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肇庆学院 | 洛阳理工学院 |
|---|---|---|
| 软科(综合) | 400 | 450 |
| 校友会(综合) | 389 | 384 |
| 武书连 | 517 | 479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2 | 116754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1 | 119294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思想政治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8 | 122504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地理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5 | 126704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0 | 133271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地理/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98 | 137387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90 | 147644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89 | 148730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84 | 155555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教师专项 | 本科提前批 | 538 | 83177 | -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教师专项 | 本科提前批 | 533 | 89778 | -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教师专项 | 本科提前批 | 529 | 95267 | -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教师专项 | 本科提前批 | 522 | 103914 | -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8 | 37560 | 448 | 首选历史,再选地理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6 | 38806 | 448 | 首选历史,再选思想政治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1 | 42246 | 448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0 | 43001 | 448 | 首选历史,再选地理/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8 | 44254 | 448 | 首选历史,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7 | 45001 | 448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教师专项 | 本科提前批 | 536 | 25803 | -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教师专项 | 本科提前批 | 528 | 30417 | -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教师专项 | 本科提前批 | 525 | 32505 | -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教师专项 | 本科提前批 | 519 | 36649 | -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92 | 144459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480 | 161812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2 | 48720 | 448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06 | 289382 | 40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40 | 33915 | 46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18 | 116712 | 51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99 | 144391 | 400 | |
| 2021 | 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联办,就读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 本科二批 | 469 | 190631 | 40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463 | 200256 | 40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36 | 36701 | 466 |
肇庆学院是全日制公办综合性大学,创建于1970年,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城市-肇庆(距广州90公里)。肇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之一。肇庆学院座落在星湖风景名胜区,总占地面积1200余亩,校园建筑与星湖山水遥相呼应,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环抱中的美丽校园,尽显优美俊俏的岭南风光,堪称读书治学之佳境。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肇庆市花园式单位。
学校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校期间提供全程的就业指导服务。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超过99%,名列广东省本科院校前列。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1.国家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或“高校助学贷款”,学费及住宿费贷款额度最高为每年8000元。
2. 广东省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
广东户籍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免学费。
3.学校勤工助学
学校每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近千个,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进行勤工助学,每人每月勤工助学酬金一般为310-620元。
洛阳理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十三朝古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洛阳。
2007年3月,原国家建材部直属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与原洛阳大学合并组建洛阳理工学院。6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让政府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学生受益”的办学理念,深化“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先后为国家建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近2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2013年,学校被确立为河南省首批五所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之一,2014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本科院校。2021年11月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校院两级均实行党政领导亲自负责的“一把手工程”,形成了由上及下、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工作格局,初步建立了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机制。曾获“河南省就业工作优秀集体”、“河南省招生就业示范单位”、“河南省最受学生青睐本科高校”、“高校就业最具创新奖“等荣誉。
学校立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面向全国就业市场广开就业渠道。在巩固已有就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制定“对口建设就业实习基地”的方案,组织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国家战略规划、行业发展热点和地方产业集聚区,分片包干,深度开发就业市场。一方面与全国数百家大中型建材、机械类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了以海螺集团、华润水泥为代表的建材企业和以长城汽车、宇通客车、海马汽车为代表的汽车生产企业就业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借助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洛阳定位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洛阳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等良好契机,依托地方经济和重点行业的发展,把握新基建、航空、物流、通讯、电商等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加强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全面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工信部就业创业创新实践示范基地和教育部就业育人等项目,建立更多的以校企融合培养为鲜明特征的就业实习基地。如:参与“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6个专业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签约“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基地项目”,合作培养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专业的高水平信息技术人才;与河南通达电缆、河南省安装集团建立人才培养与项目联合开发相融合的深度合作关系等。
学校持续完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以行业学院、卓越班、企业冠名班等方式,推动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鲲鹏产业学院,开展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学校与山东力诺集团成立了“洛阳理工学院力诺电力学院”,双方将共建两个研发教学中心和四个综合能源管理项目;与山东京博农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置“京博班”,与“深圳杨森”及“洛阳市杨森工业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科研一体的深入合作。先后与“洛阳市网商协会”、“洛阳科技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与上海、南京、杭州、深圳等地的国际五星级酒店建立合作关系,增强学生对企业、对岗位的认识,增强学生与企业的粘合度,保证就业的稳定性。通过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全面建设“通识类、选修类、专业类”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坚持开展面向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类课程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培训、讲座、拓展、竞赛等活动。建立“求职工作坊”、“青藤纪职业规划工作室”、校院两级“点亮职业生涯咨询室”等平台,打造“老师带你找工作”直播带岗、“基层就业之星”及“我在这里挺好”校友短视频等指导服务品牌,在喜马拉雅APP上开通“洛理职声”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题节目,为毕业生提供线上、线下的就业指导、生涯规划咨询和就业服务。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先后推出“线上线下一体化远程视频宣讲”、“云会议矩阵式空中双选会”、“VR虚拟现实沉浸式双选云展馆”、“反向推荐就业”等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就业招聘模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近年来,不断创新的就业工作做法被中央,省市媒体报道近百余次。毕业生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质量逐年提升,连续三年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
学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资助政策,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困难学生,奖励优秀学生。
1.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以在开学报到时,通过“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予以资助。
2.国家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后可向高校申请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也可以在入学前到生源所在地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可申请助学贷款12000元。
3.奖学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表现优秀者每年经评审可获得不同类别的奖学金,对各方面表现都特别突出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家庭经济困难的品学兼优学生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包含两个等级:一等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4000元,二等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学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学习进步奖”,学习勤奋刻苦,态度端正,进步明显的困难学生可以申请,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元。
4.助学金。学校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有国家助学金和校内助学金,资助标准按困难程度确定,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校内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
5.勤工助学。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实践岗位,优先安排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上岗,学生可以通过劳动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