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B-中国海洋大学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地质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作为环境地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普通地质学介绍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该课程主要描述地球层圈构造及各层圈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特征、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等地质学基本知识。对于期待进入环境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该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具备地质现象及问题观察、描述的基本能力,形成具有时空演变的辩证思维方法。
二、考试要求
(一)地质作用及其特点、地质作用研究方法
本部分内容要求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划分及包括的作用,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以及地质作用研究的方法。
(二)矿物
要求准确掌握矿物的定义、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及力学性质;熟悉常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
(三)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准确掌握岩浆和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类型、鲍文反应系列等内容;了解火山活动的主要现象及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喷发的基本类型,全球及我国现今火山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掌握深成侵入体、浅成侵入体的基本特点;清楚火成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火成岩的主要类型;岩浆的形成与地球的内热关系。
(四)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掌握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以及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以及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较好地把握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作用)特征;把握沉积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特征。
(五)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掌握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了解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了解变质岩主要的结构、构造特征;清楚主要变质作用类型。
(六)地质年代
准确把握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标准,包括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穿插关系律;准确理解放射性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概念及放射性衰变定律;对地质年代表有较好的把握,掌握地质年代与地层单位的关系、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
掌握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物理风化作用河、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掌握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岩石特征;了解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风化产物的类型、残积物、风化壳剖面、古风化壳、土壤。
主要为概念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
地质学综合-中国海洋大学
一、考试性质
地质学综合是中国海洋大学为招收地质学(一级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五个二级学科)、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球化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型)而设置的业务课程考试内容,由学校自主命题。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部分构造地质学-中国海洋大学
一、考察目标
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际工作方法,学会运用构造地质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岩石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并能结合实际地质问题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及顶、底面识别标志,地层接触关系,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之间的关系;构造研究中的力学基础、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应力,应力状态,应力摩尔圆,应力场,变形与应变,岩石力学性质;劈理、线理和节理的特征与分类,与褶皱、断层构造的相互关系及其形成机制;褶皱要素、褶皱的几何学分析、平行褶皱与相似褶皱、同沉积褶皱与底辟构造、褶皱的形成机制、褶皱的组合型式、与褶皱伴生的劈理、擦痕等构造、褶皱层中的应力分布特征;断层的几何学要素,正断层、逆断层与平移断层的概念及其应力状态,断层效应,断层的识别标志,断层岩,断距,同沉积断层的概念与特点;伸展构造的主要表现型式、地堑与地垒、断陷盆地、裂谷变质核杂岩的概念、大陆伸展构造模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与组合型式、双重逆冲构造、反冲构造、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分层和分段性、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断层相关褶皱;走滑断层的基本特点及几何结构、走滑断裂带的应力状态、拉分盆地与花状构造的概念与特点;韧性剪切带的类型、糜棱岩的种类、韧性剪切带运动方向的确定;地质图读图并做图切剖面;熟练掌握赤平投影方法,熟练掌握岩层产状和断层产状的求解方法。
地质学Geology-中国海洋大学
本专业是我国早设立的、以海洋地质为特色的地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具备良好的地球系统科学和人文素质,掌握现代地质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以海洋地质为特色,侧重培养学生了解当代地质学和海洋科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掌握地质学基础理论、野外考察和室内测试分析技术和海洋地质探测技术。毕业生能够胜任海洋地质、资源开发、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城乡建设规划等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行政管理以及高等教育等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有::地质学基础理论课(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等)、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底探测技术与方法、层序地层学、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海洋工程、环境科学概论等。高年级学生按不同专业方向实施分流培养,设置不同门类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毕业生主要去向::海洋、地质、海洋管理以及石油、煤炭、港口、城建、交通、测绘、环境保护等科研、教学、开发和管理的部门和单位,也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联系人:咨询电话:0532-6678195/0532-6678299
