、工程机械运用技术(32学时)。
(2)机电一体化方向:机械制图(32+48学时)、机械原理(48学时)、机械设计(48学时)、控 制工程基础(40学时)、机械电子学(48学时)、机制工艺学(48学时)、机电传动控制(40学时)、 液压传动(40学时)、CAD/CAM(4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科技创 新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实验、工程测控实 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机电传动与控制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车辆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 车辆设计、制造、实验、检测、管理、科研及教学等工作的车辆工程领域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工电子技术、车辆构造与原理、车辆设计与理 论、车辆试验测试技术和车辆电子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车辆工程师基本训 练,具备从事车辆设计、制造、实验、检测及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机械工程、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自动化、测试技术、市场经济 及企业管理等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车辆构造、理论、设计、电子控制等专业知识和车辆产品设计制造方法;
3.具有工程制图、计算、试验、测试、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的基本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车辆产品的设计开发、技术升级改造与创新的能力;
4.了解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5.了解国家车辆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6.具有一定的车辆工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能力;
7.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业美学的知识基础;
8.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
9.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车辆理 论、车辆设计、车辆构造、车辆试验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市场调查与商务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科技创新与社 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车辆构造拆装实习、发动机台架试验、车辆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车辆电器与 电子技术实验、车辆性能台架试验、车辆道路性能综合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学科。本专 业隶属于电气类,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 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科 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 学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 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本专业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 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问题的基本 能力。学校可根据情况设置专业方向,如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及其控制、高电压技术、电力 电子技术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 理科学基础,具有外语运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 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
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知识领域应涵盖电路、电子、电磁场、信息分析 与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以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 电力拖动、电力电子与电气检测、电力设备与高电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此外,建议适当涉 及电气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各学校可根据办学特色设置相关课程。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气学科概论(16学时)、电路基础(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电磁场(32 学时)、数字逻辑电路(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40学时)、自 动控制原理(48学时)、微机系统与接口(48学时)、电机学(上)(48学时)、电机学(下)(48学 时)、电力电子基础(48学时)、电力系统基础(64学时)、电力传动技术(48学时)、电力系统暂态 分析(48学时)、电气检测技术(48学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48学时)。
示例二: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工程电磁场(40学时)、数字逻辑电路( 64 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40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学时)、微 机原理与接口技术(72学时)、电机学(上)(32学时)、电机学(下)(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48 学时)、发电厂电气工程(48学时)、电力系统分析(64学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64学时)。
示例三:电路(96学时)、数字逻辑电路(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信号与系统 (48学时)、自动控制理论(56学时)、微机原理与应用(64学时)、电机学(上)(64学时)、电力工 程(上)(64学时)、电力电子技术(48学时)、微机保护基础(48学时)、电力系统自动装置(48学 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48学时)、电力系统故障分析(48学时)、工程电磁场(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子电气工艺实习、计算机软硬件实践、电气工程专业课程 设计、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机与控制实验、电气工程系统实验、电力电子实 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面向智能社会人居环境持续升级需求,本专业毕业生将成长为掌握电工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电气、建筑环境设备、建筑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开放的知识结构和创造性思维方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均衡发展的复合应用型智能建筑技术与管理骨干人才;
主干课程
(1)人工环境与智能控制方向
电路分析与Matlab仿真、电子技术及其multisim实践、现代建筑供配电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Matlab实践、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微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基于MCU嵌入式系统应用、建筑通信网络系统、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电梯控制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与应用、传热学、建筑概论、建筑给排水与消防工程、暖通空调工程、建筑智能环境学、绿色建筑智能环境设计与评估、建筑电气与智能
(2)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电气实验班
电路分析与Matlab仿真、电子技术及其multisim实践、现代建筑供配电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Matlab实践、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微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基于MCU嵌入式系统应用、建筑通信网络系统、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电梯控制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与应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通风与空调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消防系统、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项目实践(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电气方向)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基于以建筑智能化系统为基础平台,胜任城市综合体环境系统和能源供应设施的规划、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等实务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 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 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 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接受力学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 握在土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 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掌握一门外语;
2.了解物理、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 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和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工程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工程结构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 术,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5.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给水与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相 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环境的一般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 知识。
6.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应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8.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具有计算机、常规工程测试 仪器的运用能力;
9.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和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基本原理、 施工原理和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力学(1 19学时)、结构力学(102学时)、流体力学(34学时)、土力学(34学 时)、弹性力学(34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7学时)、工程地质(34学 时)、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68学时)、测量学(51学时)、土木工程法规(17学时)、工程概预算与 招投标(3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17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8学时)、钢结构基本 原理(43学时)、基础工程设计原理(51学时)、土木施工工程学(43学时)、结构全寿命维护(34 学时)。
