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温州近代著名爱国爱乡人士黄溯初先生1933年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已有75年的办学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
学校位于山水秀丽、经济繁荣的浙江省温州市。主校区坐落于温州高教园区,南眺罗山秀峰,北蕴三垟美景,书香墨韵与青山灵秀相得益彰,是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绝佳胜地。
学校总占地面积2285亩,现有校舍面积99.6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6万册。
学校下设16个学院,并举办2个独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970人,教职工2280人,其中专任教师142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87人、副教授377人,硕士和博士生导师185人,省、市新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1人。
学校现有2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有48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重点专业, 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确立为“国家创业型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有机化学与皮革化工为省重中之重学科,设有有机化学、材料学、文艺学、民俗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根据《中国大学评价》2007年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我校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等4个学科门类进入全国大学100强,社会科学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大学100强。
学校设有65个科研机构,28个实验室(中心)。建有1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行业技术研究中心。近三年来,获得包括"863"、"973"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项目113项,SCI收录论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高校前100名。"十五"以来,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3项。科研突出服务地方,科研经费逐年增长。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教书育人,坚持教学、科研协调发展。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培养原则,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主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教师教育"主辅修制"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弹性学制,鼓励学生修读双专业、双学位,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1.8%。
学校具备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是全国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对外交流领域十分广阔。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办学、互派学者和留学生等各种形式的合作项目,与泰国东方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
学校秉承"厚培德本、深濬智源"的优良传统,弘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遵循 "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地方、特色取胜、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立足温州、服务浙江、面向全国,努力建设地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成为温州及周边地区高层人才集聚培养中心、文化科技创新中心和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基地、社区终身学习基地。
专业名录 |
所属学院 |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金融工程 | 商学院 |
法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 | 法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 | 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体育与健康学院 |
汉语言文学、广告学、历史学 | 人文学院 |
英语、翻译 | 外国语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物理学 | 数理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生物制药、 环境工程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工业工程、机械工程、汽车服务工程、 车辆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
建筑学、工程管理、土木工程 | 建筑工程学院 |
音乐学、音乐表演 | 音乐学院 |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教育与管理部) | |
创新创业学院 | |
学院(技术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 | |
瓯江学院(独立学院) | |
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意大利研究中心) |
1、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高可贷8000 元;
2、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 元;国家助学金。一档为每人每年4000 元,二档每人每年2500 元;
3、社会团体或个人助学金:每人每年资助金额视具体的助学金而定。
4、临时困难补助:学校设有“温州大学社会助学基金”,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遭受意外损害的学生予以资助。
5、学费减免: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分别减免学费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6、勤工助学:每年都提供1500 个勤工助学岗位,计酬标准原则上每月400 元左右。
7、结对扶助: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予以结对,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经浙江省物价局批准,实行学分制收费,学费包括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新生入学时学分学费按每年40学分标准预收。
我校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住宿费根据浙江省批文的收费标准,六人公寓1100 元、四人公寓1200元。
1984年,温州大学、温州幼儿师范学校创办。
1987年,温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温州师范学院。
1992年,温州教育学院与温州师范学院联合办学。
2001年,瑞安师范学校、平阳师范学校、温州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温州师范学院。
2004年,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温州大学,于2006年正式成立。
2016年,教育部发文批准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独立学院)转设为温州商学院。
2019年12月27日,浙江省和温州市签署协议,温州大学成为“省市共建重点高校”。
2020年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师资人才队伍。
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2017年被列为浙江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生态学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建设的优势特色学科,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态学、土木工程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根据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我校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化学学科省内排名第5(含浙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省内排名第4(含浙大)。
根据《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9-2020),学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位居全国研究生培养高校的前35%。
学校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专项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4项、国家973计划课题3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45项(人文社科174项、理工科471项)、省部级项目1168项(人文社科524项、理工科644项)。
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青年成果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5项,浙江省专利优秀奖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50项、优秀奖1项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34项。
根据2020年新统计,学校自然指数位居全国第112位;ESI排名全国第150位。学校综合实力在软科发布的2020“中国好大学排名”位居全国第144位,在U.S.News发布的2020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居全国第160位。2019年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教师学术评价位居全国第115位。
0577-86680800
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