E-mail:djfan@***.cn/yonghongw@***.cn
联系人:范德江教授王永红教授
普通地质学A-中国海洋大学
一、考试性质
地质学基础是中国海洋大学地质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察目标
熟悉并基本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际工作方法,学会运用地质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地质现象、地质过程、岩矿特征、构造体系和地史演化过程等基本现象,并能结合实际地质问题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与选择题: 约20%
简答题: 约40%
论述题: 约40%
四、考试内容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3)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2、地球概述
2.1地球的基本特征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
2.2地球的结构
(1)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
(2)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2.3
(1)地球的密度和压力
(2)重力
(3)地磁
(4)地热
3、地质作用
3.1地质作用的概念
(1)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
(2)地质作用的类型
3.2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
(2)地震
(3)岩浆作用
(4)变质作用
3.3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4、地质年代
4.1化石
(1)化石的形成
(2)化石的类型
(3)常见的化石
4.2地层
(1)地层及其层序的建立
(2)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4.3地质年代
(1)相对地质年代
(2)绝对年代
5、矿物
5.1矿物及晶体的概念
(1)矿物的概念
(2)晶体与非晶体
5.2矿物的化学成分
(1)矿物的化学成分
(2)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地壳中元素的关系
(3)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
(4)矿物中的水
5.3矿物的形态
(1)矿物的单体形态
(2)矿物的集合体形态
5.4矿物的物理性质
(1)矿物的光学性质
(2)矿物的力学性质
(3)矿物的其他性质
主要矿物介绍:5.5
(1)矿物分类
(2)矿物命名
主要矿物类型:(3)
6、岩石
6.1岩浆岩
(1)岩浆与岩浆活动
(2)岩浆岩的成分
(3)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4)岩浆岩的产状
(5)岩浆岩的类型
(6)岩浆的起源和岩浆的演化
6.2沉积岩
(1)沉积岩的成分
(2)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3)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4)碎屑岩类
(5)粘土岩
(6)碳酸盐岩
6.3变质岩
(1)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2)变质岩的成分
(3)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4)变质岩的类型
7、地质构造
7.1岩层的产状和地层的接触关系
(1)岩层产状
矿物的定义及主要性质:①;
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①;
石油地质学综合-中国海洋大学
一、考试性质
《石油地质学综合》是矿产普查与勘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主要用于检查考生是否具备了攻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所必备的石油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勘探知识。
二、考察目标
掌握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利用石油地质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简单的石油地质学问题。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第二步为面试,先由考生用英语或其它外语做一个5分钟左右的自我介绍,然后考生在面试现场从题库中抽题并回答,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0分钟左右。复试总成绩由以上两个成绩构成(各占50%),满分100分。
四、考试内容
构造地质学-中国海洋大学
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际工作方法,运用构造地质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岩石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的能力,结合实际地质问题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四)地史学
地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和判断地史学基本问题的能力。地史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地史学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地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地史学的实际资料的分析和处理、运用地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地质历史发展的实际问题、地史学及相关学科新动态和重要进展。
石油地质学部分:-中国海洋大学
1、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石油的成分和性质;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油田水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
2、储集层和盖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碎屑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盖层的类型及封闭机理。
3、油气藏的类型
掌握油气藏的基本类型;掌握各类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各类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4、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干酪根及其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未熟低熟油;天然气形成条件,天然气成因类型、特征及鉴别;烃源岩的特征及地球化学研究。
5、石油天然气运移
基本概念;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方向和运移模式;二次运移的相态和动力;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输导体系;影响二次运移方向的主要地质因素;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方法;流体势的概念,流提示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6、石油天然气的聚集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油气藏破坏的地质因素;油气藏破坏的产物;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方法;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天然气的成藏机理;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深盆气的形成与分布。