示例二: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力学(80学时)、流体力学(24学 时)、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2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 工程制图(40学时)、测量学(32学时)、土木工程试验(36学时)、工程经济与管理(24学时)、工 程监理概论(24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4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32学时)、基础工程 (32学时)、土木工程施工(32学时)、施工组织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结构力学(96学时)、水力学(32学时)、 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6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画法 几何及土建制图(80学时)、土木工程测量(48学时)、结构实验与检测(48学时)、工程项目管理 (24学时)、建设工程法规(24学时)、建设工程经济(2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24学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72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48学时)、基础工程(40学时)、土木工程施工 技术(56学时)、土木工程施工组织(2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验包括基础实 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及研究性实验3个环节;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 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基本构件实验、土力 学实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实验(结合专业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交通运输专业采用“双元双环一体,三师三轨”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实用课程体系,运用“移动互联平台”“项目化”全过程化教学及考核方式,培养符合地方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要,理论系统,实践能力突出的具有交通运输决策指挥、组织管理、岗位操作能力的一线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师。
主干课程
管理学原理、交通运输安全、交通法律法规、旅客运输心理学、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交通运输系统仿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TRANSCAD)、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铁路站场与枢纽、铁路行车组织、旅客运输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管理、铁道运输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
就业方向
各大铁路局、成都地铁等车站单位的车站值班站长、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站务员等;交通运输各企事业单位。
培养目标
建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建筑学专业知识和设计实践能力、开放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备建筑师职业素养,并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适应行业变化的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具备设计团队和操作制图等各个环节的建筑相关职业。
主干课程
画法几何、阴影与透视、建筑初步、建筑美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技法、建筑构造、中外建筑史、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公共建筑设计(含幼儿园、学校、博物馆、医院、体育馆、商业街等十二项)、居住建筑设计(含住宅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等)、施工图设计、场地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室内设计原理、建筑经济与施工、结构选型、建筑设备、BIM设计等。
就业方向
1、进入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2、进入施工单位从事施工督导工作。
3、继续深造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4、政府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有关部门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5、进入房地产公司从事房地产相关策划和销售工作。
6、进入装饰公司、环境艺术公司从事设计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系统的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 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 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接受临床护理及护理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知识;
2.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4.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5.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6.具有与护理对象和相关专业人员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7.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
8.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及健康促进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9.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10.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11.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
12.具有创新思维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 理念;
13.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4.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15.具有尊重他人、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16.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 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 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及护理伦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一定量的教学实践(临床见习)以及不少于40周的毕业实习,以 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护理实践技能训练。实习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含手术室)、妇产科、儿科、 急诊科、精神科等临床科室及社区卫生保健机构。此外,安排一定时间的科研训练以培养学生基 本的科研能力。毕业论文可以采取个案报告、综述、科研论文等多种形式。
在学习期间,还应安排一定量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专业实验:包括基础医学实验和护理学专业技能实践两部分,主要有人体形态与机能实 验(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免疫等)、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健康评估技能实践以及内 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精神科和社区护理等专科护理技能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国际 视野,具有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 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 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 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和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与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木工程及其他必要的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全面而系统地接受科学思维、系统思维、管理思维、人文思维和工程师的基本 训练,具备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必要的其他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2.掌握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方法与相关的法 律、法规;
3.掌握国内、国际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方法;
4.具备综合运用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从事国内、国际工程的技术管理、 专业管理、综合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进行一般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5.具备对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进行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7.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健康的个 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9.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建设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要求的理论知识。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建 设法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工程财务管理、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组织 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信息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经济学课程实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验、工程估价课程实验、工程信息 管理课程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由土 木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 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 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 内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工程全过程和全面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木工程、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全 面而系统的接受科学思维、系统思维、管理思维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知识获取和应用能力、 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能力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土木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2.掌握与国内、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的经济理论、相关的法学 理论与方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3.掌握国内、国际工程造价(管理)专业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方法;
