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重庆理工大学 | 天津城建大学 |
|---|---|---|
| 软科(综合) | 242 | 331 |
| 校友会(综合) | 233 | 323 |
| 武书连 | 269 | 445 |
| US排名 | 1667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2 | 49394 | 446 |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42 | 39975 | 446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33 | 44205 | 44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2 | 15547 | 456 |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51 | 10593 | 45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9 | 50745 | 446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03 | 57912 | 44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93 | 13964 | 463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80 | 16540 | 463 | 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37 | 25489 | 463 | 物/化/地(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36 | 25717 | 463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31 | 26762 | 463 | 化学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24 | 28331 | 463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B段 | 519 | 29427 | 463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509 | 31585 | 463 | 化学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497 | 34149 | 463 | 物理必选 |
抗战烽火淬炼,兵工血脉浸润。重庆理工大学是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学校溯源于1940年创办的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1950年后,学校先后更名为21兵工厂工业职业学校、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工业部工业学校、重庆机械工业学校、第二机械工业部西南第一工业学校、重庆工业学校、重庆机械制造工业学校、重庆第一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7年,昆明仪器制造工业学校金属切削专业并入。1960年,升办为重庆工业专科学校。1965年,升格为重庆工业学院。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1999年,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同年更名为重庆工学院。2001年,重庆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
长期以来,重理工毕业生一直都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肯定和认可。学校毕业去向落实率多年稳定在90%以上,位列重庆市本科院校前列。近年来毕业生岗位供需比也达到7:1以上,主要去向包括国家重点行业领域、世界500强企业、市属百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机关事业单位等。学校曾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重庆市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系列荣誉称号。2020年学校“云就业体系”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被教育部点名肯定。学校将一如既往的为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饮食服务中心现有5个学生食堂、1个西餐厅、1个火锅厅,建筑面积共计13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近三百万元。2003年经九龙坡区卫生防疫机构进行量化分级检查评估,被评为A级优秀单位。2004年一食堂、二食堂、B区食堂、C区食堂荣获重庆市教委颁发的“标准化食堂”光荣称号。
学校教育体系完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有14个学院、2个教学部(中心)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具有接受外国留学生的资格。在校生17840人,其中本科生16215人,硕士研究生1357人,留学生225人,预科生43人。设有56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7个天津市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2个天津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和5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项目,8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和12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6个专业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评估(认证),14个专业实行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改革,新增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工程2个新工科专业。拥有10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9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近三年获批天津市精品课程12门、一流建设课程13门,天津市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6部。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获批天津市教学团队12个、天津市教学名师12人。年均就业率92%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