7、油气聚集和分布单元
油气田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油气聚集带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8、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和叠合盆地的石油地质基本特征(包括盆地的概念、构造特征、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藏分布模式);国内外典型盆地实例;盆地中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
石油地质学综合13-中国海洋大学
660普通地质学A16
929地质学基础19
928地史学22
819沉积岩石学24
一、初试考试大纲
828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一、考试性质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地球物理或石油地质专业科学研究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二、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各种测井方法的基本原理,各种测井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方法,掌握利用测井资料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掌握多种测井数据的综合解释与分析方法。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1、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场的产生,自然电位测井及曲线特征,影响因素,自然电位曲线的应用
2、普通电阻率测井
岩石电阻率与岩性、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普通电阻率测井原理,视电阻率曲线特点及影响因素,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
3、侧向测井
三电极侧向测井,七电极侧向测井,双侧向测井,
4、微电阻率测井
微电极测井,微侧向测井,临近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
5、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复杂线圈系—0.8m六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测井曲线上下围岩相同,单一低电导率和高电导率地层的视电导率曲线,上下围岩不同,单一低电导率和高电导率地层的视电导率曲线,感应测井资料应用
6、声波测井
岩石的声学特性,声波速度测井,声波幅度测井,长源距声波全波列测井,
7、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8、密度测井和岩性密度测井
密度测井和岩性密度测井的地质物理基础,密度测井,岩性密度测井
9、中子测井
中子测井的核物理基础,超热中子测井,热中子测井,
10、脉冲中子测井
中子寿命测井(NLL),非弹性散射伽马能谱测井,中子活化测井
11、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
储集层的分类及需要确定的储集层参数,储集层的分类特点,储集层的基本参数,测井系列的选择,纯地层的测井解释基本方程
12、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基本方法
岩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快速直观解释
13、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基本方法
储集层含油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快速直观解释
14、用测井资料识别裂缝的方法
裂缝性储集层的特点,识别储集层裂缝的测井方法(地质倾角测井,地层微电阻扫描测井,电阻率测井,长源距声波测井,阵列声波测井,环形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识别裂缝的其他方法)
15、测井资料的计算机解释
测井资料的计算机解释的任务和特点,测井资料的计算机解释的基本过程,现场快速直观解释(CYBERLOOK),泥质砂岩解释(SARABAND),复杂岩性解释(CORIBAND),优化解释(GLOBAL)
工程地质学-中国海洋大学
一、考试性质
《工程地质学》是为中国海洋大学招收环境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置的专业课复试科目。其目的在于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环境地质工程专业硕士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环境地质工程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具有较扎实的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的水平和能力。
二、考察目标
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岩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否掌握了解工程地质的常规勘探方法及原位测试手段。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原理及利用工程地质的基本原理来分相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笔试答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题型设计:一般包括概念题30%、简答题30%、论述题40%。
四、考试内容
1、岩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岩土体的概念、岩土体的物理性质指标(质量、孔隙性、含水性)、水理性质指标(粘性土的稠度、抗水性、渗透性)、力学性质指标(抗剪性、压缩性)的概念及相应的测试或计算方法,土的抗剪强度参数指标的表示方法,砂性土和粘性土在抗剪性和渗透性方面的区别;达西定律、库伦剪切定律、压缩定律等基本理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淤泥质土等特殊土的概念及特性。
工程地质学A-中国海洋大学
一、考试目的
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岩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否掌握了解工程地质的常规勘探方法及原位测试手段。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原理及利用工程地质的基本原理来分相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要求
(一)岩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掌握岩土体的概念、岩土体的物理性质指标、水理性质指标、力学性质指标的概念及相应的测试或计算方法,掌握达西定律、库伦剪切定律、压缩定律等基本理论。
石油地质学3-中国海洋大学
821地震勘探4
二、复试考试大纲6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6
普通地质学C-中国海洋大学
一、考试性质
普通地质学C是中国海洋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察目标
主要考察学生对地质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的地质思维。要求考生准确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主要研究方法,并能应用地质学知识进行地质图的判读和分析。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
1、概念题 20%;
2、简答题 40%;
3、论述题和综合题 40%;
四、考试内容
1、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表面形态、大陆和大洋的地形特征;