4.具备综合运用上述的知识、理论、技术和方法从事国内、国际工程全过程和全面工程造价 (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5.具备对工程造价专业外语文献进行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造价专业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7.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健康的个 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了解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9.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基础知识。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设法规、工程经济学、建筑与装饰工 程施工、安装工程施工、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安装工程估价、运筹学、工程 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信息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经济学课程实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验、工程估价课程实验、工程造价 信息管理课程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立足成都、面向西南为宗旨,紧密结合学院“轨道交通立校”办学特色,利用学科交叉优势,形成以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为特色,以中小企业人事管理为基础,以HRBP为提升优化的人才培养思路。学生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五项核心技能(员工招聘、员工培训、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基础上,同时具备工程项目相关业务知识和商业知识,真正成为能做会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评价、人才测量与评价、员工招聘与配置、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HRBP发展与体系构建等。
就业方向
一是企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岗或者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这将是主要方向;二是公共事业单位,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群组织。三是科研教学机构。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专业培养目标与学院定位有机结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为轨道交通和土木工程行业培养财务管理人才为重点,培养具备“财务会计、融资规划和企业投资”三大专业能力,能够在轨道交通与工程建设单位、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及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会计、财务分析、资产管理、公司理财、财务咨询、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
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财经法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投资学、项目管理、审计学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
1.可进入外企、国企、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做会计或财务人员;
2.进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工作;
3.进银行,如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
4.进专门的金融,证券,货币,、风险投资、保险,经济,调研机构等做专业的财务人员
5.进公共事业单位,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机关工作或者通过相关考试进入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财务工作
6.进科研教学机构,通过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进入大学任教或相关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
培养目标
我院市场营销专业提出“三专三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即“专业,专注,专心;能想,能说,能做”。立志于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工商管理、经济、法律等理论基础,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对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市场营销活动进行分析、策划、以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策划、企业经营实战模拟、旅游营销、创业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广告学、战略品牌管理、网络营销、市场调查与分析、商务沟通、旅游学概论、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管理、旅游营销实战、跨专业综合实训等
就业方向
主要就业方向为 高级销售工程师、品牌营销策划师、营销行政与营销助理工作、营销培训师、其他管理类或非管理类职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或公务员;通过考研、出国深造等其他途径继续学业。
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基层、走向中高层管理一线,具备一定的财会、审计专业知识,精通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既能胜任财会工作岗位又能熟悉掌握审计技能的应用型审计专门人才。也为学生未来进一步的深造奠定基础。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学、经济法、税法、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中级会计学、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审计学原理、审计准则与法规、国家预算管理、内部审计、政府审计、效益审计、财务报表分析、电算化审计等、资产评估等。
就业方向
就业去向 第一,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第二,政府审计机关和司法机关从事审计检查与鉴定工作;第三,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服务与咨询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 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 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 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 能力;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 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会计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培养目标
物流工程专业采用“双元双环一体,三师三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以拓展职业面为导向的具有显著工程特征的实用课程体系,运用“移动互联平台”“项目化”全过程化教学及考核方式,培养符合物流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企业物流管理能力,物流设施规划、设备设计运用基础能力及一定智慧物流信息技术能力的“会管理、懂技术”的成长型企业物流工程师。
主干课程
物流工程概论、运筹学、物流专业英语、物流经济学、物流项目财务、物流设备与技术、物流服务运作管理、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仓储技术与配送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中心运作与管理、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货运报关、企业物流。
就业方向
我校物流工程专业就业面广,主要有第三方物流、外贸物流企业;政府、生产/制造/外贸等企业的物流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学校;订单班就业等。
有。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虽然是本科院校,但也有大专!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是一所成立于2009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主要开设就是本科专业,也有一些大专专业。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开设的大专专业有:护理、市场营销、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测量技术、人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是否211大学:非211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是一所非211民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全国211大学有128所大学。四川有7所211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是否985大学:非985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是一所非985民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全国985大学有48所大学。四川有3所985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64名校友会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性质:民办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是一所民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四川有52所民办大学: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攀枝花攀西职业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性质:民办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是一所民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四川有82所公办大学: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西昌学院、四川警察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是一所民办的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2009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三星镇学府大道8号,学校占地1342亩。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是民办普通本科大学(一)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2021年招生批次1.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
有。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有本科专业!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是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三星镇学府大道8号)。主要开设就是本科专业。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开设的本科专业有:市场营销、建筑学、工程管理(建筑项目审计方向、釆购与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