矿物的定义及主要性质:①;
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①;
普通地质学部分:-中国海洋大学
(一)地质作用及其特点、地质作用研究方法
本部分内容要求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划分及包括的作用,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以及地质作用研究的方法。
(二)矿物
要求准确掌握矿物的定义、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及力学性质;熟悉常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
(三)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准确掌握岩浆和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类型、鲍文反应系列等内容;了解火山活动的主要现象及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喷发的基本类型,全球及我国现今火山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掌握深成侵入体、浅成侵入体的基本特点;清楚火成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火成岩的主要类型;岩浆的形成与地球的内热关系。
(四)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掌握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以及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以及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较好地把握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作用)特征;把握沉积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特征。
(五)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掌握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了解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了解变质岩主要的结构、构造特征;清楚主要变质作用类型。
掌握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物理风化作用河、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掌握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岩石特征;了解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风化产物的类型、残积物、风化壳剖面、古风化壳、土壤。
石油地质学-中国海洋大学
一、考试性质
《石油地质学》是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石油地质专业科学研究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二、考察目标
掌握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利用石油地质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简单的石油地质学问题。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1、石油天然气的生成
油气成因论,石油天然气的生成及演化,天然气成因判识及形成机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油气源对比
2、石油天然气储层
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陆源碎屑岩储层特征,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特殊岩类储层
3、石油天然气盖层
盖层类型及其封闭机理,生储盖组合划分及其意义
4、石油天然气运移
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方向和运移模式,二次运移的相态和动力,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输导体系,影响二次运移方向的主要地质因素,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方法,流体势分析
5、油气聚集与成藏
圈闭和油气藏,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油气藏破坏的地质因素,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方法,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6、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的基本类型,复合油气藏与特殊油气藏,各类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各类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7、石油地质学理论进展
深盆气地质理论,煤成烃的形成机理,低熟油气形成机理,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动力学,天然气水合物
821地震勘探
一、考试性质
《地震勘探》是海洋地球物理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或石油地质学研究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二、考察目标
基本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地震勘探的基本工作方法与技术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地震勘探的实践能力。其中地震资料数据处理包括常规处理、目标处理和特殊处理等,掌握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处理软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该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研究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1绪论:地震勘探概述,地震勘探发展史,地震勘探主要解决的问题
2地震波动力学:地震波的形成与弹性常数,纵横波的形成及其传播,弹性波传播过程中的介质效应,地震波的反射、透射与弹性分解面上的能量分配,实际地质岩层中的地震波,面波及其特征
3地震波几何运动学:地震波的基本概念,反射波运动学,连续介质中地震波运动学,折射波运动学
4 地震波频谱与地震勘探仪器简介:地震波信号及频谱特征,地震信号的激发,地震信号的接受,典型数字地震仪原理简介
5陆地与海洋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陆地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观测系统及图示法,海洋地震勘探
6地震组合法原理:简单线性组合,组合检波的形式及其特性,海洋漂浮电缆内组合检波特性
7共反射点多次迭加:动静校正原理,共反射点多次迭加原理,多次叠加特性,多次迭加参数的选择,影响迭加效果的因素
8地震波的速度: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几种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测定,迭加速度的求取,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
9反射地震资料的解释及资料解释实验:地震时间剖面的形成及其特点,复杂地质构造处的地震波,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界面倾角、界面深度与测线方向的关系,时间剖面上的偏移校正问题,反射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地震层序与岩性解释简介,综合解释与研究
10三维地震勘探:陆地三维地震勘探,海上三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数据的处理,三维地震数据的显示,交互式三维地震解释,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11地震勘探新方法技术:地震模型技术,地震多波探测技术,亮点与AVO技术,VSP技术,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海洋浅层地震剖面法
12地震资料数据处理概论: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的概念与发展,数字处理的任务与分类,数字处理质量控制,地震资料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13信号处理基础:一维付里叶变换,二维付里叶变换
14反褶积:反褶积概念,反褶积方法--小平方反褶积、地震子波的求取和处理、预测反褶积
15动静校正:动校正--动校正的基本概念、动校正量的计算方法、动校正的实现、高保真动校正,静校正--静校正的基本概念、自动统计静校正
16速度分析:速度谱--速度谱的基本原理、振幅叠加速度谱、相关速度谱、用计算机计算速度谱的实例,速度分析应用--速度扫描、速度谱参数选择及资料解释和应用、倾斜地层的连续速度分析
17叠加和偏移:叠加--般水平叠加、自适应水平叠加、弯曲测线水平叠加,偏移--偏移处理技术、时深转换
18目标处理:常规目标处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目标处理--井孔地震资料处理、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时间推移地震资料处理
19特殊处理:反演性特殊处理--亮点及AVO分析、高精度反演,属性特殊处理--地震属性分析、相干体数据处理、可视化数据处理
二、复试考试大纲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
一、考试性质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海洋地球物理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主要用于检查考生是否具备了攻读这两个硕士专业所必备的地球物理勘探知识。
二、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能系统理解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和石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地质基础、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能够针对特定的勘探对象与勘探任务选取合适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第二步为面试,先由考生用英语或其它外语做一个5分钟左右的自我介绍,然后考生在面试现场从题库中抽题并回答,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0分钟左右。复试总成绩由以上两个成绩构成(各占50%),满分100分。
四、考试内容
构造地质学部分:-中国海洋大学
1、沉积岩层的基本产状
地质体的基本产状(产状要素及其表述方法),水平岩层基本特征,倾斜岩层基本特征,地层接触关系,不整合面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地面地质图,“V”型法则及其应用。
2、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层理及其识别,利用原生构造判断岩层顶底面,软沉积变形的主要标志。
3、褶皱
褶皱几何要素,褶皱在地形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表现,褶皱形态分类,褶皱的组合型式。褶皱的成因,纵弯褶皱作用及其所形成褶皱的基本特征,横弯褶皱作用及其所形成褶皱的基本特征。
4、节理
节理的力学成因分类,张节理与剪节理的基本特征、区分标志,节理的分期配套。
5、断层
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分类,断层形成机制(安德森模式),断层位移效应,断层识别标志,断层活动性判断方法,各类断层在地形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表现形式。伸展构造类型和模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逆冲断层组合),逆冲断层与褶皱的关系,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走滑断层的基本特征和构造样式,走滑断层的伴生构造,走滑构造的识别标志。
招生专业: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中国海洋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从事大陆边缘地质演化及大洋资源勘探研究,以及海底探测研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发表论文20篇,主持的“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研项目及经费:
珠江口、台湾浅滩地形变化监测管理保障系统(海洋公益专项),2011-2015,1200万
亚洲大陆边缘动力学与全球变化(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项目)。2015-2020,8500万
23.董平 联系方式:p.dong@dundee.ac.uk
招生专业:海洋地质,海岸动力地貌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动力和沉积动力地貌学的研究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期研究兴趣包括(1)海洋沉积环境、(2)海洋沉积动力地貌,(3)海洋地质灾害。
近三年发表SCI文章15篇。
在研项目及经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二项。
24.王永红 联系方式:yonghongw@***.cn
招生专业:海洋地质学
主要研究方向:: 海洋沉积环境 海洋沉积动力地貌 沉积物磁性分析及其在各种沉积环境的应用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近三年出版《海岸动力地貌》一本,发表文章15篇,都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SCI文章4篇,全部为第一作者。
在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一项。
25.徐景平 联系方式:xujp@***.cn
招生专业:海洋沉积、沉积动力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沉积动力学、海洋地质
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 Zhao,Y.,Z.Liu,Y.Zhang,J.Li,***,***&J.P.Xu(2015).InsituobservationofcontourcurrentsinthenorthernSouthChinaSea:Applicationsfordeepwatersedimenttransport.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430,477-485,doi:10.1016/j.epsl.2015.09.008
Xu,J.P.,Sequeiros,O.E.,&Noble,M.A.(2014).Sedimentconcentrations,flowconditions,anddownstreamevolutionoftwoturbiditycurrents.Deep-SeaResearchPartI,89(C),11–34.doi:10.1016/j.dsr.2014.04.001
Zhang,Y.,Z.Liu,Y.Zhao,***,J.Li,&J.P.Xu(2014).Mesoscaleeddiestransportdeep-seasediments.Sci.Rep.4,5937;DOI:10.1038/srep05937
Xu,J.P.,Barry,J.P.,&Paull,C.K.(2013).Small-scaleturbiditycurrentsinabigsubmarinecanyon.Geology,41(2),143–146.doi:10.1130/G33727.1
在研项目及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300万,2016-2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95万,2015-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